《余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余宋-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吗?”

    酒保一听这话,连忙答应。

    见他离开,高余才对武松解释道:“这洗手蟹,炒白腰子,煨牡蛎和莲花鸭签,是本地的名菜。二哥既然来了杭州,就要尝尝这边的特色,其余则是咱们的主食。”

    杭州菜,大都精致,份量不多。

    四个本地菜,只能说是陪衬,真正的主菜,还是牛肉和肥鸡,以及高余买来的熟肉。

    武松连连点头,而后拱手道:“哥哥这份情谊,武二记下了。”

    记下了?

    只记下了,可不行!

    高余道:“二哥说是阳谷人,去年我就在阳谷,还遇到了梁山匪患。”

    “哥哥休说那梁山贼人,正是那些人,害得我家破人亡。”

    阳谷去年并未遭逢大战,可同样是受到波及。

    高余道:“既然如此,二哥南下有什么打算?”

    “打算倒也没有,以前在寺里听得师兄们说,杭州美景天下无双,所以想来看看,顺便散散心。之前在寺里习武,只想着有朝一日练成武艺,能得一个差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可现在……等这趟回去,俺想回寺里,正式剃度,以后便专心习武。”

    “不想报仇吗?”

    “报仇?”

    武松一愣,旋即笑了。

    “有劳哥哥费心,不过我的仇,已经报了。”

    “已经报了吗?”

    武松点头,露出一丝狠色。

    “我回家后,发现家人遇害,于是就跟踪那些贼人。

    后来,我混入贼人之中,杀死了害死我家人的扑天雕李英和没遮拦穆横,算是为家人报了仇。本来我还想杀了那宋江,可惜被他们发现……他们高手太多,我只能离开。”

    “你杀了李英和穆横?”

    “正是!”

    高余露出惊讶之色,重又打量武松。

    他没有见过李英,也不知道那没遮拦穆横是何等人物。

    但他听高杰说过李英,也听扈三娘谈及此人。那是个狠角色,枪法纯熟,拳脚过人,更能使一手飞刀,百发百中。按照扈三娘的说法,一二十个等闲军汉,也非李英对手。

    没想到,李英和穆横居然死在了武松的手里,这让高余对眼前大汉的兴趣变得更浓……

第一百二十九章 招揽(3)求订阅,订阅,订阅!!!() 
此次杭州之行,高余自然有周密计划。

    不过,根据今天的发现,以及昨日麻婆子的示警,他意识到,他的计划可能要放弃,重新进行安排。在他原先的计划里,只要能找到仇道人,他有许多办法报仇。

    可现在……仇道人似乎和青溪馆有关系,同时又出现了一个朱彪。

    此外,那个去玉皇观打听他消息的人,究竟是谁?又是什么来路?

    按照麻婆子的说法,那个人能从玉皇观逃脱,那绝非等闲之辈……问题是,高余实在想不出来,那个人是谁!在他的记忆当中,似乎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

    他的朋友里,有本事的人不少。

    陈广、鲁智深乃至于高崇,拎出来都是独当一面的高手。

    这些人不可能出现在杭州!若不是他们,又会是谁?这个问题,从昨天就一直缠绕在高余的心头。

    他,需要帮手!

    下午高余坐在下瓦子的酒馆里,就在思考这件事。

    他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且很有可能会让他命丧于杭州的问题。他要对付的,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而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组织。而这个组织,很有可能与此前在汴梁密谋刺王杀驾的裘妙法,是同一伙人。这也就罢了,最可怕的是,他们似乎与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此一个可怕的对手,绝不是高余一人能对抗。

    高余从来都不是莽撞人,在发现情况不妙的时候,就开始思考对策。

    找帮手?

    这帮手,又该从何处寻找呢?

    偌大杭州城,人口达三十余万,但是要找一个身世清白,且有能力的人,绝非易事。

    +++++++++++++++++++++++++++++++

    “没想到,二哥还是如此英雄。”

    高余端起酒,敬了武松一碗。

    此时,天边斜阳夕照,把浣沙溪照映得波光粼粼,荡漾残红。

    武松倒也不客气,夹起一筷子肥牛肉,塞进口中大嚼几下,便咽进了肚子里。他吃了一口米酒,却眉头一蹙,放在旁边,不再理睬,只对着那牛肉和熟肉使力气。

    “看样子,二哥不喜这酒。”

    “忒没有力气,还比不得寺里自酿的素酒。”

    高余哈哈大笑,把酒保找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那酒保便转身离去。

    杭州菜系,比之汴梁菜系,要精深不少。

    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是丰饶的鱼米之乡,方圆百里,物产丰富,同时有着比汴梁要开阔百倍的水道,交通优势更非汴梁可以比拟。而宋朝,随着商业的迅速发展,航海时代已经初现峥嵘。从波斯湾、大食国、南洋诸国以及绝远异域运来的货物,自广州等地登陆之后,会源源不断输送至杭州,而后再向各地进行转运。

    同时,仅杭州府周围,就栽种了十八种不同种的扁豆和黄豆,九种稻米,十一种杏,九种梨……

    如此丰富的食材,也造就了杭州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

    以酒水而言,北方人喜欢烈酒,而南方人则更重口感。

    所以北方的酒,大都性如火,入口力道十足;而南方酒,则以黄酒和米酒为主,入口绵绵,韵味深远。

    这倒无关酒量,不是说北方人就能喝,南方人不能喝。

    那黄酒和米酒入口甘甜,可是后劲儿十足。之所以有此区别,不过是地域文化的差异罢了。

    武松这一看,就是典型北方人的嘴巴。

    高余心中又放轻松了一些,让酒保去买了些北方的烧酒,武松顿时喜出望外。

    “还是哥哥疼人,这东南虽说风景优美,可这食物,却淡出了个鸟来。

    俺一路下来,吃的嘴里都没了味道,也不知这些东南人,如何能够忍得住清淡来。”

    高余闻听,哈哈大笑。

    “二哥说的是,杭州酒食多以精致和清淡为主,讲求真味,要的是食材最初的味道;北方则因为气候的缘故,所以口味略重。这无关优劣,各有各的好处,只不过是地域和气候的缘故造成。二哥若在杭州久了,就会发现还有很多事情不习惯。”

    “哥哥这话怎讲?”

    武松听得,顿时来了兴趣。

    高余给自己倒了一碗米酒,没有理睬武松。

    “二哥可知,南人好米,北人食粟?”

    武松一脸茫然,摇摇头,表示没有听过。

    “咱们北方人,喜欢面食,并将之作为主食;而南方人,则罕做面饵……在杭州一些偏远地方,有一种说法,叫做:孝顺的媳妇会给公婆吃米;不孝顺的媳妇,才会给公婆做面……在兴化军一代(今福建省),甚至认为,那面食里面有毒,不能食用。

    二哥一看就是北方的好汉,若天天吃米,不食面食,怕是会更加难过。”

    “还有这般说法吗?”

    武松一脸震惊,表示难以接受。

    “呵呵,便是当年的苏学士,有一年在家里种大麦,收获了两千斤面。

    可是他的儿子却不愿意吃,说那面食入口,犹如虱子一样难以下咽,你说有不有趣呢?”

    “俺是无法接受,一两日吃不得面食还好,若长久不吃,只怕也要难受。”

    武松说完,撕下了一只鸡腿,递给高余。

    “对了,咱们认识这么久,还未请教哥哥高姓大名。”

    “我,叫韦高,东京汴梁人氏,早年曾在杭州生活,故而对此地的风物比较熟悉。

    对了,去年梁山之乱的时候,我在须城。

    后来他们退走,我就去了汴梁,昨日才抵达杭州。”

    高余说完,又敬了武松一碗酒,笑道:“所以方才二哥说杀了李英,我才感到惊讶。”

    “原来如此!”

    别看武松刚才一副豪爽模样,可实际上,却保持着警惕。

    他毕竟杀了人,而那梁山的贼人,如今气焰正炽,纵横京东两路,官府也束手无策。

    万一……

    听了高余的解释,他这才算是松了口气。

    端起酒,一饮而尽。

    武松抹了一下嘴,看着高余沉声道:“哥哥今日救俺危机,又请俺吃酒,俺感激不尽。

    不过俺要丑话说在前面,若哥哥要按做那作奸犯科的事情,武二恕难从命。”

    这是一个聪明人!

    高余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大笑起来。

    “二哥果然是少林弟子,不但这拳脚高明,眼里也不揉沙子。

    既然如此,我不妨把话说明白。我找你,是看重了二哥的拳脚,想要请二哥跟我一些时日。二哥气魄恢宏,估计也做不得那把式人,倒不如随我,也能赚回盘缠。”

第一百三十章 一进青溪馆(1)() 
是夜,武松已经熟睡。

    他是睡在外间,而高余则住在楼上。

    也许是解决了衣食之忧,武松显得很放松,很快就睡着了。

    鼾声从楼下传来,不是很响亮,却时断时续,与窗外河畔草丛里的蛙鸣声合在一起。

    高余把灯光挑暗,写了三封书信。

    既然发现贼人势大,那就必须要另谋出路。

    高余在杭州,一时间找不到太多合适的人,但他却可以想办法,从汴梁寻求帮助。

    当然,他不能找高俅帮忙。

    一旦他踪迹暴露,高俅会第一时间派人把他抓回去。

    高余了解高俅,更了解母亲梁氏。他们相处的日子并不算太久,可是他们对他的爱,却无比真实。相信,他们现在一定很着急,只要他出现,就一定会抓他回去。

    就算高俅不抓,梁氏也会逼着他抓……

    他需要帮助,需要大量的帮助!

    第一封信,是写给高俅的,言语中告诉他们,自己很好,一切都很好,请不要担心。

    第二封信,是给鲁智深的,请他前去少林寺,打听武松的情况。

    高余记得很清楚,当初他第一次和鲁智深相遇时,鲁智深是从少林寺出来。他一定认识少林寺的人,所以要打听武松的情况,并非难事,他一定能把事情办妥当。

    第三封信,是给赵构。

    他不知道赵构的住所,也不清楚赵构的真实身份。

    但高余知道,赵构应该是有些能量。

    他没有说太多,只在信中告诉赵构,那杭州通判朱彪,似乎与企图刺王杀驾的明教教徒,有密切的关系。他希望赵构能够想一些办法,为他解决掉这么一个麻烦。

    至于赵构能否解决掉?

    高余并不在意。

    他只需要通过杭州城的形式来进行判断,就可以知道赵构那边是否有行动……

    把三封信写完,已经是三更天。

    高余有些困倦了,于是把书信封好,便和衣而卧,倒在床上休息。

    +++++++++++++++++++++++++++++++

    这一夜,没有什么事情,平平安安。

    高余一觉醒来,天已经亮了。

    他起床下地,走到窗口,伸了一个懒腰,向外面看去。

    就见武松正在庭院中打拳,与昨日的罗汉拳似乎有些不同,拳法凌厉,威力更大。

    “二哥,你这拳,好像不是少林拳法啊?”

    武松已经收手,听到高余的声音,抬头看去。

    “九哥,好眼力啊!”

    他笑道:“这是我一个师叔自创的拳法,名为八闪十二翻。

    几年前,师父来少林时,与我师父切磋,我就在一旁观看,而后他传授了我玉环步、鸳鸯脚的功夫,便是九哥刚才所看到。没想到,九哥不识拳脚,眼力却惊人。”

    玉环步,鸳鸯脚?

    高余听到这名字,愣了一下,旋即道:“传你功夫的人,莫非是叫周侗吗?”

    武松愣了,点头道:“九哥也认得周师叔吗?”

    高余决定了,给鲁智深的信不用送出了。

    他当然知道那周侗,原本是汴梁御拳馆的首席拳师,拳脚功夫过人,同时射术无双。

    当年高余随师父去汴梁,就是拜访周侗。

    周侗,是少林弟子……如此算来,那武松的师门也就变得清晰无比,不会有任何问题。

    不过,周侗在去年已经病故。

    有了这一层关系在,武松的身份自然无需担心,高余也算是松了口气。

    他从楼上下来,在屋檐下洗漱。

    一边洗漱,他一边含糊道:“当年我师父带我见过周师傅,所以对这拳法有些印象。”

    他只是随意回答,可听在武松耳中,却变了滋味。

    这套玉环步,鸳鸯脚,当初周侗传授他的时候,说的非常清楚,除了他早年在汤阴收下的一个弟子之外,没有传授过任何人。高余不通拳脚,自然不会是周侗的弟子。而他的师父,居然和周侗认识,听他的意思,两人关系不错,周侗甚至可能向高余展示过这套拳法……若如此,高余就不会是坏人,他也不必去特意提防。

    看高余的目光,变得亲热许多。

    武松道:“未曾想,九哥还认得周师叔,那算起来,咱们便不是外人。”

    “我师父和周师傅交情还可以,咱们确非外人。”

    高余吐了漱口水,用湿巾擦了擦脸。

    他走到庭院里,伸了一个懒腰,抬头看看天色,道:“今天这天气,看上去不错。”

    “九哥,听你的话,你师父应该也是一位高人,为何你不识拳脚?”

    “我不喜欢打打杀杀,更受不得练武的苦。

    我师父对我更十分宠爱,见我不喜欢,也就没有勉强我……”

    说到这里,高余的神情略显低落。

    不过,他很快就调整了情绪,对武松道:“好了,不说这些事情……这么好的天气,怎地也要出门去走一走才是。二哥收拾一下,待会儿咱们吃了早饭,一起出去。”

    “去哪里?”

    高余已经走进了厅堂,听到武松的问话,停下脚步。

    他回身,看着武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