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还是很牛的,这是北方第一所设置理科的私人大学,也是北方第一家男女同校的大学。而且南开贼有钱,背后有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扶持,一言不合就新修校舍、新立科系。
比较起来,北大就要惨得多,连教师工资都发不起——清华、中法这些大学,都有庚子赔款撑着,北大没从庚子赔款拿到一毛钱。
张伯苓又介绍身边的两个人:“周先生,这位是南开大学部教务长姜立夫先生,这位是南开大学物理系主任饶毓泰先生。”
姜立夫,数学家,中国的许多现代数学名词,就是由他主持审定的。我们在前文提到的那个哈佛学生江泽涵,便是姜立夫的学生。
南开数学系创立之初,只有姜立夫一位老师,他一人兼教八门课,还要处理数学系的行政工作。在凌冰博士离开学校后,姜立夫又代理了南开的校务长之职。
至于饶毓泰,则是南开物理系创始人,后来在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前身)的时候,邓稼先、杨振宁和李政道都做过他的学生。
周赫煊连忙握手道:“姜教授好,饶教授好!”
“周先生,久仰久仰。”
姜立夫、饶毓泰分别和周赫煊握手。
周赫煊寒暄了几句,很快说明来意:“张先生,我想在天津开一家广播电台。需要国语标准的播音员,还有精通物理的技术人员,我希望能跟南开合作。”
张伯苓还没说话,饶毓泰就笑起来:“这个不错啊,让物理系的学生过去兼职,学以致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南开大学几年后设立电击工程系,还搞了个校办广播电台,所有设备都是学生自己组建装配的。
周赫煊又说:“我准备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播放学术节目。内容不限,可以是科学常识,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都由南开的学生们自定。”
张伯苓听了极为心动,学校能在电台开办节目,对南开大学而言是件大好事。
“周先生,我同意你的合作建议,”张伯苓笑着说,“不过你难得来一趟,还是先给学生们做做讲学吧。”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跑不掉。”周赫煊大笑。
南开大学的八里台校址新修才几年,各种设施齐备,还有自己的科学馆,礼堂自然不会缺。
用过午餐,周赫煊便跟着张伯苓去大礼堂。
得到消息的学生纷纷赶来,不到片刻就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里都站着人。
周赫煊可是天津名人,本地的学生们对他非常熟悉,怎会错过这次近距离接触的好机会?别说大学部,就连中学部都闻讯赶来好多学生。
看着下方人头攒动,周赫煊站在台上笑着说:“今天就不做演讲了,自由提问吧。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们互相之间看了看,突然呼啦啦举起一堆手臂。
周赫煊随便选了个:“那位穿蓝色衣服,戴眼镜的同学。”
那个学生激动地站起来:“周先生,你对现在的战事怎么看?你认为哪边会赢?”
周赫煊笑了笑,避实就虚道:“这个比较难说,或许,我们再过半年就能得知真相。”
“你认为今年之内就会打完?”那学生追问道。
“我想是的。”周赫煊说得模棱两可,但其实已经表达清楚。
如今北伐军已经快打到山东,气势如虹,如果今年内结束战事,那么肯定是张作霖会输。
第二个学生就更有意思了,他满脸愤慨道:“周先生,我本来本崇拜你,还专门去买了你的新书。可你太让我失望了,居然主张独裁统治!”
“你看过《枪炮、细菌与钢铁》了?”周赫煊没有生气,笑眯眯地问。
“看了,看得很生气!”那学生说。
周赫煊笑道:“一本32万字的书,你为什么不关注前面30万字,而盯着最后2万字不放呢?”
那学生说:“因为我向往自由和民主!”
周赫煊不予理会,说道:“政治倾向咱们先不谈,今天就来说说《枪炮、细菌与钢铁》吧。”
第196章 195【文明】()
“想必大多数的同学,还没看过我的新书吧,”周赫煊笑着说道,“我先给大家讲个历史故事,大概400年前,美洲阿兹特克帝国的皇帝,派航海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一块叫做欧洲的新大陆。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间,阿兹特克帝国派遣殖民军队,对欧洲展开了血腥的殖民屠杀……”
几句话直接把学生们听懵逼,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学了假历史。
终于有学生憋不住,不等举手就直接站起来喊道:“周先生,你讲错了。哥伦布是欧洲人,他发现的是美洲新大陆,是欧洲对美洲进行殖民屠杀。”
“哦,是吗?”
周赫煊疑惑的笑了笑,反问:“那为什么是欧洲人去美洲搞殖民,而不是美洲人到欧洲搞殖民呢?”
立即有学生回答:“因为欧洲比美洲先进,欧洲大航海时,已经快要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而美洲还是原始农业社会。”
周赫煊似乎对此很不理解,刨根问底道:“远古时代,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古人类,文明起点应该相差不大。但为什么不是美洲先进入工业文明呢?”
“因为……”那个学生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那我再请问,”周赫煊继而说道,“如果人类历史重来一次,有没有一点点的可能,是美洲或者非洲人率先发展出工业文明,并对欧洲和亚洲进行殖民统治?”
那学生支吾道:“也……有可能吧。”
“绝无可能,就算时光倒流,也只能是欧洲或亚洲人,率先进入工业时代,继而对美洲、澳洲和非洲进行殖民屠杀,”周赫煊斩钉截铁地说,“这就是我的新书《枪炮、细菌与钢铁》,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有个女学生举手弱弱地问:“周先生,是因为欧洲和亚洲人更聪明吗?”
“当然不是,”周赫煊笑道,“全世界的所有人种,从出生那刻来比较,其实智商相差不大。但世界为什么会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并且必然会发展成现在的样子?文字、制度、科技……这些因素无关紧要,最最重要的是农业的发展。”
台下学生露出疑惑的表情,静静地听周赫煊说下去。
周赫煊继续道:
“人类社会想要发展繁衍,前提条件是活下去。而活下去的方法,无非是靠打鱼、耕种、狩猎和游牧这些手段。远古时代,人类很少定居,在某个地方生息繁衍一段时间,就必须要进行迁徙,以获取更加充足的食物来源。但农业改变了这一切,农业的发展带来定居,定居是个非常重要的根本,大大提高了原始人类对抗自然的能力。除了定居,就是驯化植物和动物,植物被驯化成五谷杂粮,动物被驯化成家禽牲畜,这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我为什么说,就算时光倒流再来一次,还是欧洲和亚洲人率先发展出工业文明呢?
先来看看动物,如今可知的大型驯化动物有14种,其中有13种出现在欧亚大陆,包括牛、羊、马、猪等等。至于美洲,那就很糟糕了,仅有一种,叫做羊驼。
顺便说一句,美洲是没有马的,美洲现在的马,都是欧洲人带过去繁衍出的后代。牛可以耕种,马可以用于战争和运输,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对美洲人来说,他们没有马和牛,天生就比欧洲和亚洲人劣势。
其次是植物,驯化植物太关键了。现在不管东西方,主食都是植物,这方面美洲和非洲也很糟糕。
从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欧亚大陆属于横向大陆,气候差异不大。在原始的耕种条件下,欧亚大陆的驯化植物,能够非常快速的传播开来。而美洲和非洲呢,属于纵向大陆,不同纬度的气候迥异。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紧挨着,但墨西哥的玉米,用了三千年才传播到北美,而且还是借助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在原始农业时代,玉米是不可能在北美大规模种植的。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欧亚大陆天生具有优势。动物和植物的驯化,让欧亚人类可以定居并发展出复杂的社会体系,大量的人员从初级劳动中解脱,有精力和时间去发展技术、文字,造出枪炮和钢铁,一步步达到领先。
我为什么在书中提及细菌呢?这跟动物有关。欧亚人类的祖先,由于驯化了种种动物,长期跟这些动物待在一起,习惯了动物身上的病菌,抵抗能力大大提高。这种细菌免疫能力,还会遗传下来。当年欧洲殖民者征服美洲,靠的不仅仅是先进武器,还有他们带去的病菌。这些病菌对美洲人来说是无解的,他们祖祖辈辈都没遇见过,一接触立即患病,往往就是死亡……”
周赫煊足足讲了半个小时,台下的学生恍然大悟,都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以前他们读到的历史,都是某某王朝、某某国家、某某民族的历史,而周赫煊今天讲的却是整个人类的历史。
“周先生,按你的说法,欧洲和亚洲人都是有优势的,为什么中国现在比欧洲落后?”突然有学生提问。
周赫煊笑道:“这个问题问得好,欧亚大陆的先进是历史必然,中国人的落后,却是必然中的偶然。这涉及到东亚的地理位置,以及文化、制度的影响。但中国必然会再度复兴,因为中国的底蕴积累非常深厚,不是谁一两百年败家就能败光的。具体的论述,大家可以去看我的新书,我就不细细讲述了。”
之前那个学生又站起来说:“周先生,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倡导独裁统治?”
周赫煊微微一笑:“这位同学,那仅是我的个人学术观点,你可以选择不相信。而且,我也不是呼吁独裁,我倡导的是民主集中。至于你追求的自由民主,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去欧美国家看看,去观察那里的底层人民。你看到他们的生存状况,就知道如今欧美的民主,究竟是什么样的民主了。那是资本家和政客的民主,跟普通老百姓无关。”
第197章 196【人类历史学】()
讲学结束,周赫煊被学生们团团围住,大家似乎听得意犹未尽,继续提出各种问题。
一个学生突然说:“周先生,你的新书我看了,我觉得论述晚清改革那段特别有道理。读完你的大作后,我更加认识到在中国搞君主立宪是不可能成功的。不过我的观点跟你不一样,我不认为要********专政,而是要模仿美国和法国搞民主宪政。”
“观点不同很正常,我们各自保留意见。”周赫煊笑道。
周赫煊在《枪炮、细菌与钢铁》中,是通过地理和民族的角度来阐述晚清改革的。他归纳了君主立宪成功的国家,比如日本、英国(爱尔兰别管)都是单一民族的岛国。德国虽然成功了,却是以日耳曼人为主体进行的军事统一,最后也因战争而宣告终结。
而像法国、俄国和中国这些民族成分复杂的内陆国家,皇帝只有一个,主要代表一个民族,改革时利益分配严重不均,因此君主立宪和改革的阻力更大。
当然,其中也有文化、风俗、传统等因素影响,这些都是需要具体讨论的。
等这些学生离开后,张伯苓握着周赫煊的手笑道:“周先生,你讲的太好了,让我茅塞顿开!”
“哪里哪里,一点个人浅见而已。”周赫煊谦虚道。
张伯苓说:“我带你去文学系和物理系挑学生吧,顺便再谈谈电台合作的事情。”
南开大学是男女共校的,周赫煊非常轻松地招聘到三男三女六位播音员。由于他们平时要上课,因此每天轮换着做兼职主播,每人月薪只有15元。
另外还招聘到几个无线电人才,这些学生主动要求不拿工资,反正就是借电台的设备来练手,一个比一个踊跃积极。
紧接着,周赫煊又租赁录音设备,去相声园子里录制相声,去戏院里录制京剧,还弄了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唱片。
就在周赫煊忙着筹备广播电台时,《枪炮、细菌与钢铁》一书也在继续发酵。
人们喷归喷,但时下的诸多文人学者,还是对此书报以极大的重视。
就连骂周赫煊最狠的鲁迅,也翻着前面30万字反复阅读。这本书让他眼界大开,许多以前想都没想过的问题,突然如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摆在他面前。
感受到最大震撼的,还是那些研究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民国学者。
燕京大学教授李汉景,刚刚从定县做完农村社会调查回来。他看完《枪炮、细菌与钢铁》后,连自己的社会调查论文都顾不上写,就冲到校长司徒雷登那里:“司徒雷登先生,你看过这本书了吗?”
司徒雷登一愣,随即笑道:“正准备读。”
“此乃人类社会学的旷世绝作,一旦在欧美出版,必将轰动全世界。书中所展示的观点,发前人之未想,足以开创一个人类学的学科分支。”李汉景激动地说。
“真的那么厉害?”司徒雷登惊讶道。
“何止厉害,”李汉景对周赫煊推崇备至,“我在哥伦比亚和加利福利亚大学留学多年,还从未见到过这么杰出的人类社会学著作,它足以傲视全世界所有的同类作品。”
“噢,买噶,”司徒雷登忍不住说起英语,笑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拜读了。”
李汉景道:“校长先生,我听说周赫煊就住在天津,不如聘请他来燕京大学做社会学系主任吧。有他主持燕大社会学系,比如让社会学系的学术水平大大提高。”
司徒雷登笑着摇头说:“你不知道他的身份吗?”
“什么身份?”李汉景整天忙着做社会调查,对周赫煊的情况并不了解。
司徒雷登道:“他是北大校长,怎么可能来燕大做系主任?”
“啊?”李汉景惊诧说,“北大的校长不是蔡元培,代理校长不是蒋梦麟吗?”
司徒雷登瞬间无语,好笑道:“李教授,你应该多看看报纸了。”
李汉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