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渡边初彦看到庞大的中国机群,顿时被吓了一跳。他知道中国又买了新飞机,但没想到数量如此之多,偷袭计划已经破灭,只能硬着头皮硬刚了。

    由于机场跑道有限,中国这边刚刚成功升空31架飞机,日本的轰炸机已经飞到了机场上方——很明显,广阳坝机场该扩建了。

    “轰!轰!轰!”

    十多枚重型航空炸弹砸下来,顿时把两架中国飞机炸翻,跑道也炸坏了一条。

    于此同时,已经升空的中国战机也跟日本战机厮杀起来。

    首开战绩的不是董明德和梁添成这两个王牌,也不是冯庸从美国带回来的飞行员,而是还未满20岁的周志开。

    周志开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是法官,母亲是富家千金。他长得极为英俊,以前的梦想是当电影明星,中学没读完就瞒着家人报考航校,去年2月被分配到第四大队做见习飞行员。

    由于飞机数量太少,每次空战周志开都只能旁观,焦急的站在地面为队友加油。历史上,还要过大半年他才能驾驶飞机参战,首次亮相就击落敌机两架,后来更是做了第四大队的队长,牺牲时年仅24岁。

    周赫煊这次虽然带回来58架战斗机,但冯庸带回来的飞行员更多,按理说周志开这样的见习飞行员没机会参战。但那58架战斗机中有一大半都是苏联飞机,美国回来的飞行员还没摸透性能,所以熟悉苏联飞机情况的周志开有了梦寐以求的战斗机会。

    周志开驾驶的是一架YT—1,属于渐渐被苏联淘汰的货色,就算不卖给中国,也是要很快退役的。他抓住队长董明德跟日机缠斗的空隙,从侧方一举命中敌机驾驶舱,倒霉催的渡边初彦直接被爆头了。

    还没等周志开高兴,他的飞机也被命中尾部,机身中段也多了几个弹孔。

    “枪儿杀的鬼子!操!”周志开用家乡话骂了一句,准备离开战场迫降,因为他感觉自己被打坏发动机了。

    好在日本鬼子没功夫管他,周志开非常顺利地把飞机迫降在江面上,心里只剩下这么个念头:下次老子一定要开伊—15,YT—1的性能也太差劲了!

    再开战绩的是冯庸带回来的人,原冯庸大学法律系学生贺晓涵。别看他的名字很女性化,却是个脾气暴躁的东北爷们儿,在航空俱乐部时还跟孔令伟打了一架,把孔家二小姐揍得哭鼻子。

    顺便提一句,孔令伟被打得鼻青脸肿后,居然想要掏枪报复,被冯庸直接赶出俱乐部,去年就回国继续做纨绔子弟了。

    贺晓涵驾驶的是一架P—26,这款飞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就被淘汰了,面对日本零式战机毫无反抗之力。但贺晓涵面对的不是零式战机,而是A5M4,同样是一款在1940年就要被淘汰的飞机。

    当董明德率队跟日本战斗机纠缠时,贺晓涵则跟临时小队长一起,爬升之后往敌方的轰炸机群俯冲——不能再任由对方轰炸了,地面上还有30多架中国战斗机没升空呢。

    贺晓涵一梭子打过去,非常准确地命中一架敌方轰炸机。那架日机摇摇欲坠,也不逃跑,而是想把炸弹全部扔完,结果大部分都炸在江心岛的边缘,再被贺晓涵补了一梭子就栽进江中。

    被中国战斗机冲进轰炸机群,日本人直接就慌了,轰炸领队龟义行连忙发无线电信号指挥撤离。

    日本战斗机想要来救,却被董明德带人死死缠住,双方各有几架飞机被击落。

    随着中国战机升空的越来越多,局面很快演变为追击战。董明德已经完全杀红眼,带人直追出夔门才命令返航,他一个人就干掉了对面三架,天王梁添成也完美斩获两架。

    此次空战,中国空军被击落6架,被炸毁3架,牺牲4人,负伤2人。而日机被击落17架,阵亡18人,被俘3人。

    中国空军大胜。

    当胜利的消息传到重庆主城区,全城百姓都洋溢在欢乐的海洋中。学生和群众自发组织慰问队伍,带着鸡鸭鱼肉前来劳军,老蒋也在第一时间发出嘉奖令。

    在零式战机投入战场之前,日本空军真不咋样,纯粹仗着人多势众欺负中国。只要遇到势均力敌的情况,中国空军基本没输过,以少胜多的战例也出现过好几次。

    美国航空杂志《AVIATION》在1941年是这样评价的:“无论军用民用,日本的飞行员都保持着世界最高的事故率水平。在四年的中日战争中,日本空军甚至无法击败旧式且微不足道的中国空军,日本空军飞行员战力明显劣于中国飞行员……”

881【阳明洞】() 
    汽车出了修文县,很快就停住了,剩下的一段山路得用脚走。

    冯庸雇了几个挑夫,准备给张学良送些日用品。还没爬到半山腰,他们就看到一队宪兵在站岗。这些宪兵并未上前阻拦,而是远远看着,目送周赫煊等人上山。

    龙岗山上古木参天,翠柏森森,端的是旅游散心的好去处。

    在接近阳明洞大概300米左右,周赫煊他们终于被拦下,仔细把老蒋的手令检查好几遍才放行。之前曾有个学生不小心闯入禁区,被守卫足足关了一天一夜,由学校出面担保才放人。

    周赫煊一路观赏景色,开玩笑道:“老蒋给六帅寻了个养老的好地方啊。”

    冯庸感慨说:“阳明先生能在此悟道,小六子可悟不出来什么。”

    张学良此时被软禁的地方,明朝时候叫做龙场驿,正是王阳明龙场悟道那个龙场驿。老蒋给张学良挑这么个地方,也不知是打的什么主意,难道想让张学良也悟一悟?

    一个穿着中山装的眼镜男走来,不苟言笑道:“周先生,冯将军,鄙人刘乙光,负责照顾张司令的日常起居,请跟我来!”

    “烦请引路。”周赫煊点头道。

    刘乙光是黄埔四期毕业生,他半辈子都跟张学良绑定了,从1937年一直监视张学良到1962年。这家伙的外表斯文儒雅,但对人极为严厉苛刻,人送外号“希特勒”。

    挑夫们全被拦在外面,刘乙光叫来几个特务,严格检查周赫煊和冯庸的随行物品。等把孙永振、朱国桢的武器收缴了,刘乙光才带着周赫煊等人进去,把他们安排在宾阳堂。

    宾阳堂是当年王阳明招待客人的地方,原建筑早已损毁,直到去年才被修文县长重修。

    宾阳堂对面是大佛殿,修建于嘉庆年间。当时士绅们为王阳明修了文成公祠,考虑到祠堂无人管理容易损毁,就招了个和尚来管理祠堂。和尚为了念经拜佛,自己筹资修建了大佛殿。

    去年修文县长重修宾阳堂时,认为专祠之地不宜供佛,就把大佛殿里的佛像和僧人一股脑的迁往知非寺。

    周赫煊和冯庸没等多久,张学良就带着赵四小姐来了。二人穿着运动服,手里拿着羽毛球拍,看样子刚才正在打球消遣。

    “五哥,明诚!”张学良颇为高兴,很久没人来看他了。

    冯庸在张学良胸口捶了一拳,问道:“这里的特务没难为你吧?”

    张学良苦笑道:“还好,除了不能下山,其他时候都比较自由。”

    张学良是真的很“自由”,他甚至可以到山脚的路家河游泳钓鱼。阳明洞这边有篮球场,张学良经常组织宪兵特务们打篮球,他义务充当教练,有时还当裁判和球员,业余生活是比较丰富的。

    “唉……”冯庸长叹一声,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特务带来一壶茶,赵四小姐主动给大家倒上。张学良对周赫煊说:“明诚,都被你料中了,你真是当代诸葛亮。唉,国势日蹙,匹夫奈何,每天看到的报纸都是哪里又打了败仗。”

    周赫煊笑道:“六帅,我可不止说了日本要打中国,我还说了中国抗战必胜。”

    “中国真的能赢?”张学良看不到一丝希望。

    周赫煊说:“中国当然能赢,老蒋又开始对付共党了,可见他对抗战前途很有自信。”

    张学良指了指外边,提醒周赫煊隔墙有耳,不要乱说话。

    周赫煊哈哈大笑,说道:“不怕他们听见,老蒋还是很大度的,他知道我一向反对国共内耗。对了,你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亲自送老蒋回南京,我早提醒过你要注意安全。”

    张学良叹气说:“局面控制不住了。共党和杨虎城逼着蒋总裁签字,何应钦率军进逼西北,蒋总裁又坚决不签字,一个弄不好就要爆发内战。我只能把蒋总裁放了,而且必须亲自护送,派其他人我不放心——当时东北军杀蒋的声音很大啊。”

    三人聊了一阵抗战局势,张学良便带着他们去祠堂东厢。那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古建筑,修建于咸丰年间,楼上为居室,楼下是张学良的书房和客厅。

    等待开饭之际,周赫煊逛了逛张学良的书房。角落里堆着许多报纸,书架上一堆明史相关书籍,还有大量阐述心学的著作。

    王阳明当初是被贬官到龙场驿的,中途还被刘瑾派人追杀,靠假装跳水自尽才躲过一劫。刚到龙场驿的时候,王阳明连房子都没有,只能住在山洞里,那个山洞就是阳明洞的由来。

    同样是触怒权贵,同样是惨遭“流放”,张学良自然而然对王阳明生出同命相怜之感。所以他在无聊的时候,各种研究明史和王阳明,还定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寄给老蒋,但老蒋连看都没看过。

    “周先生,冯五哥,吃饭了!”赵四小姐在外面喊。

    伙食不错,有鱼有肉,少帅银行里存着不少钱呢。

    饭后张学良带着他们去山上游览,参观了王阳明当初居住的山洞,还参观了王阳明的“何陋居”。“何陋居”是当地土人给王阳明修的茅草房,几百年过去当然毁掉了,现在只能见到重修的砖木房。

    王阳明当年亲手种植的柏树还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被文人雅士命名为“文成柏”。

    最令人唏嘘的是龙冈书院,“阳明心学”便是在这里发扬传播的,乃是心学门徒们的精神圣地。几十年后,还有日本人主动出钱,在阳明洞给王阳明弄了一尊雕像。

    周赫煊和冯庸在这里住了两天,离开的时候,周先生突然来了恶趣味,写了副“知行合一”让特务找人刻在君子亭的石壁上。没别的意思,他就是想看看,七年后老蒋游览阳明洞的时候,被人抢了“知行合一”该换成写啥。

    冯庸直接飞回重庆协助周至柔整编空军,周赫煊则前往云南。既然都到贵州来了,怎么也要去云南看看,主要目的是参观一下大名鼎鼎的西南联大。

882【西南联大】() 
    周赫煊坐着一辆卡车进入昆明城内,卡车是从机场借来的,载有2000支钢笔和2000个笔记本。

    总不能空着手来吧,周赫煊在重庆上飞机的时候,就把钢笔和笔记本一起带上了。

    卡车司机估计很少进城,居然找不到路。周赫煊只能下车戴着个路人询问:“老乡你好,西南联大的总办公处怎么走?”

    “崇仁街那边,”路人说着朝前一指,“前面穿西装戴眼镜的就是西南联大的老师,你让他带着你过去吧。”

    周赫煊转身看去,果然见到一个穿西服的中年人。

    此君******,发际线很高,正在一个卖香烟的小贩身边踌躇徘徊。他反反复复好几次掏钱,却总是把钱放回衣兜,下定决心离开却又折返回来,问道:“你的香烟可以论根卖吗?”

    卖烟的是个老太婆,胸前挂着个扁平木箱,箱子里敞开装着各式香烟。她回答说:“卖的,你要哪种?”

    眼镜中年咽口水道:“最便宜的,只要两根。”

    “两根四角钱,先生拿好。”老太婆递过去说。

    眼镜中年就像饿鬼看见吃的,以最快速度划燃火柴,站在原地大口大口的吸起来。不到20秒钟,那根香烟就只剩下一小截,他终于停下来,夹着烟头长叹:“唉!”

    卖烟的老太婆也感叹道:“可怜哦,可怜哦。”

    周赫煊看得有些心酸,等对方把烟头扔掉,才上前说:“先生你好,能带我去西南联大的总办公处吗?”

    “周先生,”眼镜中年顿时把周赫煊认出来,高兴地握手道,“你好,你好,鄙人黄子卿。”

    黄子卿,字碧帆,麻省理工博士,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

    周赫煊对物理化学领域毫无了解,也不认识黄子卿,他问道:“黄先生是西南联大的教授?”

    黄子卿说:“嗯,以前是清华的,现在都叫西南联大了。周先生要到总办公处?很近的,我带你过去。”

    周赫煊进城时坐的是副驾驶位,保镖们都在车斗里。现在多了一个黄子卿,周赫煊干脆也坐车斗,拆开一包香烟递了过去。

    黄子卿顿时眼睛发亮,把香烟放在口鼻间嗅了嗅,开心地笑起来:“美国骆驼烟,就是这个味儿,真是怀念啊。”

    周赫煊把剩下的大半包也递了过去:“别人送的,我不太习惯抽骆驼。若是黄教授喜欢,那我就借花献佛了。”

    黄子卿哈哈大笑,爽快地接过烟盒:“周先生,你不用怕我丢面子。我老黄别的嗜好没有,就爱抽上几口,多谢你的美意了。”

    周赫煊掏出打火机帮黄子卿点上,问道:“西南联大的老师们过得很窘迫?”

    黄子卿如实说道:“在长沙时还勉强凑活,搬来昆明以后就困难了。一个个都拖家带口,工资还只发七成,反正我的积蓄已经用尽。岱孙兄(陈岱孙,西南联大经济系主任)下狠心把烟戒了,我却戒不了,平时只能买土烟解瘾。今天实在馋得慌,跟个大烟鬼似的,脸面都丢尽了。”

    周赫煊当然知道西南联大的老师很困难,但没想到这才1939年就开始生活窘迫了。工资发七成那是自愿,为抗战节省经费,但今年的物价涨得太凶,老师们很难单靠工作养家糊口。

    西南联大说起来很牛逼,后世提起来各种浪漫,但真实情况非常糟糕。三校间的矛盾就不说了,老师们年年喊张工资,为了赚外快,很多知名教授不得不给花边小报写文章。

    现在其实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