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情况复杂得多,真正施工时必然面临各种困难。”

    钱昌淦毛遂自荐道:“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图纸我来完善!”

    周赫煊对钱昌淦并不了解,疑惑地望向茅以升,想要征求他的意见。

    茅以升笑道:“钱先生完全可以胜任。”

    “那钱塘江这边……”周赫煊指着滔滔江水说。

    钱昌淦道:“钱塘江大桥有唐臣兄(茅以升)坐镇,用不着我来操心,施工方面我可以派其他人看着。”

    有了茅以升的肯定,周赫煊心里感觉比较靠谱,笑道:“那就这么定了,我同意把建桥项目承包给远东工程公司,希望钱先生能建出一座跨越天堑的好桥!”

    “我肯定竭尽全力,”钱昌淦快人快语,又提出一系列问题,“周先生,项目什么时候确立?资金何时到位?交通部那边谁负责?这些我想知道。”

    周赫煊笑了笑,回答道:“我跟交通部长朱家骅先生有些交情,他已经特批了这个项目。项目的官方负责人虽然还没定,但不管派谁来,肯定会全力配合,钱先生别怕被政府拖后腿。至于资金,随时都可以到账,我是独资修建。”

    “那我就放心了。”钱昌淦高兴地笑道。

    朱家骅这个交通部长确实做了许多事,比如粤汉铁路的修通,全靠朱家骅的鼎力支持。他还是英国庚款管理委员会的董事长、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在资金筹集方面非常给力。若非朱家骅抽调英国庚款,再积极联系德国庚款,粤汉线到抗战爆发都没法全线通车。

    不仅如此,朱家骅还主持完成了九省电话网的铺设,为抗战期间的军事指挥带来的极大便利。

    这样一个能干实事的家伙,难怪会成为老蒋大力培养的官员,最后把行政院的权力一股脑交给朱家骅,甚至让他做了军统和中统名义上的主管官员——虽然有名无实。

    五月初,周赫煊前往武昌,随行的有钱昌淦和陶青,以及他们各自的手下。

    陶青就是朱家骅派来的交通部主管官员,虽然武汉长江大桥由周赫煊投资建设,但肯定无法绕开交通部的管辖。陶青在交通部只是个科长,现在担任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处处长,钱昌淦则担任总设计师以及施工总经理。

    周赫煊不可能毫无保留的相信他们,于是又联系老丈人张谋之,从江西调来了一批张家人,并担任大桥工程的襄理。同时,朱湘也从天津火速赶来,组建会计团队负责工程的财务工作。

    交通部、远东工程公司、张氏工程公司,最后还有朱湘团队,这四方面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想必没人能够钻空子搞贪污。

    顺便一提,老丈人还专门拍电报,把周赫煊的大舅哥张远东从欧洲叫回来,担任武汉长江大桥的副总工程师,明摆着是要给张远东增加专业资历。

    钱昌淦是那种雷厉风行的性格,一到武昌,立马带人实地勘测,进行着设计方案的完善工作。

    至于周赫煊,自然是跑去找张学良喝茶。

    如今张少帅就在武昌,职务是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兼武昌行营主任。从欧洲考察回来后,张学良整整一年半都滞留在这里,老蒋是铁了心不让他回北平,以方便南京政府蚕食华北军政大权。

    当周赫煊来到武昌洋园(后更名为杨园),听到的是悠扬婉转的华尔兹舞曲。

    公馆里,军官们正搂着一个个旗袍华丽的女子,在舞池中惬意地跳舞。张学良独自坐在角落,喝着闷酒,抽着闷烟,跟热闹的舞会气氛显得格格不入。

654【负心汉】() 
“六帅怎么不去跳舞啊?”

    张学良刚刚摁灭烟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他抬头一看,却是周赫煊笑盈盈的站在旁边,顿时苦笑道:“明诚来啦,坐吧。”

    “啪!”

    周赫煊打了个响指,找佣人要来一杯红酒,问道:“有什么烦心事?”

    张学良脸上带着些许愤怒,吐口浊气说:“刚接到电报,新生周刊被控制,江苏高等法院立案传讯杜重远。”

    杜乾学,字重远,爱国实业家,东北民族工业第一人,张学良的幕僚好友兼核心智囊,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主要领导人,反帝爱国杂志新生周刊的总编和总发行人。

    “杜先生被法庭传讯?什么时候的事?”周赫煊有些惊讶,他以前和杜重远见过几面,对这个人非常有好感,当时还捐了5万元给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张学良无奈地说:“就在昨天,罪名是‘侮辱天皇’、‘有害邦交’。”

    周赫煊气得发笑:“呵呵,这个罪名可真大。你就不准备救他?”

    “救他?我能怎么救?”张学良猛地喝干半杯红酒,语气激动道,“我打电话给老蒋,老蒋的秘书尽跟我说些废话。我拍电报给吴铁城,吴铁城让我慢慢等,他会尽量跟日本人周旋。周旋个屁!”

    张学良完全有理由生气,他的机要秘书前段时间才被老蒋枪毙,现在他的好友兼智囊又被法院传讯,而且似乎还准备把重判杜重远。

    抛开私人感情不谈,只说政治上的交锋,张学良感觉自己被斩断了左膀右臂,老蒋的刀已经架在他脖子上。

    “唉!”

    周赫煊叹息一声,他突然想起来了,这就是历史上的“新生事件”啊。

    上海市长吴铁城和张学良交情不错,本来还想保人的,但日本方面却步步紧逼。刚开始,日本浪人纠集起来在上海闹事,紧接着,日本干脆往上海调兵威胁。

    历史上,就在下个月,吴铁城顶不住日本人的压力,不但彻底查封新生周刊,还因此撤换了上海公安局长,并正式宣布审判杜重远的开庭日期。杜重远被判处一年零两个月徒刑,罪名是“散布文字共同诽谤”。

    杜重远是怎么“诽谤”天皇的?

    一篇文章而已。

    新生周刊刊登了一篇闲话皇帝,文章在提到日本天皇时说:“日本的天皇,是个生物学家,对于做皇帝,因为世袭的关系他不得不做日本的军部和资产阶级,才是日本真正的统治者。”

    就是这段话引起了日本人的不满,事实上这篇文章没有骂日本天皇,反而在学术上进行夸奖。作者认为日本天皇如果不做皇帝,肯定能在生物学上取得更多成就,日本天皇本人是极其聪明的。

    这特么也能把刊物的主编判刑?

    更为滑稽的是,杜重远被判刑的同时,字林西报也刊登了一副讽刺漫画。漫画里日本天皇拉着一辆炮车,车上载着诺贝尔和平奖证书,暗讽日本高喊和平友善,实则穷兵黩武。

    日本人对此提出严重抗议,但字林西报是英国人的报纸,漫画原作者是个美国人。这幅真正侮辱了日本天皇的漫画,虽然也被告上法庭,结局却是不了了之。

    两相对比,杜重远被判刑是真的冤。

    周赫煊为什么能清楚记得“新生事件”,因为这起事件是“西安事变”的奉系内部诱因。在杜重远被判刑入狱后不久,张学良又被老蒋调去西北“剿匪”,如此形势让东北军上下感觉前程未卜。

    于是乎,张学良的智囊团成员们,集体到监狱里面跟杜重远一起召开会议,共同讨论东北军的前途问题。那次秘密监狱大会,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还在坐牢的杜重远提出了一个计划:“张学良应该利用在西北之机,与杨虎城联络,停止内战,搞西北大联合,以西北为抗日根据地,和国内各实力派联系。”

    这为“西安事变”奠定了基调。

    张学良为什么要逼蒋抗日?完全是没有其他办法了。他如果不这样做,东北军迟早要被老蒋吞掉,就算张学良不能下定决心,他的智囊和部下们也会帮着他做出决定。

    逼蒋抗日,是整个东北军的集体意志。

    东北军并非全都是孬种,无数官兵将士想要打回东北,想要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故乡,而老蒋却逼着他们跟红军拼命。

    自从东北地区被日寇占领之后,东北军暗中做了各种努力。东北敌后抗战的最初一两年,那些东北民间抗日团体,超过80%都是东北军在支持。什么东北民间抗日救国会,说起来是民间组织,其实是张学良直接领导的,核心领导成员都是张学良的智囊团。

    张学良的耳根子是真的软。

    前年张学良下野后,曾一度开始研究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能救中国。但他跑去欧洲考察一圈,看到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开始复兴,于是回国后又公开宣传法西斯主义,认为在老蒋的领导下,可以建设出一个强大的法西斯中国。

    可以说,去年的张学良是真心想要辅佐老蒋,愿意为老蒋的独裁效命。

    为此,包括杜重远、阎宝航等张学良的好友兼智囊,纷纷表示不满,甚至一度脱离了张学良的团体。

    但张学良抛出的媚眼纯粹给瞎子看,老蒋不但不感激,反而调张学良去“剿匪”打内战,还枪毙了张学良的机要秘书,现在又要把杜重远扔进监狱,而且还一直不放张学良回北平,想要侵吞张学良在华北的地盘。

    这就好像一个痴情少女,愿意为自己的情郎付出一切。谁知那情郎却是个负心汉,只想着谋夺少女的家产,还要陷害少女的亲朋好友。

    张学良就是那个少女,他终于愤怒了,彻底对老蒋死心了。

    “明诚,你说我该怎么办?”张学良苦笑道。

    周赫煊笑问:“中国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学良说:“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那你就做这个就可以啊,何必考虑细枝末节?”周赫煊说。

655【法西斯就是抢劫犯】() 
张学良面露苦笑:“我如果公开号召抗日,肯定要跟南京方面产生矛盾,到时候局面更加不可收拾。内战,咱们已经打得够多了。”

    “事在人为而已,”周赫煊品着红酒说,“你首先得想法子离开武昌,这里是老蒋的地盘。”

    张学良摇头道:“我暂时还不想撕破脸。”

    “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周赫煊不打算再劝,或者说时机未到。

    等常凯申使用驱狼吞虎之策,派遣张学良去西北“剿匪”,到那时张学良自然而然就困龙升天了。老蒋打的好算盘,想让东北军、晋绥军和红军互相消耗,哪想到这三股势力居然“结盟”起来,形成“西北大联合”的局面。

    说到“西北大联合”,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杜重远。此人无论是名声、财力、背景和人脉都很足,因为一篇文章被判刑实在太可疑了。

    杜重远坐牢的原因无非有两点:第一,他在张学良的幕僚团中排名前三,老蒋有意要敲打张学良,杜重远属于最好的人选;第二,杜重远来到上海以后,跟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进步人士走得很近,还跟周总理、潘汉年建立起了关系,老蒋对此非常不满。

    对于杜重远坐牢,周赫煊是乐见其成的,因为此人坐牢实在坐得太妙了。

    杜重远本来还对时局比较迷茫,结果他入狱以后,东北军将官、进步人士、各势力代表纷纷前来探望。经过与这些人的多方交流,杜重远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西北大联合”思想,并最终影响到张学良的决策。

    杜重远如果不坐牢,“西安事变”有可能就不会发生呢。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一次偶然的个人事件,居然直接影响到整个局势的发展。

    “不说这些烦心事了,”张学良突然转开话题,“明诚这次来武昌,是专门来看望我的吗?”

    “算是吧,”周赫煊笑了笑,“我跟五哥在美国弄了一个飞行俱乐部,专门为今后的抗战培养飞行员。现在俱乐部那边飞机数量比学员还多,我想请六帅帮忙,招募一些合格的飞行学员。”

    张学良顿时高兴道:“这是好事啊。明天我写一封调令,你可以拿着调令去北平,东北军将士任你挑选。”

    “如此,就多谢了!”周赫煊抱拳道。

    张学良突然又变得沉默起来,问道:“明诚,你好像是反对法西斯独裁的?”

    “当然。”周赫煊说。

    张学良斜躺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说:“我在欧洲考察了大半年,发现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列强,国内情况极其糟糕。相反,实行法西斯主义的德国和意大利却国力强盛、民气高涨,这是为什么?”

    “你看到的是表象而已。”周赫煊笑道。

    张学良两年前的欧洲之行,是在墨索里尼的女儿和女婿陪同下完成的,先后与墨索里尼、希特勒、瑞典国王、法国航空部长等人会晤。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那万众拥护的场面,带给张学良无限的震撼,再对比欧洲各国的现状,张学良立马就在思想上倒向法西斯。

    张学良甚至给朋友写信说:“意大利和德国之所以能复兴,主要是由于人民对其领袖的衷心支持。因此,他们才有充分的力量克服通往民族复兴之路上的障碍……中国无法实现复兴,是没有能够绝对忠实于自己的领袖,并全力支持他……内战与外侮皆由此出。”

    等张学良回国后,立即号召全国支持老蒋,想把老蒋打造成一个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式的人物。

    老蒋高兴坏了,连忙对张学良委以重任,任命张学良为南方地区的“剿匪”副司令,而他自己则是“剿匪”总司令。在老蒋看来,自己做得已经够厚道了,让张学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他却不想想张学良讨厌打内战。

    此事表明,张学良在政治上极其幼稚。而此时此刻,张学良的思想也处于极端迷惘当中,他拿着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复比较,一会儿觉得这个好,一会儿又觉得那个好,整个人都快被弄疯了。

    “表象是什么?真相又是什么?”张学良求教道。

    周赫煊说:“我们先要知道,英法两国为什么看起来衰落和软弱。”

    “因为世界经济危机。”张学良给出答案。

    “回答正确,但又不完全正确,”周赫煊详细解释道,“英法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现有的自由资本主义有重大缺陷。相关的研究文章有很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