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说:“五哥你长期在东北,应该知道日本人的动向。今年关东军三番五次挑事,前不久甚至在沈阳街头搞军事演习,他们难道是闹着玩的?”
“小六子怎么说?”冯庸问。
周赫煊道:“张汉卿已经接到确切情报,日本人会在月底出兵。但他跟常凯申都倾向于不抵抗,认为日本内阁会勒令关东军撤兵。”
“日本内阁又是什么态度?”冯庸问。
“这一届的日本内阁,是几个月前刚刚组阁的,”周赫煊解释说,“由于日本国内经济危机严重,所以日本内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内政建设上,坚决反对武力扩张。”
冯庸松了口气说:“那还好,只要日本政府不想打仗,那就还有缓和的余地。”
周赫煊道:“五哥你看过我那本《菊与刀》,应该知道日本人有下克上的传统,日本内阁怎么可能管得住那些军人?”
冯庸喃喃说道:“不至于吧,连内阁都无法约束军队,那日本陆军部岂不是要造反?”
周赫煊说:“自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一直在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军费为7亿3千万日元,到去年截止,已经裁剪到5亿日元以下。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奉行军事优先原则,培养了大量职业军人。这些职业军人没有其他特长,只会打仗,裁军等于砸了他们的饭碗。我猜,只要日本内阁反对扩张,日本的少壮派军官很可能发动政变。”
“那么激进?”冯庸惊讶道。
“我无法说服张汉卿,你知道他的脾气,他打定的主意很难更改,所以我才来找你。”周赫煊说。
周赫煊对张学良的称呼都变了,显然对此极为生气。冯庸叹息道:“我能做什么?”
“一旦日本人动手,我们就以最快的速度炸掉沈阳兵工厂,”周赫煊咬牙切齿道,“即便是全部毁掉,也不能留给日本人!”
冯庸迟疑道:“万一我们把兵工厂炸掉,关东军却退兵了怎么办?”
周赫煊反问:“你觉得可能吗?”
“我再劝劝小六子,让他把兵工厂先搬走。”冯庸不敢答应,因为这件事情太大了,他负不起那个责任。
沈阳兵工厂的搬迁很困难,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拥有铸枪、铸炮、炮弹和轻机枪四厂,机器8000余台,还设有科学研究会,集中研发军工科学技术。
就在两个月前,沈阳兵工厂甚至自行研发出10发子弹的自动步枪。历史上,这款自动步枪的图纸消失不见,很可能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有人故意销毁或带走了。
如此规模庞大的兵工厂,根本不可能悄无声息的毁掉,更何况那里还有军队驻守。
冯庸带着周赫煊,又再次赶往北平,深更半夜的把张学良从床上叫起来。
张学良揉着惺忪睡眼,苦笑道:“明诚,你还真不放过我啊。”
周赫煊语气冰冷道:“我知道你胆子小,不敢招惹日本人。但沈阳兵工厂你能做主吧,难道你想资敌,把那些东西都留给关东军,以后用来侵略中国?”
张学良安抚说:“明诚,我已经拍电报跟日本外相币原先生交涉过了。他向我保证,东北绝对不可能发生大事变,他已经严厉斥责日本陆军部了。只要关东军敢乱来,日本陆相就会被弹劾,甚至是被撤职,关东军也必然撤兵。还有,南京政府那边,已经知会了英美法三国公使,他们也向日本政府发出了谴责,国联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国联的谴责有用,还拿军队来干什么?日本内阁更是不靠谱,他们自己都要完蛋了!”周赫煊气愤道,“你要是不搬迁军工厂,我就亲自帮着炸弹,去把那里全部炸掉!”
冯庸也跟着劝说:“六子,凡事防患于未然。你采用不激怒日本关东军的做法,可能是对的,但也需要给自己留后路啊。先把兵工厂的机器运走,等事态平息以后,再运回来也不迟。”
张学良默不作声,表情极为纠结。
冯庸又说:“如果真的如明诚所言,到时候悔之晚矣。你忘了上次的中东路事件?”
张学良犹豫道:“可沈阳兵工厂那么大,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搬不完,而且那么多工人也难以安置。”
“能搬多少是多少,搬不完的直接炸掉!”周赫煊斩钉截铁道。
张学良说:“我再考虑考虑。”
“考虑个屁,”周赫煊厉声嘶吼道,“张学良,你要是再婆婆妈妈,老子跟你绝交!”
张学良和冯庸吃惊地看着周赫煊,他们还从没见过周赫煊发这么大的火,那双明亮的眼睛里全是血丝,就像一头择人而噬的怪兽。
张学良与周赫煊对视了几秒,突然低头道:“那就搬吧。”
周赫煊又对冯庸说:“五哥,你的学校也要准备好,日本人是不会放过那里的。”
冯庸豪气地笑道:“只要小日本敢来,老子亲自开飞机跟他们拼了,大丈夫唯死而已。”
“冯庸大学有很多理工科学生,他们是国家民族的种子,不能轻易毁掉。”周赫煊说。
冯庸点头道:“我会安排好的,愿意留下来跟小日本干仗的就留下,想要继续读书的,我就送他们去北平。”
周赫煊再次劝谏说:“汉卿,我还是希望你能正面抵抗日本人。”
“明诚,不必再劝了,”张学良说,“国内的情况你又不是没看到,哪里能够再打仗?我相信日本内阁,他们能够约束好关东军的行为,这次的事态完全可以用外交手段解决。”
周赫煊气得不想再说话,头也不回的走人说:“那就先告辞了,不打扰你继续做梦!”
438【再劝】()
9月10日,当沈阳兵工厂已经开始搬迁时,周赫煊再次来到了张学良的北平官邸。
张学良苦笑道:“又要来劝我吗?”
“六帅,前两次是我太冲动了,没有把事情说清楚,”周赫煊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轻松迟缓些,“咱们今天不提出兵与否,先来讨论目前的局势,可以吗?”
“你说。”张学良点头道。
周赫煊问:“沈阳有多少兵力?”
张学良也不隐瞒,说道:“北大营有8000精锐,沈阳城内还有警察若干,周边还有数千守备部队。”
周赫煊点头道:“也即是说,沈阳真正能打硬仗的只有8000士兵,那整个辽宁省呢?”
“奉天省的总兵力共有9万,但大部分是战斗力低下的守备军,精锐部队不足2万人。”张学良道。
周赫煊又问:“奉军总兵力有多少?”
“40万,但有十多万属于屯垦军,这些士兵都是老弱病残,跟农民没有太大区别,”张学良说,“奉军精锐大部分在华北,留在的东北士兵以地方守备部队为主。”
“也就是说,如今的东北四省,至少还有20万可占之兵,一旦战争打起来,还能从华北调10多万精锐回去,”周赫煊问道,“日本关东军的兵力又是多少?”
张学良对此非常清楚,他说:“满编的日本陆军第2师团,兵力1万零500人。但实际情况不止如此,东北还有乡军人(退伍职业兵)1万人,警察3000人,日本在东北的兵力约有2万3千多人。另外,日本还有驻朝师团(朝鲜师团)3万人可以迅速支援,总兵力超过5万人。”
周赫煊道:“也就是说,沈阳一旦开战,双方的兵力对比是8000奉军精锐加1万余地方守备队,对阵日本的1万零5百关东军。如果战事升级,就是10万奉军对付2万3千多日军。战事再进一步升级,就是30万奉军对阵5万多日本兵。你害怕打不赢吗?”
张学良无语道:“不能这么算,奉军超过九成的主力精锐,都部署在华北地区。这些军队不能轻易调走,否则不但华北要出大乱子,西北数省也要跟着乱。”
周赫煊说:“一旦奉军和日本开战,那就是打的国战,阎锡山、冯玉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添乱?”
“那可说不准,”张学良道,“明诚你别忘了,阎百川这次是坐日本军用飞机回山西的。另外,我已经得到情报,南方的粤桂联军,很可能已经和日本陆军部有密约了。”
周赫煊劝道:“就算彻底放弃西北,再放弃一部分华北地盘,那也只是兄弟阋墙。而失去东北,则是丧师辱国,孰轻孰重,请六帅三思而行。”
张学良拍胸脯道:“不会的,明诚且安心。从现有的情报显示,日本陆军部被内阁斥责警告后,已经放弃了阴谋计划,关东军方面这些天也很安静,甚至都不再主动挑事了。”
“事出反常必为妖啊,六帅相信一向跋扈的关东军,会变得那么乖吗?这是在麻痹你!”周赫煊说。
张学良道:“关东军得不到日本内阁的支持,他们是没有久战之力的,至少军事补给就有极大困难。你提议搬迁兵工厂的计划,我反复思考后觉得属于良策,只要关东军无法获得弹药补给,他们就没有扩大战事的能力。”
好嘛,张学良答应搬迁兵工厂,居然是不想关东军有后继之力。
这特么算歪打正着?
周赫煊问道:“如果日本军方发动政变,推翻内阁政府呢?”
“怎么可能?国事岂是儿戏,哪有说政变就政变的道理。”张学良完全不相信这个预测。
不仅是张学良,除了周赫煊这个穿越者之外,恐怕现在没人会相信日本军方能够搞出政变来——连日本陆军部自己都不相信,政变是一小撮少壮派军官搞出来的。
这让周赫煊如何解释?
未卜先知也要别人肯信啊。
周赫煊的劝谏陷入了一个死结,他和张学良之间的分歧,在于日本内阁是否会支持关东军。
如果日本内阁始终反对关东军的计划,那么局势就会按照张学良的设想发展,东北方面最多再出卖一点利益而已。可按照历史轨迹来看,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半个月后,日本内阁就被军人政变吓破胆,转而开始一定程度上支持关东军的行动(并非全部支持)。
政变属于小概率事件,无法用来作为论据说服张学良。
周赫煊转换思路道:“六帅,咱们换个方式来考虑。关东军如果制造士兵,你坚决抵抗回击的话,日本内阁见得不到好处,必然继续反对压制军方行动。而你如果选择不抵抗,关东军就能在沈阳获得大量资源,日本内阁见有利可图,极大可能会转变态度支持军方啊!日本国内分为主战派跟主和派,你这边打得越凶,日本主和派就越占优势。所以,不管如何,都必须迎头痛击!”
“不妥,不妥,”张学良连连摇头,“回击只能给关东军继续出兵的借口。这十多年来,日军多次出兵东北、天津和山东,只要中方妥协退让,他们都会自行撤退的。即便要痛击日本人,也需要等华北地区稳定下来,到时候再战不迟。”
张学良说得好有道理,周赫煊竟无言以对。
如果此刻换成老蒋,多半也不会听周赫煊的谏言,毕竟谁也无法预料日本内阁会发生政变。但老蒋很可能开始不听劝,等发现日本人无限度扩大战事,老蒋的腰杆必然会硬起来,而不是像张学良那样一退到底。
周赫煊无奈地说:“六帅,那我就先走了,等关东军完全占领沈阳后,我再来劝你,希望你不要一误再误。对了,你最好把沈阳银行里的真金白银转移,免得被关东军白捡了。”
“放心吧,我早有安排。”张学良自信地笑道。
周赫煊摇头叹息,自己说了那么许多,希望情况比历史上更好吧。至少张学良已经有所警觉,不至于被人占了老窝还茫然不知所措。
439【国耻】()
9月18日,傍晚。
“司令,沈阳急电,关东军有异动!”副官胡若愚拿着张电报纸进来。
张学良愣了一下,开口道:“念!”
胡若愚说:“关东军有一只部队离开驻地,沿南满铁路向南新进,具体意图和目标未知。”
张学良吩咐道:“勒令北大营和地方守备部队,如遇关东军挑衅,不得应战,不可给日军大规模出兵的借口。”
“是!”胡若愚领命离开。
从今年初开始,关东军就在东北各种挑事,张学良对此都快麻木了。
春天时,有个叫赫永德的中国人,骗取万宝山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非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种植水稻。朝鲜人开挖水渠,截流筑坝,严重损害当地农民的利益。200多农民上告政府,吉林省政府勒令朝鲜侨民出镜。日本人却派警察阻止,到7月份时,当地农民忍无可忍,联合起来拆了朝鲜人的水坝。
随后,朝鲜记者歪曲事实,说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在朝鲜半岛掀起大规模排华活动,当地华侨死伤数百人,日本政府却诬陷中国人伤害朝鲜侨民。
此为“万宝山事件”,刚开始属于偶然,后续发展却是关东军在策划安排,目的是为了制造出兵东北的舆论。
接着是“中村事件”,关东军大尉中村震太郎,在兴安岭搞秘密军事调查,被当地屯垦军副团长抓获被扣留,并下令将中村震太郎秘密处决。日本借机宣称东北军谋财害命,杀死了关东军士兵,威逼中国交出副团长关玉衡,并大肆在日本民众中制造舆论煽风点火。
不止张学良这些事件很警惕,就连常凯申都不敢放松,专门把蒋作宾调回来当驻日公使,想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东北危机。
蒋作宾还是很给力的,他很快跟日本外交部门达成共识,并通过日本内阁向陆军部施压,一切矛盾似乎都消失于无形。正因如此,张学良和常凯申才一致认为:东北局势虽然在恶化,但只要有日本内阁帮忙,肯定不会爆发大事变。
前阵子,关东军甚至在沈阳附近搞军演,炮火连天瞎逼乱炸,但并没有发生什么过激行为。
夜晚,十点半左右。
张学良正准备睡觉,副官胡若愚再度进来报告:“司令,关东军炸毁了柳条湖小段铁路!北大营请求指示。”
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离奉军的北大营非常近,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