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开始的时候,中国搪瓷企业存货艰难,甚至连釉粉都需要向日本进口。

    但随着历年来的抵制洋货运动,中国搪瓷业得到了发展机遇。如今上海的铸丰、益丰、中华、兆丰四厂的产品,已经勉强可以和日货抗衡了,成功打破日货搪瓷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南京国民政府还是很给力的,关税刚刚自主,便下令将搪瓷品的进口税从5%增至12。5%,用以限制搪瓷外货的输入。

    另外,搪瓷用品市场在东南沿海发展成熟,许多普通家庭也有搪瓷的痰盂、口杯、饭盆等物。但在北方、南方、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却还比较稀罕,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山西等地,绝大多数百姓都不知道搪瓷是什么玩意儿。

    市场潜力巨大!

    不但可以猛赚银子,还能跟日货争市场。最好能把搪瓷日货完全挤出中国,让陷入经济危机的日本更加糟糕。

    对于周赫煊坚持把搪瓷厂建在重庆,张谋之虽然感到疑惑,但也没有过多询问,他现在已经非常信任自己的女婿了。

    等所有机器都搬到临时租赁的仓库,又把几个美国工程师安顿好,张谋之才跟着女儿、女婿一起回家。他见到孟小冬、廖雅泉、婉容、崔慧茀等女之后,脸色有些不好看,因为周赫煊的女人太多了。

    但也仅此而已,民国时期三妻四妾实属正常,张谋之做为岳父最多提醒两句。

    就说张谋之自己,去年也在美国找了个情妇,而且那美国姑娘才15岁啊!这老先生够会玩的。

    “贤婿,”张谋之笑呵呵道,“我在美国收到远西的电报,他已经被任命为九江市长了,多亏贤婿在蒋总司令面前美言。”

    周赫煊道:“我也是顺口一提而已。”

    张谋之这两年来春风得意啊,大儿子做了法国顶级建筑师的学生,二儿子又当上九江市长,三儿子被他叫去美国打理避(和谐)孕套产业,张家的家族实力可谓蒸蒸日上。

    这一切都托了女婿的福,张谋之现在看周赫煊,是越看越顺眼,对自己挑女婿的眼光非常自豪。

    说了一会儿家事,张谋之开始聊起搪瓷厂的建设:“贤婿,我听说四川一直在打仗,如果我们把工厂建在重庆,会不会受到影响啊?”

    “这个无需担忧,”周赫煊说,“我已经派人打听过了,如今的重庆市长叫潘文华,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正在大举建设重庆,开工厂、建电站、搞教育,想要帮刘湘把重庆打造成西南第一城。我们把工厂建在重庆,在政治上根本不需要担心,潘文华巴不得有人投资设厂。只是原材料的运输有些困难,部分原料要从天津购买,釉粉需要从上海购买,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张谋之委婉地说道:“其实吧,我觉得把工厂建在九江更稳妥,原材料运输也要方便得多。”

    张谋之还是想建设家乡的,而且二儿子当了九江市长,如果在九江设厂,可以获得无限的便利。

    “爸爸,过几年你就知道了,为什么我把工厂设在重庆。”周赫煊不好多做解释。

    张谋之叹息说:“唉,那就依你的意思吧,反正你比我更有眼光。”

    周赫煊笑道:“其实原材料的运输困难,也可以慢慢解决。上海的工厂能够自产釉粉,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到时再多办几家配套的上游工厂便可。”

    事实上,周赫煊更想在重庆建兵工厂,为今后的抗战提供军械物资。

    但兵工厂这玩意儿,不是普通人能搞的。就算现在的刘湘不掺和,以后重庆成了陪都,老蒋也会把兵工厂给征用过去。

    张谋之说:“美国那边的工厂,我已经让老三(张远南)接手了,他干得还不错,只是经验稍微有点欠缺。重庆那边的搪瓷厂,是我一个人过去搞,还是你跟我同去?”

    “同去吧,我来负责打通官面上麻烦,”周赫煊说,“要在重庆搞实业,最好把卢作孚也拉拢入伙。一来卢作孚是刘湘的心腹,二来卢作孚的民生航运公司,在长江中上游很有实力,可以方便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张谋之笑道:“既然贤婿已经谋划好,那我就放心了。你去重庆打通关系,剩下具体的工厂建设和管理,就由我来负责。”

    ……

    新年新气象。

    农历春节一过,臧启芳的天津市长职务便被撸了,由天津警察局长张学铭兼任天津市长。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搬离天津饮冰室,前往北平定居,开始每周举办文化沙龙。“太太家的客厅”逐渐名满京津,吸引来大量的文化名流,徐志摩经常也前往参加。

    巴金是个飘忽不定的浪子,他已经完成《春梦》(修改出版时更名为《家》)初稿。把《春梦》稿子写完,巴金就辞去《大众》副刊的编辑职务,南下苏杭一代访友旅游。

    《大众》副刊还走了另一个重量级人物,大学者吴宓终于辞去总编之职,前往西欧游学,先后在牛津大学、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好在李寿民也辞去电话局的公职,回到《大众》副刊接任总编,不然都没有人主持《大众》的日常事务。

    顺带一提,李寿民的《蜀山剑侠传》已经得到空前成功,不仅在华北地区销量喜人,就连江南、东北、西北都打出名气。可以这么说,《蜀山剑侠传》如今的影响力,丝毫不弱于周赫煊的《射雕》三部曲。

    北大出版社因为负责代替出版《蜀山剑侠传》,每月收入喜人,大大缓解了前两年没有校长和财政拨款的困难。

    元宵节过后,周赫煊带着妻子张乐怡、儿子周维烈,随岳父张谋之一起前往九江探亲。

    从美国进口的那些机器,沿津浦线运往南京浦口,接着转走长江水道去九江。

    在九江张家盘桓数日,张乐怡和儿子留在九江。周赫煊则跟张谋之一起,押运着机器前往重庆,而此时此刻,他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全球通史》也正式出版。

413【新出炉的教科书】() 
《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歌》里唱道:“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八个字,在民国期间酝酿出两所大学,一个叫光华,另一个叫复旦。

    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惨案,全国上下义愤填膺。圣约翰大学及其附中师生也组织罢课,但遭到校方阻拦,553名学生和全体华籍教师19人,集体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

    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帮助下,仅仅三个月时间,师生们就成功创立光华大学。由于经费短缺,条件不足,光华大学创办的第一年,学校师生甚至只能租房上课。

    但就是这么一所连教室都没有的学校,当时却引得许多学者自发前来任教。这里校风开放,思想进步,属于民国年间自由知识分子和爱国者云集的私立大学。

    元宵已过,春寒料峭。

    学校马上就要开课了,吕思勉从乡下老家返回上海,坐着黄包车前往光华大学教师宿舍。

    “停一下!”

    经过校外的一家书店时,吕思勉突然喊道。

    递了半角钱给车夫,吕思勉提着皮箱走进书店,问老板说:“最近有什么新书吗?”

    “哟,原来是吕教授,”店老板熟稔的问候道,“看您的样子,应该是刚从老家回来,春节过得还热闹吧。”

    “还行,老样子。”吕思勉点点头。

    店老板介绍道:“你来得正是时候,大学者周赫煊刚出版新书,你肯定喜欢。”

    “喔,周先生的新书,”吕思勉问,“是文学小说,还是学术专著?”

    店老板从书架上取来两本:“《全球通史》,分上下两册,售价6元整。”

    吕思勉直接掏银子把书买下,提着箱子走向学校大门。来到自己的宿舍后,他都等不及整理行李,便迫不及待的拜读起来。

    吕思勉可不简单,他在后世,和陈垣、陈寅恪、钱穆一起被誉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如今正是30年代初,吕思勉在史学界的名气,甚至还高于钱穆,跟陈寅恪不相上下。

    吕思勉的成名作是《白话本国史》,是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编写的中国通史,在民国大学历史专业中极为重要。目前,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国内大学,都在采用他的这本书做为中国史教材。

    《白话本国史》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采用白话文编写。它的内容也极为精妙严谨,受到史学界的广泛认可,并且具有独特的治学风格。

    总的来说,《白话本国史》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证传统,又融合了西方的新史学思想,可谓中西合璧的一本上乘之作。

    吕思勉在编写这本书时,受到梁启超很大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宗教、民族、文化多个方面阐述分析中国历史。这跟周赫煊提出的现代史学方法很近似,只不过没有周赫煊的理论那么完善而已。

    《白话本国史》唯一的缺点,就是使用的资料比较老旧,晚清以来新发现的史学材料并未涉及。不是吕思勉的学识欠缺,而是资料收集困难,毕竟凭个人能力编写中国通史太难了。

    吕思勉属于中国史领域的专家,他对世界史也有涉猎,翻开周赫煊这本《全球通史》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本书的第一编论述人类在文明之前的200万年的历史,其余卷编论述不足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

    刚读到开篇第一句话,吕思勉就不由感到惊讶,这篇幅也太宏大了吧。

    周赫煊在民国时期写历史著作,最大的优势除了先进的史学观以外,还有那层出不穷的资料。对于信息传递极度原始的人们来说,每次阅读周赫煊的学术专著,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那些闻所未闻的新资料可读性太强了。

    吕思勉带着兴奋和惊叹继续阅读,第一编的第一章总论欧亚大陆,并涉及非洲和美洲。第二章开始写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和人种分布。第三章写农业的起源、传播,食物的生产,以及农业对人口和种族的影响。

    接着就是第二编,开始阐述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

    第二编的内容还没读完,吕思勉便猛地精神一震,因为他发现《全球通史》跟以往的世界史专著的明显区别。周赫煊在论述古代文明时,就已经展露出这本书最重要的东西——全球史观。

    《全球通史》把全世界的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各个地域、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其中包括商业上的联结,比如古代丝绸之路,影响了从远东、中亚到欧洲的一系列国家历史;也有文化上的联结,比如字母文字的发明,影响了除中国以外的整个古代世界;至于宗教的传播和影响,也被归为文化联结的其中一部分。

    吕思勉读得废寝忘食,连午饭和晚饭都没吃,直到肚子饿得呱呱叫,才猛地发觉外面已经天黑了。

    囫囵着吃了些东西,吕思勉又熬夜阅读半宿,第二天早上起床已经出现黑眼圈。他拿着《全球通史》找到校长张寿镛,开口便说:“伯颂兄,我建议把这本书选为光华大学的世界史教科书。”

    “什么书?”张寿镛问。

    “周赫煊的新作《全球通史》,”吕思勉推崇备至道,“此书写得极为精彩,内容通俗易懂,史学观点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大学生学习阅读。”

    “原来是周先生的著作,”张寿镛笑道,“你是历史系主任,你自己决定吧,我只负责出钱采购教材。”

    就这样,《全球通史》成为光华大学历史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

    不仅是学生在阅读,连历史专业的老师都在学习,因为《全球通史》里的许多观点和资料都比较新颖。老师们如果不好好学习,怎么好意思给学生上课?

    为了减轻学生们的负担,《全球通史》的学校集体采购价只需要4元,远远低于市面上的6元零售价。

    这本书一发放到学生手里,立即引起竞相阅读。不只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就连许多理工科学生都读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本书写得并不艰涩,完全可以当做科普性读物消遣。

    直到抗战爆发前夕,《全球通史》已经在中国普及开来,至少有九成的大学把它当做教科书,包括许多教会学校在内。

    而在历史专业的学生心目中,周赫煊已经成为大神级别存在,属于世界史领域不可撼动的权威泰斗。

414【海军与胖子】() 
三月中旬,货轮载着机器进入四川境内,眼看着就要抵达朝天门码头。

    张谋之站在江轮甲板上,眺望着码头赞道:“这重庆倒是个好地方,水路交通便利,不比九江差多少。”

    “所以说呢,只要刘湘能够继续占领重庆,好好的发展经济,迟早有天能够统一四川,”周赫煊指着朝天门码头说,“四川的枪炮弹药,都必须要走长江水道才能购买,否则就只能从西南边进货。从这一点来看,刘湘的军事后勤补给,就要比他的对手便利得多。”

    “咦,那是什么?”张谋之指着远处江面上的小轮船惊问道。

    周赫煊连忙望去,只见那些江轮造型奇特,船身两侧装着铁板,两边各焊接了一尊炮管。他不确定道:“这是武装轮船?”

    负责运送机器的货轮船长,明显就比他们清楚得多。当看到那些装有大炮的小江轮后,船长立即惊恐的喊道:“小心,小心,注意别把刘司令的军舰浪翻了!要赔钱的。”

    周赫煊听到这话狂汗,顿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后世的蒙古海军大名鼎鼎,一个不靠海的内陆国家,愣是搞了三条船七个人建海军玩。

    刘湘的海军同样大名鼎鼎,把普通的小江轮进行改装,装上铁板做装甲,装上两门小钢炮当舰炮,经常在长江里面训练游弋。

    这可把沿江的渔民给愁坏了,不是怕被军舰撞沉,而是怕自己驾着渔船,一个不小心把军舰给浪翻。当时重庆有个民谣是这样唱的:告尔沿江小渔船,浪翻军舰要赔钱。买船用了五万五,买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