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周先生谬赞了。”阎锡山得意笑道,对周赫煊印象更佳。
汤因比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亲自去山西看看。”
“欢迎之至!”阎锡山连忙做出承诺。
当年泰戈尔访问山西时,阎锡山可是组织了代表团迎接,那场面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还有军乐队奏响迎宾曲。一向滴酒不沾的阎锡山,还破例陪泰戈尔喝汾酒,足以见得他有多么重视。
此时的中国人,不管是政客军阀,还是学者富商,都极度渴望获得洋人的认可,特别是那些大名鼎鼎的洋人。
阎锡山也不管啥易培基、虞洽卿了,热火朝天地跟汤因比聊起来。看似是在向对方请教,却三句不离自己的山西,疯狂推销着自己的政绩,还把他那套似是而非的儒家见解扯出来。
徐志摩在翻译时强忍着笑意,他早领教过阎部长“哲学”思想。好在汤因比对中国文化也一知半解,居然被阎锡山唬得一愣一愣的,从此认定阎锡山是中国军阀界的思想家。
“诸位聊得很高兴啊,我跟乐怡要来打扰了!”周赫煊带着张乐怡过来敬酒。
“我以茶代酒,祝你们白头偕老、早生贵子,”阎锡山举杯笑道,“周先生,待会儿敬完酒,你就来坐这一桌。我,还有你,还有汤因比先生,可以畅谈思想哲学问题。”
“一定,一定!”周赫煊狂汗。
……
朋友太多也麻烦,周赫煊当晚被各种人拉着说话,等他回到阎锡山那桌时,差不多都已经散场了。
阎锡山低声道:“周先生,你说的话都应验了啊,中央真的铁了心思要裁军,连对我下手的步骤都跟你说的一模一样。你说我该如何应付?”
“我哪有什么法子?”周赫煊苦笑。
阎锡山看了看正在离场的宾客,拍拍周赫煊的肩头说:“我明天再来拜访,咱们当面细谈。”
周赫煊无奈地说:“我送你出去。”
等周赫煊把阎锡山送出门再回来,张谋之殷切笑道:“贤婿,阎部长、易部长、虞老板,还有三国公使要来参加婚礼的事,你怎么不早说啊?我都没时间准备,可别怠慢了。”
“我只是发了请帖而已,没把握他们来不来,”周赫煊说,“而且我也没请阎锡山,是他自己来的,不晓得从哪儿打听到我要结婚的消息。”
张谋之惊讶道:“你没请阎部长,是他自己来的?”
“是啊。”周赫煊点头说。
张谋之已经无语了,他以前并不把学者当回事儿,只看重洋人、高官和巨富。
但周赫煊用事实证明,学者也是很牛逼的,那面子大到没边了。
阎锡山不但是民政部长,更是北方地区的大军阀,在军界足以和常凯申平起平坐。这种厉害人物,别人请都请不到,可周赫煊结婚,阎锡山居然不请自来。
张谋之心想:说不定,今后张家还得倚重这个女婿。
张乐怡见父亲对丈夫的态度大变,心头跟吃了蜜一样,谁不希望自己的男人得到家人认可?
第二天上海各大报纸,都对周赫煊的婚礼进行了详细报道,因为到场的名人实在太多了。
《申报》甚至列出了详细名单:“周赫煊先生的婚礼,可谓中国文化界空前盛事……来宾之到者,不仅有国民政府两位部长阎锡山和易培基,商界虞洽卿和徐申如亦有出席。外宾有美国公使夫妇、法国公使夫妇和英国公使夫妇,以及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上海泰晤士报沙易夫妇、新孚洋行戴维斯夫妇……而文化学术界名人更加繁多,有章太炎、胡适、蒋百里、张君劢、袁克文、夏鹏、史量才、张季鸾、叶圣陶、梁得所、徐志摩、梁实秋、徐悲鸿、陆小曼、沈从文、汪亚尘、刘海粟、唐槐秋、钟观光、谭熙鸿、饶孟侃、余上沅……”
无数看了报纸的读者,都对那一长串名单感到震惊。特别是文化界人士,都搞不懂周赫煊为毛能结交如此多“名士”,章太炎还在被政府通缉中,居然也露面跑去参加婚礼。
第282章 281【开飞机贺喜】()
周赫煊在上海又有了新宅子,位于法租界海格路,也即后世的华山路。
这栋洋房是张谋之为女儿置办的嫁妆,他出手算得上极为大方,因为能住海格路的华人非富即贵,这条路上的房价可不便宜。
单从世俗眼光而论,海格路比隔壁的霞飞路逼格要高得多。
海格路上有不少欧式公寓,只面向洋人出售,再有钱的华人也没资格入住。而霞飞路虽然日渐繁华,却遍地都是白俄住户,甚至一些有名的交际花也住在这里,无形中拉低了档次。
上海的高级华人和洋人,此时普遍认为霞飞路很low逼。
电视剧《上海滩》里的丁力,卖水果时最大的梦想就是住进霞飞路,但那只是上海底层百姓的想法。
周赫煊的海格路新宅乃三层洋房,连轿车、厨子、花匠、佣人和司机,张谋之都在买房时置办好了。出门便是宽阔的大街,道路两边栽满了法国梧桐,居住环境非常优美。而且不似霞飞路闹腾,因为这边几乎没有办公楼和商店,买菜都得开车或者步行很远,属于上海的顶级富人区之一。
清晨,周赫煊醒来时,身边的张乐怡还在熟睡中。
周赫煊小心起床穿衣,但还是把张乐怡惊醒了。她想起昨晚的羞事,不由得脸蛋微红,问道:“不多睡会儿吗?”
“不了,我下楼走走,你继续睡吧。”周赫煊俯身亲了下妻子的额头。
张乐怡笑道:“那我也不睡了。”
两人洗漱完毕,结伴下楼,却见张谋之夫妇已经坐在客厅。
“爸爸,妈妈,早上好!”周赫煊微笑问候。
“好,好!”张母乐呵道。
张谋之迫不及待地问:“明诚,阎部长是不是今天会来拜访?”
“不清楚。”周赫煊答道。
张母白了丈夫一眼,责怪说:“女儿女婿新婚,你一大早问什么阎部长?”
“呵呵。”张谋之尴尬笑了笑。
周赫煊顺口问道:“妈,四弟、五弟和小妹他们呢?”
张母和蔼的笑道:“你四弟、五弟、六弟和小妹都还没起床,四妹是个疯丫头,大清早就出门找同学玩去了。”
张乐怡也笑道:“中西女校从圣诞节放假到元旦后,十多天的假期,够四妹尽情玩的。”
一家人就这么坐在客厅闲聊,张家姐弟除了大哥和四妹,其他的过几天就要回九江。不过张谋之却暂时不打算回去,张家的生意在九江已经发展到瓶颈,他想在上海这边取得突破。
既然女婿认识那么多名流富豪,张谋之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跑关系。
临近中午,阎锡山还没出现,但却有个意想不到的人来了……
张谋之从九江来带的老仆陈汉,如今的职务是这座宅子的管家。他来到客厅说:“老爷,姑爷,外面有个叫冯庸的人,说是来给姑爷贺喜。”
“冯庸?”周赫煊喜道,“快请他进来!”
张谋之曾经想把生意做到天津,跟冯家接触过,他立即问道:“可是冯大帅的公子?”
“就是他。”周赫煊起身说,他准备亲自出去迎接。
“那可不能怠慢!”张谋之连忙跟着出去。
冯庸和张学良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发小,交好冯庸,就等于交好如今的东北军司令。
周赫煊快步走过花园草坪,见到冯庸时无比诧异,因为对方头上缠着一圈绷带,当即问道:“五哥,你这是怎么了?”
“没啥大事,就是开飞机时从天上摔下来了。”冯庸满不在乎地说。
从天上摔下来……
周赫煊狂汗:“你开飞机来的?”
“是啊,”冯庸歉意地笑道,“本来准备在虹桥机场降落,结果半路上出了点状况,只能紧急迫降,连你的婚礼都没赶上。”
“你这……让我怎么说才好!”周赫煊内心无比感动,开飞机千里赴婚宴,这样的朋友打着灯笼都不好找。
冯庸反而安慰道:“没事的,从东北到宁沪这边的航线,我已经飞了好几趟。前不久在杭州摔下来,还不是照样屁事没有。开飞机嘛,谁不遇到点意外状况。”
这半年来,冯庸并非一直窝在学校里。他做为张学良的谈判代表,前后三次来南京与常凯申密谈,商量着东北易帜的大事。
此时全世界的远距离飞行都很困难,冯庸必须先飞到北平加满油,然后继续起航往南京飞,因为飞机的续航距离不够。而且还没啥天气预报,有可能飞到半路上,就遇到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只能凭飞行员的技术和经验克服困难。
前不久,冯庸第三次秘赴南京时,便因大风紧急迫降杭州,把自己的飞机都摔坏了。
周赫煊万万没想到,冯庸居然会开着飞机,从东北飞来上海参加他的婚礼。
张谋之在旁边听得更是惊讶,冯公子跟自家女婿的关系得好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出这种举动来?
冯庸却不觉得有什么,事实上,他非常享受长途飞行的乐趣,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刺激和冒险。特别是遇到突发情况时,那种战胜大自然,以及劫后余生的感觉尤为爽快。
“张先生,我们又见面了,恭喜恭喜啊!”冯庸笑道。
张谋之连忙说:“冯公子太客气了,快请进。”
冯庸把礼物交给佣人提着,勾肩搭背地跟周赫煊说:“六子有事走不开,托我给你带了新婚贺礼。”
“多谢六帅好意。”周赫煊道。
张学良当然走不开,他几天前刚刚宣布易帜,尊奉南京这边为中央政府。此举不但让日本人气急败坏,东北军中的某些人,也坐不住要趁机闹事了。
杨宇霆、常槐荫两人,只剩几天时间可活。
张学良如今正在扔硬币吧,而且连扔三次,终于决定把杨宇霆给杀了。
冯庸说起来还跟常槐荫是亲戚,他妹夫的嫂子,正是常槐荫的女儿。可这种关系扯得太远,政治斗争玩起来连亲兄弟都杀,更别提七万八拐的联姻。
冯庸进去拜会张母,又跟张乐怡聊了几句,便拉着周赫煊进书房说:“明诚,我过两天要去南京一趟。”
周赫煊立即反应过来:“代表六帅出席全国编遣会议?”
“正是,”冯庸点点头,又问道,“六帅让我来问问你,对于裁军之事有什么看法?”
周赫煊不假思索的说:“东北军主力绝对不能裁撤,必须严防日本关东军!”
第283章 282【吃亏】()
“六帅对裁军又是什么态度?”周赫煊问道。
冯庸解释说:“如果裁军方案公允合理,六子是愿意配合裁军的。当然,为了防范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东北军的几大精锐部队必须保留。”
“公允合理?”周赫煊摇头苦笑,“恐怕很难哦。”
冯庸叹息道:“可东北的财政更难,已经养不起那么多兵了。就算中央不裁军,估计六子自己也会裁撤一部分。”
搞军事,就跟搞教育一样,没钱寸步难行。
李石曾搞教育弄得人人反对,最大的原因就是没钱。而地方军阀如果没钱,那就不是闹游行那么简单,稍不注意就要滋生兵变。
张作霖两次入关争天下,不仅把华北打得稀巴烂,东北的财政也被战事拖垮。特别是北伐战争期间,张作霖不仅要养东北军,还要给直鲁联军和孙传芳的部队提供支援,军事开支数以亿计。
张学良年纪轻轻就继承东北军总司令,说起来风光,可他接手的却是个烂摊子。
周赫煊说:“现在东北最要紧的,就是做好两件事。第一,严防日本人;第二,恢复民生财政。”
冯庸感叹道:“王永江还活着就好了,有他在,东北诸事可高枕无忧。”
张作霖有底气入关争霸,就因为背后站着个王永江。
当初东北治安混乱,土匪出身的大帅们嚣张跋扈,是做警察厅长的王永江成功治理乱相。东北财政崩溃,也是做财政厅长的王永江扭转局面,不但还清了政府债务,而且还实现财政盈余。
王永江在东北发公债、兴工业,创办东北大学。为了丈量土地,增加田赋收入,王永江连杀14人,风气为之一清。
可以说,正是王永江的超强内政能力,才有了财政富余、安定有序的东三省。
然而……
张作霖的野心摧毁了这一切,王永江数年的努力,都成为张作霖扩军的资本。然后在奉军第一次入关时,毁灭殆尽,东北财政再次出现巨额亏空。
王永江呕心沥血又奋斗一年,东北财政再次扭亏为盈。结果张作霖不听劝阻第二次入关,导致东北物价飞涨、货币贬值。
王永江气得左眼失明、心脏出血,一怒之下辞官不干了,1927年底病逝于金州。
失去王永江的东北,犹如无法进食的壮汉,正在日渐营养不良中。
听冯庸提起王永江,周赫煊也不禁感叹。
那位老先生属于民国时代的超级内政人才,而且为官清廉、毫无私心,同时又杀伐果断,敢于得罪权贵,并进退有度,能屈能伸,知人善任,堪称王佐之才。
当初张作霖搞东北联省自治,王永江统管三省政务。他上任前就提出要求,东北的官员任命问题,张作霖不得插手。结果王永江提拔起一大批实干官员,张作霖死后东北不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王永江当初的选贤任能。
可惜啊,可惜,这人死得太早了。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累死的,被张作霖的胡搞乱搞气死的。
周赫煊想到未来的九一八事变,郑重告诫道:“五哥,你要转告六帅,不管发生什么,千万不能动兵打内战。”
冯庸笑道:“东北都易帜了,当然不可能再打内战。”
“这次的编遣会议,就是内战征兆啊!”周赫煊急道。
冯庸闻言一愣,表情凝重地说:“不会吧,难道常凯申敢跟全中国的地方势力开战?”
“他要削藩,你说各省军阀会是什么反应?”周赫煊反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