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大唐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北大唐帝国-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唐代以经出现了雕版印刷,宋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唐代并没有技术性问题,它只需要一个这方面的想法匠人就能做出来。李煜就向他的王府匠人们提供了这个想法。

    雕版印刷术还不流行,活字印刷术便在燕王府诞生三年了。在东西两市的文坊市场,燕王府以低廉、精美的纸张和印刷业以经一统两市。

    纸张的成本也在李煜找来不少制纸工匠费时两年,不断的研究出各种各样成本低廉的纸张。报纸所需的纸张不需要多么精美。

    跟据李煜从造纸坊了解到的情况,印刷一张宽10。5尺,高14。7尺的报纸需成本是一文钱,一份报纸两张纸,以五文出售仍可赚钱。

    会识字的人自然不缺这五文钱买一份报纸。

    “这报纸的功用还直是不简单啊!”李贤感叹道。

    “煜弟将兄弟几人邀请来不会是为了办报一事吧?”

    李煜笑道:“二哥说的不错。我想邀请兄弟几个一起创办天下第一家报社,刊登朝廷颁布的惠民诏令,最近发生的国家大事和各地民情。在报纸一个版面专门刊登文人士子所作的诗词文章。”

    为了能让几位兄长对报纸有个更直观的感受,李煜令侍女们将早以准备好的报纸试样给每位兄弟一份。

    每份报纸采用后世的模式,一份两张对折八页。准备的这几份试版报纸的一、二页刊登的是最近几月朝廷下发的诏令;三四页则是大唐最近发生的一些国家大事;五六页则是长安最近的民间舆论;七八页登的是李煜与馨儿等人所作的一些诗作。

    李弘、李贤等人拿起报纸,察看上面刊登的内容,上至朝廷政令、大唐各方,下至长安百姓具有登载。

    “煜弟提出办报,我觉的可行!”李弘点头道,李贤亦是赞同。

    “既然是煜弟提出,煜弟可否说下办报章程?”

    有了两位兄长首肯,李煜一喜道:“报社我们兄妹合资开办,我与三位兄长各占二成股份,五弟与小妹各占一成。办报所需的纸张可直接从我的造纸坊以低于市价采购,印刷也可交由我的印刷坊代工。”

    “办理报社需要管理人员,我称其为编辑和总编。编辑负责对报社每期发行的报纸内容进行编写,再交由总编审核。总编的职责其一是负责审核编辑提交的文章,通过后就可在报纸上刊登;其二负责报社平时的经营管理,招纳贤才担任报社编辑。”

    “因为总编要负责报社运行,所以我将从商行中选派一名总编,至于编辑除了从社会中招募一些有才学的士子文人外,大哥、二哥府上有不少贤才,可以派几人过来兼任编辑一职。”

    “因平康坊是举子、选人和地方驻京官吏和各地进京人员的聚集地之一,人流众多。我意将报社的驻地就开在平康坊,并在东西两市、春明门和金光门等人流众多的城门外开设报亭销售报纸。不知诸位兄长意下如何?”

    “煜弟此议甚好!为兄没有意见!”李弘、李贤笑着回道,李显跟着两位兄长点头同意。

    李弘与李贤又各自提了些关于报社的具体事谊后,李煜拿出了兄妹几人共同创建报社的合同,六人签定合同后即派人回府取钱。

    小妹与五弟并不理解李煜所说的报纸一事,睁大眼看着四位哥哥商议此事,还分配了一成股份。

    兄长四人照顾两位年幼的弟妹,旭轮与令月只需像征性的拿一件物品就可抵一成合资的资金。

    “报社的名字煜弟可想了?”李贤心情大好笑道,想自己满腹文才,平日所作只得和府中一众侍从相互唱喝,天下百姓却无人知晓实乃憾事。报社一开,往后有新作皆可在报上登载。到时,天下何人不识君?

    李弘心中更关注的是报纸对于朝廷了解民间疾苦之用,心下定意,将从东宫派遣文才沛然的属官兼任报社编辑,上登朝廷诏令,下访民情。

    李煜欢喜道:“早就想好了,就叫皇家周刊,每隔七天发行一期!”

第128章 报社开业() 
大年初七人日到啦!

    李煜咬着王伯特地做的美味鹿肉煎饼,喝着猪血肉丸白菜羹。乐爽之余,暗想大唐今日一整天的北方人只能嚼普通的煎饼,南方人把七种蔬菜煮在一起,弄一碗软趴趴的汤水做成的菜羹来喝。

    若是没在三年前搞出温室大棚,大冬天的,李煜现在也吃不到白菜汤。只是搞出了温室大棚,每年冬天难免要被打土豪。

    不说三位兄长府里的消耗,自从燕王府的温室大棚一出,连大明宫里的蔬菜都改成燕王府供给了,还被父皇母后借花献佛去赏赐大臣去了。需求之大,李煜却一文钱没赚到,想想也是够倒霉。

    还好,长安的富豪不少,李煜多搞些温室大棚种出的反季节蔬菜拿到市面上去卖,总算解决了入不敷出的问题,成为李煜冬季的一项产业。

    馨儿怀着笑意走进房来,“郞君,今天是皇家周刊开业发行第一期报纸,咱们是不是要去看下?”

    “去,肯定的去!”

    李煜几口将煎饼塞进嘴里,把杯子里的牛奶一口气喝完,上前就拉着馨儿揉弱的小手招呼着侍卫们出门。

    唐代北方人也是喝牛奶吃奶酪,并不像后世所理解的汉人在古代不喝牛奶吃奶酪。单从现代考古发现唐代人体格就不比现代人差,甚至因为社会尚武之风盛行,还比现代人更强壮。

    皇家周刊于人日正式在平康坊开业,地址还选在平康坊歌妓所居的东北三曲旁,整座长安除了东西市外人流最大的地方,也是来往人群素养最高之地。

    平康坊本身就是朝中权贵,地方驻中央办事处“邸”所聚之地。本朝的英国公李绩、许敬宗,后来的太平公主、李义府等权倾朝野的人物府邸都在平康坊。此外,又是举子、选人和各地进京人员的聚集地。

    可以说,平康坊居住的就没有平民百姓。因三曲所在,也成了长安东西市外最繁华奢侈之地,猎艳之地!

    李煜把皇家周刊安在入三曲的必经之地,可谓匠心独到!

    “卖报啦!卖报啦……”

    “皇家周刊今日开业,发行第一期报纸,了解天下大事,品鉴诗赋,速来买一份报纸……”

    几十个十来岁的少年,双手拿着报纸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东西两市,各处人流大的城门附近叫卖着手中的报纸。

    出于好奇,不时有路人停下来寻问价钱,掏出五个铜板买一份报纸。

    皇家周刊占据占据平康坊三曲所在的小十字街处一座有一栋三层阁楼的院落,往北走就是文人士子们喜爱的三曲。

    院落门前此时搭上了一个挂满彩旌的舞台,从三曲中找来的歌妓正在台上表演歌舞,吸此了大量人流停足观看。

    因今日是人日,人人头上还戴着由丝织品、纸、金箔玉片裁剪做成的各种花草燕雀人物形状的装饰品…彩胜。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就是一片姹脂胭红之景。

    报童就在人群中穿梭兜售报纸,手中几十份报纸眨眼功夫就售卖一空,就赶回院落取报纸出来。

    “没想在去年里,安东竟爆发如此大战!”

    “新罗蛮竟有不臣之心,意图夺我大唐之地,当诛。可惜燕王竟与新罗签了停战条约!”

    “这首《跨鸭绿水定安东》不错,诗中写出了我大唐健儿保家卫国征剿蛮夷的雄心壮志。嗯?李煜所著,这李煜是谁?”

    “无知,李煜就是当今燕王!”周围的人对疑问者一通鄙视!

    “在下刚来长安!”问者羞愧的低下头掩饰自己的尴尬。

    随着报纸的断售卖,皇家周刊逐渐被长安百姓所知。

    加上这个时代信息来源匮乏,即使身在长安的当朝权贵对大唐各地发生的事也不甚了解,更别说普通人了,连最近长安城中发生的事也未必知道。

    皇家周刊第一期中刊登的内容非常广泛。

    有最近朝廷发生的时政大事,有安东爆发一年之久的军国大事记述,有去年四十余州县爆发灾情的报道,有燕王李煜、太子、沛王所作诗赋,还有长安物价报道。

    长安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在报中找到自己想了解的事。

    由其是在京希望投效豪门权贵,等待参加科考的士子文人,听到报童宣传的口号,本着好奇买一份来瞧瞧后,眼睛一亮。再观周围很多人都花上五个铜钱买上一份报纸看起来,内心更是咚咚的跳。

    累心累力低三下四的拿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向京师豪门权贵投递诗赋文章,希望能得朝中相公赏识从而一举登科。眼下还不如向这新开的皇家周刊投稿,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投去,刊登在报上,说不定明天自己就名动京师,当今陛下看报后欣赏自己而提拔为官!

    李煜特地吩咐在报纸右上角醒目栏注明,皇家周刊接收他人投稿,不诺诗词歌赋,写得好通过报社审核就会刊登在报纸的文学鉴赏一栏。

    看到这个消息,能来长安参加科举企图做官的哪个是傻子。长安的士子文人们心动了,由其是那些待在长安寻求机会的苦寒之士,找来别人看完的报纸,或五人凑一个铜板买一份报纸,记下皇家周刊的地址后就跑回自己所寄宿的寺院道观,研墨提笔,呕心沥血写出一首自认为的上乘之作。待到第二天跑去皇家周刊投稿。

    由其是有人打听到皇家周刊乃太子、沛王、周王、燕王、冀王与小公主合力创办,更是影发了长安文人士子的轰动效应,纷纷向皇家周刊投稿,以期能受六位殿下赏识。

    人日这天早上,城中有点小钱的人家都会准备酒食器具,呼朋唤友出家门,登楼阁亭台、山寺高峰,极目远眺。一是看天气如何,如果天气晴好,则预示这一年顺利如意,如果阴雨风雪,那就回家捣鼓。

    登高远望有怀念亲人故友之意,诗人往往在人日做诗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

    做为显庆四年,应弟子举及弟,被举神童的杨炯,待制弘文馆十年。因有了“予出身”的待遇,心里已经感到满足,至今还未有出仕之意。今日呼在弘文馆结识的好友赵纵与刘生出春明门准备登终南山远眺。

    出城门不远,在一家胡姬酒肆旁新建了一座小亭,上书报刊亭,亭前还挂了一幅彩旗,上书“热烈庆祝皇家周刊今日开业发行第一期报纸!”

    亭前有不少路人驻足下来买一份印满字的纸来看,这令杨炯一行大为好奇,下马寻问一位正在看报的文人道:“这位兄台,你买的这是什么?”

    “报纸啊!,皇家周刊发行的第一份报纸。”

    “用皇家之名,岂不是大逆不道?”

    “开办皇家周刊的就是当朝六位皇子和公主,兄台你不会还不知道吧?”

    杨炯有些发愣,难不成就我还不知道?

    “这报纸又是何物?”

    “吾也说不上来,兄台你自己买一份瞧就知道了!”

    对方有些不耐烦道,专注在报纸上找自己想看的内容。

    “我们去买一份瞧一瞧!”赵纵与刘生到报刊亭问了个价钱买了三份报纸回来,递了一份给杨炯。

    三人仔细看过报纸上的内容后大为惊奇,所载之事,很多都发生在大唐偏远地方,或因消息不畅了解不多。就如去看四十余州的灾情,虽听他人所说严重,却并不知道严重的何种地步。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却立马让他们了解到去年东至新罗、西至安西发生的各种大事,技术详细清晰。

    “想出报纸之人真乃天才构想,报纸在手岂不足不出户了解天下事?”赵纵感叹道。

第129章 杨炯之意() 
三人拿着报纸骑着马越看越起劲,座下的马儿无聊的自行沿着官道向前走。

    刘生翻阅完报纸长叹一声,“这报纸要七天后才发行下一期,实在令人难以等待啊!”

    “不知长安是否还有其它报纸?”赵纵亦是感叹道。

    “这皇家周刊不过今天才开业,想必短时间内不会有另外一家报社办报!”杨炯说道。

    “报上刊登的太子、沛王、燕王三位殿下的诗作颇为不错,还有署名为馨儿的女子所作之诗,构思新巧,着眼于身边事物,不惊不奇,却难得将身边寻常事物写得新奇动人,字里行间还透露着一股含情脉脉的味道!真是耐人寻昧!”赵纵摇头笑道。

    “太子的这首《杯中酒》……”

    三人看完报纸后,边走边对报上刊登的纸赋文章进行了一番品鉴,各谈感受,从诗作中窥出作者当时的心境。

    杨炯翻着手中报纸的最后一面,瞧着高雅的诗赋之作竟与民间锁事刊登在一张纸上,面露不悦。

    随即一想,何不学几位当朝皇子办的皇家周刊,另办一家专门刊登士子文人的诗词歌赋的报社呢?

    杨炯心中不快霎时大悦,对两位友人道:“赵郞、刘郞,我们何不一起创办一家报社,专门刊登诗词歌赋,成为天下文人士子投稿以展露才华之报?”

    赵纵与刘生一愣,半晌反应过来随即大喜。

    “杨郞此意大善!”

    “咱们何不速速回城寻租房屋,将报刊创起来?”刘生面红耳赤,颇为急切道。

    “咱们报社总的有个名字吧!”

    杨炯熟思一番后:“既然是刊登诗词歌赋由天下人鉴赏的报刊,就名为“文鉴”!”

    “好!”

    赵纵与刘生拍手称快,三人调转马头奔回长安,急不可耐的寻得房子筹办“文鉴”报社。

    李煜带着馨儿、梅儿两个丫头出府查看皇家周刊开业售报如何?

    在平康坊见证世界第一份真真意义的报纸正式上市的历史性时刻。路过报社的游人们被门前歌舞所吸引聚集,再到对报童推销的报纸爱不释手,谈论纷纷。

    李煜满意的离开了平康坊,一路朝东市走去。

    在东市馨香殿入口处有一座新设的报刊亭,这座后世一般模样的报刊亭在西市馨香殿、金光门、春明门各有一座。

    正在规划中筹建的还有通化门、开远门、延兴门、延平门、明德门等长安城其它四面九门外官道旁的报刊亭。

    后续的还将在长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