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四名士卒抬着两大麻袋,步履沉重的走进殿中,堆放在河内鲸面前。
阳伯极笑意昂然的挥手请道:“倭使请过目,诺怀疑钱不足斤两,俺这还准备了一杆大秤。”
“都尉说笑了,上国乃礼仪之邦,岂会干这种偷斤少量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
河内鲸嘴上虽说着不在意,眼神却在大称与两左麻袋钱之间来回审视,大有唐人不在,就操起大秤赶紧称下足不足千斤。
命随从去解开麻袋验验钱,但当随从将麻袋打开一瞧都傻了眼,回头苦拉着个脸看向大使河内鲸。
河内鲸一瞧不对劲,如受惊的兔子从坐踏上跳起来,推开随从往麻袋里瞧,倒吸一口凉气。里面竟全都是黄色的铜钱,诺非圆形方孔的铜钱中间印着开元通宝四个大字,不辩金与黄铜的人就将铜钱当作黄金喜滋滋的拉走了。
气血加交的河内鲸奋而将一麻袋的钱倒在地上,果然,全都是铜钱,没有一钱黄金。
觉得被羞辱了的河内鲸气冲冲的质问阳伯极:“将军,这是何意?”
“河内鲸大使,难道这千金有何差错?那可是特地为尔等准备了一杆大秤,验验是否足斤。”阿伯极一脸无辜的回复道。
河内鲸恨恨的从怀中掏出与燕王签订的《对马租赁协议》,翻到租金一栏,指着上面的白字黑字震掷有声的说道:“当初燕王殿下许诺的可是千金,这上面可是有大唐皇帝陛下盖的玉玺,怎会是两麻袋铜钱?”
“就两麻袋铜钱,不然你以为是何物?”河内鲸质问的语气引阳伯极心中不快,大声嚷嚷道:“你手中的《对马租赁协议》都拿出来了,上面白纸黑字的写着年租金千金。这两麻袋铜钱可是俺前来任职时,奉命从安东都护府府库中提取的。为保证足斤两,以防那帮小吏乘机贪墨一笔,俺可是弄了杆大秤称过。不信?你们几个再给河内鲸大使称下,到底有没有千斤。”
“喏。”
几个士兵手脚麻利的将散落在地的铜钱重新装入麻袋,一袋袋称过后,加起来还超过了千斤。
河内鲸脸色阴晴不定,阳伯极认为河内鲸诬陷他贪墨都护府给倭国的租金而生了一肚子气,语气极为不友善的讽刺道:“看到了吧,这还都超过一斤多了,本将可没少你倭国的血汗钱。”
血汗钱听在河内鲸耳朵里,气的差一点晕倒,颤抖着双手指着《对马租赁协议》上的千金两字,问道:“此千金难道不是一千斤黄金吗?”
“啥?”阳伯极张大了嘴巴惊呼道:“连块可耕田地都没有的一座破岛你倭国还想要一千斤黄金的租金?他娘的就一千斤重的铜钱在俺看来,你倭国都占便宜了。”
阳伯极不屑加鄙视的嘲讽道,河内鲸的内心扑通扑通直跳,双眼一黑晕倒了。
“哎,可别死在俺这啊,死在俺殿中引起两国外交风波,叫俺咋向殿下交待?”
……
带着期盼而来的倭国使团,人人满脸颓丧的抬着两大麻袋铜钱和昏迷不醒的正使河内鲸乘上船返回倭国。
路途中海船的颠簸摇醒了河内鲸,托着身心俱疲的身躯坐了起来。
服侍在侧的随从见正使醒了,高兴的朝船外叫喊起来,闻讯的副使等人快步进入船舱,苦着一张脸寻问回国后该如何向大王交待。
当初,唐国燕王拿出《对马租赁协议》给他们过目,他们几个可都是仔细看过没问题才同意签的,没想到在唐国,千金与千斤黄金是两个概念。大王诺追纠起责任来,他们一干人等都跑不掉。
望着就在身旁的两大麻袋铜钱,河内鲸狠狠的自抽了两嘴巴子,可着实吓坏了众人。
“还能有什么交待?我等在唐国也待了数年,竟不知千金与千斤黄金的区别,实乃不学无术,纠由自取。”
众人低下了头,一切都以不可挽回。
回到倭国京都后,河内鲸一行带回两大麻袋铜钱的对马岛年租,在倭国朝廷内为人笑掉了大牙。不少人在背后讥讽河内鲸,这就是当初他带着《对马租赁协议》回国后,自誉用偏僻的对马岛为倭国每年换来两成的税赋?
得到禀报的倭王中大兄皇子当众踢了书案,剥夺了河内鲸在内的全使团所有人的职位,发配佐渡岛为奴。
鉴于《对马租赁协议》先前早以得到两国认可,唐国实力又不是小小倭国可以挑战的,中大兄皇子只得咽下这口气,加快国内的大化革新,早日实现富国强兵。
第272章 三大舰队()
“夫君,四郞的请求你是答应了?”
“也就几百艘朝廷用不上的船而以。”李治无所谓道:“自攻灭高句丽后,东、南无大战,几年前造的上千艘海船停在各水寨里也是浪费,既然四郞想要就予他得了。看看他一门心思放在海外上,到底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这个时代,海军的重要性还不为世人所知,唐军攻伐高句丽时,唐军水师大都只是承担运输任务,仅有白江口刘仁轨指挥唐水军击败倭军一场不大的战例。
武后轻掩红唇轻笑道:“夫君如此痛快的应准了四郞的请求,估计四郞非得开心坏了,以前他可是一直念叨朝廷的这些海船。有了这批船,四郞麾下的蛟龙海航运力将提升三部不止。”
“只是,朝中对于四郞招纳中原百姓前往海外屯垦的反对声最近越发高涨。夫君,是不是该对四郞的移民行动有所限制?”
李治想了想摇摇头道:“暂时还不行,总章元年起,关中频繁爆发蝗旱霜冻灾害,致使关中粮食连连欠收饥民遍地,以经引起了几次流民潮,今年灾情又没有得到缓解。西北战事又频繁,关中、河南等地的常平仓丰年所储存的粮食先前大多调为军用,致使各仓无余粮可振灾民。转运河东、河北仓粟赈济关中的柏崖仓又尚未建好。四郞招纳灾民前往海外屯垦,对关中灾情的缓解,安顿衣食无着的灾民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此时诺限制四郞的移民政策,数以十万计的灾民赈济、安置将会压到尚没做好赈济准备朝廷身上来,于国不利。”
武后想想夫君说的也对,自四郞组建安东开拓团在关中各受灾州县大规模招纳灾民伊始,往年各地凭凭奏报灾情严重、百姓流离失所引起地方不靖的奏报少了很多。
地方传闻,各地灾民大多往渭河、黄河渡口聚集,除了能吃上安东开拓团的赈济粥外,就是等待移民船队的靠岸,去皇家周刊上宣传的海外富饶之地。
想起四郞与大郞、二郞几个儿子合资办的皇家周刊,几乎快成了四郞的喉舌。再加上自皇家周刊开办以来,两京兴起了办报热,逐渐呈席卷天下之势。各家开办的报纸除了有利可图外,都在借此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天下更多人。
武后神情一晃,突然发现,自己每日待在深宫之中处理政务,在朝堂中除了个快入土的许敬宗就没什么亲信外,在朝堂外也没有自己的声音。
不行,这种状况绝对不能继续下去。政事堂诸相明里暗里与自己不对付,在朝堂外,这几个老家伙也不干寂寞,合起伙来办起了报社发行他们自己撰写的报纸,影响民间舆论。
不仅朝堂内要有我的声音,朝堂外,天下之中更要有我的喉舌。
李煜连续利用掌握大唐最大的报社皇家周刊发表利于自己、吸纳百姓前往海外的文章,给了武后一个重大启迪,必须创办一家代自己发声的报社。
三日后,在洛阳南市西侧的思顺坊开办了一家北门新闻社,紧接着长安东市西侧的平康坊也开设了北门新闻社分社。
对朝廷有所了解的人一听这名字,就知晓此报社来头不小,比太子与朝中几位亲王合办的皇家周刊还令人震撼。
北门新闻社发行的第一份报纸就着实吸引了朝内朝外众人的目光,其中刊登了一篇笔名为‘文娘’撰写的赋,标题为《古今才女疏》,以其华丽俊秀的文笔描述了汉代才女卓文君、蔡文姬、班昭,魏晋才女苏惠、卫夫人、左棻、谢道韫、鲍令晖、刘令娴、韩兰英。
一时之间,因《古今才女疏》,北门新闻社的第一期报纸竟相为两京文士所传阅,一月便传遍大江南北,无数文人士子为此赋的作者文娘的文笔所倾倒,争相打探此女是何人?
有人甚至贸然闯入北门新闻社寻访文娘,奈何只字片语没问出来,还被人给轰了出来。不过朝中大臣则私下猜测文娘其实就是当今皇后,对《古今才女疏》内中所表达的意思,宰相戴至德、张文灌、郝处俊无疑皱了眉头。
上面那位以古代才女来论今代必有女杰出,喻示女性并不比男性差的观点,令几位宰相心中有所不安,具体为何也道不明。
北门新闻社隔四天发行一期,即每旬发两期,比起皇家周刊七天发行一期要快的多。在内容则上效仿皇家周刊,以刊登实事、社会交点,文笔上成的诗赋文章迅速在民间打响了名声,仅仅月余发行量就击败了除了皇家周刊外,两京所有的报刊,成为大唐报界的老二,大有夺取皇家周刊老大的地位。
每一期,北门新闻社发行的报纸上都会载有文娘的一篇寓意丰富的文章,再加一首为人所称道的诗作。
文娘之名进而家喻户晓,朝中有识之士却越发不安。
……
李治一次批给了李煜八百艘大小海船,其中战船计有三百艘,载人可达六百余的楼船有一百五十艘,其余则是艨艟、斗舰、走舸、游艇和海鹘等作战舰艇。
从东南各水寨接收了如此庞大的海上舰队,李煜笑得几乎合不拢嘴。
每派人到一处水寨接收船只,定派人上岸四处寻访招募当年为朝廷征调,后因无战事而撤销的水军士卒。
前前后后累计招得以前的水军五千余人,加上先前从淮南、江南、岭南募得的人员,勉强配备齐了八百艘船所需要的各类人员。
手中握有三百艘战船,还有五千有过海上战阵经验的士卒,李煜在海上的底气无疑更加充足。
令辽东造船坊对八百艘船只进行稍微改装,使其能更多的借用风力,适于远海航行。
待船只改造完成后,李煜将三百艘战船和与之配备的人员单独从蛟龙海航分出,将其编为黄海、东海和南海三大舰队,以黄海舰队实力最强,有战船两百艘,其中楼船一百二十艘。东海和南海因无外部强敌,不需要强大的海战能力,只各配有五十艘战船,辅助军队南下殖民。
第273章 给新罗放血()
黄海舰队因有对新罗战事需要,李煜破格提拔曾参加过白江口海战,后投奔于麾下效命,屡立战功的王傲珂为指挥使。东海舰队从蛟龙海航挑选曾任移民舰队指挥的萧至忠为指挥使,南海舰队以燕王府记室参军事之一的薛耀为指挥使。
待舰队训练完毕后,李煜就召开了军事会议。
鉴于新罗为安东大患,其国正在修养生息,两国间迟早会再战。会议商定,为给新罗放血,派遣黄海舰队假扮海盗袭掠新罗海岸,抢掠人口、粮食等财物,破坏新罗农业生产,消弱其国力,同时起到训练海军实战的目的。
身为黄海舰队指挥使的王傲珂高兴的向李煜保证到:“绝不辜负殿下的期望。”
考虑的征南洋在即,婆罗洲西北海岸有个婆利国需要处理掉,李煜便遣薛耀率领南海舰队随南下婆罗洲的尉迟循毓所率的镇东军一同攻取婆利。至于东海舰队则暂时留在都里镇加强训练。
……
秋高气爽之际,一支庞大的舰队在李煜希冀的目光中离开都里镇,向南航向浩瀚无垠的大海。
舰队中有镇东军、灭蛮军、灭狄军再加南海舰队及蛟龙海航的运输舰队。
此次征南洋是李煜决策以久,最终组织起如此庞大的跨海远征部队,光是作战兵力就达一万余人,准备的物资就装满了足足四百五十艘排水量在五百吨以上的运输船,耗掉了安东三分之一的粮响库存。
随着舰队越走越远,最终消失在海平面上,李煜回到位于都里镇的行宫中。
馨儿拿着一本帐册在李煜面前晃了晃,笑嘻嘻的恭喜道:“恭喜郞君贺喜郞君,长芦晒盐坊出产的雪盐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以其物美价廉在百姓口中赢得上好口碑。光是今年就售出雪盐六十万斤,得利三十万贯。目前还供不应求,各地盐商都排着队等着长芦晒盐坊的雪盐,连西域胡商都不远万里跑到长芦寻购。”
“吾看看!”
李煜从馨儿手中接过账本,打开一瞧,果不其然,长芦晒盐坊自出盐开始,以累计上缴利润超过五十万贯了,这还只因雪盐才刚刚出现在大唐市面上不到两年的结果。想必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的百姓购买雪盐。以大唐目前在册的四千多万人口来算,每人每日需食盐两钱,一日大唐的盐市就需八十万斤的盐。以此来算,长芦晒盐坊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极其微小,可开拓的市场空间还非常广阔,将来的盈利恐将居各坊、各商行之冠。
从账簿上看,各地盐商向长芦晒盐坊下的订单以经排到明年中的产量了。
长芦晒盐坊坊主奏报,正在招募人手扩大盐场,争取将月出盐量提升到二十万斤。
“郞君,还有啊,玻璃镜自在两京出售之日起就震动了京城,玻璃坊准备的一千面大小不一的镜子当日就售卖一空。各地的商人闻讯,陆续赶到馨香殿订玻璃镜,现在玻璃坊的制镜师傅们因不断增多的订单,几乎每日都在加班加点的赶工。”
“这可不行,师傅们赶工可能会导致残次品增多,提高玻璃镜的成本。”
虽然玻璃镜的成本并不是很高,但李煜在乎啊。
李煜皱起眉头道:“玻璃镜并非消耗品,买一面镜子不损坏的话可以用几十年。玻璃坊大量生产玻璃镜会让市场迅速进入饱和状态,使玻璃镜越往后销量就会越低,价格也会因此下降。玻璃镜技术可是玻璃坊所垄断,怎能干自断财路的事呢?得让馨香殿推掉那些多余的订单,令玻璃坊每月只精制一百面大小不一的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