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小亚细亚全境,重振军威,各国震动,帖木儿借助声威,立即招集蒙古各地的王公贵族,率领各路大军大举向东进军,竟欲重新收复中原,统一天下,仿效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的勃勃雄心,恢复元世祖忽必烈的宏伟基业。让他无可奈何的事,天下民众早已厌恶了元朝的残暴和*,阻止他再振雄风,收复山河,这位大名鼎鼎的帖木儿,竟然在率军作战的征途中生病死亡,从未损失到明朝的一片土地。
在元朝行将灭亡的时候,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回到京城,多次请求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南下督师,剿灭江淮一带的吴、周等地方政权,元惠宗妥欢帖睦尔不信任他,因而在两个月后改由扩廓帖木儿代皇太子南征,封其为河南王,统领天下兵马。但扩廓帖木儿却在彰德按兵不动,所以惠宗怀疑扩廓帖木儿有异志,并迁怒于奇皇后与爱猷识理达腊,他愤愤不平地对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说:“向者孛罗举兵犯阙,今日扩廓总兵。天下不太平,尔母子误我天下!今天下土疆分裂,坐受危困,皆汝母子所为也!”爱猷识理达腊好像被当面揭短,好像挨了打。顿时羞愧难当,无地自容。然而胳膊肘终究是向里拐的,在各路军阀混战、不听调遣的情况下,爱猷识理达腊接受伯元臣、李国凤等人的建议而向惠宗妥欢帖睦尔主动请缨,惠宗妥欢帖睦尔也于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八月命爱猷识理达腊总天下兵马,设大抚军院,坐镇指挥,与敌军展开激战。爱猷识理达腊领兵后,又调诸军攻打扩廓帖木儿。
在元朝内乱之际。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崛起的朱元璋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明,出兵北伐元朝。眼看江山丢失在即,惠宗又归罪于爱猷识理达腊,杀了当初提出太子统兵建议的伯元臣、李国凤等人,于至正二十八年,即1368年,洪武元年闰七月撤销大抚军院。恢复了扩廓帖木儿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等官爵,令其出兵勤王,不过为时已晚。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八日。明军逼近大都,惠宗与奇皇后、爱猷识理达腊等人及百官从大都健德门仓皇逃往上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北元开始。
大敌当前,面临危局,元惠宗妥欢帖睦尔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重归于好。一致对外。在逃往上都的路上,奇皇后再次要求爱猷识理达腊派兵高丽兴师问罪。为她的家族报仇,但爱猷识理达腊没有听从她的提议。十一月二十四日。爱猷识理达腊领兵屯于红罗山,伺机收复大都。至正二十九年三月二日,爱猷识理达腊请率精骑直搏大都,惠宗妥欢帖睦尔没有许可。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明军逼近上都,惠宗与爱猷识理达腊等人连夜出奔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四天后,上都失守。至正三十年正月初二,惠宗病重,诏皇太子总军国事务。
至正三十年四月二十八日,元惠宗驾崩,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在应昌继承了皇位,是为元昭宗。五月十六日,明将李文忠奇袭应昌,元宫后妃以及昭宗的儿子买的里八剌被明军俘虏,只有昭宗率十余骑突围,出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向奔逃后,痛定思痛,力图恢复中原,中兴元朝。他改年号为“宣光”,取杜甫北征诗中“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之意,希望成为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中兴国家的君主。昭宗“延揽四方忠义,以为恢复之计”,特别是不计前嫌,重用在定西沈儿峪新败的扩廓帖木儿,拜他为都总兵、河南王、中书右丞相,并起用哈剌章、蛮子等人,大有振作军威之势。
当时北元的领土除了漠北以外,还保有河西走廊、辽东、云南等地,势力还是相当强大的,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宣光二年正月派徐达、李文忠、冯胜三道出师,讨伐北元,欲“永清沙漠”。扩廓帖木儿先是佯败,诱敌深入,大破明军,中路徐达部阵亡万余人,东路李文忠部在漠北虽未像徐达那样完败,但也损失惨重,撤兵而还,只有西路冯胜、傅友德部连战连捷,大获全胜,占领北元的甘肃全境。这次战争挫败了明军进攻的锐气,保住了元王朝的一线命脉,是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领导下的一个重大成就。
此后数年时间,明朝对北元改为守势,元昭宗整合云南、辽东各方势力,以求进军中原,高丽的新王辛禑也弃明投元,并派谢恩使李子松入漠北朝贺,上表称颂昭宗“敷虞文德,两阶之舞雍容;复汉官仪,十行之诏密勿”。昭宗君臣看见穿着朝服行礼的高丽使臣后老泪纵横,说:“自我播迁,困于行间,不图今日复见礼仪!”
当时,元昭宗过着“流离无宁、衣食艰辛”的日子,他徙帐金山(今阿尔泰山)之北,继续筹划反攻中原事宜,但仍然不能越雷池一步。扩廓帖木儿、纳哈出多次骚扰明朝,均被击退。北元与明之间也不总是冲突,明太祖曾在宣光四年,明朝与北元南北对峙,当时的高丽诗人李穑的诗句“宣光洪武二龙飞,外国孤臣双泪挥”,就反映了这种局面。
宣光五年,即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元昭宗的股肱之臣——扩廓帖木儿死于金山之哈剌那海衙庭,匡复大元的希望愈发渺茫。此后昭宗任用阔阔帖木儿为中书省太师。宣光八年四月,爱猷识理达腊去世,庙号昭宗,汗号必里克图汗,蒙古语意为“聪明”的意思。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死后由其弟益王脱古思帖木儿继位,年号为“天元”,又称天元帝。十年后,明军大破北元于捕鱼儿海,北元彻底崩溃。元朝蒙古帝国势力最后终结。
29090 。
2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