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帝国风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朝帝国风雨-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花费了无数的金钱,反而便宜了那一帮贪官污吏!我的意思就是很不赞成举行文官科举考试。”

    许有壬说:“从前没有举行文官科举考试,朝廷台中的贪赃枉法的事,也数不胜数,也并非全部是那些举子所为。”伯颜回答说:“现在的举子很多,但是在我看来,真正可以任用的人材,只有参政你一个人,其余的人都不是什么好鸟。”许有壬道:“太师你的话也不完全对吧,现在的张梦臣、马伯庸等人,都可以委以大任,就是善于写好文章的欧阳元,也不是其他人比得上的。”

    伯颜回答许有壬说:“科举虽然罢免了,那些读书的士子,想求得丰衣美食,也能用心钻研学问,教教书什么的,何必非要举行文官科举考试不可?”许有壬回答伯颜说:“许多有志向的人士并不是为了求得温饱,不过有了文官科举,便有可进身的阶梯,有了人生的出路。过去朝廷里议论朝政,为了促进国家的强大,选择优秀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举行文官科举考试。”

    伯颜沈吟沉默一会儿,又对许有壬说:“举行文官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实在是与人才的选拔有妨碍。”伯颜的真正本意就是在此,刚才闪烁其词,就是是为了隐瞒观点,到了此时他无从隐瞒,才不得不和盘托出。许有壬还是坚持说:“今天朝廷里提拔的通事知印等人,全国共有三千三百余名,今年自从四月至九月,那些从平民百姓白身补充为官员,接受朝廷命令成为官员宣的人,共有七十三人,如果按照文官科举考试的惯例制度,每年只能选拔三十多人。由此看来,官员举荐的选法与文官科举考试,并没有什么妨碍;况且文官科举考试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祖宗的现成制度,并不完全是有弊无利,不应该骤然罢免停止。还请太师你明察,三思而后行!”伯颜态度坚决,回答许有壬说:“现在的情形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件事已经作出了决定,不便撤消,我想参政你也应该原谅我的苦衷。”许有壬看见伯颜态度坚决,已经无法挽回。许有壬到了这时,也无话可说,只得起身告辞,离开了那里。

    伯颜送出许有壬,在心里暗暗地想到,这个人真是可恨,他真是不年头势,硬是要出头意图反对我的主张,我一定要当着大众,侮辱他一次,好好地惩戒他,免得他人再来对我说三道四,反对我的主张。伯颜当时沉思默想一会,终于想出了一条计谋。

    在第二天入朝,举行例行朝会的时候,伯颜请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将停办文官科举的诏书,加盖了皇帝印信御宝,就把诏书携带出来,宣召文武百官,提名道姓,指定许有壬,要他站在队列最前面,向文武百官宣读诏书命令。许有壬尚不知是什么诏令,竟然从伯颜的手中,接过皇帝的诏令。等到他亲眼看见上面的内容,才知道是一道停办文官科举的诏令,那时他真是左右为难,读也不行,不读又不行,情急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勉勉强强宣读了一遍,方将这道诏对付过去。

    治书御史官普化,等到他宣读完诏令,就意味深长地望着他笑了一笑,顿时弄得许有壬无地自容,羞惭难当。不一儿退了朝会,普化走过来,对许有壬道:“御史你做得真绝,两面三刀,阳奉阴违,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你完全可以说得上是过河拆桥了。”许有壬这时也满脸通红,羞愧难当,只得一言不发,他返回寓所后,就称自己生病,没有再出门去四处走动,免得招惹是非。原来许有壬与普化,本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前一段时间他与普化说到这件事,还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竭尽全力,挽回这种举动。

    普化认为现在是伯颜独揽政权,对这件事无可争辩,不如见机行事,沉默不言,进行无声的反对。许有壬当时认为,普化这样小心谨慎,明哲保身,真是不错,但是为了国家选拔人才的大计,他的做法就太自私自利了。许有壬由于一时气恼,就竭力反对普化的做法,并非面对普化发誓说,他一定要据理力争,挽回朝廷罢免文官科举的行动,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许有壬却出尔反尔,当众宣读罢免文官科举考试的诏令,是这样的收场,让许有壬的面子怎么过得下去?因此认为是遭受了奇耻大辱,只好假意称自己有病,好好在家呆着,自作自受了。

    伯颜废除了文官科举考试,又下令把全国各地所在的儒学贡士,学校的庄田租税,全部改为供给宿卫军队的脱衣服和粮食。军队卫士意外地获得了一种进款,自然万分感激伯颜。只有那些读书的士子们,却愤愤不平,纷纷发起抗议,但是那是君主**时代,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凡事都是皇帝和丞相主持,他们说了算,人们无可争辩,纵使那些读书的士子怨气冲天,也只能饮恨吞声,无可奈何。这真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第112章 天空星象变乱顺帝下诏改元() 
第112章天空星象变乱顺帝下诏改元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是元朝命运多舛,曲折多变的皇帝,在元朝宫廷的政治旋涡中,历经惊涛骇浪,九死一生。他1320年5月25日出生,1370年5月日去世。他是元明宗和世瓎的长子,也有人说他是宋朝末代皇帝和妓女合作,生下的元朝宫廷里的杂种。1330年,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母亲被杀,他被朝廷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的平壤,今朝鲜半岛,后来到广西的桂林。

    平壤地处大同江下游平壤平原和丘陵的交接处,东、西、北三面是起伏的丘陵。平壤因有部分土地在平原上,故称平壤,即“平坦的土壤”的意思。大同江及其支流普通江流经市区,江中有绫罗岛,羊角岛、狸岩岛等岛屿,风景优美。

    平壤市是一座历史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3000多年,相传在檀君时代就被定为都城;平壤市还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大同江穿市而过,两岸绿柳成荫。千里马大街、苍光大街、光复大街、统一大街等街道宽阔整洁,两侧浓荫如盖。

    平壤历史悠久,是朝鲜民族的发祥地,在朝鲜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相传公元前33年,天帝庶子桓雄与熊女所生的檀君,又称王俭,建立朝鲜国,其都城阿斯达就位于现在的平壤,因此平壤又有“王俭城”之称。中国商朝灭亡后,殷商贵族箕子来到朝鲜,以平壤为都城,是为“箕子朝鲜”。朝鲜人民过去十分崇敬箕子,把他作为朝鲜民族的始祖。因此平壤的地位也显得神圣起来。被称为“箕城”。

    中国西汉初年,燕国人卫满逃到朝鲜,并取代箕子朝鲜,称为“卫满朝鲜”。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派兵灭亡卫满朝鲜,攻占王俭城。就是平壤,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了四郡,置于汉朝的管辖之下,其中平壤一带即为乐浪郡,是汉四郡的中心。

    313年,崛起于中国东北的高句丽利用西晋衰落之际南下朝鲜半岛,吞并了乐浪郡,并恢复了平壤的古称。427年,高句丽第24代王巨连。又称长寿王,正式迁都平壤。高句丽以平壤为中心,势力不断南下,试图统一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上的三国时代,就是高句丽、新罗、百济,直至668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才宣告结束。6世纪末,中国隋炀帝派水军攻打平壤城,但被击退;到唐高宗时期。唐朝于668年灭亡了高句丽,在平壤设置了安东都护府。此后。平壤又成为唐朝和新罗对峙的地点,后来并入新罗的土地。经过多年战争的破坏,此时的平壤已经荒废。

    到了高丽时代,平壤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再次振兴。918年王建刚建立高丽王朝,就宣布“平壤古都,荒废虽久。基址尚存,而荆棘滋茂,宜徙民实之,以固藩屏,为百世之利”。于是“量徙盐、白、黄、海、凤诸州民以实之,为大都护府”,开启了高丽对平壤地区的经营。926年,高丽王朝将平壤定为“西京”。高丽时期,平壤经过多年建设,已相当繁华,特别是当时的平壤遍植柳树,有“柳京”之誉,因此高丽著名诗人郑知常才会讴歌平壤“紫陌春风细雨过,轻尘不动柳丝斜”的景象。同时,平壤也是抵抗外敌入侵的重镇。高丽时期,契丹、女真、蒙古先后入侵,数次攻陷西京,即平壤,到1269年,高丽西京都统领崔坦、李延龄投降蒙古,平壤遂为蒙古所占,后成为元朝辽阳行省之东宁府,隶属元朝直接管辖。1290年,应高丽忠烈王的请求,元朝将东宁府归还高丽,仍为元朝间接领地,高丽为元朝的征东行省。

    朝鲜王朝时期,平壤仍为当时朝鲜的重要城市,在当时称“平壤府”,是平安道的首府,同时被称为“两西重镇”,时人称赞平壤形胜“负山阻水,控制西北,俯瞰长江,即大同江,远临旷野”。当时的平壤城池分内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内城有五门,南为朱雀门,东为大同门,有瓮城,东北为七星门,东南为长庆门,西为静海门。内城之外为中城,南门为正阳门,东门为含毬门,北门为庆昌门,西门为普通门。中城之外为外城,南为车避门,西为多景门。此外还有承服门、足朴门、大道门、小通门、水德门等。内城北端有北城,南为转锦门,北为玄武门。

    1332年十一月,元朝的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逝世,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为皇帝,受到左丞相燕铁木儿反对,因此一直到次年6月才继位。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叛乱,一直到1335年才得以平定。当时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实际控制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放在眼里。伯颜采取排挤南人的政策,例如禁止南人参政,取消科举,而且不允许汉人学蒙古语,这些做法加深了汉蒙两族之间的不和,也使得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更加不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与右丞相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坚决支持下,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终于力排众议,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随后,伯颜以前很多不当的政策都被元惠宗下令废除,例如恢复了科举等等。

    1343年,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脱脱,后改由阿鲁图主持,于1345年修成。1350年,元朝境内发生通货膨胀,加上为了治水,当时由于黄河水灾频繁,元惠宗下令右丞相脱脱遏黄河回故道以整治水患,加重了徭役,导致1351年红巾军起义。虽然1362年元军获得一定胜利。但由于起义军的势力已大,朝廷内部又发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后来即位的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因此元惠宗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将领有时也各行其是,不听中央政府统一指挥。这一切给南方农民起义壮大的机会。

    1368年。明军进攻大都,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向北撤退,到达上都,后转至应昌。并两次组织元军反攻,未成。1370年5月日,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病逝于应昌。

    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刚刚继位当上皇帝的时候,朝廷内外,内忧外患,一桩接着一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弄得他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就连上天也跟着添乱,与他作对,正当全国天灾不断,难以应对的时候。天空中的星象接连出现变异,闹得全国民众。人心惶惶,惊恐不安。

    在当时看来,天空中的星象变异,完全是上天对元朝的警告,星象变异就是皇帝无德无能,政局动荡的预兆。当时天空的星象屡次变异。接连不断,最初是说荧星侵犯南斗星,接着又报告说辰星侵犯了房宿星,朝廷里专门管理天文的官员,忽然报告说太阴又侵犯了太微垣星。更奇怪的是本来应该晚上出现的太白星。突然间在白天出现,太白星在白天里经过天空,这些怪异的天象连接不断地出现,搞得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心惊肉跳,胆战心惊,内心里极度忧伤,弄得六神无主,手足无措。

    为了对付天空中诡异的星象,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立即召见了朝廷里老谋深算的大臣伯颜,到宫廷里来商议应对的策略,伯颜对皇帝说:“天空中的星象出现诧异,其实与我们的人世毫无关联,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与我们什么关系也没有人,皇帝陛下你又何必过于担忧呢?”伯颜真是一位学识渊博,头脑冷静的人物,对天象的解释的确明智达观。

    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对伯颜说:“自从我们元朝进入中夏,成为主人以来,当皇帝当得最久的人,莫过于元世祖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就是至元,朕我很想继承我祖宗的传统,因此应该效法远祖的功绩,现在我想在本年改元,也改为至元年号,卿你的意下如何呢?”元顺帝妥欢贴睦尔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并没有去寻找其中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而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地用改变年号的方法去应对,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伯颜听了这个愚蠢的想法,也无可奈何,只得应付地回答说:“陛下你想如何改变年号,就去如何改变年号吗,你又何必多此一举,还要来询问我呢?”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看见伯颜没有反对他,他就决心改变年号,作为新的元年。

    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大有作为的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族人,他是元朝的创建者,监国托雷第四子,宪宗蒙哥之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位35年,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孛儿只斤?忽必烈生于1215年9月日。那一年,成吉思汗攻克了金中都。忽必烈生活于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他出生之时,蒙古人开始开疆扩土;他长成之时,蒙古大军已经无远弗届,把疆域远远地扩张到了北方和西方。

    在这段蒙古史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