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睦宋-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想,那些满腹经纶的书生们,他们难道不就是因为读了书,有了做官的机会了吗?那么为什么同样读了书的手艺人就不能做官呢?云清,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历朝历代,短则数年,长也就数百年便要改朝换代吗?”

    赵瑾有些不解的看着沈少奕,又看了一眼赵德芳,她知道自己这个夫君有时候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也不知道他到底还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来?这样的话,能不能让芳儿听呢?她担心芳儿会受到沈少奕的影响,毕竟芳儿将来极有可能是要做皇帝的。

    她想了想之后,终于还是选择相信沈少奕不至于太过分,芳儿虽然才十三岁,但也已经有了辨别好坏的能力了,那就让他听吧,实在不行再喊停,“你说吧!”

    “有一个词叫做文治武功,以文治国,却也要以武护国,国祚才有可能绵长,这其实就是说明了,一个国家光是有文人是不行的,而是需要文武双全。道理也一样,手艺人的手艺如果是武的话,那么读过书的手艺人也就等于是文武双全了。其实,我想说的并不只是手艺人,甚至还有种田的百姓,行商的商人,战场上的小兵。”

    “这些人如果都读过书,又哪一个不是文武双全呢?我们不妨来说说市舶司好了,原来的市舶司都是由宫里的太监来做这个司正的,那太监懂得经商吗?懂得怎样协调官府和商人百姓之间的利益关系吗?”

    “这就是有文无武了。你再看云清你选择的留绍錤留大人,他可不只是文武双全了,在这之外,他还懂得经商,这是留家的传统。泉州如今的蒸蒸日上,想必你也看见了,你敢说这其中留大人的功劳不大吗?你认为若是让一个只会阿谀奉承的太监来做这个司正,会有如今的大好局面吗?”

    赵瑾默然,赵德芳也低着头在沉思着什么。

    “其实,我说的想让手艺人做官,并不是说就一定只有手艺人才能做官,而是想说,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固有的三六九等这种等级放下?为什么在文人面前,手艺人就得低人一等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呢?”

    “就比如户部,户部里的许多官职都是科举下产生的文人担任,这些文人很多其实连算术都不精,若是能够让精通算术的人管理户部,那肯定又是另外的一番景象了。就比如有州县说要兴修水利,建一座大坝,上报朝廷需要十万贯,皇上就只能让户部拨银十万贯了。”

    “可是如果这个时候户部有一个精通算术和水利的主官,他可以轻易的在脑中就有一个大概的预算了。比如大坝需要多长,多高?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时日,马上就都在他的脑中了。他这样一算,明明只要五万贯就足够了,你为何要十万贯呢?”

    “只要他当场提出来,那么,要么就是这州县的官员们想要贪污,要么就是他们算错了,这自然由皇上去分辨了。可是,你想过没有,光是这样的一个人,一座大坝就能给国库省下五万贯来,这大宋天下,又有多少事情需要国库拨银的呢?一年下来,国库可以省下多少银两呢?”

    “而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往后,就再也没有人敢于糊弄上官,糊弄朝廷了。不管他们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往后只要有什么事情,就都得先仔细的核算过后,才敢上报!”

    赵瑾和赵德芳都只是呆呆的听着,好像沈少奕所说的,确实是有道理的。

    “所以,如果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要彻底的改革原有的科举制,要完全放开,往后再也不是只有士子可以应考了,而是天下人都可以。”

    这一句真可谓是石破天惊了,要改革科举制,要让天下人都可以应考,这在哪朝哪代都是不曾有过的。

    “开科取士要的不仅仅是文采斐然,要的不仅仅是诗、赋、论,而是真才实学。为什么科举要考诗、赋、论呢?为什么就不能考考别的技艺呢?比如算术,比如手艺。诗、赋、论精通的,如果再精通算术,那是上等,可户部为官;如果再精通手艺的,那自然也是上等,可工部为官。”

    “而单单只是诗、赋、论精通者,那是中等,就只能去做一些抄抄写写的官职了,比如修纂、比如侍读、舍人、大夫等等。只是精通诗、赋,连论都写不好的,那就只能列入下等了。这种人根本就不能为官,最多也就能做做私塾先生罢了!”

    “如果只是因为某个人诗赋写得好,就让这个人有官做,那么,这些人平日里便只会去钻研诗赋,而不是去想治国良方,不是去想如何治理一方,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大宋江山永固。”

    “长此以往,这些人永远都压在黎民百姓的身上。每个读书人都应该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也应该知道百姓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只是,当这些官宦人家,士子阶层,永远都压在黎民百姓的身上的时候,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又有几个人会去真正的想到黎民百姓呢?”

第301章 科举改革(二)() 
“从隋有科举至今,士子开始掌国,隋一朝太短,姑且不论,那就来说一说大唐。大唐的强盛自然也不必我多说了,可是大唐为何会快速衰败,最终灭国呢?这其实也和文人治国有关,而且是最主要的关系。”

    “比如李林甫、杨国忠的专权,使得无人敢于说实话,这实际上也是导致各地节度使坐大,最终发生了绵延近十年的战乱。再来就是土地兼并了,那些文人士子,勋贵子弟,世家大族,将黎民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巧取豪夺了,百姓没有地种,没有饭吃,不造反也就只能饿死了。”

    “再来一个就是私营结党,分帮立派,最为著名的就是历经数十年的牛李党争了。牛增孺就是进士出身,而李德裕则是出身于世家大族的赵郡李氏,一个是科举产生的进士出身,一个士族大家的代表人物,各有各的利益关系,矛盾的激化不可避免的伤及了大唐社稷。”

    “我们且来看看,不管是李林甫、杨国忠,还是说牛增孺和李德裕,这些人其实就是固定被圈出来的少部分可以为官的人。一边是科举入仕,另一边则是门荫入仕,科举入仕的不断抱团壮大,门荫入仕的则是世代高门,根深蒂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权势都集中在这些少数人的手中,而占据大多数人口的黎民百姓,却是无法温饱,只能苟延残喘,这不是违背了圣人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吗?这不就是要激起黎民百姓这塘水吗?”

    “这些人哪一个能够真正的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着想呢?他们想的就是争夺利益,就是每天斗一个你死我活,哪里还会认真做事,真心做事呢?远的不说,就说赵光义吧!为了皇位,他可以置兄弟亲人之情而不顾,可以置黄河两岸受了水患的百姓于不顾。所以,只有打破这些固有的东西,大宋的江山社稷才会万世永固。”

    “二位请恕我说一些大不敬的话!”沈少奕先行了一礼,见赵瑾和赵德芳都点了头才继续说道:“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下,若是将来大宋不再是这些人的天下,而是真正的天下人的天下,那么天下人自然都会维护大宋天下。若是有一天,这些文人士子、世家大族都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人人平等的话,还会有这些问题出现吗?”

    “等将来,人人都有书读,人人都可以做官,不管你是原来的士子,还是那些大族,或者你是个商人、手艺人、种田的百姓,哪怕是扫大街的、挑大粪的,所有人都自然而然的会有念想,不再会因为入籍的原因,一辈子都不得出头。”

    沈少奕抬起头,看着宫殿外天空上的晚霞,“到那个时候,会是怎么样的一番盛世呢?”

    一时没有人再开口,似乎都在想着事情,已经到了用膳的时间了,殿外的小太监却不敢进来打扰,这里面的哪个人都可以要了他的小命。

    “你是想说,以后这天下便不是我赵家的,而是天下人的了?”

    沈少奕呆住了,他完全没有想到赵瑾会问出这样的话来,不禁都是让冷汗湿透了衣背了,他终于想起,自己的这一番长篇大论,若是听在有心人的耳朵里,那就是谋逆大罪,那是要抄家灭族的。

    看着沈少奕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赵瑾却也不由得好笑,沈少奕如今说的话,还好在场的都是家里人,若是传了出去,那可真不知道要怎么收拾了,“你知道我父皇曾经说过要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话吗?”

    “知道!”

    “那好,你就继续把你想说的都说完!”赵瑾熟知沈少奕的脾性,既然他连这种话都说了,那不妨让他把想说的都说完,免得憋在心里难受。只是,她还是转头看着赵德芳,“芳儿,今日的话,就当你姐夫喝醉了说胡话,莫要传到第四人耳朵里去!”

    “皇姐放心就是,芳儿自然省得这些话不能乱说,也不能乱传了!”在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当中,赵德芳为人心善,或者可以说是为人心软,与沈少奕倒也有些相似了。他这些年一直在泉州,也曾与普通百姓一起做过事,倒是深能体会沈少奕说的那些话,此时反倒有些同情起沈少奕来,不知道自己这个姐夫该如何向皇姐解释呢?

    “你看你一大把年纪了,都还不如芳儿活得明白!”赵瑾笑着摇头,试图缓解一下沈少奕心里紧张的情绪,“说吧!想到什么就说,反正你之前的话都已经足够掉脑袋了,掉一次是掉,掉两次也是掉,又有什么关系呢!”

    沈少奕只好嘿嘿对着赵瑾谄笑,等到赵瑾瞪了他一眼,他才收起笑容来,反正该说不该说的都说了,真的就像赵瑾说的,又何必怕呢?

    “我的意思是说,士大夫不能只是拘泥在这些人中,而应该让天下人都有机会变成士大夫,这样的天下才是能够永世长存的天下。”

    “至于大宋,当然还是赵家的天下,但也是天下人的天下。先帝以士大夫共天下,用士大夫治天下,那么,为什么不能以天下人来治天下呢?”

    “天下人治天下?”赵瑾皱眉,她并不是迂腐之人,自幼又跟随希夷先生四海为家,自然所能接受的也要比常年生活在宫中的人要多了。

    “对,就是天下人治天下。当然了,是选天下之能人治天下,而这选出天下能人的人,自然也只能是赵家人了。”

    “你是想说,由我赵家来破除等级,再由我赵家来选出天下能人来治天下?”赵瑾扬眉,看着沈少奕,“你想利用这个机会,让士大夫们感觉到压力,那你有没有想过,压力太大,会导致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反对,这大宋天下,恐怕到时候就真的不姓赵了。”

    赵瑾的话不可谓不重,沈少奕终于觉得自己有些太想当然了。

    “你忘记了一点,我父皇之所以能够得天下,是有那些老兄弟的支持,这些人又哪一个不是与士大夫休戚相关呢?你太小看士大夫的力量了!”

第302章 科举改革(三)() 
“整个士大夫阶层一旦被触怒了,他们很容易就会团结起来,这个天下其实还是士大夫的天下,即使是赵家也不能忽视,否则只能被从朝堂赶走。”赵瑾叹气,“也许你有些话是对的,但是现实就是现实,我赵家其实也算是士大夫里面的一员,周家、林家、韩家也都是,甚至现在沈家也是。”

    “你想着要从士大夫的手中夺取利益,想要利益均摊,其实要的就是一个公平。只是,这世上真的有绝对的公平吗?那是不可能的。就像沈家如今家大业大,你认为都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吗?不是的!”

    “至于你说过的国祚绵长的事情,其实哪个帝皇不想呢?谁又会不清楚前朝衰败亡国的原因呢?就像是我大宋,立国未久,首先想的是如何站稳脚跟,如何保住大宋江山。你知道我父皇为何会听取赵伯伯的建议,收回这么多叔伯手中的兵权吗?”

    “正是因为有了唐代地方节度使的叛乱,我父皇不想重蹈覆辙,让这些叔伯们有机会坐大,有机会威胁到赵宋江山。你或许不知道我父皇这样做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借此打击一下士大夫们的士气。”

    “我父皇就是想要告诉这些开国功臣,告诉这些士大夫们,如今是大宋的天下,你们可以得到你们想要的一些好处,但是不能太过分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像是父皇和我,都一直让你不要太过锋芒毕露了,道理也是一样的。”

    “每一个朝代的更迭,每一位开国帝皇的崛起,都离不开士大夫们的支持,我父皇同样也知道士大夫们早晚都会再次成为一个极大的隐患,只是如今却不是去处理这些问题的好时机。”

    “皇姐,能让芳儿说几句话吗?”

    赵瑾很是惊讶赵德芳会有话想说,在一丝错愕过后,她脸上露出来的是欣慰的微笑,最少证明自己的弟弟已经真正的开始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赵德芳了,而是敢于站出来说话的赵德芳了。

    看见赵瑾微笑着点头,赵德芳的信心又强了一些,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皇姐的意思就是担心触怒了士大夫们,而姐夫所说的又有一定的道理,正好可以以此来削弱士大夫的力量,为何不中和一下呢?”

    “中和?”赵瑾有些惊讶,显然赵德芳的意思其实是支持沈少奕的,“怎么说?”

    “既然我们无法在整个大宋推广,不如就在泉州开始,毕竟算起来,泉州的这些士大夫,实际上已经是站在姐夫和皇姐这边了,因为他们得到以前可能想象不到的利益。而且有一点,泉州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新兴起来的城市,如今有超过八成的人都是来自各地的,依附在士大夫身边的人并不多,泉州本土的士大夫们,也并没有形成极大的势力。要说两个最大的势力,那其实就是姐夫和皇姐,还有就是林仁翰林家。”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个,就是陈家,只是陈家如今相比起沈林两家还是差了许多了。既然姐夫都不介意沈家的利益受损,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