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晋重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破晋重圆-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王却用毯子把她裹好,放到床上说道:“你在这里躺一会儿,朕要给你一个惊喜。”然后就出了门。

    在万莅的带领下,老王来到了御膳房,御膳房主管黄千正在指挥手下的宫女厨子打扫卫生,突然见万常侍带着皇帝走来,吓得赶紧前来迎接:“御膳房主管黄千参见陛下。”

    “嗯,你很不错,御膳房的卫生做的很到位。”四处转了转,老王很满意地说道。

    “谢陛下夸奖,这些都是微臣应该做的。”心里一直很忐忑的黄千总算是送了口气。

    “给朕找一间厨房,然后备好猪里脊肉、五花肉、蒜苗、葱姜、鸡蛋和一干调味料,朕要亲自下厨。”老王吩咐道。

    黄千大惊,赶紧躬身说道:“陛下乃九五之尊,如何下得厨房?您想吃什么就让厨子来做吧。”

    “是啊,孟子曾说过‘君子远庖厨’,陛下这可万万使不得!”万莅也在一旁劝道。

    “孟子的意思是,君子应该持有一颗仁爱之心,尽量远离杀生,而不是说不能进厨房。你们不必再劝了,照朕的吩咐去办吧。”老王大手一挥,没有给他们再啰嗦的机会,黄千只好让人准备食材

第十章 小露一手() 
身为吃货的老王,在后世嘴就很叼,当然吃不惯晋朝的煮菜,因为煮菜不是煮的太烂,就是颜色不新鲜。老王很心疼身边的几个女人们,所以决定亲自做些炒菜给他们吃。

    五个瓷碗分别打进三个鸡蛋,加一勺香油、半匙盐搅匀,放入蒸锅内蒸十分钟,肉沫加生粉和少量盐在热锅里划拉一圈就盛起来,铺在鸡蛋表面,再撒上葱花,盖上锅盖,大火之下又过了十分钟,五份肉沫鸡蛋羹完成。

    蒸蛋的时候老王又选择了一口薄铁锅,大火滚油,又炒了一锅糖醋里脊和一锅蒜香回锅肉,分别装进五个盘子里。由于没有洋葱和辣椒,老王只好在回锅肉里多放蒜苗和姜片。

    不到半小时,老王就做好了两菜一羹,四份装进食盒,留下了一份。老王让一直在生火的黄千过来,然后说道:“让你这个主管生火也是辛苦你了,来尝尝朕做的菜。”

    “能为陛下生火,是微臣的荣幸,臣谢陛下赏赐。”没想到黄千也是个吃货,炒菜的香味早就勾起了他肚子里的馋虫,老王开口了,他也不推辞,端起筷子就尝了一口回锅肉。

    入口半天没动静,老王见他不说话还以为自己厨艺下降,做的不好吃呢,没想到这个胖子却突然大哭起来,对着老王拜了一大礼说道:

    “微臣这些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自以为统领御膳房也算是吃遍了天下美食,没想到今日尝了陛下做的菜,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佳肴。陛下不愧是天子,连厨艺也使臣下望尘莫啊!”

    老王暗道:连个洋葱辣椒都没有的回锅肉,都能让你哭成这样,那要是材料还不得爽死你啊!

    “黄卿不必如此,你们要记住,做菜不能只局限于煮、烤、炸,以后炒菜才是主流,今日几道菜样你可学会了?”老王问道。

    “臣受陛下点拨,如拨云见月,对炒菜技术也有了了解。臣身份低微,不敢拜陛下为师,但陛下对臣有教授之恩,还请陛下收下这一礼。”说完,黄千便跪倒在地,行了一礼。

    做菜对老王来说不过是满足口舌之欲,黄千这么郑重反而让他有不好意思,虽然不是什么高端技能,但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更多的人品尝到美食,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于是他答应抽空就来指导指导御膳房的厨子,这让黄千和御厨们都激动地高呼“万岁”。

    除了留下来一份给黄千他们品尝外,剩下的四份中,三份分别送到了杨芷、春蘭和司马遹殿内,老王带着最后一份去了芙蓉殿。谢玖已经起来,正在殿内坐着等老王回来。

    “玖儿你久等了,来看看这是什么?”老王提着食盒,走到了桌前。

    打开食盒,香气扑鼻而来,谢玖一愣,问道:“陛下刚才是去御膳房取菜了吗?好新奇的几道菜式,怎么不让宫女们送过来?”

    “玖儿这次可猜错了,这不是朕取的菜,而是朕亲手为你做的菜,尝尝,凉了就不好吃了。”老王拉着她的手,温柔地说道。

    “什么!陛下贵为一国之君,怎能臣妾下庖厨呢?贱妾实在担不起陛下厚爱啊。”谢玖双眼湿润,感动得差点哭了出来,心里却是满满的幸福感。

    “你是朕的女人,朕怎么爱都不过分,你为朕生养儿子,劳累这么多年,朕为你做几道菜又算得了什么呢?尝尝吧。”老王还是受后世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更深一些,他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疼爱自己的女人也是天经地义。

    尝了一口糖醋里脊的谢玖表情亮了,眼里噎着泪花,却又夹杂着惊奇和享受,她实在没想到皇帝不仅会做菜,还能做得这么好吃。

    两人就着米饭,把三道菜都吃了精光。谢玖擦了擦嘴,怕老王会笑话她吃得太多,其实她还算很收敛的,在仁寿殿和承光殿里的杨芷和春蘭,一人吃完了一份菜,东宫里的司马遹更是不堪,趁没人的时候舔了舔盘子。不是他们没见过世面,而是第一次吃到如此美味的菜肴,根本停不下来。

    吃过晚饭,聊聊天之后,老王和谢玖就躺下了。昨晚两度征伐的老王已经恢复过来,而谢玖也是如狼似虎的年纪,因为分居太久,早已饥渴难耐两人干柴烈火,自然要做一些少儿不宜的事。

    谢玖和春蘭的青涩不同,她是惠帝的第一个女人,十八岁的时候就生下了太子,浑身透出一种成熟女人的美。春蘭在外面活泼俏皮,在床上羞涩被动,而谢玖在外面稳重温婉,在床上却主动迎合,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老王感觉其乐无穷。

    之后的一个多月,老王时而在承光殿住几日,时而在芙蓉殿住几日。期间谢玖晋封皇后,他们自然要忙碌几日,婚礼很顺利,但老王和谢玖也都不是喜欢铺张浪费的人,所以也没有大肆操办。大臣们送礼祝福,吃了一顿酒席之后也都回去了。

    发票制度实行以后,商税税收明显增长,仅一个月就收上来五十万贯,快赶上去年全年的总商税额。有些家里经商的官员上书表示商业税太高求降低税率,老王和卫瓘等人都没有理会,国家财富本来就是这些官商占了大半你们做点贡献就哭爹喊娘的要降税,吃到嘴里的肉哪会再给你吐出来呢?

    铸币局新铸的三百万贯钱币,加上国库剩余的一百六十万贯和新收的商税五十万贯,共五百一十万贯。春耕兴修水利,分发种粮用了一百二十万贯。由于改革了军制,军饷军费由财政部统一发放,三月共拨出了三十万贯。国库还剩余三百六十万贯。而且现在正是冬小麦的收获季节,国库储量在农税收上来之后又会有所增加。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老王设置了内阁处理日常政务,自己也就有了空闲可以陪陪亲人。经过一个月的赶工,承光殿总算是改建好,多出了几间偏殿,和老王要求的卫生间以及烧锅炉的洗浴房,谢玖和杨芷都搬了进来。司马遹因为每天都要上课,而且太子需要独立,所以还住在东宫。

    四月二十八,奉命组建情报局的陈寓回来了。而且带来一个消息:赵王司马伦和齐王司马冏有异动!事关重大,老王不得不召开御前会议,内阁和八部尚书都来太极宫议事。

    “赵王伦、齐王冏不仅把封国收上来的粮食都存进了粮库,就连周边郡县的夏粮也都购买一空。而且两个封国都在暗地里制作兵器铠甲,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了。”陈寓的工作进展还是很迅速的,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在各封国布置了情报网。

    “可知他们两国兵力情况?”老王揉了揉眉头问道,才安定没多久,老王也很头疼。

    “臣把赵国的一个校尉发展成了情报局的下线,从他嘴里所说和臣各方探查的情况来看,赵国和齐国明面上都是上国五千甲兵。但暗地里赵国还隐藏着五万军士,只要兵甲充足,就是五万五千大军,齐国也不弱,最少也有四万大军。”陈寓回答道,因为封国具有高度的自主权,所以并没有像朝廷一样改革军制、官制和税收制度,一个校尉也就相当于中央军中的团长。

    “他们的封国之民不过几万户,就算是苛捐杂税众多也不过几十万贯,如何供养起这数万大军呢?”财政部尚书蒯钦对经济最为敏感,问出了老王也想知道的问题。

    “封国税收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但这其中却有商人的影子。朝廷提高了商税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但是封国内却没有实行新的商税制度,于是他们就想撺掇赵王齐王起兵反抗朝廷。有了商人的,两国才养得起这么多兵。”陈寓耐心地回答道。

    老王恍然大悟,难怪藩王作乱提前了几年,原来这都是自己改革商税所致。

    “若是这两国合谋,就有了十万大军,东北军区虽然也有十个师八万人,但是还要分出五个师防备北方的的鲜卑、羌胡,剩余的四万余兵力恐怕难以阻挡两国军队啊。”兵部尚书文鸯对全国军事部署最清楚,担忧地说道。

    “文老将军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东北军区的张总督虽然指挥打仗很有一套,但是两倍兵力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且边疆近期异族常来骚扰,若是大晋内乱时来袭,事态恐怕就严重了。”卫瓘不仅文学造诣很深,在军事上也是很有见解。

    “西北军区要防备匈奴、发羌,西南军区要防备南蛮而且相隔太远,东南军区中间还隔着东海国,中央军也要防备东面的东海国,不能轻易北上,诸位爱卿可有计策解决东北之难?”老王问道。

    “老臣有一计,可解此困。”文鸯想了想,拱手说道。

    “文老将军请讲。”

第十一章 战事将起() 
“河间国东海国都沿海,东海国在齐赵南部,河间国在齐赵北部,渔业盐业发达,国力要强于其他藩国,而且河间王颙和东海王越也都不是平庸之辈,封国兵力肯定也不会太少。若是派一能言善辩之士携陛下圣旨,前去劝两国配合东北军。若成功,就能有兵力攻打赵国齐国,若不成,他们就暴露出不臣之心。”文鸯缓缓地说道。

    “老将军妙计!河间国和东海国若是遵旨,就可驱虎吞狼他们四国打起来咱们坐收渔翁之利。若是抗旨,那他们就是意图谋反,到时可派中央军与东南军东北军三面夹击,集中兵力收拢防线,便可一举平定东方。”

    老王大喜,文鸯不愧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一下就给河间国东海国下了个套,要么归附朝廷,要么逼你造反再灭了你,你俩自己看着办吧。

    “只是派何人前去降旨呢?”

    “陛下,臣愿前往。”话音一落,司马亮站了出来。

    “哦?若是他二人有不臣之心,汝南王此去可是极其危险啊。”老王很意外,年近六十的司马亮竟然会主动要求这个苦差事。

    “前番臣被贾氏矫召利用,险些酿成大祸,但陛下不仅没有降罪于臣,反而任臣为一部之长,臣就是万死也难报陛下厚恩。况且司马颙那小子向来敬重老臣,臣去传旨最为合适。”司马亮郑重的说。

    “好!汝南王忠心为国,实在是藩王的楷模,即刻拟诏:晋汝南王亮为忠亲王,俸禄加倍。差其赴河间、东海颁旨,即日起行。”

    老王觉得后世鞑子的办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把藩王改为亲王,有能力的给官做,没能力的当猪养,反正老王也不会把收回来的封地再还出来。

    老王和众臣商议了筹备粮草,调兵遣将的事宜后,他们就前去准备了。

    五日之后,也就是五月初三,赵王府内,司马伦司马冏也在和一众部下秘密开会。

    “那个傻子真是把国事当成儿戏!弄个什么内阁八部制,完全乱了宗法,重用外臣却解除了宗室在朝中的职务,把先帝的政策都不放在眼里了。”司马伦是个暴脾气,气狠狠地说道。

    “是啊,先帝时与民修养生息,当今皇帝却冒然加税,弄得民怨沸腾,实在是苛如暴秦,还望大王以苍生为念,早日起兵,以清君侧。”主簿孙秀为司马伦的谋士,受了富商们的贿赂,这才来撺掇司马伦起兵。

    “嗯,兵马粮草准备得如何了?”司马伦问道。

    “有了众多富商的,军械粮草已经准备妥当,只要大王一声令下,五万五千大军随时可以出发。”孙秀说道。

    “孤的四万五千军士也早已枕戈待旦。”司马冏面色阴翳地说道。

    “东海王和河间王都联络了吗?”司马伦问道。

    “派去的人都已经回来了,东海王越起兵,也已经筹备好军械粮草,只要大王起兵,他就领四万大军向洛阳进发,牵制中央禁军。只是河间王颙犹豫不决,有所顾虑。”孙秀答道。

    “司马颙这个软蛋!要不是现在要用他的兵,孤真不想鸟他,再派人去催催他。”司马伦骂道。

    “诺,属下遵命。只是起兵之日不宜再拖,若是被朝廷发觉,咱们失去了先机,就被动了。”孙秀说道。

    “是啊赵王,迟则生变。咱们三王一共十四万大军,而朝廷中央军加东北东南两军共有二十万。虽然咱们利诱鲜卑部落袭扰边疆牵制了东北军,而且有众多商人不愁后勤,但若他们没有觉察的时候突袭京城,恐怕想赢就难了。”司马冏相对冷静一些,看出了他们的弱势所在,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陈寓的情报局已经把这些消息传了回去。

    “好,那就一边争取司马颙一边发兵,起兵之日就定在五月初八!”司马伦也不是蠢人,很快就做了决定。

    洛阳皇宫里,老王召来了皇家研究院的几个骨干。

    “微臣于唯文张中浩/彭磊参见陛下。”来人正是当初制作活字印刷术的于狗蛋、张二鼠和彭石头,当初制器有功做了小官,老王嫌他们的名字有损官威,就给他们三人赐了名。

    “免礼,赐座。朕之前给你们的任务都完成的怎么样了?”老王喝了口茶,笑着问道。

    “回陛下,臣等根据您给的法子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