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晋重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破晋重圆-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茶道赚异族的钱,卖绿菜美酒和羊毛制品赚贵族的钱,再加上水泥厂和三个铁厂开工,产品开始出售给中下层小地主,所以无论是朝廷还是皇室,都开始源源不断地进账,加上各地的商税关税,国库和内帑又充实了起来。

    充实国库和内帑很重要,毕竟有了钱才能大大方方办事,但对于国家来说,选拔人才同样重要,新鲜血液便是大晋不可缺少的动力。

    科举总考点就在洛阳,国子监内新建的一栋聚贤阁,就是为科举考试而设的考场,水泥砖头砌成的大厅,墙面刷上白灰,里面既宽敞又明亮。

    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足有千人,这对人口基数本就不多的大晋来说,已是不小的数量,能来的至少有些学识,在识字率不超过百分之八的大晋,这些人都算是国家的精英,只不过这些考生的身份集中在了中上层,上至顶级世家,下至没落贵族,没有一个布衣白身。

    既然是考试,就少不了作弊现象,哪怕是历史上第一次科举考试,虽然之前三令五申不得夹带抄袭,可有些被家族逼着来的纨绔,还是偷偷做了小抄。

    司马衷对考生作弊还是很了解的,所以他派来的监考员都有两把刷子,无论是藏在头发里、笔杆里还是砚台里,都会被他们一一搜出来,甚至写在裹脚布兜裆裤上的,也会被他们赶出考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考生,让司马亮卫恒这些监考官都目瞪口呆,暗道还是皇帝厉害,连这些作弊都能考虑到,否则光凭他们这些监考官,肯定要搞砸了这大晋第一场科举,殊不知司马衷当初就是个作弊达人,他会的作弊方法,可比这些多了去了。

    “这些人怎么想的?真是丢人现眼。”王敦撑开双臂,坦荡地接收监考员的搜身,对另一边的卫乐祖逖几人说道。

    “平日不读书,临考试当然着急了,只不过这些监考员好厉害,听说都是陛下派来的,口号是专治一切作弊呢!听着就好霸气。”王导排在王敦后面,兴奋地说道,那些五花八门的作弊手段,他可是想都没想到。

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对简单的科举() 
“能意识到这么多作弊手法,说明他也是个内心阴暗呜”卫乐还没说完,就被王敦捂住了嘴,他知道这小子对皇帝有意见,动不动就飙出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在外面没什么,可这里不是官员就是宦官,传出去那可就麻烦了。

    “咳咳,正度兄怎么没来?他不是说也想参加科举吗?”祖逖见有人看向了他们,便故作轻松地岔开话题道。

    “是啊,正度兄不会是忘记了吧,还是睡过头了哈哈!”王敦搭着卫乐的肩膀,一只大手捂着他的小白脸,也跟着笑道。

    闲聊了几句,王敦和祖逖就去了兵部考场,王导去了建设部考场,卫乐则去了礼部,他不懂兵法也不会武艺,对墨家的学说也很少关注,不过书法和礼经是他的强项,到礼部任个闲职还是没问题的。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考场就是一个个单独的小屋子,考生还得带干粮蜡烛被子什么的,一连几天下来,都是写那些长篇大论的八股文,不仅让人受罪,还没什么卵用。

    所以司马衷就以后世高考的模式,一个大考场里摆上整齐的桌椅,让考生的笔试项,都在大考场里进行,考场内还有监考员续着炭炉,不至于让考生冻得手脚发抖,让考生自带蜡烛火炭这种事,司马衷还真做不出来。

    不要求考生们长篇大论地写文章,也不需要他们吹捧皇帝的丰功伟绩,只要你按规矩做题,按要求答题,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考试,判断选择简答应用解析,新颖高效考试方法,让众人都来了兴趣,这可比死背典籍有意思多了。

    不过后世的高考的应试教育,还是有很大弊端的,所以除了礼部财政部司法部之外,其他的如兵部卫生部等部门的招生,都有实践考试。

    兵部招的武官不仅得熟读兵法,还要在弓马武艺方面不能太差,要是一个军人手无缚鸡之力,连骑马射箭都不会,那上了战场也只能拖后腿,当然,参谋类的文职军人除外,可以适当放宽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建设部的招生种类就多了,有专研武器装备的军工类,有研制民用农具农工类,还有研究河道水利和工程建设的工程类。

    实践内容就是对军械的组装使用,和对军械改进提出意见,比如对强驽的组装,对弓弦的安装,对皮甲铁甲的设计,都能考验一个人适不适合做建设部的军工工作。

    除了八大部门的专业性招生以外,还有普通的地方官招生,毕竟中央招的人只是少数,郡县级的中基层干部,也需要参加相应的考核,才有资格去地方任职,而且类似于后世的实习期,只能从候补或是佐官开始做起。

    由于科举考试面向的人群只有贵族和官宦之家,所以普通百姓们只当是看个乐子,而真正关注科举考试的,还是那些世家大族,他们的家族子弟若是能榜上有名,那可是有了炫耀的本钱,家族无论老少都会觉得有面子。

    司马衷也很关注对大晋新鲜血液的选拔,所以糊名的考卷经过司马亮卫恒等考官的批阅后,还要呈给他过目,各科成绩出众者,都被记录下来,他点头之后,才能真正被录取,而且为了保险起见,被刷下来的考卷还会交给不同的考官再阅,防止有人才被埋没。

    司马衷经历过高考,知道后世中原一个省就有上百万考生,此次科举与之相比,规模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这次科举对参考人员限制性极大,与其说这是对人才的选拔,倒不如说是对将要做官的上层子弟,进行一场分类和检验,所以无论是考试还是阅卷,都是十分迅速的,前后仅用了十日,各科的成绩就已经公布出来。

    一千一百多名考生,朝廷录取了两百三十五人,按成绩各科前五被分为甲等,前十被分为乙等,剩下的被分为丙等,这不是闲着没事分出来的,因为等级也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官职的分配。

    被录取的考生兴高采烈,侃天说地指点江山好不痛快,而未被录取的则垂头丧气,想着如何应对家里的棍棒,还有的大呼后悔,要是多把考试范围书籍读透,也不至于名落孙山,成绩出来后的考生们,反应也是千奇百怪。

    不过被录取的考生中,有一波人人从头到尾都很淡定,仿佛他们被录取就是必然,不似其他人那般大喜,也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到处炫耀,这群人就是几个顶级世家的子弟,王敦就是其中一个。

    考前在司马衷看来,以那帮上品世家的尿性,没有站出来反对他的科举制已是很勉强,考试之后他们肯定会在成绩上做文章,否则把他们独享的官位分配出来,他们却没有什么表示,才是不正常的现象。

    可是当他看到了考生的成绩之后,却是一阵无语,难怪这群刺头没有反对科举,原来他们确实不是什么草包,基本上能排上上品的考生,其成绩都不会差。

    司马衷再三翻阅了他们的考卷,才不得不承认这些人确实有本事,不仅在判断选择等题上很少出错,问答解析等题的答案,也不禁让人叹服,答题有理有据,对军工军械和农具的改进,也都有很独到的见解,看来这些上品家族底蕴确实不凡,从他们对后人的教育就能看出,这个群体的强大之处。

    王敦卫乐等人都被分到了甲等,司马衷丝毫不意外,不过祖逖也在兵部被分为甲等,就让人惊奇了,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子弟,十四五岁才开始读书学习,竟能有如此成绩,让同行的几人都刮目相看。

    录取的考生都由各部和卫恒分配工作,卫恒被司马衷任命为吏部尚书,从内阁分出独立部门,不仅管理新官吏的任命,也负责其他地方官员的考核,这样既减轻了内阁的工作量,又能有明确的管理部门,而且也符合司马衷上台后所提出的分权而治的制度。
96468 。
96468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