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枭雄-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阵阵香气传来,杨琏歪头,深深呼吸了一口气,道:“齐王决不能涉及其中,我这就去齐王府。”说着,也不等曾忆龄回答,匆匆离开。

    齐王李景遂的日子最近过的不是那么顺畅,究其原因,虽然杨琏得到提拔,但冯延已、陈觉等人或引咎辞职或是被贬,齐王在朝中的势力被极大地削弱,虽说后来齐王被任命为天下兵马总督,但实际上军中是讲究资历的地方,而且想要调动兵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景遂正在府中踱步的时候,听闻杨琏来了,忙出门亲自相迎,杨琏是他在军方唯一的支持,尽管官职不大,也是希望,自然要极力拉拢。在门口见了他,李景遂上前十分亲热地拉着杨琏的手,笑道:“杨将军你来的正好,本王正有些好东西给你。”

    “好东西?”杨琏不由一愣。

    “呵呵,是这样的,契丹人派了人送来一些人参,打算与大唐结盟。据说,使者正在赶来的路上。”李景遂说道。

    “契丹人要与大唐结盟?”杨琏微微侧目,顿时明白了契丹人的想法,耶律德光入侵中原,暴行连连,引起中原百姓反抗。耶律德光返回契丹途中身死,国内自然是人心惶惶,要与大唐建立联盟,共同对付中原朝廷,也就一点都不意外了。

    “怎么,杨将军反对?”李景遂问道。

    杨琏略作思考,笑道:“契丹人是外族不假,但契丹人想要拉拢大唐,无非是因为君主新丧,国内惶恐不安,因此想要利用大唐来分担大汉给他的压力。既然彼此都是利用的关系,不妨与契丹人表面合作。”

    “何谓表面合作?”李景遂问道,这时两人已经从大厅进入齐王府,沿着人工修建的小河缓缓而行。

    “契丹是优良的产马地,而大唐一向缺乏战马,因此很难与中原政权争锋。”杨琏说道,就算杨琏可以利用步卒击溃中原朝廷的步卒,但那也仅仅是击溃而已,敌人如果散而不乱,以骑兵的机动性打击步卒,步卒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还是要有骑兵,骑兵可以追击、惊扰,最差也能极大地探查军情,及时将消息传回来,与契丹人互相利用,大唐可以从契丹人手中取得优良的战马,至于日后契丹人是否南下,是否需要大唐的支援,这些都是后话。大唐完全可以表面上做做文章,假意答应契丹人的要求,实际上按兵不动。

    对于杨琏的这个想法,李景遂倒是颇为赞同,两人聊了半响,李景遂心中逐渐安定。

    杨琏隐晦地提醒齐王,如今正是夺嫡的关键时刻,虽说李弘冀那边看起来咄咄逼人,但事情还远远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局面,只要齐王稍安勿躁,静待时机,不参加党争,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自然能得到陛下的欣赏。

    几件事情下来,李景遂已经对杨琏颇为信任,尤其是冯延巳被贬一事,杨琏曾经劝他好几次,最终的事情发展,也朝着杨琏预判的那样发展,因此李景遂如今对杨琏的话深信不疑,当即点点头,答应了。

    从齐王府出来,日头已经西斜,杨琏先去回家,不久消息传来,曾忆龄已经成功让宋齐丘知道了韩府发生的详细事情。短短半个时辰内,杨琏就又得到消息,宋齐丘出门了,目的地便是皇城。杨琏以手加额,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半,就看宋齐丘如何发挥了。

    皇宫内,李璟的脸色阴沉,他怎么也想不到,韩熙载竟然在弄巫蛊之术。这些道家的东西,李璟是相信的,甚至,他和烈祖一样,都在尝试吃着丹药,希望能长生不老。正是由于相信,李璟才格外的愤怒。

    萧俨是正直的人,又不参加党争,所以李璟对萧俨的调查结果深信不疑。可是,李璟又有些奇怪,从他得到消息来看,韩熙载是支持东平公为储君的,可是他在诅咒齐王李景遂的同时,为何又要诅咒东平公?甚至连六皇子李从嘉也顺带诅咒了?

    李璟宠信韩熙载不假,可是如果他要仗着宠信,诅咒皇室中人,李璟就不能忍了,他诅咒皇弟,诅咒皇子,莫非是要李唐皇室断子绝孙不成?纵然是李璟修养颇深,也忍不住龙颜大怒。

    萧俨站在一旁,内心颤抖不已。尽管他知道陛下发怒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但龙颜大怒,让人战战兢兢。

    “只是在韩府看了一个时辰,就找到这么多恐怖的东西,那韩府还有什么秘密是让人不知道的?”李璟很是生气。

    萧俨想了想,道:“陛下,或许这是有人栽赃陷害,毕竟昨夜韩府的大火非常蹊跷,而且,微臣听说”

    “听说什么?”李璟对萧俨突然闭嘴不言很是不满,紧追不舍地问道。

    “微臣听说韩舍人与东平公关系密切,若是说受了东平公的影响,韩舍人诅咒齐王或许有可能,但又怎么诅咒东平公?”萧俨说道。

    李璟点点头,这点他也想到了,也正是他的不解之处,就在这时,太监在远处禀告着:“陛下,卫国公求见。”

    “这个时候,他来做什么?”李璟内心晃过这么一个念头,想了想,挥挥手,道:“你先退下,此事不能和任何人说起,还有,朕允许你秘密探查,韩府的大火究竟是怎么来的。朕给你三天的时间。”

    “遵命。”萧俨退了下去。

    李璟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看着夕阳,那斑斑点点的光斑正透过树叶落下,印的院子里满是金色,深深呼吸了几口气之后,李璟的心情得到了平复,最近事情太多太乱,先是怀柔遇袭,后来又出了这档子事,似乎有人在操纵这一切,究竟是谁呢?

    回到软榻上的李璟已经呼吸平稳,吩咐着太监:“请卫国公。”

    卫国公宋齐丘官职为太傅中书令,赐号国老,由此可见他在大唐朝廷内的地位,徐温还在的时候,宋齐丘就是谋士,后来侍奉烈祖,出谋甚多,虽然一度被贬,隐居在九华山,但最终还是回到金陵。

    李璟对宋齐丘还是极为宠信的,不过这种宠信并不是出自于信任,而是对宋齐丘能力的信任,在治政方面,宋齐丘是好手,李璟离不开他。也正是因为宋齐丘能够源源不断为他带来赋税上的收入,所以李璟才会对宋齐丘做的某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没看见——当然李璟有他的底线。

    “老臣见过陛下。”宋齐丘进来之后,朝着李璟施礼。

    李璟点点头,道:“国老无需多礼,来人,赐坐。”

    宋齐丘再度谢过李璟,在下首坐下,太监又送来一杯清茶,这才退了下去。宋齐丘见李璟一脸平静,也有些不确定,韩府的事情,陛下知道多少?

    在他犹豫的瞬间,李璟笑道:“国老,如今炎炎夏日就要过去,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啊。”

    宋齐丘有些闹不明白李璟这是何意,只得点点头,同样笑道:“光阴催人老,顺眼间,老臣已经垂垂老矣,恐怕为国家效力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李璟正色道:“国老是国之梁柱,大唐可不能没有国老啊。再说,朕看国老的身体老当益壮,可比廉颇,不老,不老。”

    宋齐丘呵呵笑了两声,顺着杆子往上爬,道:“陛下,国家要有法度,君是君,臣是臣,才有礼节可言。可是老臣听说,有人不守规矩,巫蛊天下。实在是罪不可赦。”

    李璟微微一愣,道:“国老,你的意思是?”

    宋齐丘深深呼吸了一口气,道:“韩府被烧,事情非常蹊跷,老臣派人去打听了一番,听说韩府之所以起火,是因为有人相信巫蛊之术,这才引起了大火。”

    李璟眉毛轻轻一挑,这个宋齐丘,终于说到正事了。

第九十二章 初战告捷() 
李璟不露声色地听着宋齐丘说话,宋齐丘是老臣,又是国老,在朝廷里可谓跺跺脚,金陵都要震几震的存在,宋齐丘、韩熙载历来不合,李璟也是清楚的,这个时候,宋齐丘前来弹劾韩熙载,目的便十分明显了。

    尽管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但李璟没有急着表态,而是听宋齐丘说着事情。通过宋齐丘的话,李璟有了新的认识,一些萧俨没有谈到的事情,从宋齐丘的嘴里说出来,更让人警惕。

    李璟算是念旧的人,可是他另一个身份是皇帝,皇家自古无情,李璟再念旧,也不会允许臣子伤害他的亲人,萧俨的奏报已经让李璟十分愤怒了,宋齐丘的话更是火上浇油,令李璟格外愤怒。

    他怎么也想不到,韩熙载仗着恩宠,夜夜笙歌也就罢了,居然还请道士来到府上作法,正是这些道士作法,引起了韩府的大火,同时引出了巫蛊的案件。尽管李璟也信道,但韩熙载的做法已经触及了李璟的底线。

    巫蛊,道士作法,这两者联系起来,令李璟想的很是深远,这个韩熙载太大胆了,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一番。李璟意动,他觉得有必要打击打击韩熙载,杀鸡给猴看,看着朝廷上的人,还敢不敢党争?

    宋齐丘退了下去,李璟想了很久,亲笔拟定了一道圣旨,贬韩熙载为和州司士参军,先让他冷静冷静再说。至于巫蛊案,李璟总觉得有很多疑点,先要捋一捋。韩熙载被贬,必定有很多人跳出来,这个时候,便是辨别的时候了。

    杨琏得知宋齐丘赶去了皇宫,便知道事情成了一半,之所以说成了一半,是因为宋齐丘一向与韩熙载不和,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以宋齐丘的身份,必然有所收获。但要彻底打垮韩熙载,光凭一个巫蛊案是远远不够的。

    当初这条计谋里,除了选定齐王李景遂,还将李弘冀选入内,便是想要封住李弘冀的嘴。果然,随后消息传来,李弘冀对此保持了沉默,因为这个时候,他若是还要为韩熙载辩解,那当真是缺心眼了。

    宫中也传来了消息,韩熙载被贬道和州。宋齐丘得到消息,一点都不甘心,他再度上书,并联络了宋党一系的官员,写了十几份折子,对韩熙载穷追猛打,想要制韩熙载于死地。

    宋齐丘的折子犹如击打在水面的石子,再度激起了无数的涟漪,朝廷上下,又开始热闹起来。朝会上,在宋齐丘、李弘冀以及韩熙载等人的授意下,官员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言,今天这个说韩熙载实巫蛊之术,诅咒大唐皇室,罪大恶极,按律当诛。明天那个说此事蹊跷,定是哪个失踪的道士所为,与韩舍人丝毫关系也无,只是这些话大多是猜测,拿不出任何的证据。

    李璟本来想要息事宁人,但宋齐丘就像一头野狗,咬住韩熙载这块香喷喷的肉不放,引得朝廷上下鸡犬不宁,朝会的时候,大多为此争辩,回到宫中,李璟还要面对如雪花一般的折子,而这些折子,又多半是为了此事,令李璟在心力交瘁的同时,对宋齐丘的恶感多了几分。

    被烧成废墟的韩府,简单起了几间房子,更多的是搭着帐篷,幸好此时天气还热,不用面对寒冷。但是,韩熙载的心显然是冷的。这段日子朝廷上的风云他十分清楚,作为当局人,韩熙载没有太大的发言权,毕竟这些事情,件件桩桩都有迹可循,他根本赖不掉。而一向以公正、刚正不阿的萧俨又不存在冤枉他的可能。

    韩熙载虽然没有被关押在天牢,但韩府已经被严格控制了起来,韩熙载本人的行动也受到严格的控制,韩府上下等人用餐的菜蔬都是官府统一采购,送到韩府上来。

    韩熙载虽然出不去,但李弘冀、孙晟、常梦锡等人还是能够进来,不时与韩熙载商量着对策。众人猜测了很久,都无法猜到那名道士是何人指示的。韩熙载一度怀疑是宋齐丘,但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宋齐丘不是幕后指使人,他之所以如此卖力,是想要报前些日子冯延巳、冯延鲁等人的仇而已。

    韩熙载并不知道这一切是杨琏与曾忆龄联手策划,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韩熙载、宋齐丘,乃至于齐王李景遂,东平公李弘冀都是两人的棋子,这一场战斗,无论谁胜谁败,对于杨琏来说,都能获利。

    朝廷内动荡不安,趁着这个机会,杨琏再度掀起了一场攻势,这一次是从民间发起,赌坊、酒楼,都成了百姓杨琏的战场,在他的授意下,曾忆龄安排了可靠的手下,散播谣言,说韩熙载又不轨之心,想要诅咒大唐皇室断子绝孙。

    三人成虎,有了一个人说,很快就有两个人、三个人,话语到了百姓的口中,都逐渐变了味,有人说,韩熙载已经有了反心,正在暗中联络汉国人,准备在汉国人攻打大唐的时候,临阵倒戈;也有人说,韩熙载联络的是吴越人,毕竟吴越人刚刚取得一场大胜,随时可以进攻金陵。

    一时之间,金陵城中,各种谣言纷飞,民间的议论也传到了宫里,齐王李景遂还一度进宫,向李璟禀告此事。

    李璟反应很快,他迅速让人查明消息的来源,可是,曾忆龄派出的人只是在一开始出现,随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李璟得到的消息极为有限,这让他一度怀疑是宋齐丘所为。但依他对宋齐丘的了解,又觉得不可能,调查也显示,此事和宋齐丘没有半点关系。

    就在李璟将要迟疑不决的时候,边境有消息传来,汉国皇帝刘知远派使者前来,打算与大唐和平共处,各守疆界。汉国皇帝这话说得好听,凡是对中原局势有一定了解的都知道,刘知远的汉国刚刚建立,根基还不稳。

    尤其是驻守在魏州的杜重威手中握有重兵,对汉国是巨大的威胁,杜重威是晋国石敬瑭的妹夫,契丹人入侵的时候,此人倒戈,投降了契丹人,导致石重贵的晋国迅速崩溃,契丹人后来不堪中原百姓的骚扰,又因中原天气炎热,许多契丹人不适应,被迫退出中原。杜重威依旧驻扎在魏州,在他看来,刘知远不过是石敬瑭手下的将领,岂能成为皇帝?

    为了平息这场持续了将近半个月的争辩,李璟不得不再度对韩熙载一事重新处理,进过几日的忙碌,最终将韩熙载流放剑州,此地靠近旧闽国,多山而土地贫瘠,对于大唐来说,也只有此地可以流放了。

    对于宋齐丘来说,韩熙载已经丢掉了官职,流放剑州是个比较好的结果,也就停止了追击,而李弘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