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枭雄-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衮,告诉他,住手,不然本侯都统统抓起来,关到大牢里。”杨琏喝道。

    杨衮点点头,冲着耶律喜隐说了起来。耶律喜隐听了,哇啦啦群魔乱舞,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吴侯,赵王的意思是,他是契丹的使者,如今被唐人打了,这口气他咽不下,一定要讨回一个公道。”杨衮翻译。

    “哼,告诉他,这些都是周国的使者,两国使者虽然地位尊贵,但在大唐的国土上,就要遵从大唐的律法,如果不愿意,就恕本侯无礼了。”杨琏说着,怀着深意地看了郭荣一眼。

    郭荣抿着嘴,虽然恼恨杨琏抽中了他一鞭,但杨琏称唿他为使者,而不是人质,总算给了他一些面子。

    杨衮翻译之后,耶律喜隐又哇啦啦说了好一阵,杨衮翻译了,耶律喜隐的意思是,他在大唐的国土上被殴打,大唐就要负责,不然,他就要带兵南下,剿灭大唐。

    杨琏冷笑了一声,道:“灭了大唐?契丹人能先灭了大周再说吧!”

    杨衮翻译过去,气的耶律喜隐哇哇大叫,这时,潘承佑叫来的援兵到了,三十多名巡逻的唐兵闻讯赶来,把四周围得水泄不通。

    “来者是客,大唐尊敬客人,此事就看本侯的面子,各自罢手,若不肯罢休,本侯就请他喝茶。”杨琏说道。

    郭荣一愣,很快反应过来,他冷哼了一声,心中有气又无法发泄,只得一甩衣袖,匆匆离开了,赵匡胤、石守信等人也匆匆离去。

    耶律喜隐又是哇啦啦的叫着,杨衮皱了皱眉,道:“吴侯,赵王说此事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若是不满,回契丹之后,挥师攻打周国,那才是本事。在此饶舌,又有什么用?”杨琏淡淡的说着,看着耶律喜隐的目光,倒也平静。

    耶律喜隐抬起头,看着杨琏的目光,不由一皱眉头,眼中晃过一丝杀意。杨琏抱拳,笑道:“赵王,本侯杨琏,赵王若是不满,随时可以来本侯府上。”说着,杨琏转身离去。

    耶律喜隐握紧了拳头,叫过了杨衮,询问了一番,这才知道这个人,就是杨衮口中的吴侯,是能够帮助契丹人的大唐臣子,吴侯是大唐天子最为信任的人,如果有他的帮助,两国联盟不再是梦想。耶律喜隐暗暗下定了决心,先要促成两国结盟一事,至于这个仇,汉人有句话,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燕王府,李弘冀忧心忡忡。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汪成居然会临时改变了供词,把脏水泼到了孙晟孙宰相的身上。虽说如今父皇还没有定罪,但三司会审的大案,可不是那么容易煳弄过去的,一旦父皇追查,总要有人出来顶罪,不然查到他的身上,这事情就无可挽回了。

    孙晟在一旁,满是皱纹的脸上像是爬满了蚯蚓,他叹息了一声,道:“燕王,救我。”

    “孙宰相,如今该怎么救你?这件事情,我也自身难保啊。”李弘冀言语之间,充满了忧虑。

    “以卑职看来,这件事情,只有丢车保帅了。”一个声音响起,这个声音充满了疲倦,如果杨琏看见他的脸,一定会大吃一惊。

    “丢了车,恐怕帅也要保不住了。”孙晟苦笑了一声。

    这个说法李弘冀同意,他也知道在文官方面,孙晟是他最大的依靠,这些年来,燕王虽然不受天子待见,但还能继续对抗齐王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孙晟的存在。孙晟身为宰相之一,权力不小。而且他在大唐多年,朝中有不少人是他的门生,这些人就像藤一样的缠着孙晟这棵大树。如果大树到了,这些藤也就散了。

    “难道真的没有好办法了吗?”李弘冀问道,又把目光放在了那个人身上,道:“这件事情,就不能再拖一拖吗?”

    “燕王,陛下对这件事情十分关注,可不是那么容易拖的。”那人回答。

    李弘冀心中叹息了一声,果然如此,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难道真的要放弃孙宰相?正在想着的时候,朱令匆匆来了,道:“燕王,郭荣来了。”

    “带他进来。”李弘冀说道。

    朱令退下去不一会,便带着郭荣进来了。郭荣被抽了一鞭,脸上的淤血还没有彻底消散,李弘冀看见,不由一愣,问道:“郭大哥,你这是?”

    “一言难尽。”郭荣脸色通红,并不打算把这件事情说出来,这毕竟太丢脸了。

    李弘冀见他不说,也就不问,他的心思还在如何保住孙晟上。

    郭荣咳嗽了一声,掩饰了一番尴尬,问道:“燕王可知,契丹人又到了金陵?”

    “契丹人又来了?”李弘冀一愣,这几日一直在考虑如何击败杨琏,契丹人的事情还真没有关注过。

    郭荣点点头,道:“看样子,是这两日到的,他们就住在鸿胪寺。”

    孙晟也不知道此事,但他更关心自己的前途,忙摆摆手,道:“燕王,契丹人的事情是小事。”

    李弘冀道:“不错,契丹人离大唐还有千里之遥,他们与大唐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郭大哥,还是考虑如何保住孙宰相吧。”

    “不然,契丹人来到金陵,一定有他的目的,或许我们可以利用。”郭荣说道。(。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十二章 鸿胪寺() 
郭荣的这番话让李弘冀精神一振,诚如郭荣所言,或许契丹人可以利用。只是他不明白,契丹人该如何利用?

    李弘冀不太明白这件事情的原委,不过郭荣今日可是看见杨琏与一个会说汉化的契丹汉子在一起的,这证明了什么?证明了杨琏与契丹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能抓住这件事情做文章,或许能改变目前的局势。

    当然了,孙宰相的事情太过于严重,已经无法挽回,但如果能在这件事情上,借着契丹人的势力,对杨琏进行攻击,指不定能打击杨琏的嚣张气焰。

    孙晟也明白事情的严重,他这颗“车”虽然丢了,但如果能把杨琏这颗“车”同样拉下马,对于他来说,也是好事。孙晟站起身来,目光炯炯,道:“郭荣,你有什么好主意?”

    郭荣笑了起来,沉吟了好一会,道:“坦白说,只凭杨琏与契丹人交往,根本无法击垮杨琏,所以,要添一把火。”

    朱令在一旁,道:“如何添火?”

    郭荣解释了起来,以他的猜测,契丹人来到金陵,一定是与大唐结盟,不管郭荣是不是周国人,他都不希望这场结盟能成,对于燕王李弘冀来说,也不能任由这场结盟达成。理由很简单,杨琏认识契丹人,如果他从中搭线,使得契丹、大唐结盟,达成军事协议,那么杨琏在大唐朝廷内的份量会更重。

    天子会对杨琏更加信任,杨琏的权利就会水涨船高,如此一来,双方的势力差距会越来越大,对于燕王来说,这个消息显然非常不好。

    所以,郭荣的意思是,是否与契丹人结盟一事上,燕王首先是要积极支持,甚至还要比杨琏更为热心,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障眼法,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杀招。

    郭荣在路上,脑海里已经想好了这个计策,所以这个计划还算完备,至少从目前看来,无懈可击。

    李弘冀在一旁踱步,沉思着,过了好一会,这才道:“好,这个计划的确有可行之处,既然如此,郭大哥,你觉得什么时候实行这个计划呢?”

    “不急,事情就在这两三日内,先摸清楚契丹人的真实目的再做计较。”郭荣说道。

    事情就算定了下来,很快,李弘冀就得到了消息,契丹人来到金陵,的确是想要与大唐结盟,共同对付大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弘冀不由暗暗心惊,郭荣怎么会知道契丹人的目的?他的心中更多了一份提防之心。

    契丹人想要与大唐夹击大周的事情,很快就被朝中重臣知道了。群臣议论纷纷,这件事情的利弊很明显,不过因为党争的关系,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两个党派。

    不过,更令人让人诧异的是,李原本以为常梦锡、韩熙载等人会反对与契丹人结盟,但实际上,他们纷纷上书,陈与契丹共同出兵对付大周的好处。尤其是韩熙载的折子,有理有据,分析得头头是道,各种利弊都说的比较详细,在折子最后,更是出言肯定与契丹结盟,好处多多。

    常梦锡、高越等人也上书,表示如今周国正与蜀国在江陵大战,如果能趁着这个时候,与契丹夹击周国,平分天下,对于大唐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李的确心动了,大唐固然因为战争的关系耗空了国库,但周国有何尝不是?自从黄巢起义,朱温建立梁国之后,北方的叛乱一直不断,相比南方来说,更加不稳定。周国建立不久,虽说郭威励精图治,经济也有恢复,但河东刘聪与契丹人一直没有放弃南下,与两国接壤的周国边境,惨遭蹂躏,经济损失很大。

    相比较而言,大唐国库空虚,恐怕周国的国库同样更加空虚,更不用说周国同时与好几个国家开战,对兵力、粮饷的消耗更为巨大。只要尽快攻入开封,这一场战事就会结束。李有一种想要让杨琏领兵的冲动,但又没有下定决心。

    到底该怎么办呢?李很是犹豫。这个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

    负责前来谈判的契丹使者耶律喜隐派人送来了书信,声称他在大唐,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堂堂一国的使者,居然被人殴打,着几日过去了,他脸上的伤痕依旧没有消散,足见当初打他的人,下手极为狠毒。

    李不明白谁会这么大胆,等他知道了事情的缘由,不由苦笑了一声,居然是杨琏。他怎么会与契丹使者发生了冲突?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了了解真相,李把杨琏找来了,询问了一番,这才知道了事情的缘由。

    “吴侯,耶律喜隐不管怎样,始终是契丹的使者,你这样对他,还是有些不妥。”李说道,他隐隐有些担心,如果契丹人翻脸,这事情可说不好。

    “陛下放心,如果耶律喜隐想要闹,早就闹了,绝对不会等到今日。不过听闻契丹人一向暴躁,这个耶律喜隐居然能这么忍,恐怕在契丹人里面,也算很少的了。”杨琏说道。

    “吴侯,那么这件事情,该如何去办?”李问道。

    “陛下,大唐结束战争不久,正需要休整生息,微臣还是那个意见,先拖着契丹人一段时间,等到秋收之后,看看储备的粮食再做计较。最迟明年,以江南水乡的富庶,很快就能缓过气来。”杨琏说道。

    李点头,这时候虽说没有大规模种植双季稻,但冬天还是可以种植小麦,夏天种植水稻,一年的收成比得上北方两年。就经济恢复而言,大唐要比周国要强,但大唐的劣势是军队战斗力比周国要弱,而且出产的铁、铜不多,军队在装备上,比周国药叉,很多士兵没有铠甲。

    杨琏倒是不在意,与周国的争霸看起来已经不远,由于缺乏战马,杨琏在兖州、郓州等地,开始大规模培训弓弩手,同时改良车弩、弩箭等杀伤力很强的武器,这些都是对付骑兵比较有效的武器,一旦与周国对决,野战的时候,步卒对骑兵的劣势会进一步削弱。

    “吴侯,与契丹人谈判一事,朕就交给你了。”李心想上一次就是杨琏处理的,如今看来,他又有想法,便做出了决定。

    杨琏躬身谢过,两人又聊了一些,谈了谈与契丹的关系,杨琏这才站起身来离开了宫城。

    杨琏路过皇城的时候,看见不远处的屋子灯火通明,他知道,那里是鸿胪寺在皇城的办事地点,这么晚了,不知道谁在里面?既然天子把事情交给了他,杨琏觉得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便信步走了过去。

    昏暗的屋子里,点着两根蜡烛,烛泪不停地向下流淌,灯光轻轻摇动着,一个人坐在胡椅上,提起笔来,想要写什么,最终又放下了。听见身后脚步声响起,来人回头,看见是杨琏,忙站起身来,道:“吴侯,这么晚了,怎么还在宫中?”

    “陛下召见,商谈了一些事情。”杨琏回答,扫视了一眼昏暗的屋子,忽然笑了起来,道:“偌大的屋子,潘寺卿只点了两根蜡烛,未免太昏暗了一些。”

    “哎,别提了,鸿胪寺一向开销颇大,偏偏这几年大唐征战不休,户部哪里还有钱。能用蜡烛已经不错了,有的部门用的是桐油灯。”潘承佑说道。

    “自从唐末大乱,百姓苦不堪言,若是有一天天下一统,百姓生活富足,都会用上蜡烛的。”杨琏笑了起来,目光停留在案几上,案几上,摆着几张废纸,上面写了一些字,又被涂了,仔细一看,有契丹、周国等关键字样。

    “潘寺卿,你这是?”杨琏开口问道。

    “吴侯,这些个契丹人当真是可恶,天天在鸿胪寺闹事,弄得鸡犬不宁。而且指明了,每一餐都要大酒大肉,否则就在鸿胪寺内打砸物品,每一天都会来这么一出。”说起契丹人,潘承佑十分头疼。

    “哦?契丹人敢如此?这件事情,潘寺卿禀告过陛下了吗?”杨琏问道。

    潘承佑苦笑了一声,道:“这件事情哪里敢。”

    “罢了,既然没有上奏,那也就不用上奏了。”杨琏摆摆手,又道:“陛下已经让我负责此事,明日一早,我就会去鸿胪寺,凡事听我的就好,出了事情,我一力承担。”杨琏说道。

    潘承佑一愣,旋即想起了吴侯以前对付契丹人的事情来,难道这一次,又是如此吗?

    次日一早,杨琏起来,洗漱完毕,用过了早餐,带着亲兵五六人,直奔鸿胪寺而去。费了小半个时辰,抵达鸿胪寺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街边的摊子也多了起来,百姓们杠着锄头,推着小车,各自做着事情。

    杨琏踏进鸿胪寺,没有看见潘承佑。鸿胪寺的小吏认识杨琏,忙走了上来,笑着道:“吴侯,卑职可有能效劳的。”

    “潘寺卿来了吗?”杨琏问道。

    小吏顿时苦着一张脸,点点头,道:“来了。”

    “人在何处?”杨琏再问。

    话音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