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枭雄-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间进入五月中旬,杨琏圈定的农田已经开始蓄水,种植水稻,为了提高产量,保护好水稻,杨琏特意从金陵高薪请来了经验丰富的老农,让他们安心种植水稻,粮食产量越高,奖励越丰富,若是有突破性的进展,比如说改良水稻,杨琏还打算任命他为朝廷的官员,专门管理农事。

    老农得到杨琏的许诺,又先得到了丰厚的奖赏,鼓足了干劲,一心扑到在水稻上,像伺候老祖宗一样伺候着几亩农田。杨琏抽出身来,专心处理政务。

    这时,经过一年的努力,杨琏在两国边境种植了不少树木,在唐军战马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利用各种障碍物阻挡大周的骑兵,同时避免周国的骚扰。

    练兵方面,郓州常驻兵马有一万五千人,其中水师七千人,就驻扎在梁山泊中,来自蒲城章氏子弟的章文济、章文朝、章仲通等人分别任命为水军指挥使,日日操练水师,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步兵将领刘正、陈可言之胞弟陈可盛,以及楚州新军的精锐都被提拔起来,成为郓州兵马的骨干,为了达到锻炼新兵的目的,杨琏时不时带兵进山剿匪,达到练兵的目的。

    与此同时,林仁肇在登州抓紧时间,修建了码头,并在沙门岛上修建了无数的池子,开始晒盐,盐的产量大增,使得杨琏的财富滚滚而来,逐渐弥补了前期的投入,甚至还有一定盈余。

    在林仁肇的带领下,登州水师不时从沙门岛出发,向北寻找去辽东半岛以及幽云十六州的水路,当然了,林仁肇没有大规模的北上,而是使用走轲小船,利用罗盘不断寻找路线,纪录了下来。

    杨琏在山东的活动有的是明,有的是暗,明面上的消息不断传入金陵,燕王李弘冀得到消息,显得很是忧心:武将兵权

第二章 契丹人的心思()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三人结拜之后,喝了血酒,指天发誓,不求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当然了,对于这份誓言,他们究竟当多少真,也只有他们心里清楚。三人都存着互相利用的心思,只是有表露不言罢了。李弘冀当即令人备了酒宴,三人吃饱喝足,这才散去。

    李弘冀亲自送两人出门,一副很是亲热的模样。陈栋慎在他身后,皱皱眉,道:“燕王,当真要与他们合作吗?”

    “哼,互相利用而已。”李弘冀淡淡的说道,负手踱步走了回去。李弘冀自己也清楚,无论是大周还是吴越,都是大唐的敌人,现在大伙儿彼此只是存着利用的心思,李弘冀绝对不会上当,在适当的时候,他一定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青石板路上,郭荣和钱承礼缓缓而行。

    钱承礼道:“郭兄,你说他会上当吗?”

    郭荣抿抿嘴,舔了舔嘴唇,道:“不管他会不会上当,该做的,我们还是要做。而且你发现没有,李弘冀对权利的渴望非常强,他早晚肯定会上当。”

    “可是,如今燕王没有多大的权利,你我该怎么办?”钱承礼问道。

    郭荣笑了笑,道:“一个字,逼。”

    钱承礼仔细想了想,道:“郭兄,你的意思是?”

    郭荣低声说了起来,钱承礼连连点头,事情说定,两人分开离去。

    数日后,金陵流传着一个消息,说是燕王府,藏着甲士数百人,日日磨刀,不知道有什么秘密。这股谣言很快传播开来,不仅百姓们议论纷纷,就连朝中臣子也有不少人得知。

    孙晟是知道燕王的一些秘密的,闻言大吃一惊,急忙奔向燕王府,李弘冀得到消息,也是大吃一惊,他偷偷蓄养死士,这件事情十分隐秘,是什么人散布出来这个消息的?

    李弘冀与孙晟商议了半响,决定装作不知此事,毕竟如今李弘冀是戴罪之身,若是他老老实实在府中,怎么可能知道这个消息呢?可是事情没有随着李弘冀的低调而逐渐消失,这个谣言反而越演越烈。

    皇城,李璟已经得到了这个消息,李璟是有些不信的,长子虽然脾气不好,但想来应该识大体,不至于在金陵蓄养死士吧?皇子蓄养死士,这事情可不是一般的事情,难道长子要造反?

    李璟想了想,让大理寺萧俨去彻查此事,谁都知道萧俨刚正不阿,不参与党争,相信这件事情很快就会有结果。萧俨得到圣旨,立刻做出调查,这个时候,李弘冀已经把死士遣散,萧俨查了了十几日,没有调查出来,只得据实上报,李璟听了,这才放下心来。

    郭荣和钱承礼见这事儿一开始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却无疾而终,不免诧异万分,两人决定再逼李弘冀,只是一时没有更好的主意罢了。

    郓州,经过大半个月的忙碌,冬小麦已经收割,杨琏腾出来的官田已经蓄满了水,几名老农正带着士兵在田地插秧,不时提点几句,杨琏在田间巡视着,他希望水稻在郓州能有很好的收获,复种的提高会极大地提高粮食产量,有了足够的粮食,杨琏的底气就更足了。

    杨琏正在巡视的时候,陈可盛匆匆走了过来,禀告着,道:“杨节度,契丹有人来访。”

    “契丹人?”杨琏一愣,想了想,快步走了,“走,去看看!”

    节度使府内,杨衮正在踱步,作为幽云十六州的汉人,他的身份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不甘心被契丹人奴役,另一方面,中原王朝的势衰使得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只得接受现实。

    杨琏进来,脚步声惊醒了沉思的杨衮。杨衮看见杨琏,快步走了过来,道:“杨节度,别来无恙?”

    杨琏眯起眼睛打量了好一会杨衮,才想起来他是谁,便笑道:“原来是杨将军,请坐!”

    两人寒暄了几句,侍女端了茶水上来,两人便开始聊天,杨琏这才明白,杨衮前来契丹所为何事。去年契丹趁着郭威造反之际,想要掠夺中原财富,杨琏与郭威及时的和谈,使得郭威得以率兵北上,抵御契丹。一番大战之后,契丹人损失不小,加上天气逐渐炎热,只得放弃了南下。

    如今,契丹又想卷土重来,所以第一时间,契丹皇帝耶律阮派出了杨衮,单身入唐,商议共取大周的事情,按照耶律阮的想法,大唐、契丹出兵,共灭大周,事后,契丹取金银钱帛、妇女,大唐得到土地,可谓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面对这个所谓的诱惑,杨琏显得很是沉默,如今不是晚唐,需要借助回鹘等国的士兵来平叛,不然当初杨琏就会死死缠住郭威,让契丹人在河北作恶。至于当初的上书,也只是想给郭荣压力罢了。

    杨衮见杨琏默然不语,半响,这才道:“杨节度,这件事情是大事,不若请示大唐天子,再做计较?”

    杨琏扬眉,杨衮这话有些意思,而且他隐隐觉得有些奇怪,杨琏只是区区的节度使而已,要想两国联盟,杨衮应当去找大唐天子才对,找一个节度使能有什么用?

    杨衮忽然摇摇头,道:“其实我也知道,杨节度是不肯信任契丹人的。”

    “何以见得?”杨琏开口。

    “嘿嘿!”杨衮笑了笑,道:“杨节度,去岁的事情我也知道一些,若是杨节度肯支持契丹,牵制郭威,这大周帝国,恐怕早就灭亡了。”

    杨琏摇摇头,道:“不是我不想牵制,我孤军深入,得不到补给,而且任城一战,唐军兵力损失极大,根本没有余力反攻。”在契丹的使者面前,杨琏还是要掩饰一下。

    杨衮闻言,却哈哈笑了起来,定定地看了杨琏半响,道:“杨节度,实不相瞒,我虽然是受契丹皇帝指派,商议与大唐联合进兵一事,但实际上,我却有另一个想法。”

    “愿闻其详!”杨琏也不拒绝,听听不是坏事,至少可以知道契丹人的下一步行动。

    杨衮苦笑了一声,道:“幽云十六州,历来是中原的属地,沙陀人石敬瑭为了一己私利,出卖幽云十六州,幽云的汉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国。如今大唐国势蒸蒸日上,杨节度又痛恨契丹人,杨节度若是北上收复幽云,杨衮愿意率领幽云汉人,响应义师!”

    杨琏皱皱眉,仔细地看着杨衮,见他神色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契丹人的愤恨,顿时有些心动,幽云是河北的屏障,中原王朝想要力保河北安定,必须要占领幽云,后世大宋被动挨打,这是其中一个因素。

    幽云有草原,上谷一带可以养马,魏晋时期赫赫有名的上谷铁骑便来自此地。只是,想要夺取幽云,必须要占据河北,而且杨琏与赵普、卢多逊等人商议的结果,都认为先平定南方,再集中力量收复幽云才是上策。

    杨衮见杨琏不说话,惨笑了一声,有些失魂落魄,站起身来,摇摇晃晃,道:“原来是我瞎了眼,看错了人!”说着,向外走去。

    “站住,你要去哪里?”杨琏叫住了他。

    杨衮哼了一声,显然很是不满,他满怀信心而来,想不到杨琏拒绝了,难道要他去找郭威吗?

    杨琏摆摆手,示意他坐下,道:“来,你详细给我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杨衮眼睛一亮,有些犹豫地看了一眼杨琏,最终下定了决心,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本血书。这是一份由幽云契丹将领用血写成的请愿书,下面密密麻麻地盖着手指印,足足有三十多人。

    杨琏知道,这份血书若是落入契丹皇帝耶律阮的手中,这些汉人将领都会被斩首,杨琏仔细问着,这才知道,当今契丹皇帝耶律阮好大喜功,特别喜欢打仗,而且此人喜欢任用汉人,这些汉人多半是原本晋国的臣子,此外有一部分是原本幽云的汉人将领。耶律阮重用汉人,却对契丹贵族不闻不问,极大地损害了契丹贵族的利益,如今的契丹情况不容乐观,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契丹若是内乱,最受苦的还是汉人,他们不愿意为契丹人卖命,所以杨衮这一次奉命南下,另有私心。对于这个说法,杨琏有了几分相信。契丹他虽然不熟悉,但对评书杨家将还是有些了解的,这杨衮据说就是杨家将的祖先嘛,虽说评书不是史实,但多多少少有些根据吧。

    杨琏想了想,又详细问了几个问题,更进一步了解了契丹的情况,原来耶律阮一意孤行,不顾国内契丹贵族的反对,接受了刘崇的礼物,决定出兵攻打大周,为了一举灭掉大周,耶律阮接受臣子的建议,联络大唐,准备三面夹攻大周,各取利益。这才有了杨衮的出使。

    契丹、刘崇又要出兵攻打大周了?杨琏得到消息,不免就是一愣,这几年契丹连连动兵,国力当真是雄厚啊。连连征战,也难怪契丹贵族会反对耶律阮,杨琏想要知道契丹、刘崇如何出兵,但杨衮只知道出兵一事,其他具体的并不清楚。

    杨琏找来了地图,仔细看着,他觉得契丹、刘崇出兵,最好是出兵河北,契丹沿着东线,刘崇沿着太行山一线,既可分散大周的兵力,又可互相支援,比起刘崇出兵潞州要很多,毕竟刘崇两次出兵,都是攻打潞州,并没有占到便宜。

    分析了半响,杨琏作出了决定,他立刻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金陵,杨衮则继续朝着金陵前进。

    数日后,李璟的面前摆着一份杨琏的折子,在折子里,杨琏说了最近契丹的情况,杨琏认为,契丹人、刘崇南下,必然能牵制大周的兵力,他建议,这个时候大唐也要出兵,决不能闲着。

    李璟虽然高兴,却有些犹豫,大周的实力如何,他从杨琏、刘仁瞻等人的战报里深有体会,若是不能灭掉大周,刚刚建立起来的盟友关系就会破裂,在大唐腹地还有劲敌吴越人的情况下,与大周撕破脸皮,显然有些不靠谱。

    李璟想了又想,始终没有做出决定,这件事情非常隐秘,他不能让太多人知道,因此他召见了齐王李景遂、宰相孙晟、司徒周宗,以及刚刚从地方上召回来的韩熙载、常梦锡、冯延巳、陈觉等人。

    这场小型的朝会充满了辩论,冯延巳、陈觉本来与韩熙载、常梦锡等人是政敌,不管这件事情有没有好处,反正政敌支持的,自己必须要反对,正常辩论足足持续了两个时辰,众人争论的口干舌燥,始终没有一个结果。

    李璟有些头疼,以宰相孙晟等人为首的一伙人,他们反对进攻大周,第一,两国签订了盟约,若是背信弃义,要被天下人所指;第二,边镐在年初接受马希萼的邀请,出兵楚地,如今楚地战事激烈,是在没有必要再惹怒大周,同时与楚国、大周交战,大唐能撑得住吗?而且吴越人一定会趁机进攻常州。

    冯延巳倒是很激动,他好不容易重返金陵,自然希望能立下功劳,加深天子对他的好感,因此他与陈觉极力鼓动天子出兵,收复中原。

    这场争辩中,齐王没有吱声,他也拿不定注意,散朝之后,李璟立下齐王商议此事,孙晟却急匆匆地去了燕王府,并派人去找了郭荣。

    郭荣知道燕王找他,必然有事,急匆匆赶来,这时孙晟已经把事情经过详细告诉了李弘冀,对此李弘冀也紧皱眉头。如果大唐出兵攻击大周,很显然,杨琏治理的山东是最为重要的战区之一,从郓州北上渡过黄河,可以攻打河北;向西,可以攻打中原,如果大周的兵力空虚,指不定一股而下开封,占领大周的国都。

    如果杨琏真的立下这个大功,他的威望和实力必然大为上涨,燕王想要再夺嫡,显然更加困难。

    李弘冀绝对不想看到杨琏再立下战功,孙晟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极力的阻止。可是从如今的情况看来,天子似乎已经意动,要怎样才能阻止呢?

    当郭荣知道了此事之后,他张大了嘴巴,这一幕更是他不想看到的,他急忙朝着孙晟拱拱手,拜托他一定要说服天子,不要出兵大周。(。)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章 皇权的诱惑() 
大战看起来就要一触即发,郭威接到消息,调集粮草,积极备战,周军的异动并没有瞒过杨琏散布在开封、洛阳一带的探子,不断把消息传回。

    郓州,杨琏与赵普、卢多逊等人商量之后,认为周军兵马调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