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枭雄-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石守信立功心切,快马杀了过去,这一带又是平原,战马的速度很快就提了起来,清晨时分,马蹄声有如雷鸣,响彻天际,战马的速度很快,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就冲到了唐军的驻地。汉军如此强势的冲杀,石守信原本以为唐军一定会十分混乱,可是唐军驻地却没有什么动静,距离更近一些的时候,运河上的船只突然冒起了熊熊的大火,石守信吃了一惊,四周看了一眼,隐隐觉得不妙。等他离唐军驻地只有两百多步的时候,他终于看清楚了,唐军驻地根本没有人。

    这时怎么回事?石守信不解,他加快了速度,到了唐军驻地的时候,他这才看清楚,唐军驻地果然一个人都没有,地上,到处都是篝火留下的灰烬,此外,还有几只羊在四处闲逛,都上到处都是差不多一人高的木材,木材上还套着衣裳,原来这些就是唐人!

    石守信心中升起一股被羞辱的感觉,这时,被点燃的战舰附近,有十几名唐人跑了出来,他们迅速骑上了战马,朝着东南方向狂奔。

    石守信来不及多思考,一挥手,道:“追!”这股汉兵本来憋了一肚子气,听见石守信下令,呐喊着追了上去。

    唐军士兵也不愿意多纠缠,拍马就逃,石守信领着三百多人追击,一点都不放松。激烈的马蹄声响彻天际,唐军士兵不时回头射出箭羽,阻挡汉兵的追击,石守信也下令士兵还击,双方骑在战马上,射箭精度不足,厮杀了半响,没有人死亡。

    郭威接到消息,大吃一惊,他迅速赶到了唐军驻地,看着满地套着衣服的木桩,知道上了当,又听说石守信已经率兵追击,生恐石守信吃亏,忙让身边的赵凤率兵去追。赵凤得令,带着两千多骑兵山,沿着石守信留下的马蹄跟踪而去。

    郭威看了看运河上已经被点燃的船只,心疼的无以复加,战舰建造不容易,唐军说毁就毁了,也真是能狠下心。郭威停留了半响,河对岸的郑恩得到消息,带着两三人小心翼翼地过了河,去见郭威。

    郭威神色有些凝重,仔细地问了问郑恩,郑恩表示,昨夜他就在河对岸,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与郑恩一同过来的人也都表示,唐军一直没有异动。

    这个消息对于郭威来说,一点都不好,唐人的狡猾超出了他的想象,郭威觉得不能轻视对手,他想了想,让郑恩回城,再带五千兵马赶来支援。唐军抛弃了战舰,转而行走陆路,这意味着宋州很有可能已经陷落,唐军第一时间,肯定是赶去宋州,接下来很有可能要打一场攻坚战。

    郭威又仔细想了想,一连下达了几个命令,派人去徐州、宿州等地查看情况,如果这几个地方还属于大汉,就让各地的节度使务必要把大唐的军队截杀在汉国境内。

    军令传达下去,郭威继续带兵前行,务必要把这股唐军死死咬住。

    赵匡胤原本想要堵截唐军,他带着百余人经过一番搜寻之后,藏在了唐军溃败之后很有可能要走的地方,他带着人埋伏在密林里,一旦唐军可以摆,他就立刻杀出,给唐人一个教训。

    等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一名是士兵匆匆来报,西边出现了一批的骑士,看他们的模样,应当是汉军。赵匡胤有些诧异,他还没有看见唐军,怎么汉军就赶来了?他急忙带着士兵出来,等了不一会,果然是汉军杀来了,为首的正是石守信。

    “石将军,唐人呢?”赵匡胤问道。

    石守信摇摇头,道:“唐人狡猾,昨夜已经偷偷溜走。我奉大帅之命,前来追击。”

    赵匡胤凝神想了想,道:“唐人既然已经撤退,很有可能是去宋城,我等当赶往宋城,截杀唐人。”

    两人议定,带着骑兵继续追击。

    陈留以南,官道两旁有着无数密林,唐军正在急速前行,昨夜,杨琏派出探子,查出运河下游有十几处都被堵塞,他知道,他疏通河道的速度根本比不上汉军堵塞的速度,所以当机立断,选择了撤退。

    杨琏利用篝火以及假人,成功吸引了汉军的注意,在子时十分,开始选择撤退。杨琏的主力部队没有雀儿病,由他们开路,带着李金全的镇海军直奔南方。走到天亮,离陈留县已经不远。

    这时候陈留依旧属于大唐,不过由于战乱,陈留县相对荒芜,前些日子看见许多船只路过,县令不敢多言,躲在县城里战战兢兢,很是害怕。杨琏返回,他更没有阻挡。杨琏派人进城,收购战马,县令收集了一番,找出十几匹战马,此外还有一百多老马,全部给了杨琏。

    杨琏留给他一部分金银,迅速离开。这些战马虽然不足装备全军,但有了更多的战马,杨琏把搜寻的范围扩大了,能够及时知道汉军的消息。大军走了一夜,颇有几分倦意,但杨琏不敢让士兵停留,加速行军了三里多,有斥候传来消息,说汉军正在衔尾追击,当先的将领正是赵匡胤与石守信两人。

    杨琏叫过陈铁,叮嘱了一番,迅速带兵撤退,大军加快了速度。刘承祐骑在战马上,被颠的七晕八素,叫苦连天。但听说赵匡胤杀来,他脸色大变,连连拍马而逃。

    步卒根本跑不过骑兵,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当赵匡胤看见正在疯狂逃窜的唐兵的时候,他心中复仇的火焰被点燃了,本来嘛,捉住天子的功劳是他的,却不料被杨琏夺走,新仇旧恨,怎能不让赵匡胤生气万分?

    石守信有些犹豫,并不是他不敢追击,而是他觉得唐军的表现不太正常,毕竟唐军来的时候,有二十多艘战舰,换而言之军队至少有七八千人,如此多的兵力,只要结阵阻击,两人所带的这点骑兵,根本不足以破阵。

    石守信拦住了赵匡胤,把心中的担心说了出来。

    赵匡胤虽然年轻,但跟着父亲赵弘殷多年,也有一定经验,闻言也迟疑了片刻。他放缓了速度,并派斥候前去打探具体情况,莫要中了敌人的埋伏才好。

    探子得令飞奔而去,赵匡胤和石守信勒马慢慢而行,一边等待消息,一边也是恢复马力,一旦情况允许,他们就带兵追击,冲击唐军阵地。

    石守信抿着嘴,道:“元朗,唐人狡猾,可要小心,切不能中了唐人的诡计。”

    赵匡胤点头,道:“带兵之人便是大唐的杨琏,如今官拜节度使,此人当年北上,曾与大汉结盟,我与此人交过手,此人武功不错,至少与我在伯仲之间。”

    石守信微微诧异,他自然是知道赵匡胤身手的,想不到他居然如此盛赞此人,想来他的功夫是不差的。不过带兵打仗,靠的可不是个人的勇武。石守信问道:“此人带兵如何?”

    “未曾与他交过手,不过小心为上,总不会吃亏。”赵匡胤说道。

    石守信深以为然,两人年纪都不大,在郭威帐下,也只是校尉一职,如今能越级带兵,是因为郭威信任他们,两人都想立下大功,博取更大的利益,升官发财。

    两人继续前行,走了大约两三里,这时,官道两旁的林子变得逐渐读了起来,虽说如今是冬日,树枝光秃秃的,不利于隐藏,但在平原上,这是最好的埋伏之地。

    两人停止了说话,凝神看着密林里,赵匡胤指着树林上空盘旋着的鸟雀,道:“守信,你看那里,鸟雀飞起,底下必然有人。”

    石守信点头,叫过了士兵,让他们去仔细搜寻一番,决不能中了唐人的埋伏。几名队正领命而去,进入林中仔细搜查,赵匡胤、石守信两人勒兵不前,等待着探子的回报。(。)

第九十六章 甩掉追兵() 
赵匡胤与石守信十分谨慎地在外等待着,足足过了一顿饭的时间,进入27林的士兵这才返回来报告,树林里什么也没有,至于鸟雀为什么会在林子上空盘旋,士兵们也不清楚。

    赵匡胤和石守信对视了一眼,都带着疑惑,两人低声商议了半响,决定还是进兵,树林里虽然有异常,但士兵已经去查看过,想来没有什么问题。接下来只要小心一些,就不会上当。

    两人带兵继续前行,一百多名骑兵在前面开道,四处巡视,警惕着可能出现的伏兵,跑过了一段密林之后,是极为平整的路面,汉军加快了速度,这时,唐军已经把他们甩开了一段距离,只能看见为数不多的骑兵正在逃窜。

    赵匡胤很是谨慎地继续前行,前方不断有斥候把消息传回来,方圆两三里内,都没有发现唐军的伏兵,几个消息传回来,都没有发现唐军有什么诡计,赵匡胤和石守信放了心,加快了速度追击。

    运河两岸的树林子很多,跑个几百米就有树林,赵匡胤时不时得停下来,派兵查看有没有唐军的埋伏,这极大地影响他的行军速度,所以奔跑了好几里,他一直看见唐军逃窜的骑兵,却始终追赶不上。

    汉军的情绪有些焦虑起来,就连赵匡胤也焦急了起来,刘承祐是从他手上被夺走的,如果追不回来,被抢到了大唐,日后追究起来,他的责任最大,带着这样的心情,赵匡胤的战马速度越来越快。

    石守信觉察出赵匡胤这种焦急的心态,高声喊道:“元朗,莫要焦急,中了唐人的诡计。”

    赵匡胤一边跑,一边高声回答,这一路行来,唐军可能埋伏的地方无非是在密林附近,每一次他都停下来,派兵去查看究竟,但事实告诉他,唐军并没有埋伏。一次两次没有,赵匡胤不会掉以轻心,多次如此,大多数的人都会放松警惕,赵匡胤也不例外。

    石守信知道赵匡胤说的也是事实,他让赵匡胤小心。

    赵匡胤点头,继续策马狂奔,这时,前方又有密林出现,不过这里的密林与前面的密林不同,密林上空并没有鸟雀盘旋,这就意味着,密林里根本不可能有唐军埋伏。

    赵匡胤看了看前方,百余名先锋已经杀了过去,当下也不迟疑,率兵冲了过去,进入密林约有一百步,前方的百余骑兵已经快要追上唐军的后军,赵匡胤大喜,一边催促士兵快行,一边从马鞍上取出了长棍,准备厮杀。

    就在这时,忽然密林边上,有人敲响了铜锣,下一刻,密林边上无数个人站了起来,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一扬手,道路中央,一根根绳子突然从地面上弹了起来,事出突然,汉军战马根本反应不过来,顿时人仰马翻,一片混乱。不少骑士跌落战马,跌的鼻青脸肿。

    赵匡胤刚取出长棍,并没有注意到异变,绳子弹起来的一瞬间,赵匡胤战马的后蹄被绳子绊倒,前蹄还在向前奔跑,战马前倾,跌落在地,赵匡胤被甩了出去,匆忙间,他举起了长棍想要撑起身子,长棍发出一声脆响,断成了两截,赵匡胤跌到在地,脸先着地,鼻梁差点被摔断,他挣扎着坐起来,伸手一摸,口鼻里全是鲜血。

    石守信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也受了伤,只是看起来没有赵匡胤那般狼狈罢了。前排的骑士倒下,后排的赶来,也被绊倒在地,官道上,一片混乱,哀叫遍野。

    赵匡胤来不及多思考,立刻站起身来,鹰目四顾,警惕地看着四方,他原本以为唐军会冲上来,但事实上并没有,他们反而迅速消失在密林里。

    赵匡胤心中稍安,从袖口擦了擦口鼻的鲜血,奔到石守信身边,问道:“守信,你怎么样?”

    石守信颇有些感动,赵匡胤出事,第一时间却问他,足见赵匡胤对他的关心。他站起身来,点点头,道:“元朗,唐人诡计多端,依我看,暂时不能追击,要等大帅的主力。”

    赵匡胤抿着嘴,这个机会他不想放弃,可是他又拿不定什么地方会有唐人的埋伏,唐人虽然没有趁机杀出来,但光是这下,骑兵们也损失不小,至少有数十人受伤,不少战马被跌断了腿,情况看起来非常糟糕,赵匡胤环顾了一眼四周,骑兵们都在地上哀叫着,士气很是低迷,赵匡胤想了想,同意石守信的看法,他们一边派人通知郭威,一边派斥候跟踪唐兵。

    赵匡胤驻地以东五里,唐军主力在这里安歇,毕竟是步卒,速度根本无法和骑兵相比,奔波了一夜,这时又已经天明,士兵的体力出现了大幅度的衰竭,可是,这时候他们又不能停留下来,不然,被汉军的骑兵缠上,情况就变得更加危急。

    趁着士兵休息的间歇,杨琏、李金全、陈铁在分析着局势,这一带地势比较平坦,没有山阻挡,只有少部分的密林可以隐藏,在一马平川的地势下,唐军很吃亏。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不然士兵的体力衰竭,骑兵一旦追上,面临的只有一场屠杀。

    陈铁的意见是就地驻扎下来,以逸待劳,同时通知在徐州的皇甫晖,及其驻守在宋州的朱琦,令他们派船只前来接应,只要大军上了船,汉军想要阻挡,就十分困难。

    李金全摇头,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关键在于,去哪里弄这么多的船只?唐军大部分的船只都焚烧在陈留一带,徐州虽然还有船,多半是粮船,而且数量不多,根本无法运输这么多的士兵——除非把一部分人抛弃。

    三人商议的时候,士兵赶来禀告,追兵受到打击,已经暂时停留。

    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这个消息对于杨琏来说,只是暂时的,一日没有逃离汉国境内,就不算安全。杨琏不止要为刘承祐的安全负责,更要为他他带领的这群士兵负责。

    杨琏手指在地图上移动,很快,他就做出了决定,五百多名士兵带着工具去砍伐树木,在砍伐树木的同时,杨琏令斥候四处打探汉军的消息,若是遇见汉军斥候,杀无赦。

    半个时辰后,巨大的树木被砍了下来,简单地削成两半,在中间开了槽,木头与木头之间能够契合在一起,同时,契合的地方用绳子加固。

    做成了简易的浮桥,唐军迅速离开了南岸,进入北岸,杨琏留人将浮桥拖回北岸烧毁,到了北岸,暂时不受骑兵威胁,杨琏又让斥候沿着运河寻找桥梁,如果发现就将其损坏,令汉军不能过河。

    渡河之后,杨琏派李金全带着本部人马朝着南方而行,自己却率领主力朝着东北方向走去。李金全一路向东南而行,一路上烧杀抢劫,吸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