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枭雄-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杨琏哈哈笑了两声,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绕过李弘冀,递给李璟,道:“陛下,当年微臣出使汉国,功成回国之际,将近徐州,却被人伏击,虽说那些人是吴越人,可是却有人暗中通报吴越人。”

    李璟脸色凝重,伸手接过书信,拆开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燕王的字迹,他自然是认的的,虽说有可能被人假冒,但李璟发现在最底下,盖着李弘冀的印章。仔细看了一番,李璟觉得印章是真的,等到他看清楚了书信的内容,更是吃惊万分。

    在书信里,燕王告诉吴越人,杨琏去汉国商量结盟一事,如果大唐与汉国结盟,杨琏立功,显然对李弘冀不利。而大唐与汉国结盟,同样对吴越国不利。李弘冀在信里建议,吴越人破坏这次的结盟,只要把杨琏杀死在汉国境内,两国必然关系恶化,结盟不成,反而会有动兵戈的趋势,如果是这样,显然局势对吴越人是有利的。

    李璟看完了书信,脸色铁青,他把书信扔在李弘冀的脸上,喝道:“燕王,你作何解释?”

    李弘冀有些诧异地捡起书信,展开一看,脸色也变了,他写给吴越中吴节度使钱文奉的书信怎么会在杨琏手上?虽然证据确凿,但他怎么可能承认?李弘冀道:“父皇,这绝对是有人假冒儿臣的字迹,私刻了儿臣的印章,目的就是想要暗害儿臣。”

    “李弘冀,到了这个地步,你还不承认。你肯定不明白,钱文奉为什么会把这封信送到我的手上吧,没错,吴越人也希望大唐内乱,所以他宁愿把这封书信送给我,想要让大唐内讧。这封书信在我手上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我一直没有拿出来,目的就是想要大唐稳定,而不至于内讧。”杨琏义正言辞,呵斥着李弘冀。

    事发突然,李弘冀根本没有想到杨琏居然会有这封信,变得十分紧张。

    李璟见他不说话,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一眼,道:“燕王,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儿臣,儿臣”李弘冀擦着头上的汗水。

    “陛下,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微臣还有事禀告。”杨琏又道。

    李璟愕然,道:“杨、杨爱卿,你还有何事?”说话间,声音微微颤抖起来,燕王做出这等事情,让他十分愤怒,可是这还没完,难道杨琏还有什么证据吗?

    杨琏点点头,道:“陛下,最近金陵城中流言四起,其实微臣也有耳闻,并让人去查询,恰好抓住了一个人,陛下可以见见。”

    李璟道:“好,宣他觐见。”

    杨琏快步走到高泽身边,道:“如此,有劳高公公了。”说着,冲着他眨眼。

    高泽点头,杨琏告诉他,那个人就被关押在府上,去找他的亲兵朱琦即可。高泽匆匆出了御书房,又开始忙碌起来。这时,御书房里的气氛已经大为变样,杨琏依旧闲庭信步,李景遂松了一口气,李弘冀额头上大汗淋漓,担心到了极点,而且杨琏有什么后招他根本不知道,这才是让他最担心的。

    萧俨脸色铁青,杨琏没有扳倒,燕王看样子反而不成了,这事情的变化太快,让他脑子有些转不过弯来。

    李璟情绪复杂,闷闷地坐在了椅子上,一连喝了几大口茶水,心中仍然郁郁。

    这一次等待的时间更长了一些,高泽回来的时候,带来的不是小孩,而是一个年约四旬的汉子。汉子身上的衣裳有些破烂,一看就是普通的百姓,知道眼前的是大唐天子,进来之后,“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的稀里哗啦,道:“陛下,饶命呀,小人也只是受人指使,才会散播谣言呀。”

    李璟虽然早有准备,但听见这人说话,脸色更加阴沉,道:“你抬起头来,仔细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汉子抬起头,忽然看见李弘冀,脸色一变,连连磕头,道:“燕王,不要杀我啊。不要杀我啊。”

    李弘冀余光瞟了一眼李璟,忽然一脚抬起,踢在汉子胸口,喝道:“你胡说什么?”

    汉子在地上翻滚了两圈,这一脚并不致命,但他依旧咳嗽连连。

    李璟冷哼了一声,道:“在这大唐,朕才是主宰,朕不杀你,你把事情都说清楚了。”

    汉子得到许诺,脸上惊恐略退,他呼吸了半响,胸口的疼痛退了之后,终于能说话了,他伏在地上,慢慢说了起来,原来,此人便是歌谣的传播者,正是他教会了街头的小儿,以至于短短数日内,金陵街头都流传着“李花落,杨花开,三月扬州分外明。”

    这首歌谣的特殊含义,使得李璟很是在意,等到汉子说歌谣是燕王府内一个亲戚教会他,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他钱帛的时候,李璟的脸色顿时变了,他猛地站起身来,拍着身前的案几,震得茶具哗啦啦落下,茶水流了一地,但李璟也顾不得了。

    对于李璟来说,他最不能忍受的是这件事情居然是自己的儿子做的,而且,他还把这个罪过推到杨琏身上去,也就是说,这一次暗害杨琏的计划,全是他一手操控。歌谣是他传出来的,樱洲盗洞也是他上奏的,如此想来,前朝旧太子的尸体不见,也是燕王做的!

    “燕王,你的胆子也太大了!”李璟大喝,震的屋子里嗡嗡直响。

    杨琏嘴角翘起,若不是曾忆龄请了米诗薇出山,顺利找到此人,杨琏根本没有翻盘一击必杀的机会。

    李弘冀握着拳头,他想不到这个人还活着,为什么会这样?但这时无疑不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想要反击,却发现根本无法反击,父亲这句大喝,震荡在他的心中,他忍不住跪了下来,拱手,道:“父皇,儿臣一时鬼迷心窍,这才做出这种事情,还望父皇恕罪。”

    “恕罪?你让朕怎么饶你?通敌卖国,谋害功臣,朕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儿子?”李璟大怒,连连跳脚,恨铁不成钢。

    李弘冀连连磕头,道:“父皇息怒,儿臣知罪,知罪!”说话间,额头已经见了血。

    “来人,把燕王给朕拉下去,关在天牢!”李璟大喝。

    门外的侍卫闻言走了进来,看着暴怒的天子,拉起燕王李弘冀就走。

    “陛下,请息怒。”杨琏拱拱手,说道。

    这时,萧俨从震惊里回过神来,最近京城里发生的一切,都是燕王策划的?他忍不住擦了擦汗水,忽然,他意识到在这件事情上,虽然他不是燕王同谋,但做的事情却有同谋的嫌疑,萧俨忙跪在地上,道:“陛下,微臣一时不查,受人蒙蔽,还望陛下降罪。”

    李璟冷冷地看着他,深深呼吸了几口气,这才平静了下来,看着跪下地上的萧俨,哼了一声,道:“萧寺卿,你最近办事,可真是让朕欣慰呀。”

    萧俨闻言,身子伏的更低了,他的脸几乎要贴在了地上,道:“陛下,微臣不查,以至于差点让忠臣蒙冤,罪该万死。”

    “杨爱卿,你看这件事情如何处理?”李璟问正抿着嘴思考的杨琏。(。)

第七十一章 以退为进() 
李暻问着的时候,杨琏正在思考着,其实天子李暻做出这般举动,就是对他有了怀疑,既然有了怀疑,这个节度使不做也罢。

    杨琏忽然拱手施礼,朗声道:“陛下,微臣今日受辱,并不在于萧寺卿,微臣并不怪他。”

    萧俨松了一口气,杨琏不追究,那就万事大吉了。他知道杨琏秉性,因此颇为放心,闻言冲着杨琏施礼,道:“多谢杨节度。”

    杨琏淡淡一笑,道:“陛下,微臣已经做出了决定,决意告老还乡,从此不问政事。”

    李景遂瞪大了眼睛,失声道:“杨琏,你这是为何?”

    李暻也道:“杨爱卿,米年纪轻轻,说什么告老还乡?朕不许!”

    杨琏摇摇头,道:“陛下,杨琏自然知道大唐需要人手,不过放眼大唐,人才济济,并不缺微臣一人,或者微臣退出,这朝廷才会安稳。”

    李暻摆摆手,道:“杨爱卿,朕的臣子虽然多,但实际上能帮朕做事的,只有寥寥数人而已,朕知道你这一次受了委屈,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

    杨琏面露难色,道:“陛下,若非微臣机缘凑巧,抓住此人,恐怕身上的冤屈难以洗净,若是如此,早就身首异处,不久变成森森白骨。微臣并不怕死,可是再死之前,仍然挂着一个反叛的罪名,那才是微臣的耻辱。”

    李暻闻言,闭口不言,而是在房里踱起步来,杨琏这话有些道理,在知道他很有可能是前朝旧太子之后,李暻的确是有杀意,凡是危害朝廷,意图颠覆的大唐的乱臣贼子,一个都不能留。

    而此时,杨琏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这一切都是燕王在捣鬼,李暻又突然想起杨琏的好起来。杨琏有时候的确是过于冲动,曾经与燕王有过冲突,但这些都是小节,与杨琏的能力和忠心来说,不值得一提。

    李暻想了又想,摇摇头,道:“不可,杨爱卿呀,大唐需要你。”

    杨琏冲着李暻和李景遂施礼之后,道:“陛下,齐王,微臣之心已决,从今日起,只愿做一个富家翁而已,再也不涉及政事。微臣告退。”说着,退了出去。

    李景遂张大了嘴巴,这个杨琏又开始犯倔脾气了,他见了两声,杨琏还是走了出去。

    李暻与李景遂互相看了一眼,李暻道:“唉,此事是朕没有处理妥当,以至于生出祸端!”说着,狠狠一拳打在案几上,骂道:“这个燕王,真是让人失望!”

    案几再度振动,上面的折子掉下,落在地上,最下面的被茶水打湿了,高泽急忙上前,把折子捡了起来。

    萧俨这时想要立功,皱着眉头想了想,道:“陛下,微臣倒是有一个注意。”

    李暻皱眉看着他,道:“你能有什么主意?”

    李景遂说道:“皇兄,不妨听一听,或许可用。”

    萧俨急忙道:“陛下,如今杨节度所顾虑的,乃是怕性命不保,不如陛下亲自下旨,颁发一个能免死的圣物,以安其心。”

    李暻沉吟不语,半响这才道:“有用?”

    李景遂道:“皇兄,但可一试。”

    “嗯!”李暻踱步,思考了片刻,道:“朕让人铸造令牌一个,刻上杨琏名姓,若非造反大罪,无论犯了何事,皆可免罪。”

    “陛下圣明!”萧俨忙不迭拍着马屁。

    李暻又气又笑,哼了一声,道:“行了,既然杨琏不追究,你就退下去吧,以后多长点心眼,仔细调查,莫要要让人骗了。”

    萧俨应了一声,慢慢退出了御书房,看见天空上挂着的月芽,他这才发现天色居然已经黑了,摸摸头,脖子上的东西还在,萧俨觉得无比庆幸。

    御书房内,李暻看了齐王一眼,道:“齐王,杨琏那边,可要好言安慰,勿让他再生退意。”

    李景遂应着,这时,太监禀告,说兵部尚书方进昭求见。

    今日出了这么多事情,凡是有点眼力的臣子都不会在这个时候求见,兵部尚书前来,必然是有要事。

    齐王李景遂拱拱手,正要退出去,既然是兵部尚书求见皇兄,他就没有呆在这里的必要。

    李暻却阻止了他,让兵部尚书进来。

    方进昭进来,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施礼之后,递上一份折子,道:“陛下,这是海楚两州的急报。”

    “海楚两州?”李暻一愣,摆摆手,李景遂从方进昭手中接过折子转递给他。

    折子是林仁肇署名所写,李暻费了好大的劲才想起来林仁肇是旧闽国的将领,不过平时似乎没有多大本事,在金陵呆了将近两年,依旧是平凡的将领,后来随着杨琏出使汉国,这才得以升迁。

    折子里,林仁肇说:最近与汉国边境地区,群贼汹汹,已经再汉国境内闹事,不少村庄被焚毁,虽说目前没有南下之势,但也要做好万全准备,以免大唐百姓遭到群贼毒手。

    李暻一边看一边思索,这份折子来的有些蹊跷,好像是说好了似的。他仔细看了看林仁肇的落款,发现时间在大半个月之前,这才放了心,那时候杨琏还没有赶回金陵,看来只是巧合。

    可是这么久的折子,这时候才到他的手上,李暻问了问,才知道是兵部的小吏在整理折子的时候,不小心掉落在角落里。今日兵部几名小吏打扫卫生,按你角落里捡了出来,有人忙递给兵部侍郎,兵部侍郎看了,急忙送给方进昭。

    李暻点点头,去岁杨琏初去海楚两州的时候,就与群盗有一场交锋,事后捉拿了不少人,不过都是一些小喽啰,真正的匪首躲在山中,没有出来。本来杨琏打算与汉国的几名节度使联手剿匪,他也同意了,汉国方面却拒绝了,以至于此事无疾而终。

    想不到过了半年之后,这群盗匪贼心不死,又出来搅事,想来是囤积的粮食吃的差不多了,又出来打劫了。

    “朕知道了。”李暻把折子放在案几上。

    方进昭有些迟疑,道:“陛下,是否派兵支援海楚两州?”

    “朕再考虑之后告诉你。”李暻说道。

    方进昭见天子脸色不太好,想起今日之事,忙退了出去。

    “淮北群盗贼心不死,这些人以抢劫为业,不事生产,若是杀到海楚两州,必然破坏性极大。”李景遂说道。

    李暻点头,他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海楚两州是杨琏镇守的地方,让他回去御敌是最好的,可是

    “朕本来答应杨琏在五月迎娶怀柔,如今看来,似乎要推迟了。”李暻有些歉意,不过显然这个歉意对齐王居多。

    李景遂笑道:“皇兄!杨琏一向愿意为国分忧,如今海楚两州可能有战事,他必然会义不容辞。”

    李暻叹息了一声,道:“如此最好,齐王,既然有了新的变化,你暂时不要告诉他,先让他冷静一下,朕赐了免死金牌之后,再做计较。”

    “喏。”李景遂回答。

    天牢。

    李弘冀被关押在里面,不过牢房极好,里面被打扫的一尘不染,甚至还有一束花插在瓶子里,牢房里有着淡淡的香气。

    李弘冀盘坐在软塌上,心中悔恨不已,他令人散播谣言之后,便让管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