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枭雄-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绮栎自然是千叮万嘱,生恐杨琏出事。杨琏安慰着她,走出去的时候,符金盏正在门外踱步,看见杨琏出来,微微躬身,道:“杨公子,昨夜妾身想了想,这件事情,有些不对劲。”

    杨琏左右看了一眼,抓住符金盏冰冷的手,走到一旁,低声问道:“有什么不对劲?”

    其实这个疑惑早在大理寺遇伏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怪异。说起来李弘冀虽然有些冲动,但终究不是愚笨之人,为何连连刺杀?很显然,其幕后主使人,是想要激化杨公子与李弘冀的矛盾。两雄相争,必有一伤。妾身以为,或许吴越人的阴谋。”

    杨琏点点头,昨夜他也想了许多,不过让他疑惑的是,为何总是出现虎爪,说起来,第一次看见虎爪,是太湖水贼的身上,那时候,是太湖水贼追杀苏州的吴越百姓,从这一点可以判断出,太湖水贼应该是大唐的人,后来再发现虎爪,多半是在大唐,证实了虎爪与大唐的关系。可是,与杨琏有仇的大唐臣子,一目了然,既然不是李弘冀,杨琏想不出是什么人。

    杨琏表示明白之后,正要走出去,符金盏拉住他,道:“朝廷的事情,妾身有一定了解,我倒有一个主意”说着,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杨琏听着,不由笑了笑,他昨日想到的也是这个办法,想不到符金盏和他想到一块去了。杨琏又与符金盏说了几句,这才匆匆走了,门外,陈铁穿着厚厚的衣裳,牵着战马在门外等待着。

    “走吧!”杨琏上前,翻身上马。陈铁也翻身上马,两人朝着皇宫奔了过去。一路上,寒风扑面,即使戴着厚厚的帽子也能感受到那份寒冷,只不过两人都是武将,自然无所畏惧。路上遇见不少臣子,都是躲在温暖的马车里,杨琏不觉摇摇头。参加朝会的必然有武将,可是一路行来,除了他和陈铁骑马,根本没有其他人骑马,不少武将已经安于享乐,忘记了大唐四周的强敌。

    到达皇城外的时候,天色蒙蒙亮,巡夜的士兵知道今日有朝会,已经点亮了火把,将四周照耀的如同白昼。杨琏的出现,引起了骚动。宰相孙晟眯起眼睛,看着杨琏,有些吃惊,杨琏什么时候来的,他压根不知。若是平时也就罢了,偏偏在这个时候,杨琏突然出现,是否意味着齐王要反击了?

    宰相孙晟浑浊的双眼闪过一丝慌乱之后,看向了燕王李弘冀,李弘冀正在与大臣说着什么,忽然,他猛地回头,定定地看着杨琏,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杨琏眯起眼睛,不紧不慢地打量着李弘冀,嘴角微微翘起,带着一丝讥讽。这样的表情的确欠揍,如果是以往的李弘冀,恐怕早就一拳打了过来。不过此时的李弘冀只是淡淡地看了杨琏一眼,回过头去,继续说着话。李弘冀表面上没有反应,内心却如惊涛骇浪,无比震惊。

    杨琏出现之后,群臣短暂的沉默之后,便又三三两两商议起来,就像金陵街头的菜市场一样,嗡嗡发出声响。杨琏扫了一眼,看见大理寺卿萧俨快步走过来。

    萧俨到了杨琏身边呵呵一笑,拱拱手,道:“杨节度什么时候到的金陵?”

    “昨夜。”杨琏回答。

    萧俨有些诧异地看了杨琏一眼,忽然变得十分神秘,他左右看了一眼,道:“杨节度,朝廷如今混乱非常,想必杨节度已经有所耳闻,今日之事,老夫一定鼎力相助,对抗敌人。”

    杨琏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有些摸不准萧俨的想法。从杨琏了解的情况来看,萧俨一向不参与党争,正是因为如此,他与燕王、齐王两不靠。如今,他为何会支持自己?

    萧俨仿佛看懂了杨琏的犹豫,低声继续道:“杨节度不用担心,我如此做,也是迫于无奈。如今强敌环顾四周,大唐绝对不能内乱,以免被人所趁,老夫帮你,也只是想尽快了解此事。”

    杨琏拱拱手,笑道:“如此,有劳萧寺卿。”

    萧俨点点头,两人说话间,齐王李景遂来了,下了马车,看见群臣大多到齐,目光一扫,看见杨琏。

    杨琏踱步走了过来,拱拱手,道:“齐王。”

    李景遂脸色凝重,认真地问杨琏,道:“今日之事,只能成功,不可失败。你,有几成把握?”

    杨琏有些迟疑地看了李景遂一眼,心中有些犹豫,这时,城门被打开了,群臣一拥而入,齐王摆摆手,也走了进去。杨琏略作迟疑,也走了进去。

    进了皇城,一行人依旧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着事情。李弘冀与孙晟一前一后走着,不时朝着杨琏方向打量着。

    杨琏有些沉默,随着众人不知不觉走到了大殿。大殿里已经点亮了蜡烛,群臣鱼贯而入,李璟还没有来。齐王李景遂站在左首第一的位置,对面便是李弘冀。说起来李弘冀虽然官位不足,那地方本该是宰相孙晟的位置,不过由于李弘冀是亲王之尊,孙晟只能站在第二位。

    杨琏虽然是节度使,但在金陵,二品官比比皆是,因此站在比较靠后的地方。杨琏正在想着事情的时候,周邺站在远处,目光扫了杨琏两眼,轻轻摇头,很快就走开了。

    杨琏一愣,仔细品味着周邺的动作和表情,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杨琏倒是有些诧异,周邺做出这样的决定,难道他已经将天子的心思猜透了吗?这时,萧俨慢慢走进大殿,见杨琏站在最后,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低声道:“杨节度,不管事情如何发展,老夫都会站在杨节度这边。可不能让燕王得势啊。”

    杨琏眯起眼睛,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脸上堆起笑意,道:“萧寺卿放心,今日之事,我一定力争到底。”

    萧俨点点头,慢悠悠地走了。

    杨琏看着萧俨的背影,陷入了沉思。这时,脚步声响起,高泽先走了出来,高声喝道:“陛下驾到。”

    群臣忙纷纷施礼,齐声大喝,道:“恭迎陛下。”

    声如洪钟,声浪几乎要将大殿给冲垮。杨琏回过神来,也忙做出施礼的模样。

    “诸位爱卿平身。”李璟慢慢踱步过来,坐在龙椅上。

    群臣施礼之后,也纷纷落座,坐在蒲团上。杨琏坐在下首,很是低调。

    高泽高声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声音在大殿里回荡,孙晟与李弘冀离得最近,两人相视一眼,孙晟点点头,李弘冀正要站起身来,忽然就听见清脆声音响起,“启禀陛下,微臣有本启奏。”

    这个声音如此熟悉,李弘冀愕然回头,看见杨琏已经站在后方,双手施礼,手中还想文臣一样捧着一个笏,一副认真的模样。李弘冀脸色微变,这个杨琏,速度也太快了。

    一边,齐王看见杨琏出来,脸啊上露出笑容,有了杨琏帮衬,事情就好办多了。萧俨也捋着胡须,一副自得的模样,倒是周邺皱起了眉头,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李璟看见是杨琏,也微微诧异,便问道:“杨爱卿,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启禀陛下,是傍晚时分,考虑到天色已晚,未能及时觐见陛下,还望陛下恕罪。”杨琏说道,同时瞟了一眼李弘冀。

    李弘冀咬牙切齿,杨琏先行请罪,反而让他无话可说,只得退到一旁,愤愤不已。

    “嗯,一路奔波,是先要休息,有了精神,才能魏国效力。”李璟笑着说道,又问:“杨爱卿,你说有本启奏,究竟是何事?”

    杨琏正色,道:“陛下,微臣一路行来,得知南方战事又起,如今查留侯被擒,李弘义气焰十分嚣张。此人一向反复无常,是个小人。微臣以为,对付此人,当出兵围剿,决不能姑息!”

    这话一出,齐王大吃一惊,昨夜杨琏说已经抓住了燕王的把柄,要在今日弹劾李弘冀,使其不能掌兵,可是,杨琏突然这番话,却表示出了要出兵之意,怎能不让齐王吃惊呢?他张大了嘴巴,想要说什么,却发现刺客是这般的无力,什么也说不出来。

    不仅是齐王吃惊,就连萧俨、李弘冀、孙晟等人也是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杨琏,认为杨琏这番话说出来,真是疯了。周邺眯起了眼睛,看向了杨琏,眼中微微带着诧异,但很快就垂下头,谁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李璟闻言,朗声笑道:“好,杨爱卿之言,甚合朕意,只是依你之见,要如何给李弘义一个教训呢?”

    杨琏扫视了大殿内群臣一眼,这时,群臣从震惊回过神来,谁也没有想到,与齐王关系很好的杨琏,居然在关键时刻,没有选择支持齐王?大殿内,短暂沉默之后,嗡嗡声响了起来。(。)

第二十三章 惊人的选择() 
大殿内的声音并没有响多久,高泽见天子面露不悦之色,立刻高声喝道:“肃静、肃静!”

    群臣愕然惊醒,这才发现是在大殿上,此刻是在商议国家大事,在陛下面前,如此可谓失礼。当即群臣人人肃容,变得一本正经起来。齐王还是一脸震惊,没有回复过来。

    天子李璟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虽然他也赞同杨琏的话,要给李弘义一个教训,但天子李璟觉得,杨琏的建议,应该没有太大的动作。

    杨琏早就预料到朝廷上的众人会如此惊讶,他慢慢扫视了一眼四方,见众人逐渐平静下来,这才道:“陛下,李弘义反复无常,必然多行不义必自毙。此人蛇鼠两端,在大唐、吴越之间摇摆,目的在于博取最大利益,此外,便是挑起大唐与吴越人的纷争,令他有可喘息之机。陛下,微臣建议,出兵攻打苏州,震慑钱氏父子,吴越国一旦被拿下苏州,必然举国震动,再设计断了吴越人与李弘冀的关系,那时候,李弘冀只有选择大唐。届时,进退两难的李弘义,就成了鱼肉,任由刀俎宰割。”

    燕王李弘冀在一旁听着,不觉挑眉,杨琏居然赞同出兵苏州,与他原本的计划大致相同。如果今日朝会,杨琏是力争,反对出兵,李弘冀早就有了应对之法,可是杨琏不走寻常路,赞同了前几日朝会他的请求,反而让他摸不着头脑。他不由看向了宰相孙晟,希望他能出一些主意。

    不过孙晟更是震惊,他张大了嘴巴,微微侧身,愣愣地看着杨琏,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李弘冀看见他如此,心中微微叹息,此刻看来,孙晟是指望不上能出什么好主意了,李弘冀目光闪烁,在想杨琏下一步,是要做什么?

    天子李璟闻言,脸上有些犹豫,吴越人是他心中的疼,他对吴越人可谓是又怕又恨,怕的是大唐数次挫败在吴越人手中,恨的是想要击败吴越,一吐心头恶气。略做沉吟,李璟认真而又不确定地问道:“杨爱卿,你是说,要攻打苏州?”

    “启禀陛下,正是如此。”杨琏回答。

    “那么,以何人为将?”李璟再问。

    顿时,大殿内变得十分安静,谁都知道,燕王想要出兵,是要夺取军权,如果能取胜,那么他在禁卫军中的声望,必然是水涨船高,在朝廷上,得到宰相支持的他,更是如日中天,可以力压齐王,就算不能成功夺嫡,但以齐王的性格,必然会对他造成巨大的压力。

    齐王在这场争斗中,一个人对抗燕王李弘冀与宰相孙晟,的确是落了下风,一旦兵权旁落,对他来说,极为不利。如今杨琏回来,虽然赞同出兵,但十之**,肯定是要自己带兵。

    想到此,群臣脸上的表情,变得生动起来,有人担忧,有人欣喜,也有人抱着看好戏的心思。杨琏身在后排,能清楚地看见众人的侧脸,似乎在这朝廷上,支持齐王的人不多。也难怪,毕竟他年纪较大,比起李璟来小不了多少,江山落在他的手上,指不定能撑几年,而他没有儿子,这个劣势令他得不到太多的人支持,反而是李璟的嫡长子,年少有为,虽然锋芒露了一些,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必然会有所改变。

    杨琏目光扫过齐王,见他一脸郁闷,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杨琏深知齐王个性懦弱,因此显得迟疑不决。心中叹息一声,心想事情有所改变,也是迫不得已。昨日的遇伏,让他感到了深深的危机,而且,其幕后主持者,仍然是个谜,曾忆龄调查了许久,也没有查出来,令他不能做出针对性的部署。

    目光扫过齐王之后,杨琏看着李弘冀,眼中带着浅浅的笑意,他拱拱手,道:“微臣推举润州节度使出兵讨伐苏州!”

    润州节度使?不就是燕王李弘冀吗?这句话顿时犹如往油锅里泼水,大殿里顿时热闹起来,众人议论纷纷,齐王张大了嘴巴,李弘冀、孙晟同样也是如此。

    李璟似乎被吓着了,作为君王,朝廷的争斗他是了解的,事实上,朝廷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争斗,不然,若是臣子齐心,他这个帝王就要被架空了。可是,身为齐王准女婿的杨琏,竟然抛弃了齐王,转而支持李弘冀,更是亲奏,希望燕王李弘冀能领兵,岂能不让他惊异?李璟喉结一动,强自将一口唾沫咽下,这才喘过气来,以不敢置信的语气试探道:“杨爱卿,你说何人领兵?”

    随着这句话,大殿又变得安静起来,不过群臣侧目,人人看着杨琏,试图辨清,刚才是不是听错了?

    杨琏咳嗽一声,声音洪亮有力,道:“微臣杨琏举荐润州节度使出兵苏州,一扬大唐国威。”

    群臣在短暂的惊讶后,又变得如同菜市场一般吵闹,这一次他们确定没有听错,杨琏的确是举荐李弘冀为帅,进攻苏州。

    高泽大声的喊道:“肃静,肃静!”

    随着高泽的声音,群臣再度恢复了安静,李璟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疑惑地看着杨琏,问道:“为何?”

    杨琏微微一笑,十分认真的道:“润州节度使允文允武,既然主张出兵攻打,必定有良策在胸,因为微臣同意燕王,燕王的说法。”杨琏说到燕王两个字的时候,刻意咬重了口音。

    李弘冀听了,不觉皱眉,尽管隐隐觉得不妙,但李弘冀却不能拒绝,他一直努力试图掌管兵权,如今杨琏满足他所愿,他如果拒绝,朝廷上下会怎么看他,所以,即使怀疑杨琏有诡计,但李弘冀只能接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