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枭雄-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理一方字军政,如今出了这种事情,刘彦贞非常失职。”

    关于这一点,李璟很是赞同,便道:“不错,刘彦贞经营海楚两州多年,如今黄河泛滥,海楚两州离黄河还有数百里的距离,居然也遭了秧,这足以证明他办事不力。”

    孙晟见状大喜,忙道:“陛下,老臣建议将刘彦贞捉回金陵治罪。”

    “治罪是肯定的,但如今海楚两州情况特殊,朕想刘彦贞必定也在处理灾情,等他处理好了事情,与杨琏交接了,回京之后,再另行治罪也不晚。”李璟说道。

    孙晟眯起了眼睛,笑道:“陛下考虑的周全,陛下英明。”

    李璟摆摆手,道:“孙宰相,海楚两州遭灾,必然很缺粮食,比尽快调拨一批粮食,交给杨琏,让他速速赶往海楚两州,尽快处理此事。”

    “老臣遵命,老臣这就去处理事情。”孙晟说着,拱拱手退了下去。

    李璟付守仔御书房里踱步,出现这样的事情让他很是肉疼,毕竟这几年动兵花费不少,府库枯竭,偏偏又出了这种事情,身为一国之君,李璟又不不可能坐视,只得从府库中拨出金银钱帛,去收拾海楚两州的烂摊子。

    孙晟退下之后,匆匆回到了府中,亲手写了一封书信,让人速速送往润州,交给燕王殿下。

    杨琏接到高泽的口谕,与符金盏交代了一番之后,立刻赶往皇宫,刚刚进宫,就见齐王同样匆匆赶来,一脸焦急。杨琏迎上前去,道:“齐王。”

    “是陛下令你前来?”齐王李景遂匆匆问道。

    “正是,只是说得急,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杨琏问道。

    高泽在一边,道:“杨节度放心,这是一个苦差,但也是一个机会,就看杨节度能否把握了。”

    李景遂直接回答,道:“正如前些日子你所言那般,黄河两岸年久失修,今年发了大水,沿着运河南下,波及海楚两州,皇兄找你,应该是与此事有关。”

    这么一说,杨琏顿时心中有了底,便点头道:“多谢齐王。”

    几人说话间,行动依旧不慢,很快就到了御书房外,高泽首先进去,道:“陛下,杨节度来了。”

    杨琏稍后一步,忙施礼,道:“微臣杨琏见过陛下。”

    “杨爱卿无需多礼。”李璟说着,见齐王也进来了,道:“杨爱卿,你可知道,黄河泛滥,波及海楚两州?”

    杨琏微微躬身,道:“微臣不知。”

    李璟叹息了一声,道:“这个消息,也是刚刚传来。朕召见你,是想要你尽快动身,赶往海楚两州,赈济灾民,处理灾情。”

    杨琏拱拱手,道:“陛下,海楚两州的灾情是大事,微臣会尽快赶往海楚两州。只是相应的粮食还要户部费心。”

    “这一点你放心,朕已经让孙宰相协助处理,这两日,先筹集五十万石的粮食,与你一同北上。”

    “多谢陛下,微臣一定完成任务。“杨琏说道。

    “有什么需要,你可去找户部,总之海楚两州的灾情,一定要控制下来。”李璟叮嘱。

    “微臣明白。”杨琏说道。

    李璟想了想,道:“这一次海楚两州的灾情,虽然有黄河的原因,但朕想,刘彦贞身为海楚两州刺史,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他也逃脱不了关系。杨爱卿,你北上,除了要处理灾情之外,朕特别给你一道手谕,将那刘彦贞捉回来问罪。”

    李景遂有些吃惊地看了李璟一眼,道:“皇兄,刘彦贞在海楚两州经营多年,杨琏单身入海楚,恐怕力有未逮。”

    李璟笑了笑,道:“不妨,朕想以杨爱卿的本事,捉一个刘彦贞自然不是难事。这样吧,这一次北上,自然会有禁卫军士兵随同而行,事情办妥之后,朕特别允许你留下两百人。”

    “多谢陛下。”杨琏说道。

    李璟满意地点点头,杨琏有胆识,倒也不妄自他想要栽培他的心思,又问道:“杨琏,你还有什么请求,可一并说来。”

    杨琏想了想,道:“陛下,海楚两州经历这一场劫难,粮食产量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秋收肯定会歉收,而海楚两州的百姓必然是嗷嗷待哺。若是要金陵这边拨出钱粮,需要向户部申请,往来必然是空耗时日,恐怕会耽搁了大事。微臣想要想陛下讨一个好处。”

    “什么好处?你不放说说。”李璟说道。

    “陛下,两淮有盐场,这是大唐赋税重要来源,海楚两州位于两淮盐场北段,虽然产盐不是大头,但总算有些收成。微臣想要想陛下讨海楚两州治下的盐场。”杨琏说道,心中有些忐忑,他这一去海楚两州,寄希望便是盐场,希望从中牟利,赚取军费。

    李璟想了想,皱眉道:“这事情一向是由户部的盐榷管辖,倒是与泥没有关系。”

    李景遂笑道:“皇兄,正是因为没有关系,才需要向皇兄特批。”

    李璟也不是笨蛋,食盐的收入一向很高,都是官营,他自然不会将食盐的经营权拱手相让,但杨琏说的是实情,海楚两州就算将灾情稳定下来,也是百废待兴,需要的东西很多,更主要的是,为了稳定海楚两州,需要从金陵这边拨出大量的粮食,李璟有些舍不得。

    杨琏见李璟犹豫,忙道:“陛下,若是将海楚两州的食盐由微臣来管控,微臣除了每年向陛下私下提供两百担的食盐。”

    李璟一听,这个使得!两百担的食盐是何等的一笔财富,他顿时心动了,但两淮的盐场虽然食盐丰富,但由于受到工艺的影响,食盐产量也忽高忽低。主要原因是两淮主要是煮盐的方式,因此产量并不高。杨琏说他能提供两百担,这让李璟有些吃惊。

    “两百担的食盐,你能做到吗?”李璟说出了心中的担心。

    杨琏点点头,道:“陛下放心,微臣愿意立下军令状。”

    这么一说,李璟顿时放了心,笑道:“好,既然如此,朕就做主,临时划出一个赈灾区,将海楚两州的盐场给你使用三年。”

    杨琏抿抿嘴,心想这李璟倒是挺狡猾,只给自己三年的使用权。时间虽然短,但杨琏觉得足够了。若是三年之内,杨琏不能有所成就,恐怕那时候郭威已经建立周朝,杨琏面对的压力也就更大了。

    “陛下,君无戏言。”杨琏笑道,先用一个激将法。

    “当然,君无戏言。”李璟回答。

    杨琏笑了笑,道:“此事事关重大,为了避免日后有人非议,微臣想向陛下讨一个圣旨。”

    “好说,好说!”李璟见有利可图,便笑着答应,当即让高泽磨了墨,亲笔写了圣旨,又盖上了玉玺。

    杨琏拿着圣旨,仔细看了看,这才郑重地收入怀中,又道:“微臣多谢陛下。”

    “好了,你也不必谢朕,只要你办好了事情,朕自然有重赏。”李璟道。

    “微臣告退。”杨琏讨了圣旨,说道。

    李景遂也道:“臣弟告退。”

    李璟这是觉得有些累了,便点点头,等两人退下,看了一眼堆积如山的折子,顿时觉得头大,便道:“高泽,给朕泡一壶热茶来。”

    “喏!”高泽回答,等他将热茶泡好,回到御书房,李璟已经靠在软榻上睡着了,高泽只得摇摇头,退了下去,叮嘱小太监仔细照顾。

    “杨琏,你是在不该如此。”李景遂与杨琏在皇宫内走着的时候,李景遂忍不住发言。

    “齐王何出此言?”杨琏问道。

    “杨琏,孤知道你一心为国,可是那海楚两州本来粮食产量就不高,如今受了灾。黄泛过后,土地更加贫瘠,你居然还不要金陵支援,反而去要管理海楚两州的盐场,孤觉得是不智之举。”李景遂摇摇头。

    “齐王,海楚两州临海,海岸线连绵足有百里,我有信心出产大量的食盐,只要将食盐卖掉,再在江南购买粮食,是划算的。”杨琏笑道。

    “唉,该让孤说你什么好?你可知那煮盐之法?孤曾经去看过,煮盐耗时日久,产量不高。海楚两州偏偏人数不多,前几年一年产量都不足三百担,偏偏你自大还要拿出两百担给皇兄,只剩下一百担如何能满足海楚两州的需要?”李景遂说到后面,有了几分恨铁不成的模样。

    杨琏笑了笑,道:“齐王请放心,杨琏见人煮过盐,也有些心得,这两百单眼,不过是小事。”

    李景遂一愣,道:“你当真有办法?”

    “当真有办法。”杨琏笑着说道。

    李景遂抿抿嘴,道:“既然有办法,孤也就放了心。只是若是不成,你先要告诉孤,孤也可以帮衬帮衬。”

    “杨琏多谢齐王。”杨琏拱拱手。

    “不必了,孤还等着你立了功劳,回来迎娶怀柔,你可不知道,这几日,她又瘦了一圈。”李景遂摇摇头。

    杨琏吃了一惊,道:“怎么,怀柔又不吃饭?”

    “这个到没有。她只是思念罢了,这孩子,就是念情。”李景遂摇摇头。

    杨琏顿时想起怀柔去看永兴公主的事情,事情隔了这么多年,当年的她不过是一个几岁的小丫头,仍然还记得永兴公主的好,自然不是薄情之人。杨琏微微叹息了一声,道:“这两****忙完了,便去看看怀柔。”

    “这个自然是最好。”李景遂笑道,摆摆手,道:“走,孤带你去找户部侍郎李平去。”

    户部侍郎李平掌管着户部大权,虽说有尚书,但多是侍郎来实施,杨琏忙点头,有齐王帮助,少了皱着,自然是好的。两人一边走,一边说着事情,很快到了户部。

    户部侍郎李平正在办公,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看见是李景遂,忙站起身来,道:“微臣见过齐王。”

    “李侍郎,这位是顺天节度使杨琏。”齐王介绍。

    “闻名不如一见,杨节度器宇轩昂,果然是一表人才。”李平笑了笑,朝着杨琏施礼。

    杨琏忙还礼,道:“李侍郎掌管户部,将户部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杨琏也是佩服的紧。”

    李平呵呵一笑,道:“杨节度客气了。”

    “好了,你俩不必互相吹捧了。”齐王李景遂摇摇头,看着李平,道:“李侍郎,今日孤与杨节度前来,是有事情你帮忙。”(。)

第八十五章 码头() 
齐王来找他,李平这个面子自然要给齐王。杨琏他虽然不熟悉,但也是最近风头很劲的人物。齐王爱女下嫁的事情,身为户部侍郎的李平也知道一些,就算不巴结杨琏,也要巴结齐王不是?

    李平当即拱拱手,笑道:“齐王这是哪里话,能为齐王效力,是李平的荣幸。”

    齐王李景遂呵呵一笑,道:“事情是这样的”李景遂简单将海楚两州发生的事情一说,末了,道:“杨节度要去海楚两州就任,赈济灾民,粮食的问题就有劳李侍郎了。”

    李平忙道:“原来是这样,杨节度的事情也就是我的事情,齐王还请放心。”

    齐王李景遂满意地点点头,道:“有李侍郎这句话,孤就放心了。”

    杨琏笑道:“此事事关重大,我想尽快离金陵,北上赈济灾民,但不知李侍郎几日内能准备好粮食?”“五十万石粮食不是小数目,金陵城中虽然粮食足够,但关键是如何运输。”李平说道。

    “海楚两州通运河,自然是走水路比较快捷。”杨琏说道。

    李平摇摇头,道:“不错,可是运输五十万石的粮食需要不少船只,却不是短短数日内能办成的,此事的难点也就在此。“

    “李侍郎,粮食的事情还请你费心,至于船只的事情,就交给我去办。”杨琏说道。

    “这敢情好。”李平回答。

    “事情紧急,我先告辞了。”杨琏说道,朝着李平再度施礼,作为感谢。

    李平还礼,道:“杨节度慢走。”

    杨琏与李景遂走出户部大门,齐王皱了皱眉头,道:“船只的事情,的确要费心。”

    “我这就去码头寻找船只。”杨琏说道。

    “一时之间,你怎能找到那么多的船只?”李景遂道。

    “找到多少算多少。”杨琏说道,已经快步走了出去。出了皇城,骑上战马,朝着金陵的码头狂奔而去。其实码头就算有船只,也大多是散户,杨琏寄希望于商船,如果有富甲一方的商人,恰好来金陵经商,必然会带来很多船只。这些船只便是杨琏征用的对象。

    金陵毕竟是大唐国都,秦淮河的码头是人声鼎沸,一眼看过去,全是人头,高矮胖瘦,各有不同,肤色、口音也是各异,既有黑眼珠黄皮肤的华夏人,也有高鼻深目,眼珠泛蓝的胡人。杨琏牵着战马,三步并做两步,到了码头边上,凝视着秦淮河上来往穿梭的船只。

    船只虽然多,但杨琏一时没有办法分辨那些船只是同一家的,若是分散收购散户的船只,会很耗时间。杨琏凝视着秦淮河的时候,一名小吏模样的人走了过来,在他身后,还有一名身着华丽的人跟着。

    “这位大人,我从巴蜀而来,这船只里运送的都是蜀锦之类的巴蜀特产,还望大人通融通融。”似乎是富商模样的人说道。

    “哼,你这十几艘船,都是大船,若是一股脑进入金陵,岂不是坏了大事?”那人斜着眼睛,看了富商一眼。

    “这个嘛,小人不过一介商人,这十几艘船里,装着的都是特产,不会有事的。”富商说着,手一抖,一锭银子落入掌心,十分麻利地递给小吏,同时左右看了一眼。

    “你这是做什么?”小吏冷哼了一声,摆摆手,道:“你这是贿赂小吏,信不信我派人拿你入狱?”

    富商脸上笑着,道:“大人,这不过小人的一点小小心意。”

    “不要以为你是蜀国人,就能胡来,这里是大唐!”小吏呵斥。

    富商脸上露出讪讪之色,他一路下来,遇见问题掏出一些金银,也就顺理解决了事情,想不到在这金陵,居然还有不爱钱财的小吏,令他有碰壁之感。

    杨琏看了富商一眼,觉得这个人颇有几分福气,不觉多看了他两眼。富商感受到杨琏的目光,也向杨琏看了一眼,朝着杨琏微微点头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