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豪商- 第6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通往商市城内的道路是石造的,铺着大块大块的条石,马蹄子踩在上面都是吧嗒吧嗒的脆响。道路非常宽阔,可以并行四台马车,道路中间竖着低矮的石柱,是用来将道路分割成“上行”和“下行”两部分的。“上行”是供通往界河商市方向的车马通行。“下行”则供通往界河大造船厂方向的车马行走。

    “上行”、“下行”可不能闹反了,要不然会有执勤的界河警巡来罚钱扣车马的!

    除了“上行”、“下行”要加以区分外,在这条被称为“船厂道”的大道上还有几个要紧的十字路口上还有警巡拿着小旗子在指挥交通——界河商市南城城外的东西两厢,可是工厂、码头、学堂林立的所在,交通也是相当拥挤,如果没有警巡疏通,可就要大大的拥堵了。

    在“船厂道”的两侧,还有专门修建的垫高的人行道。人行道就修在车马道旁的排水沟渠上面,用大块的青石板铺就,只供行人,不能走车马。在人行道的外侧,则是一间间新开出来的临街店铺,贩卖的都是一些生活用品,也有不少开着吃食铺子。因为时近年关,不少开在东城厢的工厂作坊都提前给工人节了月钱,有不少还额外多发了一两个月的月钱作为奖金。因此人行道上到处都是兜兜转转想要置办年货的百姓。各种铺子的伙计老板,也都亮着嗓子在门口吆喝。这股子市井气和热闹劲儿,几乎都快赶上开封府了。

    街上除了百姓,还有不少穿着红色军袄戴着范阳笠的官兵,都是骑士学院的生员。骑士学院现在已经是正经的官办军学了,名义上归都军机司管辖。不过实权还是在慕容忘忧、慕容鹉、西门安国这些武好古的心腹手中。

    现在这所学制长达四年(在云台学宫最近的一次改革中,博士科和通才科的课程被并入了专业学院,学制也统一延长到了四年,现在的云台学宫已经越来越像后世的大学了)的军学也放了年假,不少离家太远,没法回家过年的学生,就三五成群的出来溜达。看到武好古骑着高头大马在随从的簇拥下通过,都纷纷向他行了军礼,武好古也就在马背上挥手还礼。

    武好文看着奇怪,“大哥儿,他们怎么都向你行礼?他们是宣抚司的人吗?”

    “不是,他们是骑士学院的生员。”武好古道,“因为我穿着紫色的武官服,一看就是上官,所以他们要行军礼。”

    军中必须强调下级服从上级!这种思想必须潜移默化,印在军官们的脑海中。所以从军学受训开始,生员们就要向官衔比他们高的武官行军礼(如果不认识的武官,就看官服颜色)。

    “原来如此,”武好文点点头,“这是新规吗?”

    “是都军机司定的规矩。”武好古回答,“只有在三大军学和整理完毕的新军中才需要执行。”

    “大哥儿的治军果是严厉啊。”武好文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这些小武官要不要向官衔比他们大的文官行礼呢?

    “二哥儿,”武好古又开口了,“你的海路帅司可不是个好做的差事……所以我这个做哥哥的在代理海路帅司期间就顺手办了些事儿。”

    “哥哥是宣抚,”武好文倒是显得豁达,“本就节制海路帅司的。有什么要小弟做的,招呼一声就是了。”

    其实河北宣帅并不节制海路帅司,也不节制任何一个帅司,只是海路市舶制置司是武好古一手从一个市舶司做起来的,所以各方也就默认了他的权力。

    武好古回头看了眼兄弟,“你能这样想最好了……官家让你做海路帅司,就是看中了咱俩兄弟同心。

    哥哥的河北宣抚是权小责大,如果再没一个能指挥得动的帅司,那可真就要误了来日北伐的大事了。”

    武好文皱眉道:“来日北伐应该以陆路为先吧?可是也不见哥哥在整顿河北军上有甚大动作啊。”

    “河北整军急不得的,”武好古说,“河北军盘根错节,而且又无田土可授,不能指望什么。现在只待河北四路自己整顿,将十二万人的员额压到十万以下,这样哥哥的宣抚司就能拿到两万新军的员额,编出四将新军就没有问题了。”

    由十二万裁到十万是各方面博弈出来的结果,要是再执行不下去,那武好古可就要去赵佶跟前发飙了。

    通过裁军拿到的四将新军,武好古也不会让别人来插手,必须由宣抚司直辖——他来日北伐之时,可就指着这两万新军外加数千骑士和数千效用冲锋陷阵呢!

    “那三佛齐市舶司、三佛齐军机房和南洋巡检司又是怎么回事儿?”武好文看着自己的大哥,缓缓发问。

    武好古的宣抚好像是尊木雕泥塑,除了成立宣抚司衙门、宣抚司总军机房之外,就仿佛在混日子。

    可是他兼任海路帅司的时候却是大动作一个接着一个!不仅给界河大船厂一口气下达了300条船的订单。而且还成立了三佛齐市舶司和三佛齐军机房这两个新的衙门,还大大加强了南洋巡检司的实力。

    “市舶司当然是收钱的衙门,”武好古说,“三佛齐海峡的钱可比大宋任何一个州府都要多!不好好收着能行吗?而且咱们还要在南洋各处筹措粮草,觅地开垦,设置商市……也就是一路漕臣要做的事情,都得麻烦三佛齐市舶司啊!”

    武好古这是把三佛齐市舶司当成了一路转运使司在用了!

    “至于三佛齐军机房,”武好古道,“责任也是极为重大的……兵马调度,城池修建,都是得军机房居中调度。

    至于南洋巡检司,自然是管辖战船队和陆战佣兵了!现在咱们驻扎在三佛齐的战船总共有18条,都是‘招财’型的桨帆战船。陆上的兵士约有3000人,大多是充军而来的,也有一些是从各地雇佣来的。”

    “招财”型桨帆战船是界河大船厂最初的产品,总共就造了18条,现在全在南洋巡检司旗下。另外,南洋巡检司还有12条阿拉伯式桨帆船,都是使了各种手段才搞到手的。

    而目前在界河大船厂开工的6000料桨帆战船则是“冲撞”型战船,装备了撞角,最多可以配备300名桨手、水手和甲板战兵。

    所有的100艘“冲撞”型战船建成后,海路市舶制置司下属的“常备舰队”规模就将达到118艘,水兵超过35000人。

    应该可以同时承担北伐的“海权控制”和三佛齐的“安全警戒”两项任务了。

    当然了,如此庞大的船队的开销也是个天文数字。光是35000官兵,一年的开销就得几百万缗。如果不是守着三佛齐海峡,海路市舶制置司是无论如何都养不起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的。

    而守着这么一个“收费站”,当然就得做好和各种挑战者开战的准备。

    这也是武好古急于增强南洋巡检司实力的缘故!

    “大哥儿,”武好文的官声虽然不怎么样,不过脑子并不糊涂,马上就想到了三佛齐有问题,“三佛齐海峡那边大概要动刀兵吧?”

    武好古笑了笑:“刀兵应该正在动吧?”

    “正在!?”武好文愣了又愣,“和谁打?”

    “应该是天竺国的注辇国!”武好古缓缓地道,“也有可能还没打起来,具体怎么样,等开了春就知道了。”

第955章 阶级敌人武好文 上() 
“注辇国?”武好文一惊,险些从马背上跌下去,信亏他的一个仆人在后面跟着,出手扶了他一把。

    武好文是知道注辇国的,在接到海路市舶制置使的差遣后,他还是做了一点功课,知道了三佛齐、爪哇国、蒲甘国、真腊国,当然还有注辇国。在大宋朝廷编纂的《诸蕃志》中,注辇国可是个泱泱大国。据说注辇都城有七重,城高有七尺,第一、二城为民居,有环城水濠隔离。第三、四城为官府。第五、六城为王府。第七重方为王宫。而且《诸蕃志》还称注辇国好战,蓄养战象六万,每头战象都高七八尺,背驮小屋,战士用弓箭远战,用长矛格杀,而且人人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听上去非常可怕啊!大宋那么弱,能打得过有六万战象兵的注辇国?

    而且,大宋怎么就和注辇国打起来了?谁批准的?

    “大哥儿,注辇国那么老远,怎么就和咱们打起来了?”武好文连忙坐稳了几分,然后就问,“大哥儿,难道真的有人妄开边衅、谋求私利、邀功图赏、败坏国事?”

    武好古回头瞪了眼自己的胖兄弟一眼:“二哥儿,怎地和那些御史一般语气了?”

    武好文连忙摇摇头:“大哥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我朝向来以德服人,怎么会和万里之外的注辇国打起来了?”

    武好古哼笑了一声:“以德服人还把西贼打成干儿子了?还整天想着要平辽复燕?”

    “可是,可是西贼和契丹都占了汉家土地,而注辇国在万里之外,应该远交才是啊。”

    “远交就没钱了!”武好古笑道,“海贸可是大利,是关系到天下兴亡的,怎可不加掌控?”

    “海贸怎会关系天下兴亡?”武好文摇摇头表示不相信。

    在他看来,商贸之事都是末业,可以锦上添花,但绝对不能倚为根本的。国家的根本,还是农业!

    武好古一笑:“你的海路市舶制置司衙署总机宜房内,存有京东市舶司历年以来的海贸出口、入口账,你去好好查一查,就知晓海贸的利弊得失了。”

    查账?

    武好文眉头大皱,他打小就不喜欢和账目打交道。他喜欢的是文学,诗词文章可以写到让人拍案,但是算账总是出错,也不会打算盘,根本比不上武好古。

    “不必一笔笔的查,”武好古笑道,“有年度汇总,都纪忆之弄的,一目了然。你看了就知道,京东市舶司所辖的京东商市、板桥商市、蓬莱商市历年的出超入超了。”

    “什么叫出超入超?”

    一个连顺差逆差都不知道官儿现在在主管大宋的外贸……

    “所谓出超,就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入超,则是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

    武好文一头雾水。

    “你知道钱荒吗?”

    “知道,这个我知道,”武好文道,“主要是因为富室大家藏镪不出所致!”

    北宋的富户的确有将藏钱,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藏铜的习惯。之所以如此,在当时和后世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商人大大的坏,为富不仁,把铸钱的铜都藏起来不让进入流通,以至于国家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

    只要把商人窖藏的铜都挖出来铸钱,钱荒就能得到解决了!

    不过在武好古主持市舶司和沿海制置司的过程中,他却发现了钱荒最主要的原因。

    就是不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

    虽然大宋输出的商品数量很多,比如瓷器、丝绸、船舶、日用百货、铁器、食盐等等。而输入的商品有限,主要是马匹、皮毛、药材、珠宝、玻璃、香料、棉布等等。

    但是宋朝的对外贸易,特别是海洋贸易的定价权是缺失的。也就是说,宋朝输出的产品都是低定价的,别看出口的量很大,但是价值并不高。而进口的产品都是高定价的,别看量不大,但是价值却不低——这种情况也和海贸的成本巨大,花费在运输和通关上的成本远远高于产品本身有关。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在古代不掌握海贸的流通环节,那么就只有闭关锁国,通过严格控制进口和贸易,避免国家的通货不断流失。

    明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为了避免通货在贸易中的不断流失,至少闭关锁国的确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所以后来的明清两朝可以用高价值的白银作为主要的通货,“钱荒”和“银荒”的情况,也没有宋朝的“铜钱荒”那么严重了。

    “二哥儿,”武好古道,“你去看看纪忆做的账就知道了……但是京东市舶司下的几个商市,每年的入超就高达数十万缗!入口商品的过税,永远比出口商品的过税要多的多!

    而且在入口货物中,从来就没有金、银和铜!”

    “可是朝廷严禁铜钱和金银出口……”

    “严禁管什么用?”武好古嗤的一笑,“二哥儿,你以为出入口间几十万缗的差额都去哪儿了?

    单单是一个京东商市就有几十万的入超,如果再算上明州、泉州、广州等地的商市,一年一百多万缗都有,虽然界河商市有几十万的出超,还会不少番人海商在咱们的土地上花费和置业,但是每年通过贸易流失的金银铜,总在价值十几万至几十万缗间。日积月累,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如果要给中国古代社会没有成功进入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找找原因,海贸上的失误显然也是其中之一。

    早期因为没有制海权,使得海贸定价权丧失,长期处于不公平的贸易游戏规则下,只能承受逆差。后期虽然通过闭关锁国解决了逆差的问题,但是闭关锁国又严重影响了中外交流,对于资本主义发展同样是相当负面的。

    而欧洲之所以能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迅速走向资本主义,除了拥有大市场(欧洲本身的市场比当时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市场大得多)和老祖宗留下的可以促进技术进步的哲学、科学,就是从新大陆获取了海量的金银。

    海量的金银提供了廉价的资本,同时也刺激了金融业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的苗得到了一个相当良好的成长环境。

    大宋如果想要在未来一二百年间迈入资本主义初级阶段,那就必须改变世界贸易中贵重金属的流向。

    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掌握海权!

    “二哥儿,我和你说吧。”武好古笑道,“咱们现在拿住了三佛齐海峡这个南洋、西洋间的贸易要道,以后国家就不会再有钱荒和铜荒了。因为海外的金银,都会往咱们这儿流动的。

    不仅金银铜钱会流进来,南洋的粮食也会源源不断的流进来……如果三佛齐市舶司经营得法,再过几年,六路大发运使也不必逼着东南百姓要粮食了。不就是一年六七百万石嘛,在爪哇国占个一两百万亩就都解决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