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好古其实压根不想在云台山修什么仙,他就是听了马植的分析,想着在云台山这边搞点“防御工事”……虽然现在距离靖康之耻还有二十多年,不过武好古所谋的事情不小,有没多少头绪,因而得抓紧一些才行。
而根据马植给出的建议,主要的防御工事,应该摆在云台山脚下的宿城港地区。
在仙客居用饭的时候,武好古目测了一番,发现宿城港地区海滩并不开阔,大约只有四里长,两边都是大山。
若是能修个四里长的海塘,然后再沿着海塘修几个庄子,便可彻底封锁宿城港了。
未来的金兵肯定也没有坚船利炮,面对这种海防工事,只能束手无策。
如果武好古还能建立起一支能和大金水师抗衡的船队,就能把云台山建成一个海上抗金基地了。
当然了,对于未来,武好古能做的事情肯定不止“云台山抗金基地”这一项,不过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
“宿城港那边的地?”老和尚显得有些失望,云台山的地产,向来是“离神仙越近,价钱便越高的”,宿城港那边的平地反而不怎么值钱。
“有倒是有,”老和尚眼珠子转了转,便露出难色,“只是那边没有现成的庄子,只得买些菜地来自建了,在岛上营建,可不便宜啊。”
武好古抚掌笑笑:“花点钱不是问题,至于在岛上如何营建,自然还得请方丈法师和法起寺帮忙了。
至于那北云台山南麓黄茅顶的庄子,明日也去看看,若是能瞧得上,一并买下就是了。
对了,买主索价几何?宿城港的土地又是甚价钱?”
老和尚闻言大喜道:“那庄子的买主所价两千缗,虽然不便宜,可是那庄子真是不错的,在云台山上也不多见。
至于宿城港的地,那是贱得很,一亩就是两缗上下。施主买个百亩,也不过二百缗,只是要建成庄子还得花费不少。”
宋朝的房子也就是开封府城内比较贵,别的地方是很便宜的。便是位于云台仙境,占地十亩的山景+海景别墅,也不过索价两千,这还是老和尚在狮子大开口,若是要讨价还价,有个一千五也能拿下了。
当然,武好古今天不会和老和尚讨价还价的,这事儿自有张熙载和花满山去做。
想到这里,武好古开怀笑道:“这样也好,明日便去看看山庄吧。法师,佛弟子还有个不情之请,想请法师或是法起寺中别的法师,帮着在下买入宿城港的田地建个庄子。”
老和尚看来心情极好,笑道:“出家人与人方便,何况施主又与佛有缘,这个忙我法起寺帮定了。
现在时候不早了,老僧陪诸位去用些斋饭吧,吃完以后,诸位早点休息,明日一早可以观日出,看雾海……这云台山的景色,便是那时最好了。”
……
鸡鸣时分,朝霞绚丽
起了个大早的武好古,第一个登上了法起寺的释迦塔,站在五层高塔上,眺望着日出云海的壮丽景色。
诺大的云台山和周遭的海州湾,此时都隐入了云海,只露出一个个山峰,仿佛云海中的礁石小岛。东方的天空是金红色的,有些刺眼的霞光漫过层云,铺满了半边天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大郎,你看此处景色如何?”
武好古耳边响起了燕地口音,他回头看去,只见马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了他的身后。
“雄壮,浩瀚,无垠,”武好古说,“和昔日魏武皇帝东临沧海时所见,堪有一比。”
马植却摇摇头,叹道:“太白山云海,却比此处更加壮丽!也难怪隋唐之时会六征高句丽。
只可惜先人功业,子孙却未能守全!”
太白山就是长白山,唐朝时称白山、太白山,契丹人把它的汉名改成了长白山。不过马植依旧称其旧名:太白山。
显然是不忘汉唐之雄风……
武好古道:“马二哥竟想到了太白山?那里可是汉唐故土啊……”
马植点点头:“是啊,不知何日才能重归华夏?”
“终有这一日的!”武好古脱口而出,“白山黑水,终有一日会回归华夏的!”
马植望着武好古,重重点头,“大郎,你说的对,终有这一日的!”
武好古完全明白马植的心思——马植就是个“唐人”,想的事情和宋人是不大一样的,这大概就是他悲剧收场的原因吧?
而武好古,其实也不是宋人,他的灵魂来自九百多年后,同这个时候也是处处不合。
因此,他和马植直接,竟然在此刻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第108章 云中对 (求收藏,求推荐)()
“两位可真敢想啊,我朝的太祖、太宗两位先帝也只想收复燕云之地,你们二位竟想要长白山,这岂不是要灭辽了?”
米友仁和西门青这时并肩上了高塔。米友仁一身青袍,手持把折扇,耳鬓上还插着支不知哪儿摘来的芍药花,果真是个风流才子。
西门青则是白衣胜雪,头上一帕方巾,手中也有一把折扇,虽然耳鬓后面空空如也,可还是显得有些妖娆。
说话的是西门青,他虽然是幽州镇牙将之后,家中先辈也素有复燕之志,但是却没有人想过平辽。在西门青看来,大宋收复燕云已经是千难万难,要平辽,简直是痴人说梦。
马植却笑了笑说:“对大宋而言,复燕和平辽,其实是一件事!
若能复燕,辽东亦不难取。若无平辽之雄心,燕亦难复!而大宋太宗皇帝两次北伐之败,便是败于没有平辽之心。”
“马二哥何有此言?”米友仁忍不住发问。
他到底将门出身,也知晓一些太宗北伐的成败,但是从未有人将复燕和灭辽等同起来。
马植一笑:“此论在辽国那边其实是有公论的。大辽国虽有南北两面,但失却其一便要亡国了,这南面北面,对大辽是一样紧要的。
因而燕云之战对大宋是锦上添花,对辽国却是存亡之战,必倾举国之兵一决生死,断无捐弃南面燕云之地以保北面之理。”
“可辽国有万里疆域,去了南面的燕云之地,仍然不失为大国啊。”
“哈哈,”马植摇头道,“元晖你有所不知,辽国虽有万里疆域,但大部分都是人烟稀少之地,真正富庶的也只有燕云和辽东一部。
若失去燕云,辽国的财富将十去七八,人口也要减少五成以上。而且契丹统御北方的威信也将荡然无存,草原诸部,生熟女直,渤海奚部都将背辽而去。
所谓万里大国,将会分崩离析,处处狼烟!”
“说得好,真是叫人豁然开朗!”武好古拍起了巴掌。
这马植肚子里是真有货色的!一番分析,将燕云之地对辽国的重要程度,阐述的明明白白,而且有理有据。
辽国失燕云不仅将失去大量的人口和财富,而且还会失去赖以统治草原沙漠和白山黑水的威信。
对北方部落而言,威信是等同于实力的。
有了威信,便会有别的部落来依附投靠。匈奴有威信的时候,草原上都依附匈奴,柔然崛起之人,大家都是柔然,到了突厥,则各部都投突厥,现在则是契丹称雄。
一旦契丹失去燕云之地,那些依附契丹的部落,马上就会认为契丹衰弱了,而一一背离。
到时候契丹可就真的要崩盘了!
所以燕云之地,就是契丹存亡之地,如果放弃燕云,契丹就会面临亡国灭族的危机。
如果契丹不是自己完蛋,大宋想取燕云,就必须要有灭亡契丹的决心!
而在燕京城下展开的决战,则是契丹的存亡之战,如果大宋获胜,那契丹的主力必然被粉碎,大宋根本不必止步在十六州,完全可以再造一个盛唐气象了。
“那马二哥以为,我大宋有力量平辽复燕吗?”米友仁这时皱着眉头问。
“有。”马植道,“大辽如今腹心已衰,弱干强枝,四方离心,早就不复昔日之勇。
而大宋国力蒸蒸日上,人口十倍于辽,财富百倍于辽,民生安乐,君臣和睦,四方平静,如何不能恢复燕云,平灭契丹?”
“马二哥,”武好古插话道,“可我大宋的用兵取胜之法,终不及汉唐。
这十倍于辽的人口,百倍于辽的财富,是很难养出灭辽大军的。”
“这有何难?”马植一笑,“若是百年前的契丹,那真是没有办法的。可时至今日,契丹早就病入膏肓了,腹心部只知道吃斋念佛,哪里还有战力?而大宋兵弱……再练一支新军不就行了?
用昔日后周世祖的法子,精选严练,配以上等的器械,再用西军的良将指挥。若是用人得法,十年可成劲旅。用完以后,再杯酒释兵权也不迟啊。如今大宋立国已一百余年,士民安乐,天下归心,难道还怕几个带兵的将帅起甚底不臣之心吗?”
马植顿了顿,又言道:“与此同时,还可以用器械财帛收买联络辽国境内的部族豪强,如草原诸部、生女直部落等等,令其举兵以呼应大宋。
对了,如今草原上就有阻卜作乱,已经和契丹人打了六七年了。”
听了马植一番高论,武好古心道:果然没有看错,这马植真是大才啊!
将来或许可以早点将他举荐给宋徽宗,有了马植的辅佐,靖康之耻一定可以避免。
说不定宋徽宗还能摇身一变成了宋武大帝呢!
“不成,不成,”米友仁却连连摇头,“如今可不是五季乱世,怎可效仿周世祖呢?况且这周世祖辛辛苦苦练出来的兵,后来还不是在那个……那个陈桥驿兵变了?
再说,大宋向来是各方分管兵权,怎么可能再练出一支难御的精兵?王荆公的《将兵法》便是极致了,选西军悍将练新军根本是不可能的,便是章相公也不敢再进一步了。要不然,他的相公可就到头了!
便是如今的那些西军将门,章相公也是不得已而用之。若是有一日西贼平定下来了,西军将门也是要夺了兵权圈到开封府的。”
米友仁说的也对!
马植是知辽的,因而一眼可见辽国的死穴,所言所论是不会差太多的,但是他却不知宋!
而米友仁是大宋将门出身的艺术家,虽然不怎么知兵,但是却知道大宋兵弱难振的根本原因。
归根结底,就是怕别人学赵匡胤兵变夺权。其实也不仅仅是不相信武将,文官真要掌握兵权,大宋官家一样是不相信的。
所谓以文御武,不过是让文官去领导武将打仗,并不是让文官真正掌握兵权——宋朝的兵权是多头管理,拆得很散,很多衙门都能管一点,可是谁也复不了总责,除了完全不懂打仗的皇帝。
因此也不可能有一个或是几个大臣可以去负责训练新军,无论文资武资都不行!
至少在北宋是不行的,南宋倒是可以练新军,而且还练出了赫赫有名的岳家军和忠顺军、安丰军(后两支抵抗蒙古的主力)。
如今既然没有人能负责(除了皇帝本人),那再好的办法也是无法实现的。
释迦塔上安静了下来,马植和米友仁都不言语了,武好古的兴致也去了大半。
马植练新军的办法,在北宋恐怕是不可行的……
可辽国若真如马植所言,已病入膏肓,那未来的天下,将何从去呢?
就在塔上的几人各自陷入沉思的时候,楼梯响动传来,接着便是潘巧莲打了个哈欠的声音:“各位起的可真早啊,哇,外面可真是云山雾罩啊。大武哥哥,寅哥儿,你俩不如便在这里画上一纸,把云台山的美景收在图上,带回开封府吧。”
第109章 阿拉丁商会(求收藏,求推荐)()
晨光明媚,云台仙境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武好古等人已经在这座海上仙岛上住了十日,遍览了岛上的美景,还在法起寺净因大和尚的撮合下,花了一千四百六十缗,买下了北云台山南麓黄茅顶中部的一栋名叫云仙庐的宅院。在云台山脚下的宿城镇买田的事情则要费些时日,原来宿城镇上的田土都属于几个大地主,他们人都不在海州,不过净因老和尚打了包票,只要武好古肯出到三缗的高价,便是把宿城镇外的田都买了也行了。
于是武好古便留了四百缗的私交子给净因和尚,又捐了一百缗香火钱,把买田的事情全权委托给了老和尚,云仙庐也交给法起寺的和尚打理。
解决了在云台山购屋置地的事情之后,武好古心情愉悦了不少。虽然靖康之耻看起来还是历史的必然,但是能经营出一个抗金基地总是为挽救华夏天倾尽了一份力。
况且,武好古现在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以后钱多了还可以加大抗金投资。
另外,辽国的未来也未必就是金代辽,或许会有一个辽版的藩镇割据,这样大宋不就能高枕无忧了?
今天,便是武好古等人结束了云台山之行的日子。带着一份东海县衙刚刚用了印的山庄房契,武好古和同行的众人又一次来到了位于宿城港码头旁的仙客居,他们准备先在这里用餐,然后再乘船离开。
刚一上到酒楼的二层,武好古就看见那个金毛妞趴在柜台上,正跟一个背对着楼梯口,书生打扮的客人聊得正起劲儿。连武好古上楼来都没注意。
花满山走了过去,刚要说话,金毛妞一抬头,看到了走在武好古身边的马植,立即叫道:“哎呀,马员外您来得可真巧,您托奴的事情有些眉目了,来来来,奴给你介绍,这位就是泉州来的白思文白员外,是阿拉丁商会的总管。”
什么?阿拉丁?武好古听到这个名字便是一愣,阿拉丁怎么跑中国来了?不对,阿拉丁本来就是中国人……《一千零一夜》里面的阿拉丁就是个中国人。难道自己遇上了阿拉丁的原型?
武好古正瞎琢磨的时候,阿拉丁商会的总管已经转过身来了。
这个人个头不高,大约在五尺三寸左右的模样,肤色古铜,五官非常立体,鹰钩鼻子,眼眶深陷,一看就是番人的样貌。不过他的打扮,却是书生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