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丰乐楼回家后,他连晚饭都没吃,也不理妹妹和老婆们,一个人就关屋子里蒙头大睡。今天在禁军衙署里面也昏昏沉沉的,谁也不理。这会儿甚至没发现赵佶和高俅策马而来,只管自己往府邸里面钻。结果还是高俅大声发喊把他给叫住了。
“端王”潘孝庵转过身,抬头一看就是一怔,连忙躬身一揖,“见过端王殿下。”
赵佶笑了笑,从马背上跃下,“潘供奉,我今日有事寻你。”
“嗯?”
潘孝庵又是一愣:有事寻我?十八都要和姓武的私奔了,还寻个甚啊!
“是好事儿,”高俅在旁说道,“还不赶紧请大王入府!”
“有请,有请,快快有请。”
“潘供奉,我今日是为你家十八姐而来的。”
在小潘园的内堂里面,赵佶刚一落座,点茶还没上来,就立即道出了来意。
“为十八姐儿?”
潘孝庵听了这话,眼珠子都瞪大了。
端王是什么意思?
要娶十八姐?
不能啊,这事儿没有男方亲自上门来说的,就是王爷也不能这样啊。
难道是想纳十八为妾?纳妾倒是可以直接上门提出的。
可是这个不妥吧?
潘巧莲虽然不是潘家将门嫡流,但终究是将门女,给亲王做妾是不合规矩的,除非端王袭了大统,那就没有问题了。
不过端王真的想要纳潘十八姐为妾,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潘孝庵想着想着就笑了起来,笑吟吟看着端王赵佶,等着他接着往下说。
“大王是来给潘十八说媒的。”高俅站在赵佶身旁,满脸堆笑着说,“男家是洛阳武家的子弟,大唐太原王的二十一代孙”
洛阳武家?太原王的二十一代孙不会是武好古吧?
潘孝庵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赵佶笑道:“这人你也认识,就是翰林图画院的待诏直长,官家亲封的画中第一人武崇道。”
真的是武大郎!
潘孝庵想到武大郎就气不大一处来,可现在是端王殿下亲开金口给武大郎做媒!他也不能一口拒绝啊!
而且端王既然开口为武好古和潘巧莲做媒了,也就说明潘巧莲入宫“梦碎”,是不可能嫁给端王了,哪怕做小也不行了。那么武大郎也就不失为一个上佳之选了。
武大郎可是年少多金,而且官身在望,最关键的是端王赵佶还肯出面给他做媒。这说明赵佶是很喜欢武大郎的!而赵佶将来又极有可能做皇帝,到时候武大郎还不是闭着眼睛升官发财?
这样的佳婿,潘家不要,有的是人要!
潘孝庵到底是将门中的“银行家”,脑筋是很灵光的,一点儿都不死板。所以转念一想,就认定武好古是佳婿了。不过也不能让武好古太容易把十八姐儿搞到手,一定得折腾他一下。
打定了主意,潘孝庵便冲赵佶拱了拱手,“大王,您说的那人,在下也是认识的,的确是一时才俊。不过他的祖上武士彟是唐朝的勋贵,不是本朝的勋贵。而他本人也没有一官傍身,终究是个吏员商家,如何能配将门虎女?”
赵佶笑着点点头,“不就是一个官嘛,待他使辽归来,我六哥总能给他一个官的,若是供奉等不得,我便去保举则个如何?”
虽然老赵家是开官帽铺的,但是端王赵佶可以保举的人数还是非常有限的,高俅跟了他不少日子,都还没官身呢!
现在端王居然肯为了武好古早几日做官,就拿出一个保举名额,说明他是把武好古当真朋友的
“不必!”潘孝庵摆摆手,他可不会让武好古占这份“便宜”,因为他知道人情是有限的,哪怕武好古和赵佶关系铁,这人情也是越用越少。所以有限的人情,一定要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他说:“武大郎想娶我妹子可以,但必须凭本事得官!而且官还不能小,文官得到京官,武官得到大使臣,要么就是科举入仕,只要东华门外唱名,立即就能娶十八姐儿。”
第196章 官家不哭()
宰相章惇经由垂拱殿入了大内,在一个宣赞舍人的引领下,向崇政殿走去。宣赞舍人隶属于閤门司,掌管传宣赞谒,是皇帝与百官之间的“桥梁”。
在唐朝时,閤门司是由宦官掌控的,而本朝天子遂行的是让臣下分权相制的策略。自然不会让宦官控制自己和外臣见面交流的通道。因而掌握閤门司的是开封勋贵,閤门司的官员都是武资,大部分是勋贵子弟,也有一些是武举及第入仕之臣。
而垂拱殿则是官家日常早朝的地方。在宋朝建立初期,官家上朝的地方通常在外朝的大庆殿或文德殿。不过如今这两座大殿已经变成了礼仪性的摆设,除了重大的日子,官家并不御外朝大殿,而是在内朝的垂拱殿早朝。
垂拱殿也由此变成了朝臣进入大内面君的门户,而官家在内朝办公和召对臣僚的地点,则通常是崇政殿。
作为宰相的章惇,不知多少次从垂拱殿步行到崇政殿,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走到。不过宫廷的礼仪是不能废的,还须由宣赞舍人引领。
到了崇政殿门外,章惇立定等候,那么宣赞舍人则向殿**侍通报。
不需多久,一个有些矮胖,皮肤也不大白净的内侍从殿里出来,向章惇等人行了一礼,然后凑上前去,低声对章惇道:“相公,官家今日心情不予,刚刚在殿内流泪了。”
和章惇说话的这个内侍名叫刘有端,四十许岁,是入内nei侍省的押班,勾当御药院。和以往在宫中任职的宦官不大敢公开结交外臣的情况不同,刘有端这个内官却和宰相章惇往来密切。
同时,他还是新任的刘皇后的心腹。通过他,当时还是贵妃的刘皇后就和宰相章惇勾结,促成了孟皇后的被废和刘皇后的继立。
这哲宗皇帝治下的大宋,还真是有点另类——不仅出现了长期独相和一党把持朝政的情况,而且还出现内宫、内官和外朝勾结的事情,可谓是家法大坏。因后世史家对开疆辟土的哲宗皇帝以及辅佐他的章惇评价普遍不高。
基本上就是昏君加奸相的最佳组合了,正是由于他们二位坏了祖宗家法,才造成了后来的靖康之耻。再顺着昏君赵煦**相章惇往上追查,靖康之耻的责任就落到了王安石头上了。
听说“昏君”赵煦在哭,“奸相”章惇愣了愣,低声问:“官家因何而哭?”
“因为一幅画。”刘友端叹息一声,“今日翰林图画局送了一幅画到崇政殿,官家一开始见了还大为赞叹,可是没一会儿就哭起来了”
一幅画把官家弄哭了?这是什么画?不会是流民图那样的画吧——章惇马上就想到了神宗年间的一幅流民图,这图是光州司法参军郑侠所画,用以批评王安石的新政。随同流民图奉上的还有一道论新法进流民图疏。结果宋神宗展视流民图后,夜不能寐,第二天早朝时下了“责躬诏”,罢去方田、保甲、青苗诸法
莫不是又有哪个旧党余孽上了流民图之类的“逆图”了吧?这可不行,得马上治罪啊!
章惇的白眉毛一拧,面露凶相,问道:“谁的画?”
“是翰林画局待诏直长武好古的画。”
“武好古?”章惇心想:一个小小的待诏直长竟恁般大胆?一定要重重治罪!
想到这里,他便整整衣衫,随着刘友端进了殿门。
大殿深处,穿着常服的官家赵煦正坐在案后,看着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暗自落泪。
因为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是面向赵煦摆放的,所以从章惇站立的位子看去,只能见到一块竖着摆放在架子上的木板。
虽然很想马上看看那幅惹哭了皇帝画,但是章惇还是先行了揖拜之礼。
“赐座,上茶。”
官家赵煦的声音传来,很轻,显得中气不足,听得章惇好一阵心疼。
很快就有内侍搬了个杌子过来,放在章惇身后。宰执大臣召对时赐座是惯例,章惇也不谦辞,大模大样就坐了下去,还从另一个内侍手中接过了茶碗。而他的目光却盯着那个木板,显得非常好奇。
赵煦看见章惇的样子,苦笑道:“把这画儿掉个个儿,让章卿看看吧。”
“喏。”
马上就有两个内侍上前,端起画板下的木架子,转了个面,将有图画的那一面对着章惇。
“这是”
章惇看见画上横刀立马的官家赵煦立即就被惊了一下,差点儿把手里的茶碗给砸了。
“画得可好?”赵煦问。
“这”章惇盯着图画上面,横刀立马,仿佛在指挥万马千军的赵煦看了一会儿,一对老眼居然也有些湿润了。
这画太真了!和真人一模一样!而且还画出了章惇和赵煦藏得最深的心思。
如果赵煦的身体还能立马横刀,挥军征伐燕云何愁不复,西贼何愁不灭啊!
可是年纪轻轻的皇帝,身体却已经无法承担他的雄心壮志了。
“陛下,这画”
章惇一开口,却不知该说什么了?
武好古的确画了一幅好图啊,可惜这图上的一幕,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了,怪不得皇帝见了图画会流泪不止。
“陛下,您还年轻,好生将养几年,身子骨养好了,便能和图上一样,御驾亲征了。”
顿了一顿,章惇还是说了几句哄赵煦开心的话。
赵煦点了点头,一指眼前的画说道:“章卿,朕打算将此画挂去都亭驿内。”
都亭驿位于汴河北岸旧城光化坊的都亭驿,是专门接待辽国使节的。再有几日大辽国的贺正旦使就要抵达那里,这幅大宋官家横刀立马图正好摆在都亭驿内吓唬辽人看到没有?我们大宋官家是很厉害的,你们这些辽人不服的话就放马过来吧!
“文官要到京官?武官要到大使臣”
端王赵佶正在自家王府里和武好古说着潘孝庵嫁妹的条件。
条件不是房子,也不是聘礼,这个对武好古根本不是问题——光是几天前的丰乐楼唱卖,佳士得行获得的纯利就超过了两万缗!武好古还卖出了墨娘子舞蹈图获利一万缗(给了佳士得行一千缗佣金)。
另外,佳士得行印刷的带有墨娘子和李师师图像的花招儿现在也值钱了,一张可以卖到几十文!
这说明出版花魁画册是完全可行的——没钱去泡花魁,还没钱买本画册过过眼瘾吗?花魁画册只要能打响了,可就是一个滚滚财源了。
所以房子和聘礼都不是问题,潘孝庵也没有提出,他提出的要求是让武好古取得“京官”、“大使臣”或科举及第的地位。
这要求可真有点高了。
不是说武好古没办法做到京官或大使臣,而是很难在短期内取得这样的地位。如果给武好古几年时间,那倒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可是潘巧莲转年就是十八岁了,再等几年不就是老姑娘了?
“其实也不很难,”赵佶笑着说,“我六哥和当朝宰相章子厚都是赏罚分明的路数,只要你使辽建功够大,一个大使臣不算甚底。”
“可怎么才算功劳够大呢?”武好古皱着眉头问。
“这个”赵佶笑着摇头,“我也不知道,毕竟本朝也没出过像大郎你恁般能画的画师。
或许你该去问问纪忆之吧?他不是在枢密院吗?该知道相公们想要甚底样子的谍画吧?”
第197章 功劳必须大大的()
出了端王府,林万成就牵了马过来。武好古翻身上马,与林万成一起向内城行去。
此时天将黄昏,金红色的光芒洒满了开封城。街上拥挤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道路两旁的店铺里传出吆喝叫卖的声音,处处都透着繁荣和喜庆的气息。
武好古很想快些见到纪忆,好早点打听清楚章惇和曾布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谍画?可是却被人群挡住,只能耐着性子缓缓而行。
纪忆的宅邸就在任店街上,距离武好古原来住的第一甜水巷不远。过了御街,沿着潘楼街向东,到了佳士得行总店所在的十字街口再向北拐弯就到了任店街。纪家的宅邸当然不是沿大街的,而是在一条小巷子上。
巷子的入口就在那栋名叫任店的大酒楼旁,拐弯一进去,就能看见一个好大的宅邸门脸儿,富丽堂皇,飞檐斗拱的宅门上挂着“纪府”的牌子。门口还有一列拴马柱,两个穿着短衣的仆童正在打扫尘除,看见武好古和林万成过来了,都上了唱喏行礼。
门口迎出一个满面春风的中年人,笑吟吟的抱拳行礼。武好古从马背上下来,还没自报家门,那人就用一口吴音对武好古说:“官人可是武待诏吗?”
武好古微笑抱拳:“正是武好古,您是”
那中年人也微笑:“在下纪磊,是忆之的堂兄。”
纪家是平江首富,自然是人丁兴旺,共有八个房,纪忆只是长房的少主。他如今在开封府混得风生水起,不仅巴结上了端王赵佶,还成了章惇、蔡京的党羽,要应付的事情也就多了,需要有人帮衬,而且纪家在开封府也有买卖需要专人主持,于是就把这纪磊和另外几个子弟从平江调到开封府来了。
这就是大族的好处了,有自家人可以帮衬,不像武家现在就父子兄弟三人。
“原来是纪员外,久仰,久仰。”武好古客套了一番,就问:“不知纪大官人在家吗?”
纪忆也是个忙人,枢密院北面房有一堆事儿,还得读书准备科举,还得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拍马屁。这官做得也真不容易啊!
纪磊笑道:“回来了,刚从章相公府上回来,正在读书呢武员外,您先和我来吧。”
说着话,便做个肃客的手势,将武好古请进了纪府的外客堂,还叫人上了点茶。茶水刚一上来,纪忆就快步而来了。瞧见武好古就唱了个喏,然后便笑道:“崇道兄,你来的可瞧,省得我明日去佳士得行总店寻你了。”
武好古现在依旧没有开始在翰林图画局轮值,每天白天就在佳士得行总店呆着,一边处理商业上的事儿,一边在那里给墨娘子、李师师以及其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