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的思绪回到了初入江南时,当时为了打击东林党,将常州的东林书院强行改成了东林妓院,沉重的打击了东林党的气焰。
如今的东林党早已是灰飞烟灭,不见了踪影,但方原偶尔也会懊悔当年的决定,将书院改成妓院,心中的恶气虽然出了,但却实实在在的有辱斯文,更显得方原是小肚鸡肠。
如今既然沧浪亭空了出来,不如就改成另一个与江南大学堂齐名的大学堂。名字方原早已想好了,就是苏州大学堂;学堂的山长,方原也有了人选,就是由汤若望,柳如是共同主持。
这个苏州大学堂也采取和江南大学堂相同的模式,就是中西并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的应用科学都必不可少。
过了大半个月,朱慈焕一行王府的官吏终于离开了南京,到了凤阳。随同朱慈焕前来的,大部分是新进王府的官吏,之前南京城的旧臣如姜曰广等人,却担心来凤阳前程未卜,不愿再追随而来,选择了辞官。
方原本就不愿这帮老油条前来凤阳继续混吃混喝,倚老卖老的占着茅坑不拉屎,既然他们主动选择滚蛋,那是最好不过。
方原仿效北京紫禁城的模式,将后宫分成了东宫,西宫,西宫用作摄政王府的院子;东宫则交给朱慈焕用作大明皇帝的寝宫。其他的诸如后花园等,则为双方的公共区域。
王府的迁移工作告一段落,方原却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紫禁城的密使,并不是代表崇祯而来,而是掌管京畿戍卫的国丈周奎派来的。
这个时候周奎派密使来做什么,方原一时也猜不透,便令密使进了后宫,询问究竟。
密使冲方原恭恭敬敬的跪拜在地,仿效参拜帝皇的三拜九叩,高呼摄政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方原非常不习惯这种三拜九叩的礼节,待这个密使跪了也呼了万岁了,开门见山的问道,“周奎此行有什么说法,有事说事吧!”
密使低声道,“摄政王,臣乃周国丈之长子,周鉴,特替父亲前来拜见摄政王。之前一直不识时务,不知摄政王天威所在,非要与摄政王作对的周皇后,是臣的妹妹。她自小就顽劣不堪,父亲几次三番都想将她赶出家门。待嫁进皇家后,便与周家再无关系。请摄政王高抬贵手,攻占京城后,放周家一条生路。”
方原这才明白,周奎派周鉴前来密会,是知道京城迟早保不住了,替周家来向方原求情,找一条生路来了。令方原既好气又好笑的是,周奎全靠着女儿贵为皇后,才有了今日的荣宠。不仅不知感恩,反而在危难时刻,直接与周皇后划清界限,连这个女儿也不认了。
难怪历史上这个周奎直接将唯一的外孙朱慈烺卖了两次,一次卖给了李自成,一次卖给了满清。朱慈烺躲过了李自成,却最终没躲过满清的屠刀。
人之无情,莫过于此啊!
当然,方原也不想去追究周家的这点破事,周奎此时前来投诚,是因为周奎有投诚的资本,那就是戍卫京城的八万明军。若这八万明军能不战而降,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又在山海关按兵不动的话,京城那是兵不血刃,唾手可得。
方原反问道,“周家有什么资本向我投诚?”
周鉴恭敬的道,“京畿戍卫的八万明军,愿弃暗投明,一同投降摄政王。”
方原佯作恼怒,指着周鉴呵斥道,“周奎的中都督不过是靠着皇亲国戚的名头来的,戍卫的八万明军会听从周奎的军令?!周鉴,你在诓骗于我!”
周鉴吓得面色苍白,连连磕头道,“摄政王天威,天威,周家哪里敢诓骗摄政王啊?!戍卫的明军大部都是京畿人,也是有妻儿老小的,从军不过是找口饭吃,哪里还敢和摄政王的天兵天将作对?父亲早就与军中不少中高层军官有了默契,只要摄政王天兵一到,立刻便投降。”
周鉴的话纵假也有七分真,历史上李自成进入京城,京城就是不战而降。这帮官兵确实识时务,也太识时务了。
方原面色稍和,沉吟着道,“若还有忠心的,不愿投降的军官呢?”
周鉴忙道,“摄政王只要给我们半年至一年的时间,父亲就可以将那些顽固不化的死硬派全清扫出戍卫军。”
方原听了是暗叹不已,周鉴的说法确实有相当的可信度。若是周家前来设陷阱,也不至于设下一个半年,一年后的陷阱。要清扫军中的忠心将领,确实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崇祯如今是外有强兵,内有奸佞,不亡国才是奇了怪了!
方原点头应允道,“好,好,周家就去做吧!等我攻下了京城,会酌情考虑赦免了周家。”
周鉴得到了方原的承诺,是大喜过望,正要告退,却听方原又缓缓的说道,“还有一事,需要周家鼎力相助,我也可以看一看周家投诚的诚意。”
周鉴忙躬身道,“摄政王但说无妨,只要周家能做到的,必效犬马之劳!”
方原沉声道,“河间府还有周遇吉的七万晋军,乃是我进军京城的拦路虎,周奎想个法子将七万晋军调离河间府,回山西去吧!”
周鉴为难的道,“这,这,周遇吉是个顽固不化的,对朝廷是忠心耿耿。而且与父亲同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我们调不动啊!”
方原嘴角扬起了一丝微笑,淡淡的道,“我军会从河南的南阳府北上开封、河南二府,收复河南布政司在黄河以南的所有州府。只要我军一出动,战情紧急,周奎该知在陛下、周遇吉面前怎么说了?!”
周鉴听了是恍然大悟,只要玄甲军从河南北上,摆出一副要渡江进入山西的架势,再加上周奎在朝堂之上周旋,周遇吉的七万晋军在河间府是呆不住的,必然会撤回山西。这么一来,从山东通往京畿的防线就彻底的空了,玄甲军便可以直逼北京城下。
周鉴连连点头道,“摄政王简直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虽古之明君。。。。。。”
方原懒得再听他继续拍马屁,挥手打断了他后面的话儿,“去吧!我等着周家的好消息!”
第654章 谁是乱臣贼子()
紫禁城
乾清宫
崇祯这一个月来,接到了两份情报,传来的全是坏消息。
一个是河南总督李岩派出贺锦率两万军士自南阳府北上开封府,开封府官府向朝廷发来了紧急求援信,要求朝廷立刻派军前去救援。开封府属于周遇吉的防区,周遇吉得到军报后,立刻前来京城汇报紧急军情。
一个是吴三桂也对玄甲军想借道山海关出关一事给出了回应,关宁军认为方原想假道灭虢,趁机攻占山海关,关宁军不予放行。甚至,吴三桂本人并没有前来,而是派了山海关总兵高第回朝代为报信。
吴三桂的回信虽礼敬有加,但态度却是一目了然,无论崇祯应不应允给方原借道,吴三桂和关宁军也不会放行。
两份军报全都关系到与方原的冲突,崇祯逼于无奈,只能再次找来了名义上是来京城探亲,实际上是替方原来和谈的公主。
这一次父女间的对话,只有周皇后、国丈周奎,周遇吉在一侧旁听,没有召集其他内阁、五军都督府的大臣。
如今的内阁首辅洪承畴,虽口中没明说,其实是巴望着与满清合作,共同对付方原;吴三桂事实上已不遵朝廷号令;郑森区区的水师也在天津卫苟延残喘。
崇祯唯一还能指望的,就只有周奎的八万明军,还有周遇吉的七万晋军。
崇祯先将方原派军北上军报摆在了坤兴公主面前,神色冷然的道,“娖儿,这就是驸马和谈的诚意,狐狸尾巴终于还是露出来了,派军前来攻占朝廷的河南布政司。”
公主看过了军报,又将军报交还给了崇祯,“父皇,驸马若真是有心与朝廷为敌,京畿以南至山东是一马平川,为什么不直接攻打京城,反而从河南出兵?这是驸马的和谈策略而已!”
周遇吉朗声道,“方原不攻打京畿,无非是忌惮在河间府的七万晋军而已。”
公主似笑非笑的望着周遇吉道,“周都督,五万晋军连个几千人的高邮卫也拿不下,能阻挡二十万玄甲军北上?!”
她讥讽了周遇吉,又望着崇祯道,“父皇,如今在京畿地区还愿遵从父皇号令的,不过是八万京畿明军,七万晋军而已。比之孙传庭的二十万山东军,李自成的三十万闯军,孰强孰弱?连孙传庭都战败殉国,李自成都狼狈逃窜,驸马焉会惧怕京畿这点兵马?驸马不向京畿进军,而是在河南方向进攻,还是不愿和父皇真正的撕破脸啊!”
崇祯再次陷入了沉思,若方原真的进军京畿,周遇吉的七万晋军或许能给玄甲军制造不小的麻烦,但要说能将玄甲军拒之京城之外,崇祯也不会相信。
周奎出来说道,“陛下,当务之急,不是口舌之争,也不是判断方原是不是乱臣贼子,而是如何解河南之围啊!”
山西、河南全是周遇吉的防区,而周遇吉的主力正在河间府,防备玄甲军北上,还能有什么法子抵挡玄甲军在河南的扩张?崇祯望着周奎问道,“周国丈,你可有良策?”
周奎义正言辞的道,“以老臣的估计,方原此人就是爱惜名声,想当乱臣贼子又不敢公然翻脸,便想着一下下砍断京畿的左膀右臂,孤立京城,迫降朝廷。”
“若朝廷不守河南,方原必然会继续北进,攻打山西。若山西一旦有失,京畿便是一块死地,再无可为!若朝廷守住河南、山西,纵然京城失守,还可以退去山西,倚持着太行山之险,继续坚守。方原纵然夺了京畿,立刻就会面临与满清的全面大战。我们正好可以坐山观虎斗,或是南下陕西,攻灭秦王,夺取关中扩充势力。”
崇祯听了他分析的形势,是连连点头,“国丈言之在理,周都督,你是什么说法?!”
周遇吉所率全是来自山西的晋军,若玄甲军攻占河南,再北上山西,这帮山西大兵哪里还愿留在远在千里之外的河间府死守?从军心、士气的角度来看,也应该回援山西。
周遇吉打心里是赞成周奎的说法,但还是为难的道,“陛下,若晋军撤走,方原一旦从山东北上京畿,谁来护卫京畿的安全?”
周奎冲崇祯跪拜在地,正容道,“陛下,犬子周鉴会亲率四万京畿明军前去河间府驻守,抵御方原,不成功便成仁。老臣一门深受陛下厚恩,必当以死相报。”
若周遇吉一撤,崇祯唯一能指望的,也就是周奎,见周奎在国难当头还愿意出来担当重任,也不管是真是假,是忠心还是忽悠,感动得热泪盈眶,“周国丈,京畿的安全,尽在你一身了!”
公主默然的看着当着父皇之面大表忠心的周奎,从内心生出了深深的厌恶。方原早派了密使前来给公主传话,周奎前些日子秘密派了儿子周鉴向方原投诚,约好了将周遇吉的晋军调离京畿,以清扫最后一个入京的障碍。
经过周奎一连串高调的忠心表演,崇祯果然中了计,将周遇吉调离了京畿,返回山西去了,而将京畿的防务全交给了周奎。
这就是典型的开门缉盗!
公主望着将周奎当作最后救命稻草的父皇、母后,生出一阵难以抑制的悲哀。
直到此时此刻,父皇、母后还没看出大明真正的乱臣贼子,其实并不是南征北战的方原,也不是什么东林党、阉党,而是那群有奶便是娘,只有私利,全无公义的官僚集团啊!
洪承畴、吴三桂忙着向朝廷施压,要朝廷屈服于满清;国丈周奎则忙着向方原投降;最中立的郑森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唯一忠心的孙传庭、周遇吉,不过是孤忠之臣,大明临死前的回光返照罢了。
大明江山由这群官僚集团掌舵,不亡真的是天理不容啊!
公主突然想开口提醒父皇、母后,这会不会是方原的调虎离山之计,令父皇、母后再斟酌、斟酌,但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
方原对她是全身心的信任,才会将全盘计划,甚至连周奎秘密投诚这么机密的消息都说给她知晓。若她出卖了方原,坏了方原的计划,还有脸再去见方原?
何况,这也是唯一和平解放京城的计划,若一旦泄露,崇祯令周遇吉接管了周奎的京畿明军,双方的一场血战便无法避免。京畿必会大战连连,生灵涂炭。
无论于公于私,她都不开口揭穿这个天大阴谋,左右为难之下,鼻子一酸,泪水也划过了脸颊。
周皇后见她突然哭了起来,忙问道,“娖儿,你这是?”
公主深嘘口气,拭了拭泪水,将之前的话儿全吞进了肚子里,淡淡的说道,“父皇、母后,那驸马借道之事,打算怎么回复呢?”
崇祯摊开了吴三桂送来的书信,交给了公主,“娖儿,你自行看一看,不是朕要拒绝驸马,而是吴三桂不放行啊!”
公主详细的审阅了吴三桂的书信,望着崇祯道,“父皇的意思是,父皇愿意借道,是吴三桂不愿借道,是吧!”
崇祯沉吟道,“驸马、娖儿可以这么理解。”
公主将吴三桂的书信收了,放进了怀里,“父皇,书信借我一用,我会立刻给驸马回信,再附带送去吴三桂的书信佐证。”
崇祯打心眼里还是不愿借道,既然有吴三桂来顶这个锅,又有公主去向方原回信,那是最好不过,便连连点头,“一切都依娖儿!”
第655章 出使朝鲜()
半个月后,公主从京城发出的书信再次送到了凤阳。
书信里的内容,是京城朝廷应允方原借道,从山海关出兵辽东,攻打满清。但,山海关驻守的关宁军统帅吴三桂却拒绝了借道的建议,严禁玄甲军过道山海关。
方原见了书信是哈哈大笑,立刻找来了景杰,将书信交给他看了。
景杰大喜道,“老大,我们正想下房,吴三桂就送来个梯子,太好了!我们便可以宣布山海关的吴三桂与满清多尔衮勾结,图谋引满清入关,我们是替朝廷讨逆,征伐吴三桂。”
方原与他是想到一处去了,关宁军阀集团这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