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微微一怔,向崇祯、周皇后继续打感情牌是方原临出征前令公主去做的,目的就是要促成双方不要再内讧,将矛头对准关外的满清,便问道,“娖儿,陛下,母后说什么了?!”
公主缓缓的道,“除了寻常的问好,也没说什么了,还令我带着方沐、方瑜前去京城探亲,父皇、母后很想见一见。”
方原暗自沉吟,崇祯、周皇后对不要内讧,一致攻打满清的提议不置可否,可见还是不信任方原。至于要公主带着方沐、方瑜两个小公主前去京城,无非是两个心思。
其一是扣押了来当人质,这个心思,以方原的判断可能不大。天下之争,岂会因公主,两个女儿当了人质,就能逆转?崇祯扣押自己的女儿,外孙女,不过是惹天下人耻笑而已。
其二是试探方原、公主的心思。若方原愿派公主前去,公主自己也愿意去京城,证明双方还有亲情在。若方原连公主也不愿放行,甚至公主都不敢去京城,双方互相戒备至此,方原就是说一百个与崇祯是一家人,崇祯也不会信。
方原正在沉吟间,公主又开口道,“驸马,我认为父皇、母后是在试探我们,我若敢带着女儿去京城,他们才会真正的相信驸马,相信我。”
方原反问道,“娖儿的意思是?”
公主迎上了他的目光,求恳道,“驸马,我有六年没见过父皇、母后,既然父皇、母后邀我前去,我想回京城去一次。”
此言一出,方原、小苑、陈圆圆都是一怔,梁嬷嬷更是大吃一惊。
小苑开口劝道,“公主,这一去,真有可能被扣押成人质。”
公主凝视着她的双眸,微笑道,“苑夫人,这不正合了你的意?”
小苑悠悠的叹了一声,“公主,我们争了这么多年,但我突然发现,若府里少了公主,真少了几分亲情。公子是真心的喜欢公主,若公主成了人质,公子必会进退两难。”
相比小苑,陈圆圆还是与公主要更亲近些,也开口劝道,“公主,王府不能没有你来主持,你还是留下吧!”
公主的目光掠过二女,陈圆圆开口挽留在她的预料之中,小苑也开口挽留,倒真是出乎她的预料,“苑夫人,这是事关与朝廷和谈的军国大事,我当仁不让。”
“圆圆,我女儿就不带去京城了,若圆圆真的有心,替我照顾方沐、方瑜吧!”
方原也握着她白嫩的手儿,开口反对,“娖儿,我不许你胡闹,王府也不能没了你。”
公主反握着他的手儿道,“驸马,整个京畿地区,还有明军二十万以上,北京城内还有几十万的百姓。自大明开国以来,北京城从未被攻破过,若强行攻打北京城,我们也必然损失惨重。若我这一行能化解一场兵祸,几十万人免遭生灵涂炭,纵然有危险,我也愿去冒险。”
公主说的确实在理,如今李自成已平定,下一步的目标必然就是京城朝廷和关外的满清。对方原最不利的是,朝廷和满清合作,那就相当的棘手。对方原最有利的,当然是和朝廷谈和,共同对付满清。
公主此行就是双方谈和最后的希望,或许能免了一场灾难性的兵祸,挽救数十万人的性命。
但方原真的是担心公主去了京城,就被扣押成了人质。等他再攻打京城之时,公主的性命堪忧。
方原凝视着她的双眸,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打滚,“娖儿,我们还是从长计议,无须你去冒险。”
公主失笑道,“驸马,我去见父皇、母后算什么冒险?除非驸马是不愿与父皇、母后和谈,真的要篡夺大明江山,置父皇、母后于死地,就当我看错了人,也信错了人。”
方原听了一怔,看来公主前去京城,不仅仅是在化解兵祸,也是在试探方原的心思,到底是信守承诺,当大明的摄政王,还是直接篡夺大明江山,登上那个皇位。
在李自成被击溃前,公主还不急着去探知方原的心思。如今李自成也被击溃了,与京城朝廷,甚至与崇祯、周皇后的关系到底何去何从就直接摆在了方原,公主面前。
方原叹声道,“娖儿,说到底,你还是信不过我,故意在刁难于我,是吧!”
公主双眸含泪的道,“驸马,之前江南的局势不明朗,我愿意留在王府,陪着你。如今驸马已是兵临城下,统一天下在即,父皇、母后一定在京城成日的担惊受怕。我若去了,才能安抚他们的心。”
她突然冲着方原盈盈下拜,呜咽道,“我从来未求过驸马,现在我恳求驸马放我去京城探亲!”
公主是心高气傲,纵然被关押在太湖基地一、两年,也从未对方原说过一个‘求’字,更没有向方原展示过柔弱无助的一面。如今她既然开了这个口,方原如何能拒绝?
王承恩下跪道,“驸马,若你真的没有篡夺大明江山的心思,真的愿意和陛下,皇后和谈,就放公主去京城吧!”
梁嬷嬷也下跪道,“驸马,若你想篡夺大明江山,强留公主在身边,留得住人,也留不住心,就不担心公主随时会报复?”
两人是一唱一和,配合着公主的请求,逼着方原应允。
方原紧紧捏着手中的瓷碗,迟疑了至少半个时辰,终于还是长叹了一声,忙上前扶起了公主,“娖儿,我不为难你,你想去就去吧!我会安排兵马护送你到京城。”
公主欣喜过甚,再次冲他盈盈行礼,泪流满脸的道,“驸马,我去了京城,会每日与驸马书信,通报京城的情况。我也不敢向驸马提什么请求,只愿驸马以我为重,以大明江山为重。”
方原将她紧紧的搂在怀里,附耳轻声道,“娖儿,你放心的去吧!一年之内,我一定会亲自来京城接你。”
第648章 假道灭虢()
三日后,公主便带着和平的使命启行去了京城,陪同公主一起前往的是梁嬷嬷,王承恩则留在了江南。
公主去了后,方原令小苑暂代主持后院事务,他交给小苑上任的第一件任务就是,与王承恩配合,将王府迁移到凤阳。
王府上上下下有百来号人,大部分府里男仆女婢都是苏州本地人,连同护卫王府的五百锦衣卫,五百特战军,一共有上千人。
这些男仆女婢,锦衣卫,军士里大部分早在苏州府安了家,小苑经过方原的首肯,公布了迁府的政策。愿意一同迁去凤阳的,连带家眷都可以一同迁去,由王府统一安排住宿。若不愿迁去的,每人发五两银子遣散。
经过短暂的筛选,愿意迁去凤阳的特战军军士、锦衣卫、男仆女婢有一千人,连带着家眷至少有三、四千号人,需要在凤阳安置。
小苑令王承恩前去凤阳城先安排这些下人的住处,她本人则留在苏州王府,指挥宫女、太监,男仆女婢收拾行囊,准备迁府。
在小苑的指挥下,迁府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方原便提前去了凤阳城。他这么急着前去凤阳,是要召开一场军方、内阁都要一起参加的军政会议,这是西征李自成后,第一次重大的军政会议。
这次军政会议的主题,就是北伐的问题。
李自成被打崩溃了,李自成在湖广、河南的地盘尽数收复,不愿投降,还想反抗的流民也几乎全被赶到四川。
方原又令施琅安排了一百艘战舰,驻扎在武昌府,封锁了夷陵、秭归一线的水路,断绝了流民出川之路。四川的张献忠,刘宗敏等人虽一时没闲暇去平定,但在西线也构不成任何的威胁。
西线战局趋于平缓,北伐,就被提上当下的议程。
凤阳皇宫刚刚修葺完成的奉天殿内,按照方原规划的设计,御座的位子,前方是一张王椅。在王椅之后,隔着一个帘子,帘子之后就是大明皇帝的龙椅。平日里坐朝理政之时,由方原、朱慈焕二人共同出席军政会议。
方原端端坐在御座正中的摄政王王椅上,望着下方的文武两班军政官员,穿越九年之后,终于坐上了这个位极人臣的宝座。平时只能在影视剧里发生的情景,却身临其境的发生了,心中是豪情一生,感慨万千,缓缓的道,“诸位,如今南线早已平定,西线也再无威胁。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次的议题就是是否起兵北伐,一统天下,诸位一同议议吧!”
景杰出来说道,“摄政王,兵法所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军当趁着击败李自成的百胜余威,一举平定京城,统一天下!”
副帅赤古台平日里虽与景杰政见不合,但在北伐的问题上,却是意见出奇的一致,“摄政王,这大半年在山东,我再训练了一万玄甲铁骑,战士的战刀早已磨刀霍霍,朝廷那点软脚蟹的兵力,一战而定!”
另一个副帅施琅也出来说道,“摄政王,威海卫的水师舰队已整军待发,只要摄政王一声令下,水师立刻便能攻陷天津卫,水路两军向北京城进发。”
军方的一个主帅,两个副帅全都一致的赞同北伐,其他诸营统领虽然在军中未曾表态。但三个统帅的态度,就代表着诸营统领的态度。
军方是绝对支持出兵北京城,一战而江山定。
以王秉鉴为首的内阁、六部等一干文官却是面面相觑,既不接口,也不赞成。他们的态度很明显,就是不支持北伐,但也不想出来和军方作对。
北伐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玄甲军在前方攻城拔寨,浴血沙场,也需要后方的物资后勤支援。军方一头热,后方文官一副事不关己的冷可是不成。
方原目光落在内阁首辅王秉鉴身上,缓缓的问道,“王阁老,内阁、六部什么想法,你说一说吧!”
王秉鉴迟疑了一下,还是勉为其难的出来奏道,“摄政王,关于北伐之事,我的疑虑有三。”
方原召集所有军政高官来商谈,不是来听气势汹汹的请战,最想听的,还是北伐的难处。王秉鉴愿意提意见,提困难,那是最好不过,正好集思广益,互有增补。
方原面不动容的说道,“王阁老无须顾忌,快快说来。”
王秉鉴道,“其一,之前监国太子软禁了陛下,我军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自是天下影从。但如今陛下重登大位,我们北伐朝廷,摄政王可想到了出师之名?”
以臣讨伐君主,本就是以下犯上,哪里来的出师之名?!
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倒真是个问题,出师之名,说重要也不重要,有没有这个名号,双方军事实力明摆着的,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但,要说不重要,其实也重要,如果不学着满清大搞文字狱,单凭战刀焉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青史上更不会绕过这一笔,方原就是个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
且不说青史怎么书写,至少在这次军政会议上,方原总不能开口承认,他就是要北伐灭了京城朝廷,就是要当了这个乱臣贼子。
公道自在人心,所以,所谓可有可无的出师之名其实是必须的。
方原口气也软了下来,沉吟道,“王阁老,其实我也不想与京城开战,已派了公主前去京城探亲,再次劝说陛下和谈。公主那方是以礼服人,我们这方是以战迫和。双管齐下,软硬兼施,说服陛下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
自从投降了方原,从未献过一策的宋献策突然从最末端的官员行列站了出来,开口道,“摄政王所言极是,我献一策假道灭虢之计,便是现成的出师之名。我们只需向朝廷上书,我们不和朝廷为敌,要出关讨伐满清,希望朝廷能让一条路出来,我们可以从山海关出关,且看朝廷如何应对。”
方原听了是大喜过望,朝廷接到这个消息,必然是进退失据。若应允方原入境,那就是引狼入室,开门缉盗;若不应允,方原便可以站上家国、民族大义的制高点。忠于朝廷,和忠于江山社稷,民族大义之间,方原选择忠于江山社稷,民族大义强行进入京畿,便是名正言顺的出师之名。
方原是连连鼓掌,连声叫好,“好,献策这一计简直是神来之笔,王阁老,这一下该有了出师之名。”
王秉鉴默然了一会,又说道,“好,出师之名算是有了!其二,若以讨伐满清的名义出征,会不会将关外的满清也拉扯进这场战火之中?若满清八旗真的入关,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王秉鉴是受了方原的知遇之恩,倒也不是与京城朝廷有什么深厚感情。出来劝说也是迫于无奈,不能不表态,这个乱臣贼子之名,他也不想背啊!
第649章 重建东江镇()
若方原出兵北伐,满清会趁势入关,也在方原的预料之中。之前西征李自成时,方原就估算到满清或许会入关,渡海来侵扰山东,未曾想到满清是按兵不动。若战事再往北推进,满清出兵干涉的可能几乎是十之八九。否则大明朝廷没了,方原接下来肯定是出关收复辽东。
在正常情况下,崇祯必然不会引满清入关,承担千古骂名的。但周奎、吴三桂之流有没有这种节操却难以预计。
历史上就是吴三桂引来满清入关,而周奎屁颠屁颠的先是投了李自成,后来又投了满清,一派有奶就是娘的作风。若要出兵京畿,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是与满清、朝廷联兵作战。
如何应对满清,甚至是满清,朝廷的联军,方原一时之间也没想到对策,不由得沉思不语。
景杰再次出来说道,“摄政王,我有一个建议,可以令满清如坐针毡,绝不敢轻易入关。就是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在皮岛重建东江镇!”
“若满清敢来山海关,我们就可以从东江镇大举出兵,摧毁满清的后方城池。若满清不来支援,我们也可以以东江镇为基地,不时出兵骚扰,拖也拖死了满清的经济、民生。”
皮岛对满清腹地的威胁,方原之前出征辽东之时,便早已领教过。玄甲铁骑只要从皮岛出发,三日就能抵达满清的新都城盛京,或是旧都赫图阿拉。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关宁防线对满清不过是疥癣之疾,而东江镇乃是一柄抵在满清腹部最锋利的尖刀,随时一刀插进入,就能直接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