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奇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奇公子-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顺抱拳,沉默不语,良久才开口说道,“高顺身为大汉子民,不敢对朝廷心怀怨愤,只是高顺无心仕途,只想当一名百姓躬耕,若非为报奉先公昔日救命之恩,顺也不会从军,还请公主见谅。”

    听到高顺所言,张辽心有戚戚,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他竟然不知道,这个平日里闷葫芦一般的家伙,听起来家世不一般,连公主都晓得,更关键的是,这家伙有胆子拒绝公主。

    万年公主愣了愣,开口说道,“张辽,此间都是你麾下士卒,不知你打算如何?”

    如此变故,张辽听完高顺所言,心中也有了些许想法,朝着万年公主抱拳说道,“张辽有些想法想说,还请公主恕我放肆。”

    “哦?”万年公主颇有些意外,“你且说来!”

    张辽朝着刘奇道,“襄阳侯,不知你先前所说还作数吗?”

    刘奇点了点头说道,“公主都听着,我说的话自然作数。”

    张辽开口说道,“公主,张辽可以将公主的命令传达下去,有愿意留在军中的,自当为襄阳侯效力,若有人愿脱籍为民,还请襄阳侯莫要为难。”

    刘奇点了点头说道,“自然,张将军麾下若有人愿脱籍为民,某自当为其分配土地耕种,与其余百姓相同对待!”

    张辽冲着刘奇抱拳道,“如此,多谢襄阳侯,待安排下去,张辽欲脱籍为民,与高顺为伴耕种,还请襄阳侯莫要为难!”

    刘奇面色有些难堪,“你,你这……”

    张辽向着刘奇深深稽首,“先祖之事,历历在前,辽不敢忘却,今日闻得高顺之事,张辽心有戚戚焉,愿寻一地耕种了此残生,还请襄阳侯成全!”

    看到张辽如此模样,万年公主又在一旁,加上这几百骑兵还未妥善安置,刘奇也无法进一步再劝,只得摆摆手,叹了一口气道,“罢了!罢了!就依你罢!”说完朝着万年公主施了个礼,意兴阑珊的转身离去。

第128章 秘事() 
数十桶淡黄色的米粥被抬了过来,散发着一股药香味,周仓朝着张辽抱拳道,“张将军,这解药药粉已经被我家主公熬入米粥中,你等喝完这十日丧命散的毒自然就解了。”

    张辽不疑有他,如今他已是砧板上的鱼肉,刘奇也无需对自己耍些小手段,当下冲着周仓抱拳道,“多谢周大人。”

    周仓斜了张辽一眼道,“你真要谢我,就留在军中吧!我听闻你跟随吕布的事迹,也算的是一条好汉!跟着吕布那等弑父投贼,背信弃义的小人,没什么出路!如今要卸甲归田,可惜了!”

    张辽冷冷的说道,“周大人说笑了,我张辽何德何能,如今这世道,能有几亩薄田养家糊口,我张辽也乐得自在。”

    周仓双目瞪得如同铜铃,语气森寒的开口道,“告辞!”

    析县县衙,书厅之内,刘奇焦急的踱着步子,他在盘算着,该如何安置万年公主,这绝对是一个烫手山芋,一个处理不好,恐怕会天下震动,让荆州成为众矢之的。

    一阵敲门声响起,依着刘奇猜测,应当是戏志才无疑,所以还刘奇也没停下,仍在焦急的踱着步子,关门声响起,刘奇就听到一阵轻笑,“莫非襄阳侯是在发愁如何安置本宫?”

    听到这声音,刘奇停了下来,迅速转身施礼,“见过公主!”

    万年公主樱唇轻启,“襄阳侯,无需发愁,还烦请将左右屏退,我与你说些事情。”

    氯气敲了敲柱子,开口说道,“邓展,让兄弟们外头守着,任何人不得靠近。”

    “嗖!”的一声,一道身影沿着柱子从梁上滑下,冲着刘奇一抱拳,转身走了出去。

    万年公主走到案几后,也不管榻上软锦是刘奇做过的,丝毫不顾及形象一屁股坐了下去,指着案几另一侧的席子开口道,“襄阳侯,坐。”

    刘奇压下心中纷乱,盘腿坐了下来,缓缓问道,“不知公主有何教诲?”

    万年公主盯着刘奇开口问道,“不知襄阳侯以为,我大汉纷乱根源所在为何?”

    顿了顿之后,万年公主眨了眨眼睛俏皮的说道,“我可不希望襄阳侯用那些庸人之见来糊弄我喔!”

    刘奇沉吟了好一会,心中斗争了好久,缓缓吐出两个字,“世家!”

    万年公主点了点头,“不错!不错!襄阳侯能看得到这点,着实算得上是当世俊杰!”说完面色一凛,划分突兀一转,严肃的开口说道,“不过我若说这乱汉者,乃是诸子百家,不知襄阳侯信也不信?”

    刘奇点了点头说道,“我不太明白,当年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今学术,唯有儒家,不知公主所言什么意思?”

    万年公主咬了咬牙开口说道,“既然李博士说,纵观如今大汉,若想大汉国祚不灭,也只余襄阳侯一人有望,刘思今日也将这大事交付于襄阳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今后我大汉兴亡,就归于襄阳侯一身了。”

    刘奇开口问道,“公主所言何意?莫不是打算重开百家之言?”

    万年公主摇了摇头,“如今历经近四百年,诸子百家都披上了儒家的外衣,重不重开百家之言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我先且问襄阳侯,汉初我朝高祖以黄老之术治国,你可知何谓黄老之术?”

    刘奇来自于后世,对这种问题自然是手到拈来,“黄老之术自然是指皇帝、老子的学术思想。”

    万年公主轻轻颔首,“士人都以为黄老之术是指皇帝、老子的思想,我若告诉你,并非如此呢?”

    刘奇满脸惊骇,开口道,“公主何出此言?还请为奇解惑。”

    万年公主开口道,“我若告诉你,这黄老之术是指黄公老子的治国之术呢?”

    “黄公老子?”刘奇低声呢喃,带着不解的语气看向万年公主,“不知这黄公老子是何人?”

    万年公主又问,“你认为,高祖定鼎天下,何人功劳最大?”

    刘奇毫不犹豫的开口道,“我大汉国祚立起,其中功劳最甚者莫过于淮阴侯韩信、酂侯萧何以及留侯张良。”

    甫一说完,刘奇就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一句话不禁脱口而出,“公主所言黄公老子,莫非是指留侯之师黄石公?”

    “襄阳侯果真才思敏捷,难怪得到李博士如此赞誉!”万年公主的神态不见丝毫放松,“我也不瞒你,这传世之号如今所知有三,此等名号如同帝王更替,代代相传。”

    刘奇听的有些糊涂,这和天下乱不乱有何关系?当下开口问道,“不知这与我大汉天下是否安稳有何关系?”

    万年公主开口说道,“你且听我细细讲来,现存这传世之号,分别唤作:鬼谷先生、老子以及钜子。先秦时代,儒门至尊亦唤作君子,只是儒门自从孔丘亡后,分为八派,这君子的名号,也就变了意思。”

    刘奇点点头问道,“公主的意思是说,现在纵横家、道家以及墨家传承不灭,影响着我大汉的稳定?”

    万年公主点了点头,“有他们的推波助澜,可有些事情,也不能怪他们,怪只怪当年那个人的想法太过疯狂。”

    万年公主开口问道,“你可知淮阴侯韩信之死?”

    刘奇点了点头说道,“韩信图谋不轨,被诓入长乐宫中处死!”

    万年公主开口问道,“你就不好奇淮阴侯都准备图谋不轨,为何还要入长乐宫?又是如何被诓入长乐宫中的?”

    刘奇试探的开口问道,“莫非与留侯有关?”

    万年公主点了点头说道,“韩信一身所学,皆出于鬼谷兵门,他也并无谋反的心思,只是身负使命,后来吕后与萧相国告知韩信,留侯因为一件事被困在了长乐宫中,请淮阴侯入宫共同商议该当如何处置,结果这一去,倒丧了自家性命。”

    “却不知留侯是如何诱使淮阴侯入宫的?”刘奇开口问道。

    “不知!”万年公主开口道,“我皇族这几百年秘密探寻,只得知此事与秦皇当年焚书坑儒有关。”

    刘奇越来越头大,开口说道,“既如此,那韩信之死于我大汉而言是好事啊!”

    万年公主开口说道,“先不论好坏,我先与你说另一件事。”

    “襄阳侯可知,冠军侯是如何死的?”万年公主又开口问。

    刘奇顿了顿开口说道,“功高震主!”

    万年公主又开口说道,“旁人且不提,我且与你提四个人,这四人分别唤作贾谊、主父偃、东方朔、董仲舒。”

    “姑且先说贾谊,此人乃是当代鬼谷先生,辅佐梁王,不想被人设计,随梁王入朝,梁王坠马而死,此人被人毒杀,年仅三十三岁。”万年公主轻叹一声,“再说东方朔此人,此人本姓张,乃是留侯之后,唤作张朔,字曼倩,于景帝时化名东方朔,后来辅佐武帝登基,再后来因身份被发觉,弃官归去。”

    “至于主父偃此人!”万年公主摇了摇头,“看似名臣,不过一跳梁小丑耳!不过是武皇帝为了加强统治而推出来的执行者!”

    “如此一来,此人的鲁莽行径倒是惹怒了道家!”万年公主开口说道,“最终被人设计,不得已之下服毒自尽,这一服毒不要紧,却是惹得儒门同门之人怒了。”

    “董仲舒出山,为了报主父偃之仇,却是使得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万年公主咽了口唾沫说道,“紧接着就是东方朔被逼出朝堂,不过董仲舒这一动,却也不小心露出了些许端倪,使得武皇帝发觉了一丝不寻常,随后倾举国之力北征匈奴,使得匈奴远遁漠北!”

    刘奇听得有些迷糊,“这又与冠军侯之死有何关系?”

    万年公主开口说道,“冠军侯之才,不逊于昔年韩信,更主要的是,冠军侯与韩信,可以说是所学一脉相承。”

    “当时三次北征,已将匈奴打到漠北。”万年公主沉吟片刻,才缓缓说道,“两年修生养息,武皇帝准备第四次北伐,彻底消灭匈奴,也有记载说是武皇帝准备西征西域,就在这关键时刻,武皇帝准备好的三军统帅,冠军侯霍去病,被人毒杀了。”

    “什么?”刘奇失声问道,“你是说当年冠军侯被人毒杀?贾谊也是被人毒杀?包括韩信被杀,哪有那么多巧合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动摇大汉根基的是诸子百家。”万年公主开口说道。

    刘奇开口问道,“那公主可知,牵涉到留侯、韩信、贾谊、冠军侯等人的那些事情是什么?”

    万年公主摇了摇头说道,“不知,先祖没留下来一句话,我皇族也在不停追查,我只知道,这前后相隔近百年,到现在那些人还在斗争,只是为了一件事,却查不到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

    刘奇开口问道,“会不会是各家各派为了学术思想互相倾轧?”

    万年公主摇了摇头开口说道,“没那么简单!从武帝驾崩以后,发生了更多的事情,且待我一一给你讲来,免得你犯糊涂。”

    “什么?莫非如今世道都成这样了,这些人还在斗争不休?”刘奇有些气愤的开口说道。

    万年公主脸色煞白的开口说道,“何止于此,这些年他们的斗争更加剧烈了!莫忘了,这让我大汉纷乱开始的就是由道家背后掀起的!”

第129章 化胡() 
“这事情根源还得从武皇帝身上说起。”万年公主叹了口气,将自己所知的事情娓娓道来。

    武皇帝怜悯霍去病,临死前命霍光等人辅政,后来不知何故,昭皇帝被暗害,朝中臣工举荐了颇有文才贤名的昌邑王刘贺,不曾想这背后却是有道家影子,昌邑王在位二十七天就秘密谋划除掉霍光,霍光不得已之下,废掉昌邑王,改立拜入鬼谷的宣皇帝为帝。

    有道是富贵如刀兵戈矛,稍放纵便销膏靡骨而不知,霍光整日为国事操劳,却忽略了家族子弟的教育,有霍光在,霍氏一门还算检点,可等到霍光故去,霍氏子弟自以为占据高位,嚣张跋扈,违法乱纪,宣皇帝征得鬼谷同意后,出手铲除了霍氏一族,只余些许子孙传承香火。

    后来元皇帝更是娶了最为之名的鬼谷先生王诩后人王政君,鬼谷一门的地位算是定下来的,可道门儒门又如何能甘心,经过精心策划,通过阳阿公主向成皇帝进献了两名女子,霍乱后宫,使得成皇帝绝嗣,后来不知何故,成皇帝突然暴毙。

    此时太后王政君尚在,无奈之下大举拔擢鬼谷王氏族人,稳定朝局,立了元帝之孙刘欣为帝,谥号唤作孝哀皇帝的便是,哀皇帝治国有方,尤其重视军队,命大将军霍照统领十万大军征讨北疆,大胜而归,不想英年早逝,在位七年,便被人暗中毒杀。

    还政于皇帝的鬼谷王氏,不得不再次站到台前,这次便是当世的鬼谷先生王莽出山了,为恐道门中伤,破坏朝中局面,王莽便迎立了元帝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年仅九岁的平皇帝为帝,准备亲自教导,却不想仅仅五年时间,平皇帝初露聪慧,便被人毒杀。

    此时鬼谷当政,刘姓诸侯不满日久,已有成皇帝、哀皇帝、平皇帝三人之事在先,王莽无奈之下,立了孺子婴为皇太子,亲身出面统摄朝政。

    王莽此举本意虽好,却被诸侯王误解,更有道门、儒门背后煽风点火,致使纷乱四起,王莽无奈之下,自立为帝,国号为新,镇压天下纷乱,施行新政。

    讲到这里,万年公主喟然长叹,“只可惜诸子百家相互攻讦,苦了我大汉百姓!我诵读记载,王莽昔日新政改革,姑且不论有没有实施下去,总的来说,于我大汉百姓来说,是极好的!”

    “唯一让我等诟病的,就是此人篡汉之举!”万年公主开口说道,“只可惜王莽太过小觑了世家豪族的势力,各地豪族,如雨后春笋,纷纷拥戴我刘氏子弟揭竿而起反对王莽。”

    万年公主有些义愤,“儒道二家当真可恨!推出更始帝作为傀儡,后来世祖发现有异,也不敢明着调查,顺水推舟,一统天下之后,打算处理此事,却发现无能为力!”

    “明皇帝继位后,接手世祖未竟之遗愿,我等皇族,迄今为止,暗中探查一百多年,筹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