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奇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奇公子- 第4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子心中微微一动,将目光投向了其余未曾发话的众人,“诸卿以为如何?今日畅所欲言,无须顾忌太多,朕听问,大司马曾言,理越辩越明,朕细细思虑,深以为然!不知王兄以为如何?”

    刘奇笑意吟吟的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所言甚是,臣佩服!”

    skbshge

第567章 压倒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公九卿之中,唯有少府这个职位最为特别!少府往小了说,是掌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等,替天子打理生活的秘书长,可往大了说,那可是皇室的大管家,皇室一应事务,俱由少府掌控,掌诸医的太医令、掌御饮食的太官令、掌御纸笔墨财簿封泥的守宫令、掌别苑行猎禽兽的上林苑令、侍中、中常侍、黄门侍郎,小黄门、黄门令、中黄门、掖庭令、永巷令、御府令、祠祀令、勾盾令、中藏府令、内者令、尚方令,还有掌控中宫各殿的署长,以及如今贵为三独坐之二的尚书台和御史兰台,都可以说是归少府管辖!

    看到天子投来的目光,陆康心中无喜无悲,大势已然如此,这天子还想着让自己去做那挡车螳臂,成为刘奇立威的对象,想到此处,陆康心中不禁微微多了几分凉意,京都盛传天子刻薄寡恩,自己还以为是大司马派人放出的谣传,可今日一见,这天子,果真是刻薄寡恩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前刘奇刚刚给自家儿子动了动,让自家儿子有了出头之日,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更何况此刻行动起来,日后还能沾沾扶龙之功的光,若是陆康再下不了决心,那真就……

    陆康当下朝着天子投去一抹歉意的目光,轻一拱手道,“陛下,不说镇平营建如何,可光如今京都这皇宫,靡费就不少,虽然比不得长安、洛阳数百年营建,可短短几年功夫,能将宫室营造成如此模样,足见大司马忠心耿耿,功绩非凡!臣初掌少府,有些事情还未曾整理清楚!

    可昔年也为朝廷治理庐江之地,心中清楚营建花费,大司马如此尽心竭力,却未曾向陛下进言,从少府划拨钱粮,足见大司马赤诚!额大司马如此满腔赤诚,真乃我大汉忠良之士!若陛下不对大司马褒奖,实乃有失公允!今日朝中诸位大人各言大司马功劳,数功并表,臣窃以为,陛下当拜大司马为汉中王,以示荣宠!此乃臣一家之言,陛下可以听之,至于陛下如何决断,臣不敢妄言!但请陛下莫要寒了天下忠臣义士之心便好!”

    陆康一番话,说的是掷地有声,让天子有些瞠目结舌,以往那个十分随和的少府陆康,此番竟然如此决然,让天子心中生出了一股深深地挫败感!

    天子扼腕叹息的同时,只得将目光投向了荀悦,荀悦虽然也是刘奇提拔起来的,可颍川荀氏声名在外,想来荀悦心中对刘奇此举不会赞同!

    看到天子的神色,荀悦心中如何不清楚天子的打算,太仆名义上是掌管畜牧与军械兵甲的官员,荀悦对天子有几分惋惜,若是太平盛世,以刘协这聪明模样,就算算不上是明君,可最起码也不至于当一个昏君,最少从关中大旱自己得知天子处置侯汶的手段,就能看出天子的聪颖。

    只是可惜,生不逢时,恰巧刘协生在了这个混乱的时代,更重要的,碰上了刘奇这样千年不出的妖孽,两相碰撞之下,天子自然是碰的头昏脑胀!想到贾诩和自己会面时,那句别有意味的话语:仲豫可别忘了,大司马也是汉室宗亲,当年光武皇帝的身份,比起今日大司马的身份,那可是要差上不少!凭什么董侯做的天子?大司马就非得是人臣?

    荀悦明白,如今,自己在忠与义之间,得做一个抉择出来!到底是顺应大司马,保全荀氏,还是与天子共同进退,置家族生死存亡于不顾!

    就在这个时候,一道带着几分淡然的声音响起,“陛下,臣尚书左丞荀彧荀文若有言:臣初来乍到,本不应有怨言!圣人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司马一举一动,皆有圣人之象,以民为本,单单臣手中所负责的税制改革一项,就让百姓松了一口气,陛下恐怕不止,百姓生计艰辛,每逢饥馑之年,因为缴纳不起算赋口赋流亡的百姓不知凡几!

    乡野之间,更有百姓因为缴纳不起稚子口赋,等到孩童出生之后就弃之荒野而不顾,如此种种,触目惊心,更有甚者,活不下去的时候,易子相食!

    大司马如今税制改革,细细算下来,朝廷税赋较之以往还略有盈余,如此一来,百姓轻松,天下安稳,看似不过一小小举措,实乃是针对天下太平的长远筹谋!正所谓大义无名,大司马有如此盖世之功,却从未与人言谈!臣窃以为,陛下拜大司马为汉中王,乃是理所应当之举,还请陛下为天下生民计,三思而后行!”

    听到荀彧的话,不管天子如何,荀悦算是听出来了,自家这堂弟,是在为自己解惑,也是给自己传达一个消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看似是荀彧在和天子说话,可荀彧心中清楚,荀彧这是在和自己说话,变相的告诉自己,天子之威,有德者居之!刘奇胸襟如此,比起有些刻薄寡恩的天子刘协来,那要强上不少!

    若是以刘奇为标杆,那说起刘协的所作所为,简而言之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荀悦当下拱手道,“陛下,臣只想替天下百姓军卒问上一句:当今军伍士卒兵甲兵器,比之我大汉先前若何?当今百姓耕种牛马利用,比之我大汉先前如何?最不济,臣知晓,如今我大汉,有大司马改良的曲辕犁在,荆州治下村村都有牛马牲畜,百姓生活比起以往来,那可是好了很多!此皆赖大司马治理之功!诸位大人今日言大司马功劳,臣也一并言之!以臣愚见,臣叩请陛下拜大司马为汉中王,此乃民心所向,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一时间,三公九卿之中,只有宗正刘表和卫尉张喜没有说话,刘表是刘奇的老子,自然是和刘奇穿的一条裤子,天子只能将无助的目光投向卫尉张喜!

    虽说卫尉和光禄勋共同执掌皇宫安危,可自从迁都镇平之后,一来张喜手中无人可用,而来禁宫内外皆有光禄勋贾诩一人把持,宫外又有执金吾甘宁、司隶校尉扈瑁、南阳尹水壹等人交替把持,哪里有张喜说话的份,张喜这个卫尉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衔而已!

    此番就连杨彪、士孙瑞这样名望高绝的忠良之士都站在刘奇这一边,连一丝反对的声音都没有,张喜心中不禁问了自己一句,“自己这卫尉站出来能有什么用?”

    随后张喜就已经否决了自己,除了丢掉性命,好像没有一点作用!当下张喜带着几分犹豫拱手道,“陛下,臣附议,臣窃以为,拜大司马为汉中王,乃是民心所向,还请陛下三思!”

    尚书令陈纪这才带着几分淡然说道,“陛下,当年成王年幼,周公辅政,尽心竭力,后人赞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今大司马德才兼备,有上古圣人遗风,为我大汉国祚绵延,尽心竭力,老臣窃以为,陛下拜大司马为汉中王,方能显圣君之象,传至后世,也是一桩佳话!”

    天子带着一抹淡淡的失落,将目光投向了陈纪身旁的蔡邕,“伯喈公,你以为此议如何?”

    蔡邕淡然答道,“陛下,大司马乃是臣之女婿,臣不便置喙,还请陛下勿要为难老臣!”

    蔡邕如此光棍的话,让天子碰了一鼻子灰,天子当下讪讪一笑道,“蔡公如此正直,看来,御史台交给蔡公,朕没有选错人!”

    虽说卫尉和光禄勋共同执掌皇宫安危,可自从迁都镇平之后,一来张喜手中无人可用,而来禁宫内外皆有光禄勋贾诩一人把持,宫外又有执金吾甘宁、司隶校尉扈瑁、南阳尹水壹等人交替把持,哪里有张喜说话的份,张喜这个卫尉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衔而已!

    此番就连杨彪、士孙瑞这样名望高绝的忠良之士都站在刘奇这一边,连一丝反对的声音都没有,张喜心中不禁问了自己一句,“自己这卫尉站出来能有什么用?”

    随后张喜就已经否决了自己,除了丢掉性命,好像没有一点作用!当下张喜带着几分犹豫拱手道,“陛下,臣附议,臣窃以为,拜大司马为汉中王,乃是民心所向,还请陛下三思!”

    尚书令陈纪这才带着几分淡然说道,“陛下,当年成王年幼,周公辅政,尽心竭力,后人赞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今大司马德才兼备,有上古圣人遗风,为我大汉国祚绵延,尽心竭力,老臣窃以为,陛下拜大司马为汉中王,方能显圣君之象,传至后世,也是一桩佳话!”

    天子带着一抹淡淡的失落,将目光投向了陈纪身旁的蔡邕,“伯喈公,你以为此议如何?”

    蔡邕淡然答道,“陛下,大司马乃是臣之女婿,臣不便置喙,还请陛下勿要为难老臣!”

    蔡邕如此光棍的话,让天子碰了一鼻子灰,天子当下讪讪一笑道,“蔡公如此正直,看来,御史台交给蔡公,朕没有选错人!”

    蔡邕如此光棍的话,让天子碰了一鼻子灰,天子当下讪讪一笑道,“蔡公如此正直,看来,御史台交给蔡公,朕没有选错人!”

    skbshge

第568章 众望所归刘子瑾() 
尚书令陈纪这个时候再次出言,狠狠地补了一刀,让天子差点难以喘过气来,“陛下,荆州、益州、关中各地官吏,多有上表为大司马请功,不管是我大汉高士南郡太守张俭张元节,章陵太守阴修,汉中太守司马徽司马德操,还是能臣干吏王商、马允、韩暨、刘先、蒯氏兄弟,以及我大汉后起之秀益州荀攸荀公达、关中总督刘巴刘子初、豫章太守徐庶徐元直等人,皆上书为大司马请功,还请陛下明鉴!

    如今朝廷实际能控制的地域,不过也就两州多的地域,陈纪一番话,将这些人都带出来了,明明白白的告诉天子,如今朝堂内外,是谁说了算,要是天子乖乖听话,那朝堂上还有天子一丝回旋的余地,可若是天子不识趣,那现在分分钟就要进行禅位于良才的戏码!

    天子面上满是苦色,旋即面上多了一抹不羁的笑容,朗声道,“敕,大司马骠骑将军襄阳侯刘子瑾,于朝廷功勋卓著,世之良才,今征讨袁术叛逆有功,擢大司马封汉中王,领汉中郡食禄!”

    看到天子表态,刘表这才施施然开口道,“陛下,犬子虽薄有功劳,可也当不得如此功劳,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刘奇面色带着几分愠色说道,“陛下,臣功劳浅薄,当不得如此封赏,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旋即刘奇起身道,“陛下,臣近日感染风寒,身体不适,就先告退了!”

    朝中公卿纷纷推举刘奇登上高位,此刻刘奇却已是拂袖而走,只剩下有些不知所措的天子端坐明堂,天子面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过了好一会,天子才带着几分惊惶失措的口吻问道,“诸位爱卿,王兄拒不受此王位,这可如何是好?”

    贾诩带着几分镇定自若说道,“陛下无需忧虑,大司马想来是心有郁结,等到我等回头劝一劝大司马,陛下再三拜封,陛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司马定然会接受此封!”

    天子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此,那就劳烦诸位爱卿了!”

    刘奇返身回府,越想越不是滋味,自己统率百官,此番自己手下的人却越过自己如此行事,这让刘奇心中的危机感更甚!

    刘奇回府之后,毫不犹豫的朝着左右吩咐道,“来人,给我召阎象、陈忠前来!”

    一刻多钟后,聆风堂内,看着面色平和的阎象和陈忠二人,刘奇沉声问道,“可知本侯为何唤你二人前来?”

    阎象平静的点了点头说道,“属下能猜得到一二!”

    刘奇冷哼一声道,“尔等好大的胆子!竟然瞒着本侯行此等事情,若是传扬了出去,这叫本侯日后如何做人?”

    阎象开口道,“主公,并非我等有意欺瞒,只是主公筹谋长久,看似步步为营,实际上却是有些看轻自己了!若是长久如此!朝廷的威望越来越高,主公的名望却越来越小了,对天子而言是好事,对主公和我等家臣而言,却并非是什么好事!

    若是有功不赏,在世人眼中,主公慢慢就是权臣了!可此番论功行赏,主公因公封王,天下悠悠之口虽然传谣,却传不出什么东西来,毕竟高祖当年曾言:非刘姓不得封王!主公贵为汉室宗亲,如今挽救大汉于倾颓之际危亡之间,因功封赏,在世人眼中,主公还是那个名望高绝之人!”

    刘奇皱着眉头说道,“此事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吧!”

    阎象缓缓说道,“主公说的没错!如今天下离乱,加上道门和儒门暗中推波助澜,人心离散,心向汉室之人基本上都没有了,有识之士纷纷则良主而侍!不管说得如何天花乱坠,聪明人都看得到,如今天下已经如同秦末,呈现割据之势。

    河北吕布、袁绍、公孙瓒无一人是好相与之辈,兖州曹孟德也非泛泛之辈,更别说还有徐州陈元龙,如今初占江左之地的孙伯符,占据西凉的马腾、韩遂等人!朝廷如今所据之地,犹当前强秦之势,可有秦之故事在前,如今那些人又请纵容主公坐观天下风云变化?

    我等知主公之志,可天下人不知!有识之士多对汉室不存希望,主公温良恭俭虽是极好的!可恰是主公在意的太多了,反倒有些事情让我等不好与主公言说!若是天下有识之士明白主公志向,则主公之势日盛!若是主公不能继续韬光养晦,无疑是在给那些乱臣贼子机会!”

    陈忠带着几分淡漠开口道,“主公,当今天子,还不足以让天下人称颂!”

    二人话中的意思很明确的告诉刘奇,当今天子缺少名望,不够让天下人服众,现在推举刘奇为汉中王,是为了给刘奇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让刘奇带领着众人横扫天下!另一方面,这些人夹杂着一些私心,投靠了自己,现在职位显赫却没有实权,有实权的却没有职位,等到自己更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