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侯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侯爵-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了?”李沐柔声问道。

    若菡定定的看着李沐,樱唇微启,带着一丝说不明的意味道:“明露郡主走了。”

    “什么?!”李沐听见这话,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不敢相信道:“哪个明露郡主?”

    “还能有几个明露郡主?”若菡看着李沐,有些低沉的道。

    李沐惊呼一声,二话不说就往李妍儿的房间跑去,却看见李妍儿的房间中站着一大堆人,娥恩哲,伊宁,李嫣还有许多家里的丫鬟仆妇,唯独没有那个一直穿着淡蓝色汉装,甜甜的喊他“云琪哥哥”,做什么菜都要放很多很多盐的傻姑娘。

    “沐儿。”娥恩哲看着李沐失魂落魄的样子,有些心疼道:“妍儿丫头怕是前天晚上就走了,昨天天早上,来服侍她的丫鬟说房间内所有她带来的东西都被带走了,我们还以为是家里进了什么歹人。但是护院的卫兵都表示没听到任何异常。也有家里值夜的卫兵说前天妍儿那丫头是从后门离开的,也没避着卫兵,就说自己要出去走走,结果两天了连个人影儿都没看到,直到今天伊宁在她的书案砚台下发现了一封信。”

    说着,伊宁在李沐身边小心的递上一个淡粉色的信封,封面上却写着一行朝鲜语。

    看李沐拿着信看了一眼,娥恩哲就接着说:“也许也是那丫头不想太早被我们看到吧,这朝鲜语除了伊宁没有别人认得,她今天来收拾房间的时候,才说那上面意思是给你的,然后下面有一句大体是后会无期的意思,我才知道出了问题。”娥恩哲微微叹息一声,却又不知为何加了一句:“苦了这丫头了。”

    李沐拿着李妍儿的信件,苦笑着摇摇头道:“孩儿知道了,娘亲,孩儿想静一下,今天晚饭,您自己吃一些,不要管孩儿了。”

    娥恩哲看着李沐,想要张口说什么,却最终没有开口,目送着李沐的背影消失在门外之后,才示意若菡跟上去看一看。

    李沐步履摇摇晃晃的回到了书房,若菡不远不近的在后面跟着,李沐看到了也没有说什么。进了房门之后,李沐寻了一处椅子坐下了,若菡就静悄悄的站在了他的身后。

    拆开信封,抽出一张朴素的毛边信纸,纸面上还带着李妍儿身上淡淡的香草味道,映入眼帘的是一笔娟秀小巧的楷书字体,书信不长,却有好几次涂改,显示写信的人心中极度的挣扎和犹豫。

    “云琪哥哥,一切安好,见字如晤。”熟悉的字迹,仿佛让李沐透过信纸,又看到了那个在油灯的灯光下,一笔一划仔细埋头而书的美丽身影:“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应该已经在回返故国的海船上了,我用朝鲜语写了信封,除了伊宁之外无人识得,就是不希望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跑来追我回去。我知道,你一定会来,而我,也一定会跟你走。

    但是,我真的不敢冒这个险了,云琪哥哥,自你来到朝鲜,我第一次在义州的驿馆遇见你,就觉得你是那么的不一样。其实你在朝鲜的时日并不久,我也没有多少时间和你在一起。但是对于我而言,从你对我说要和我做朋友的时候起,世间其他男子,便突然不再可以和你相提并论了。仿佛女孩子在你眼中,真的是可以得到尊重和体谅的,红颜薄命,商女不知亡国恨。王室里的女人,几乎都是家族和权力的象征,是王权争斗中的牺牲品。寻常百姓家的姑娘,则大多是男人眼中的生育工具,是他们眼中的禁脔和财产。

    而你每次给我讲故事,讲到苏妲己,讲到杨玉环,讲到那些被视之为亡国之兆的女子时,你总是嗤笑一声,然后告诉我,这些自以为是的君主,总是把国破家亡的过错怪到女人头上。却不知他自己不是圣君,怪女孩子有什么用呢。”

    李沐读着,若菡也默默地看着李妍儿的信,李沐看着看着,有些酸楚的笑了,这明明是她理所应当得到的尊重,却好像是自己给了她莫大的恩惠一般。

    中间的一大段,几乎都是表达对李沐的爱意,在这个女孩子普遍矜持而含蓄的年代,李妍儿满心的喜爱都快从信纸里溢出来了,可是到了最后,该来的还是会来。

    “云琪哥哥,对不起,我知道道歉并没有用,可是我实在不敢想象自己孤身一人的时候该怎么办。你公务繁忙,我可以理解你,可是我一个人的时候,面对孤冷的月光,躺在床上,四周一点声音也没有的时候,却又非常害怕,大明非我故土,杭州也不是家乡,就算这里千好万好,对我来说,也总有挥之不去的陌生。我爹娘很早就被光海君谋害,是王兄把我抚养成人,王兄是我在这世间唯一的兄长,也是我唯一的亲人。云琪哥哥,这个选择,真的太难了,我好几次想到用死亡去逃避选择,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死,如果我死了,你就有脱不掉的麻烦。这一次,我甘心放手,你一定要和玥然姐姐好好的,然后,也望你体谅我的万难之处。

    妾身拜别,后会无期,我的。。。夫君大人。妾身李妍儿敬上。”最后一个“夫君”明显犹豫了非常长的时间,连字迹都有些歪斜了,这两个字上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泪痕。

    看完信,李沐长长的呼了一口气,苦笑着道:“万难之处,万难之处。菡儿,你跟在我身边这么久,为什么没有万难之处呢?”

    问完这个问题,李沐却没有听到回答,回头看若菡的时候,却看到若菡绝美的娇靥上满是泪痕,眼神飘然望向窗外,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李沐顿时心疼无比,轻轻地唤一声道:“菡儿。”

    若菡听到李沐唤她,才缓缓的回过头来,看着李沐深邃而带着疼惜的目光,满是泪水的绝美俏颜上,露出了一个让李沐毕生难忘的,心碎无比的笑容。

    “你怎知我没有万难之处呢?”

第132章 蹊跷遇袭() 
最近的李沐,仿佛变得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对于身边的人,李大公子仿佛一下子上心了不少,除了每天早晚和娥恩哲请安汇报以外,隔三差五的还会带着若菡出门逛逛改善一下伙食。别人只当是李沐眼看着要北上了,留在江南的时日不多,加紧把以前没吃过的东西都尝一遍。

    只有若菡知道为什么,因为从李沐看向她的目光中,她总能读出那一丝掩藏得非常好的慌乱。是的,他慌乱了,害怕了。就算他理解李妍儿,但是人都是自私的,对于自己心爱的姑娘,他害怕有一天若菡也会告诉他,她要选择放弃,然后回到故国和家人的身边去。

    也许,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亦是人性的一部分吧,就算是堂堂的从一品的东南经略,也不能免俗。

    而与此同时,山东青州府沂水县郊外,带领一万多精锐的熊廷弼正在官道上行军。

    沂水县城已经在四天之前被白莲叛军攻下,所以现在的熊廷弼行军格外的小心,现在大明在山东境内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调动的军队,所有能战之兵几乎全部龟缩在各个主要的大城市中,城门都不敢出。故而导致山东全境,除了济南,青州,东昌这样城高池阔的大城市,其他地方几乎到处都是乱兵和叛匪。

    现在山东之南,李沐已经调集重兵防御徐州,以李大公子的本事,叛军想要南下无异于痴人说梦,加上山东北方的锦州军,实际上山东境内的白莲教已经几乎处于绝境,覆亡只是时间问题。

    徐鸿儒这个人,熊廷弼没听过,但是既然是教众推举出来的,想必也是白莲中有见识有能力的人,对于对手,从来不可以掉以轻心,熊老督师纵横沙场几十年,靠的就是这个秘法,才从数次惨败中侥幸逃生。

    大军行进了几个时辰之后,沂水县城已经遥遥在望。熊廷弼骑在战马上,远远地看着黑烟滚滚的县城,不由得低低的叹了一口气。

    像沂水县城这样的城池,在没有大城市支援的情况下,根本不是几十万教众的对手。现在看来,沂水县估计也和一路上行来所见过的安丘、诸城、蒙阴诸县城一样,已经是一片焦土了。

    一万锦州军在城外开始下营驻扎,到山东也已经快一个月了,虽然朝廷一直在催促熊廷弼进兵。但是熊廷弼却一直有一种说不清楚的预感,好像山东境内的叛军绝对不是像山东布政使的奏报上写的那么简单。

    原本熊老督师收到的邸报上,说山东全省已经是烽火连天,反贼遍地,就是走在官道上随便抓一个,十个里有七个多少都有些问题。

    但是熊廷弼入境山东一个月,竟然连反贼的一个鬼影子都没有看到,只是不断收到从青州府发来的高级文书,安丘告急,诸城告急,蒙阴告急。

    可是熊廷弼带着大军不辞辛劳的奔波赶到之后,却发现安丘,诸城,蒙阴三县已经全部罹难失陷,城池被毁,百姓不知所踪。

    这一次,沂水也是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前几天接到青州府急报,三万教匪强攻沂水县,待到熊廷弼带兵从蒙阴赶过来之后,沂水也已经是一片废墟了。

    对熊廷弼这几日的表现,朝廷也开始渐渐地失去了耐心,数次下旨严令熊廷弼加紧进军登州,直插叛军老巢,不可再在路上迁延时日,畏战不前。

    但是每深入山东境内一份,熊廷弼就更加紧张一分,从安丘一路行来,仿佛是冥冥之中有什么人在指引他一般,顺着青州、临淄一路而来,没有看到敌人,也没有看到任何友军。青州府和济南府因为自顾不暇,也不可能为熊廷弼提供什么补给,所以在好不容易到了沂水之后,熊廷弼军中的粮草,已经只能维持半个月了。

    现在不是朝廷要他寻敌作战,而是粮食不等人,逼着他主动出击了。就算锦州军都是百战精锐,但是人终归还是要吃饭的,他熊廷弼也不能让手下将士饿着肚子和敌人拼死相斗。

    原本以为顺风顺水的山东之战,越来越不简单了。

    这边安营扎寨之后,天色已经渐渐晚了。熊廷弼吩咐好手下部将的值守事宜之后,就安静的回到大帐中,对着桌子上的山东地图,默默地发着呆,脑子里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突然,营外似乎传来无数的鼓噪之声,间或夹杂着一些军官的怒吼,凭借他的经验,这是有敌人袭击营寨的征兆。但是熊廷弼何等人物,那是在辽东战场上和建奴硬碰硬过的狠角色,岂能被这种小场面唬住。其实不仅是熊廷弼,锦州军将士虽然快速奔跑布防,但是大多并不慌乱,来往穿梭,举止有度,即便是在最危险的情况下,也没有忘记自己应该所在的位置和职责。

    “熊越!”熊廷弼站在大帐门口,高喊一声,不多时,就看到不远处一个满头大汗指挥亲兵保护他安全的将军,一路小跑着跑了过来,对熊廷弼施礼道:“大人。”熊廷弼虽然带兵多年,征战沙场已是习以为常,但是这位可是正经的两榜进士出身。万历二十五年,熊老督师考中湖广乡试第一名,那可是如假包换的解元郎,后来于次年中进士,授保定推官,又因为才能出色,迁为监察御史。

    所以熊廷弼并不像这个年代大部分的武将那样,因为官职世袭,不能科举而显得粗鄙不堪。相反,虽然熊老督师是个爆竹脾气,但是在危急的情况下,反而有着异于常人的冷静。

    “何事鼓噪?”

    “回大人,斥候预警,有数千叛匪突然袭营,我们已经派兵抵抗了,应该问题不大。”数千叛匪,对于一万多锦州军将士,无非是待宰羔羊尔,根本不足为虑。

    可是熊老督师却深感奇怪,这一直找不到的叛军突然出现就算了,现在在山东,有叛军才是正常的,没有反而有问题了。可是这叛匪却又没有集中主力进攻他,只来了区区数千人,是真的不把锦州军放在眼里,还是另有更大的图谋呢?

    “他们装备如何?”熊廷弼第一次接触叛军,当然还要对敌人的状况有一个简明的了解。

    “大部分都是拿着农具的农民,有刀剑的都很少。”那叫熊越的部将老老实实道:“但是有些人拿着制式的兵器,还有射到我们营寨里的羽箭,也有很少部分是制式的。”

    “拿来我看。”熊廷弼对部将吩咐道。

    熊越应了一声,小步跑到一个亲兵耳边,说了两句话之后,那亲兵点了点头,跑到一边的一个小帐子里,取出了两支明晃晃的羽箭来。

    熊廷弼接过那两支箭,放到眼前仔细端详起来,这两支箭铸造的比较精良,应该是大明官军的制式装备。

    不过山东一地,叛军席卷了几十个县,库里的兵器不可能过而不取,有大明的制式兵器也很正常。

    熊廷弼仔细看了看,没有发现问题,就往营寨边检查布防去了。却不知李沐此刻是不在此地,要是李沐在这里,看到这两支羽箭,肯定会大为惊讶。

    山东军的羸弱之程度,熊老督师不知道,但是和山东军打过交道的李大公子是最了解的。很多卫所驻军其实并不比农民强到哪去,像这种铸造精良的羽箭,除非济南和青州,其他的地方就连登州这样的海防重地,好多羽箭的箭杆居然还是秸秆所制,箭头也是偷工减料的生铁所造。甚至很多军队用的都是竹箭。

    军营鼓噪声之中,两支精铁打造,实木箭杆的羽箭,反射出摄人的寒光。

第133章 启程北上() 
待到把东南的政务安排好,不知不觉已经是九月份了,以现在大明南北的交通状况来看,如果南方士子要去北京参加会试,在需要绕过整个山东的前提下,恐怕需要两个多月。所以,为了赶上明年的春闱,很多刚刚得中举人的世子,中秋节一过,就赶紧收拾收拾行囊,准备北上京师,向科举考试最后一道关卡,发起进攻的号角。

    大明科举的规制,是从宋代沿袭下来的,但是要想进士及第,成为一名手握生杀大权的官员,其中路途之千难万险,是我们后世学子无法体会的。

    首先如果你是一个读书人,想要考取进士。第一步,是要参加县里的考试,各县县令出题,进行第一步筛选。然后参加府式,由各府知府出题,进行第二次筛选,这两场考试的淘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