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侯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侯爵-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杭州梨园大院里,多的是来自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大明阶级森严,规矩井然,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家承平日久,礼乐已经逐渐崩坏,很多原本的规矩也随便了许多。

    在这梨园之中,上到各省官员,下到贩夫走卒,什么样的人都有,只是那些普通百姓不像达官贵人们身价巨富,是占不到那顶尖的好位置的,不过在后面寻摸一个小桌,叫上些小吃食,摇头晃脑的跟着哼一段,也是个难得的享受。

    至于台前那些红木的大案子,还带着软墩儿的太师椅,自然都是留给那些贵人们的消遣场所了。

    李沐身份超然,自然是在第一排的,当然李茗儿这个小丫头根本闲不住的性子,拉着李沐满世界跑,张采没有带别人来,自然是留在座位上安之若素的等待开场。三跃也带着两个卫士跟了上去,这几个人七转八转的,竟是莫名其妙的被拉到了后台,你别说,李沐虽不是头回来梨园听戏,但是这后台确实是第一次进来,还真有些好奇的感觉,大大的开了眼界。

    今天梨园内演出的是苏州来的苏和班,台柱据说是苏州有名的角儿,导致今晚杭州梨园高朋满座,尤其是后面给普通民众的小座位更是被挤得水泄不通。

    “大人。”苏和班的班头自然不能怠慢了李沐这样的高官,李沐的身份,梨园的老板自然是知道的,当然,苏和班的班头也不是傻子,能在杭州梨园第一排最中间得到一个预留位子的人,基本上是这杭州城内数得上的前三的人物了。

    “班头不必多礼,今天场子多,捧场的老少爷们儿也多,班头还是赶紧招呼一下,这要是得罪了全城的爷们儿,今晚儿没好戏看,我可担当不起。”李沐倒是没有拿捏,这时候戏子优伶的地位非常低下,但是有些名角还是很有些粉丝的。李沐虽然手握重权,但是也没必要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没由得的惹人厌。

    当然了,李沐这样的贵人来了,班头台柱还是要出来拜见的,李茗儿就趁着机会到处睁着萌萌的大眼睛看着那些脸色带着油彩的演员们,但是只是抬眼看看,似乎并没有多么好奇。

    “哥哥,哥哥,你看看,秦香莲。”李茗儿看着不远处一个已经装扮好的女旦,开心的叫道。

    李沐有些吃惊的抬眼一看,只见那女旦生的身材窈窕,但是年龄李沐倒是不敢肯定了,至于具体她扮的什么角色,恕李大公子才疏学浅,真是一点都看不出来。。。

    李茗儿为何对戏曲里的人物如此熟悉?李沐不由得奇怪道。

    那女旦听闻有人喊秦香莲,以为是有贵人传召,就转身莲步轻移而来,却没想到那“秦香莲”一低头,看见李茗儿竟然一下子愣住了,嘴里嗫嚅着断断续续的道:“沅儿?”

    李茗儿有些奇怪的看着“秦香莲”,看着这个不认识的人突然失态的样子,吓得悄悄地躲到了李沐的身后。

    “沅儿,你不记得了,我是你娘亲啊。”那女子激动地眼泪都流了出来,可是她的脸上满是厚厚的浓妆和油菜,对于李茗儿这样的小姑娘来说,确实看不出来真实的样貌。

    “哎呀。”“秦香莲”一顿小跑至水盆边,双手捧起水就要往脸上撩。

    “秦秋,你干什么!”班头看她要卸妆,顿时急了眼,这都要上台了,你把妆卸了,到时候观众看你一个人素面朝天的在台上演独角戏吗?

    “娘,是你吗?”李茗儿看着秦秋的样子,似乎被她熟悉的声音唤起了自己的记忆,带着一丝不肯定道。

    “沅儿,你记得我了?”秦秋一脸惊喜的道。

    李茗儿也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看着她,仿佛努力的在回忆脑海里母亲的样子。

    待到秦秋冷静下来,李沐才慢慢的开口了:“秦姑娘,你是哪里人士,缘何认识我家妹妹的?”

    秦秋看着李沐非富即贵的样子,纵然不知道身份,肯定也是不敢质疑的,只好老老实实的道:“我叫秦秋,是她的姨母,沅儿本姓邢,很小的时候,她的生母早亡,被过继给了我的夫君,后随了我夫家姓陈,我就一直把她当做女儿抚养。”

    “再到后来,沅儿长大了一点,有一日,突然有个老人家来到苏和班,说沅儿是他的孙女,一定要把她带走。我那可怜的妹妹早亡已久,妹夫也另娶了别的女人,这时候冒出来一个爷爷,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自然是万般不肯。谁知道就在有天晚上,他趁着我在台上演出的时候,跑到后台抱走了沅儿,至今已经一年了。”秦秋看着李茗儿,温柔的目光里满是重逢的喜悦。

    “茗儿,你知道你原来叫什么吗?”李沐低下头对着李茗儿温声道。

    “以前我叫陈沅啊,后来不是哥哥说我叫李茗儿的嘛。。我也不知道我应该叫什么。。。”李茗儿低下头,可怜巴巴的说。

    “陈沅?”怎么觉得好耳熟。李沐心里暗自忖度了半天,又问道:“她原来姓邢?”

    “是的。”

    “邢沅?”不会是她吧?母亲早亡,由姨母抚养,后来改姓为陈。

    “敢问姑娘仙乡何处。”李沐问道。

    “大人真是折煞民女了。”等级森严,李沐可以不在乎,但是秦秋可不敢不当回事,“仙乡不敢当,民女祖籍武进。”秦秋老老实实的答道。

    江苏武进人?!我的天,所以自己一直带在身边,居然就是那个陈沅?!

    说是陈沅,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但是说起她的字,绝对是无人不知,她姓陈名沅,字圆圆,亦字畹芳,不错,如果李沐所猜不错的话,李茗儿就是未来倾国倾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女主角,色艺双绝而身世令人嗟叹的一代名妓——陈圆圆!

    (陈圆圆在历史上生于天启三年,就是今年,剧情需要所以提前了几岁。)

第119章 浙江乡试(上)() 
既然知道李茗儿叫陈沅,李沐自然也不能再叫她李茗儿了,既然小陈沅找到了自己的母亲,李大公子也不好多人所爱,就只好想着把孩子还给了秦秋。

    小陈沅毕竟还是个小孩子,其实和谁在一起生活她都无所谓,但是她知道家里有菡儿姐姐,妍儿姐姐,伊宁姐姐,哥哥姐姐们对她都是非常好的,可是小陈沅并不知道以后肯定就再也见不到李沐了,只是觉得找到了娘亲,也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啊。

    尽管李沐心中有万般不舍,但是秦秋是小陈沅的姨母,李沐不能剥夺她和家人一起团聚的机会,临走的时候,李沐还塞了秦秋一千两的银票,并且半开玩笑半威胁的说,以后绝对不准欺负小陈沅,否则自己可是会很生气的哦。

    李沐笑眯眯的对秦秋说话,但是语气里满是危险的味道,秦秋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只不过是个演出的戏子而已,她的夫家若是权势不凡,肯定也不会找一个戏子做老婆了。

    出了后台,李沐难免有些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像根霜打的茄子一样,看得一直在座位上等好戏开场的张采一阵莫名其妙。

    在看戏的过程中,李沐一副无精打采兴致不高的样子,旁边的张采瞧在眼里,不觉得有些担忧,虽然李沐的身份现在在杭州府学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张采不愧是实诚君子。他并不想从李沐身上求取富贵,家里也没有人混迹在官场这个名利场,所以,他可能是府学内,唯一知道李沐的身份,却没有改变自己态度的人。

    “云琪,我不知道你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张采放大的声量,反正台上锣鼓齐鸣,台下到处是跟着优伶们哼调的附和,像后世的小型演唱会一般,不说大点声还真是听不见:“过两天就是乡试了,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来考这个试,不过既然来了,还是该认真考一下吧。”

    李沐看着张采眼中担心的神色,笑了笑道:“这个我醒得。”

    四月的杭州草长莺飞,春色诱人,西子湖畔抽丝的杨柳柔美动人,不知不觉,天启三年的浙江乡试已经就在眼前了。(历史上,元代以后的乡试正常日期是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所以又叫秋闱,一般除非加开的恩科,都是从八月初八进场,八月初九开始。为了情节紧凑发展快一些,所以写在四月举行。)

    这两天,杭州城内格外的热闹,来自绍兴,宁波,金华,台州,温州等各府县的士子们,从全省各地齐聚杭州,参加决定前程命运的人生大考——乡试。

    这是普通百姓脱离芸芸大众成为统治阶级的金铸龙门,只要越过龙门,成为京报连登黄甲的举人,就可以免除赋税,招募佃户,补缺为官,成为大明朝文官政治的一员。

    这是目前在大明,成为一名文官的唯一途径,也是获得社会地位的最好方法,在现在的大明,就算是家资百万的巨富,也不比一个实打实的举人来得更让人羡慕。俗话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文官政治主导下的大明王朝,任你家财万贯,在官员的眼中,不过是空中楼阁,吹之即散。

    四月初八一早,天还没亮,晋阳侯府上上下下就忙开了,连老夫人娥恩哲都起了个大早,上灵隐寺(就是济公出家的那个灵隐寺)求了一支金榜题名签,娥恩哲原以为自己来的够早了,谁知道到了灵隐寺一看,我的乖乖,为自家孩子祈福上香的香客简直人山人海,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当娘的心情都是一样的。

    至于家里的两位郡主和伊宁小丫头,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乡试要连着考三场,每场考三天,也就是整整考九天。每场考完之后出了考场,下午再重新进场,整个乡试历时时间长,考试压力大,简直能把活人磨成鬼,所以自古以来,对于科举考试的怨念真是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想一想,如果高考考九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就大概可以想到活在大明朝的读书人,想要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的难度之大,所吃的苦,是后世在温室里长大的莘莘学子们不可想象的。

    因为每一场考试要考三天,中途不能离场,不能交流,三天两夜的考试中,都要待在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广不容席号房中,一直到考试结束后一日,才能离场回家。

    至于考官们,当然比考生们更早进入考场内,初六日考官们入闱,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一直到十九号考试结束,考官们吃喝拉撒都要待在一个小房子内,绝对不允许和帘外的任何人交流。

    现场内外帘官之间的交流和誊卷则全部由锦衣卫承担,因为锦衣卫不仅是不归浙江地方管辖的皇家鹰犬,而且大部分锦衣卫都不识字,尽可能的杜绝了考官之见舞弊的可能。

    在考场待三天,吃的喝的用的肯定都是要拿的,这些考生都是有功名的秀才老爷,大部分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要让他们照顾好自己那真是强人所难了。

    故而在考试之前,就有专门的考试铺子和书铺就开始售卖专门的考试用的考箱,考箱内分有各种隔层,放点心的,放药品的,放号顶的,甚至还有带有小炭炉的,能够在考场里吃上一碗热粥,也算是为难熬的九天乡试,增加一点小小的慰藉吧。

    李沐身份超然,自然考箱也是至尊奢华版的,李大公子的考箱是若菡亲自去杭州第一大书铺定制的,不仅用的是防水的红木,而且夹层众多,设计精巧无比,其中每一层都放了各种各样的点心,还有一些可以保存很久的熏肉,用小纸包一个个的包好,写上“猪肉”“羊肉”“火腿”等等,至于蔬菜水果,就不太好拿了。但是出于营养平衡的需要,若菡还是细心的让人把各种蔬果榨成汁,用瓷瓶封装好,一瓶瓶的整整齐齐的码放在考箱的下面,从梨汁,水果汁,萝卜汁,青菜汁一应俱全,这些蔬菜汁,更是放了蜂蜜精心调制的,酸甜可口而营养丰富。

    考箱的最下面,还有一个精致的小炭炉和一排无烟金丝炭,这种炭不仅烧起来没有烟尘,更有一种淡淡的檀香味,当然,价值也肯定不菲,据李妍儿说,至少也是二两银子一根。

    啧啧,简直是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那一出,刘姥姥在贾府吃的鹌鹑蛋一样,什么时候,我家也成了红楼里的贾府了?

    李沐看着眼前忙碌不停的若菡和李妍儿,好像是送丈夫上战场的小妻子一样,不觉露出了一丝温暖的笑意。

    “沐郎,你到了考场之后,一定不要偷懒,要好好的把号房打扫一下,杭州贡院三年才用一次,很多地方都脏的不像样子了,不扫都不能待人的。”若菡一边往考箱里塞各种点心,一边说道。

    “是啊,云琪哥哥,你到了考场之后一定要把号顶拿出来,那号房从开国就开始用了,至今已经二百年了好多房子都是漏雨的,这杭州的春天雨水又多,要赶紧早早的把号顶支起来,否则万一雨水淋了卷子,可就麻烦了。”李妍儿紧接着说道。

    对于这些可爱的叮嘱,李沐还能说什么呢,只能不停的说好的好的,知道了知道了。

    折腾了大半个时辰,总算是收拾完了,李沐拿上考箱带着各种考具,和门外的亲兵卫士集合之后,就直奔杭州贡院而去。

第120章 浙江乡试(中)() 
出了晋阳侯府,李沐和自己的亲兵卫士就加快了脚下的步伐,毕竟贡院天亮的开门,对全省各府考生进行按序揉检,杭州作为省城,向来是第一个搜检的,要是误了时辰,以杨涟那老小子的性格,估计就算他李沐是东南首牧,也一样会被挡在门外。

    今天去贡院参加考试的,除了李沐以外,还有李沐十七岁的堂弟李硕。李硕年纪轻轻的,却显示出颇为老成的样子,一路上拿着娥恩哲塞给他的凤梨酥,一边下意识的往嘴里塞,一边手上还拿着一本厚厚的万历程文精选,认认真真的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原本遇上出门公务,李沐都是骑马或者坐车出门的,但是因为今天贡院开考,无数考生往贡院汇集,所以杭州全城戒严十日,严禁任何人在城中纵马。李沐决心推行被大众接受的新律例,自然不能带头违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