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张济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张济大帝-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时候,别说保住荆州第二的地位了,不被蔡家打压成荆州最末就谢天谢地了。

    见蒯良沉吟不语,蒯越心急,但蒯良才是蒯家的家主啊,蒯良若是不同意,他再多的谋略都是没用。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从蒯家中分离出去,另立一支。

    但这也是士族之大忌,也是士族保全满门的唯一办法,不到万分危急的关头,没有人愿意走出这一步。

    而且,一旦分离出去,就必须要改姓。

    春秋时期,晋国的智瑶成为智家的家主,但其人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手段惨烈。

    智果料定智家必有大祸,于是就找到晋国执掌祭祀的太史处,要脱离智家,改为辅姓,另立宗庙。

    后来,智家果因智瑶遭到大祸,被韩赵魏三家灭掉,平分了晋国。

    蒯越心中暗下决定,如果蒯良不同意,那么他就会仿效昔日的智果,脱离蒯家,改为他姓,另立宗庙,待到张济灭掉荆州,灭掉蒯家之后,他再把姓氏改过来。

    蒯良考虑的显然比蒯越要多,皱了皱眉,说道:“二弟,张济虽说应对此番五路诸侯讨伐,然其四面皆敌为事实也。”

    “张济虽然文兴武盛,民心尽归,但在宛城这种四战之地处,焉能有前途?”

    蒯越微微一笑,说道:“兄长此言差矣。”

    “袁绍占刘备,刘备必败,袁绍大军很快就会南下。到时候,兖州曹操、徐州吕布,皆为袁绍之敌也,安能顾得上张济?”

    “江东之乱,兄长亦知,短期内无力外顾。”

    “所以,一旦北方战起,就是张济大军南下之时。张济兵强马壮,麾下有祢衡、李儒、贾诩等智者,黄忠、魏延之类大将如云,我军如何挡之?”

    “还有,一旦蔡瑁投敌,襄阳旦夕之间就会成为张济囊中之物,我蒯氏岂非危矣?”

    终于,在蒯越的一阵劝说下,蒯良心动了,点了点头道:“二弟,既然如此,咱们蒯家也绝非坐而等死之辈,当投明主也。”

    蒯越大喜,更是松了一口气,一拱手:“兄长英明,蒯家之福也。”

    蒯良,素有荆州第一智者之称,当然,这是在卧龙凤雏,以及徐庶还没出山的时候。

    平素,蒯良思虑问题比较细腻,下决定就慢了点。

    可一旦蒯良下了决定,就不会再有更改,除非发生了十分重大的事故。

    蒯良问:“二弟,你已思量此事日久,眼下蔡家已经占了先机,不知二弟可有良策,保我荆州第一士族之地位?”

    蒯越微微一笑:“兄长,此事不难也。”

    “蔡家,虽说提前一步向张济表忠心,然蔡氏已经失宠,蔡瑁亦无兵权,仅靠蔡府数千私兵,岂能助张济轻易得荆州也?”

    “而我蒯家,虽无兵权,但刘表眼下对你我兄弟二人言听计从。不若以刘磐两次北伐失利,建议刘表将子福调入新野,守护襄阳北门户,以拒张济。”

    子福,是蒯祺的表字。

    蒯祺是蒯良和蒯越的族弟,文武双全,被刘表拜为樊亭侯,官至房陵太守。

    另外,蒯祺还有一个身份,是诸葛亮的大姐夫。

    蒯良登时眼睛一亮,蒯越这一计着实大妙,等于是让刘表自己为自己挖一个坑。

    “好。”蒯良越想越觉得蒯越此计甚妙,立即就击掌叫好,“二弟,就依此计。”

    “不过,北上宛城之人,须得找一万分可靠之人,不得有任何差错。”

    蒯越微微一笑,说道:“兄长放心,此番刘表兵败,唯恐张济会骤然南下,日夜寝食不安。”

    “小弟欲劝刘表,派出使者北上宛城,一是与之交好,将责任推到曹操头上,二是探查一下张济的口风。”

    “此等要事,刘表必不会派闲杂人前往,到时候小弟主动请缨,便可名正言顺进入宛城,见那张济也。”

    蒯良大喜道:“有二弟亲自前往,自能看出张济是否明主,我蒯家无忧也。”

    蒯越颇为得意,一拱手:“小弟北上之后,蔡府动静,还望兄长定要谨慎,若是抓到蔡瑁私通张济的证据,则蔡家再无超越蒯家之机也。”

    蒯良眼神中闪过一抹冷笑:“二弟尽管放心,为兄定会上心。”

第178章 陪曹孟德玩一玩() 
三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也发生了一件事情。

    首先,曹操派出谒者仆射裴茂,到关中传到天子诏书,命令段煨等诸将领联合讨伐李榷、郭汜等人。

    李儒等人改投张济,李榷和郭汜等人就如冢中枯骨了。

    段煨发兵之后,只是一个月不到,就彻底击败了李榷和郭汜等人,并将其斩杀,同时将其本族亲属全部诛灭。

    段煨也因此功,被封为安南将军,封乡侯,长安太守。

    如此一来,关中的形势就惟妙惟肖起来。

    钟繇和郭嘉占据着长安往东往南的地盘,马腾驻扎在扶风郡,以及西部雍州,韩遂驻扎在金城郡,以及凉州东南部的地盘。

    杨秋、马玩等八部,割据凉州西北部。

    段煨被封为长安太守,等于是变相成了曹操的人,使得曹操的力量得以壮大。

    最关键的不单单是段煨麾下的一万兵马,而是段煨在西凉的影响力,绝对不在马腾和韩遂之下,绝对是曹操手中一把利器。

    这个消息,韩遂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派人给张济送了过去。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张济拿到韩遂送来的消息,第一反应就是,曹操要对雍凉下手了。

    当然,张济当然并不知道,曹操因为数败于他,又因为袁绍与刘备之战已经开始,已经有心放弃兖司豫之地了。

    张济立即将麾下几大谋士全都喊过来,商议对策。

    贾诩,因为跟随张济最早,也是西凉出身,自然就是张济麾下第一谋士。

    其次,就是祢衡了,他虽然年轻,但在智谋方面,绝对是张济麾下谋士的第一人。

    第三,自然是李儒,最后一个是法正。

    胡昭,虽然已经南下宛城了,却一直闭门不出。

    张济去胡昭府上拜访多次,都吃了闭门羹,显然胡昭心里明白,胡纂之事,肯定是张济的阴谋,其目的在他。

    心中暗暗好笑,张济倒也不怎么着急,先耗着呗,我三天拜访一次,就不信你家的大门会一直都闭着。

    四人看了韩遂带来的消息,皆是倒吸一口凉气,他们没想到,曹操在面对南北两大强敌的情况下,竟然还敢把手伸向雍凉。

    历史上,曹操是先征召马腾入朝为官,先稳住了雍凉的局面。

    待灭掉袁绍,一统北方之后,曹操也没着急收拾雍凉,而是先南下。

    经历了赤壁之战,曹操自觉他有生之年无法一统全国,这才对雍凉下手。

    但现在,曹操感觉到了无比重大的压力,不得不提前对雍凉动手,作为自己的退路。

    风险很大的,曹操向长安派出了五万兵马,绝对是曹操麾下兵马的近乎半数了。

    以剩下的六万兵马,防守兖州和豫州两地,兵力极为单薄啊。

    张济问:“曹操图谋雍凉之地,兖司豫空虚,我军可否北上攻曹?”

    历史上的贾诩,在曹操处,是最低调的一个,平素几乎很少发表意见。

    但现在他是张济麾下的首席谋士,可不能再随便保持沉默了。

    贾诩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主公,袁绍与刘备战起,曹操担心袁绍败刘备之后,会立即南下,与主公合击兖司豫三州。”

    “故,曹操欲取雍凉二地,以为退路也。”

    祢衡三人,一起点了点头,显然是赞同贾诩的分析。

    张济皱了皱眉,说道:“马韩已经交恶,曹操取雍凉,必事半功倍,本将岂能任之将雍凉之地占为己有?”

    祢衡点了点头道:“不错,我军马匹,只能来自韩遂。但韩遂之地在凉州东南,雍州西北,与南阳之地相隔马腾与曹操势力。”

    “是故,绝对不能让曹操与马腾联手,否则不单是韩遂不敌,我军马匹之通路,也将被其阻断也。”

    法正叹了口气:“只可惜,此乃南下荆州之大好时机,不得不推迟也。”

    李儒忽然说道:“荆州刘表,不足为虑,又有蔡瑁为内应,取之不难。倒是这雍凉之地,绝对不能落入曹操手中,不然我军骑兵之优势,将荡然无存也。”

    李儒在西凉军中的时间最长,当然明白西凉骑兵在中原之战的重要性。

    若是没有西凉骑兵,张济如何能在南阳这片地方驰骋睥睨,不但数败刘表,更是能抗住五路诸侯的兴兵讨伐。

    如果没有了西凉骑兵,五路诸侯讨伐之时,怎么可能会在那么快的速度下,率领大军左右上下支援。

    骑兵的重要性,贾诩更知道,祢衡和法正也见识了,自然完全同意。

    既然四大谋士都赞同将荆州之事先缓一缓,阻止曹操得雍凉二州,张济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见,问:“当如何谋划也?”

    就在这时,门口忽然传来许褚的声音:“主公,细作来报。”

    “拿进来。”

    话音刚落,许褚匆匆走进来,将一个小管子交给张济。

    张济看了一下封口,没有被打开过,便将之打开,取出里面的一小块绢帛。

    绢帛之上,密密麻麻写了不少字,张济看过之后,登时脸色大变,脱口说道:“曹操以天子名义下旨,征召马腾为卫尉,令马超统领马腾旧部,屯兵原地。”

    贾诩等人皆是脸色一变,倒吸一口凉气,曹孟德这可是好算计啊。

    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随便弄一道圣旨,就可以让自己占据极为有利的优势啊。

    虽然都知道天子的圣旨,就是曹操的意思,可没有一个诸侯敢跟袁术一样,不尊天子的号令啊。

    法正冷笑一声道:“看来,此战之后,曹孟德欲得雍凉之心更甚也。”

    这的确不是什么好信号,一旦被曹操得了雍凉之地,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而张济的战马来源被断绝,只怕曹操跟张济之间的实力对比,就要反过来了。

    四位谋士,一起向张济看来,眼神中皆是一股炙热的期待。

    张济眯了眯眼睛,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淡淡说道:“既然曹孟德有此想法,本将就陪他在雍凉之地玩一玩。”

    贾诩四人眉宇间的担忧之色一扫而光,立即精神一振,一起拱手道:“主公英明。”

第179章 曲线招徐庶() 
担忧的,不仅仅是贾诩四人,张济麾下的文武几乎大半都心存担忧。

    自从凯旋归来之后,张济几乎是很少出骠骑将军府,整天跟几位夫人耳鬓厮磨。

    他们夫妻间的感情自然是继续快速上升,张济对待一众妻妾,虽说未必是一碗水完全端平,但至少没有冷落其中任何一人。

    而且,私下的消息,张济将刘备的妾室甘夫人偷偷纳入府中。

    这个甘梅,因为肌肤雪白,最近尤其是得了张济的宠爱,每隔一天就会在她的住处过夜,已经持续了近三个月了。

    这么一来,就让张济的麾下有所误会了,以为张济在扛住了五路诸侯的讨伐之后,骄傲自大,开始不知进取,沉迷于美色之中了。

    但是,今天的议事,立即就打破了他们的猜测。

    张济并非是骄傲自大,沉迷于美色之中,而是时刻关注着天下诸侯的动向。

    只不过,张济有点小懒,在政事和军务方面,大都放权让手下人做了。

    不过,真正的聪明人心里都明白,张济这样做的目的,并非是因为他懒,而是他在暗中观察,麾下文武对他的忠诚度如何。

    夜鹰卫的出现,在张济麾下很多文武心中产生了一个阴影。

    尤其是,在淮南之战,夜鹰卫大放异彩之后,张济将夜鹰卫的指挥权从黄叙的手中收了回来,直接交给了一个新来的文臣,法正的手里。

    若是交给别的武将,除了张绣之外,黄叙多少都会有点意见。

    可张济将夜鹰卫的指挥权交给了法正,而且是新投靠过来的,就让所有人都搞不明白,这个法正到底是什么来头了。

    而且,张济不但将夜鹰卫指挥权交给了法正,更是给了法正一道命令,将夜鹰卫的范围扩大,编制为三千人。

    法正,自然是感激得无以言表,心中对张济的忠诚度达到了百分之百,做起事情来,自然是劲道十足。

    张济这样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

    法正,是法家弟子,而法家倡导以法治为核心思想,是最致力于以刑去刑的强硬派,主张以严酷的刑罚来治世。

    秦,之所以能灭六国一统天下,要归结于曾经的商鞅变法。

    商鞅,就是法家弟子,他制定了一整套的严酷刑罚,适应于当时的秦国,不但使得秦国做到大治,更是使得秦国的士兵都是跟打了鸡血似的。

    立功的,可以得到重赏,逃兵则会被株连等。

    后来,汉朝之后,法家虽然得到了致命的打击,但是,汉朝的廷尉一职,几乎都是有法家弟子来担任的。

    夜鹰卫,跟历史上魏国的校事府差不多,具有监督百官的权利。

    而夜鹰卫掌管在法家弟子法正的手中,张济麾下的文武,哪一个不会有所害怕呢。

    只不过,张济目前只是想震慑一下麾下文武而已,并没有真的拿谁开刀。

    一旦查出某一个人有问题,只要不是通敌之罪,张济只会点醒一下,而不会真的动刀杀人。

    在张济大败五路诸侯乱军的五个月后,雍凉形势发生变化。

    马腾入许都担任卫尉一职,随行的还有马腾的幼子马铁,被授予骑都尉一职,马超、马休、马岱和庞德等留守原地,统率马腾所部。

    马超对韩遂本就恨之入骨,眼下他执掌了兵权,自然不会对韩遂客气,立即兴兵五万,进犯韩遂。

    韩遂一边调兵遣将,加紧防御,一边派人给张济送信,请张济出兵,南北夹击马超。

    倒是长安的钟繇和段煨,在郭嘉的建议下,按兵不动,似乎一副做壁上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