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张济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张济大帝-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有习祯、习珍,杨家有杨虑、杨仪、杨颙。

    目前,在刘表跟前,最吃香的自然莫过于是蔡家和黄家了,蔡家是因为联姻,黄家是因为黄祖是荆州的大功臣,曾经射杀了图谋荆州的孙坚,黄承彦跟刘表又是连襟。

    蔡氏来到近前,先向刘表福了福身,微微一笑:“今日老爷这么悠闲,可叫妾身一通好找啊。”

    刘表呵呵一笑:“有劳夫人了,来,夫人若是无事,不如陪为夫赏鱼吧。”

    蔡氏来到刘表身边,望着那满塘的锦鲤,从下人手中接过鱼食,一边向池塘里撒去,一边说道:“老爷,妾身来找老爷,乃是为老爷寿诞之事。”

    “噢?”刘表一愣,算了算,“夫人,为夫的寿诞不是还有三个月吗?”

    蔡氏微微一笑:“老爷,三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现在若是不开始准备,到时候就手忙脚乱了,只会让下面的人看笑话。”

    “这倒也是。”刘表点了点头。

    其实,刘表心如明镜,蔡氏之所以这么操心为他的寿诞,其实是因为各方给他贡献寿礼的时候,也会给蔡氏一分不菲的礼品。

    只不过,今天刘表心情超级好,自然不会在乎蔡氏的这点小心思。

    刘表呵呵一笑:“既然如此,今年的寿诞,就由夫人全权为为夫打理了。”

    蔡氏没想到刘表竟然把这件肥差交给她了,绝对能够不少搜刮油水,不禁大喜之极:“多谢老爷信任,妾身一定尽力,让老爷的寿诞圆圆满满。”

    “你我夫妻一场,为夫信不过你,还能信得过谁呢?”刘表微微一笑,“还有,为夫准备让你大兄蔡瑁升任中郎将一职,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啊……”蔡氏大感意外,手中的鱼食一下子就掉进了鱼塘里,引得一群锦鲤争相而来。

    中郎将?

    中郎将就意味着是荆州军方的最高指挥官了,一共有三个,一个是文聘,一个是王威,一个就是黄祖了。

    黄祖常年驻守江夏,麾下是荆州最精锐的水师。

    文聘和王威二人呢。

    荆州旦有非水战的战事,刘表都会派文聘掌军,无往而不利,曾经的荆州贼寇,全都是文聘剿灭的。

    王威呢,是最受刘表信任的一个,负责整个襄城的治安。

    蔡瑁也在军方,却不是中郎将,归王威节制。

    这让蔡瑁很不爽,所以才会把自己年轻貌美的妹子许配给了刘表这个糟老头子,今日果然就有了成效,一旦中郎将空缺,刘表首先想到了他的大舅哥。

    其实,刘表本来是想让张允接替文聘的,可张允有点年轻,再说,如果不先安置好蔡瑁,估计会后院起火,所以,想来想去,刘表决定让张允再等等。

    当然,也不是白等,因为王威渐老,刘表准备让张允先跟着王威锻炼几年,待王威辞官回乡的时候,就让张允接替王威。

    蔡氏绝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肯定是文聘出事了。

    陪着刘表赏了一会儿鱼,吃饭的时间到了,蔡氏专门下厨,给刘表做了一份点心,同时让人私下通知蔡瑁,让蔡瑁饭后赶紧来州牧府,省得刘表改变主意。

    吃过饭,蔡氏挽着刘表,不住地用身体摩擦刘表的胳膊,登时就让刘表心痒痒的。

    “呵呵。”虽然能力不太行,但妻子漂亮啊,刘表呵呵一笑,“夫人,时间不早了,你我早早安歇吧。”

    蔡氏俏脸微红,捂着嘴轻轻一笑:“老爷切莫心急,请老爷先去房间,妾身要去沐浴一番,晚上好好伺候老爷。”

    刘表登时眼睛放光,这种超级待遇,并不是经常会有,每每都是刘表随了蔡氏的心意,蔡氏才会让刘表享受一次,这也是蔡氏拿住刘表的手段之一。

    就在这时,一个斥候突然飞步赶过来,嘴里大喊着:“启禀主公,新野急报。”

    “急报?”刘表隐约感觉到一阵不妙,若是张允大获全胜,应该是捷报才是,最不济应该是个战报,急报一般就是败报了。

    刘表立即将急报取来,展开一看,登时脸色大变,怒喝一声:“张允误我,张允误我啊。”

    蔡氏将凑着一看,上面写了一行字:“张允中计被俘,三万大军尽没。”

第15章 谈判崩裂() 
因为北方战乱,不少北方人为了躲避战火,不得不离乡背井,南下荆州,就像诸葛亮一家,就是从琅邪郡迁过来的。

    此时的荆州人口,不到二百万,绝对算是大州了。

    不到二百万的人口,最多能养活二十万大军,史书上说刘表带甲十万,其实是二十万。

    二十万军队,几天的时间,被张济吃下了三万,连骨头渣都没有吐出来,这岂能让刘表能不心疼。

    刘表哪里还顾得上跟蔡氏玩什么床笫游戏,立即就命人将蒯良、蒯越、蔡瑁、王威等人请进州牧府中。

    蔡瑁和王威力主派兵北上,但蒯良和蒯越兄弟却不赞同继续用兵了,建议刘表派出使者跟张济接触一下,试探一下张济的想法。

    最终,刘表接受了蒯良和蒯越的建议,派伊籍北上新野。

    次日,在新野城中,张济召见了伊籍。

    伊籍不愧是纵横家的得意门生,一张嘴简直是舌绽莲花,一番言语下来,差得让张济觉得,他马上举兵归顺刘表,才是最好的归宿。

    自从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百家争鸣的现象自然就没了,其余各家各派虽然继续传承,但早就不复以前的盛况了。

    张济呵呵一笑:“机伯真是好口才啊,可胜十万大军也。”

    见张济的表情,伊籍就知道自己没能忽悠住张济,心下暗叫一声可惜,抱了抱拳:“将军与我荆州并无仇怨,不知因何刀兵相见,还请将军明言。”

    重点来了,张济微微一笑:“既然机伯如此坦诚相问,本将自然也是坦诚相告,实是因为弘农贫瘠,无以养兵,是故特向镇南将军借南阳郡暂且安身也。”

    借宛城?

    暂且安身?

    伊籍来时猜想过张济出兵荆州的无数种可能,唯独没有猜到这一种,不禁一呆,暗想,襄阳跟南阳郡最南端相近,南阳郡若是借给你了,我家主公天天晚上就不用睡觉了。

    伊籍笑道:“将军说笑了……”

    张济脸色一板,淡淡说道:“本将有必要跟你说笑吗?机伯,本将念你是个人才,并不为难你,你只管回去告诉刘景升,若他许了也就罢了,不然的话,本将也不怕麻烦事,领兵攻下南阳郡,到时候就不是借了。”

    “啊……”伊籍大吃一惊,他不否认张济有这个能力,不禁额头冒汗,正要再说,张济大喝一声,“来人,送客。”

    说罢之后,张济再也不理会伊籍,转身从侧门出去了。

    “机伯,请吧。”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在伊籍的身后响起,伊籍一愣,在张济这里,竟然有人直呼他的表字,转首一看,竟然是黄忠。

    “汉升……”伊籍又是一愣,他对黄忠是有印象的,也曾在刘表跟前举荐过,奈何刘表根本不听他的。

    黄忠微微一笑:“机伯莫要再费心思了,本来我家主公想着,借南阳郡不能白借,准备送一件天大的好事给刘荆州,奈何机伯一开口就惹了我家主公了,看来咱们只能兵戎相见了。”

    伊籍立即问:“汉升,是何天大好事?”

    黄忠故作神秘地左右看看,低声说道:“谈判崩裂,按说忠是不能将此事告诉你的,但你我二人也算是旧识,忠就冒风险告诉你吧。”

    然后,黄忠说了一件事情,登时让伊籍大吃一惊:“汉升,此事为真?”

    黄忠淡淡一笑:“言尽于此,机伯,请。”

    黄忠不回答,更是增加了伊籍心中的好奇心,也隐约让他感觉到,这是真的。

    立即,伊籍就马不停蹄地再回襄阳,将事情如实向刘表做了汇报。

    伊籍刚走,张济又从侧门回来了,微微一笑:“汉升,此事成也。”

    黄忠一抱拳:“恭喜主公。”

    张济点了点头:“汉升,谈判之事交给你了,本将须得立即赶赴梁县,绝对不能让曹孟德将天子劫持到许都。”

    黄忠一愣:“主公,此事不如让文达为主,末将为辅吧?”

    文达,就是张绣,这就是黄忠的聪明之处。

    张济微微一笑:“绣儿年轻,性格冲动,谈判之事不是他的特长。你只需记住本将对你说的最低限度就行,穰城、新野、湖阳、桐柏山以北之地,归本将所有,以南归刘表,这几个城池,也可以让给刘表。”

    “但是,本将替刘表镇守荆州北门,粮草军械等一切物资,必须由刘表提供。同时,汉升再以你亲戚的名义,向刘表讨要一个叫魏延的人,此人应该在刘表军中。”

    “末将遵命。”黄忠也听说过魏延这个人,武艺不弱,但此刻的魏延也只是一个丝毫不起眼的人物,没想到张济竟然也能知道魏延,不禁让颇为意外。

    安顿了好新野城的事务,张济就率领一万两千西凉铁骑北上,给黄忠留下三千西凉铁骑,以及七千荆州军。

    一万步骑,虽说七千荆州军是降兵,但黄忠也是荆州人,又闯下了荆州猛虎的威名,管束这些荆州降兵自然不在话下。

    只要刘表不是倾巢来犯,以新野城的高大,这一万步骑足以能保新野不失。

    全都是西凉铁骑,张济的行军速度很快,两天后大军就到了梁县。

    张济来到梁县之后,贾诩已经接到消息,跟胡车儿一起迎接张济。

    贾诩给张济带来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贾诩成功说服了徐晃,除了因为贾诩跟徐晃的交情,以及口才之外,更重要的是张济全歼三万荆州军的消息震撼了徐晃。

    不过呢,徐晃不忍马上背叛旧主,说是等天子东迁的事情结束之后,他再离开杨奉,贾诩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这个坏消息呢,就是董承勾结了曹操,曹操已经派兵两万进入洛阳。

    还是来晚了一步,张济不禁暗暗可惜,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没有了。

    不过呢,张济心中冷哼,本将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曹孟德也休想做到。

    当即,张济就带着贾诩和胡车儿,以及张绣,去见杨奉了。

第16章 坏了曹操的好事() 
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并非偶然,毕竟他不能绑架天子去许都,必须经得杨奉、董承、韩暹、张杨这四个一路护驾的将领同意才行。

    议郎董昭看出曹操是个明主,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了一封信,说是他有粮草,可以为外援,杨奉有军队,可以在朝廷主持事务。

    一封信就打消了杨奉的怀疑,但董承和韩暹这一关过不去啊,董承和韩暹率军扼守住了险要关口,使得曹操派出来的中郎将曹洪的军队不能前行。

    曹操的那封信获得了杨奉的信任之后,杨奉带头,联名上表,推荐曹操为镇东将军,并承袭他父亲曹嵩的费亭侯爵位。

    没多久,曹操的机会就来了。

    朝中就发生了一场变故,韩暹依仗护驾有功,专横霸道,董承开始慢慢讨厌他了,很快就无法容忍。

    但韩暹的兵力远在董承之上,董承奈何不得韩暹。

    本来,最好的办法,董承就是联合杨奉一起,对付韩暹,可偏偏以前董承跟韩暹关系好,他二人跟杨奉关系不好。

    就跟李郭一样,他俩关系好,把持朝政,把张济赶到弘农,韩暹和董承是把张杨赶回河内,把杨奉排斥到梁县。

    于是,董承就办了一件昔日大将军何进做过的蠢事,就是私下派人请曹操进入洛阳。

    曹操正愁无法进洛阳,自然是大喜之极,亲率三万精锐进入洛阳。

    到达洛阳之后,曹操立即就对董承报恩了,向献帝奏报韩暹、张杨的不法行为。

    韩暹害怕被杀,单人匹马投靠了杨奉,但天子认为韩暹、张杨护驾有功,下诏一切不予追究,命曹操兼任司隶校尉,主持尚书事务。

    这时候,董昭又给曹操出谋,说天子在洛阳,各路将领都有自己的打算,不会听从曹操的指挥,曹操在洛阳控制朝政,有诸多不利因素,将天子北迁到许县是上策。

    而曹操最担心的,就是拥有两万大军的杨奉。

    董昭劝曹操派使者带礼物感谢杨奉上奏封他镇东将军和费亭侯的事,并以洛阳无粮为理由,请天子移驾到鲁阳,鲁阳距离许县近,运输方便,可以免去粮食匮乏的忧虑。

    果然如董昭所说,曹操的使者拜访了杨奉之后,后者并没有丝毫疑心,反倒是很赞赏曹操考虑得周到。

    曹操的使者刚走不久,张济就过来拜访杨奉了。

    以前杨奉是李榷的部下,张济却跟李榷一起都是董卓的四大近将,地位在杨奉之上。

    现在杨奉虽然脱离李榷自立了,但在本心之中,依然还觉得张济的地位在他之上,听说张济来访,立即就主动出府迎接了。

    杨奉接了张济,客厅落座之后,笑着问:“不知仲益突然驾临,有何见教啊?”

    “呵呵。”杨奉问得直接,张济回答更加直接,“特为救献之性命而来。”

    杨奉登时吃了一惊:“此话何意?”

    张济微微一笑:“曹操欲将天子迁到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试问,一旦曹操成功之后,第一个要杀之人难道不是献之吗?”

    杨奉不是雄主,也算不上枭雄,但他不是傻子啊,不然也不会脱离李榷自立了,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不好,本将上曹孟德的当了。”

    二人一番商议之下,就联袂进了宫,面见天子刘协,将其中利弊关系相告。

    刘协从小就聪明,被张济一点就透,又惊又怕,哪里还有一丝一毫要离开洛阳的意思啊。

    张济的目的达到,谢绝了天子刘协的封赏,就回了自己的军营。

    果然,第二天曹操来见刘协,催促刘协抓紧启程的时候,刘协突然变卦了,以洛阳乃是光武所定,刘协身为后世子孙,不得随意擅离为由,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