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张济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张济大帝-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值此益州存亡之关键,将边界守将换成西川名将冷苞和邓贤,不但没人能说出来什么,反倒是纷纷夸赞刘璋在大事上真是不糊涂啊。

    于是,张任、严颜和刘璝等人接到刘璋命他们去成都商议御敌之策命令,自然也就没有丝毫的怀疑,当即就动身,不敢有丝毫耽搁。

    张济接到吴懿的通知,立即就命令潜伏在凉州和汉中的大军南下,在冷苞和邓贤的接应下,轻易就拿下了广汉郡和巴郡。

    广汉郡是刘璝镇守,巴郡的太守是严颜,这俩人都被吴懿骗到成都后抓了起来,张济的两路大军自然很轻易就将广汉郡和巴郡南下。

    广汉郡的西面就是蜀郡,治所成都就在蜀郡,位处广汉郡的西南方向。

    广汉郡的治所是雒县,也就是益州之前的治所。

    从雒县往西南,是新都,新都再往西南,过了两郡之界就是成都。

    面对张济的大军,广汉郡和巴郡的守军,在冷苞和邓贤的带领下,那是望风而降啊。

    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张济的十万大军就兵临成都城下了。

    历史上,刘备兵临成都城下,刘璋是主动投降的。

    但这一次,刘璋是被吴懿等人绑着出来的。

    张济见了,立即翻身下来,带着典韦和许褚迎了上去,将刘璋身上的绳子解开,呵呵笑道:“季玉啊,委屈你了。”

    刘璋简直是无话可说,羞红着脸,立即拜倒在地;“大将军虎威所至,罪臣妄图抵挡王师,死罪,死罪啊。”

    张济再次将刘璋拉起来,笑道:“没有抵抗啊,我大军一路南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来到成都之下。”

    “成都城池高大,易守难攻,若是我军强攻,必然死伤惨重,然季玉答应投降,真乃大汉之福也。”

    刘璋真是惭愧要死,但他也听明白了,张济是不准备治他的罪了。

    但是,刘璋心里更明白,张济这是需要他做点事啊,算是将功赎罪。

    于是,刘璋立即就一拱手道:“大将军,益州诸郡和属国,眼下大将军已得汉中郡、蜀郡、巴郡、广汉郡和广汉属国,罪臣愿为前驱,助大将军招降其余诸郡与属国,还请大将军恩准罪臣将功赎罪。”

    见刘璋也很聪明嘛,张济大喜,立即就答应下来:“如此,辛苦季玉了。”

    刘璋急忙拱手道:“不辛苦,不辛苦,能为大将军做事,罪臣之幸也。”

    张济笑着说道:“在招降剩余诸郡和属国之前,还请季玉先行为吾招降张任、严颜和刘璝三人,不知可否?”

    “当然可以,罪臣这就去劝张任三人投降大将军,为大汉效力。”成王败寇,现在张济无论说什么,刘璋都不敢反对。

    张任三人,都不是贪生怕死的主儿,尤其是张任,那是宁死不降,历史上还射死了庞统。

    但是,刘璋都投降了,刘璋又亲自过来劝他们投降了,张任三人就傻了眼了,他们要是再宁死不降,为的是啥啊?

    于是,张任、严颜和刘璝全都投降了,这也就意味着西川再也没有任何反抗的势力了。

第379章 江东分成了三派() 
西川被张济快速拿下,简直就是闪电战啊。

    虽说,是因为张松献地图,吴懿等人投降,软禁刘璋以及张任等人,但这般速度就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西川拿下了,依然是狠狠震动了江东。

    别说孙权坐不住了,江东的文武们也都坐不住了啊。

    张济之心,路人皆知啊。

    消息传到江东,孙权急忙将麾下重要文武,几乎尽数招来,开会讨论啊。

    跟西川不太一样的是,江东群臣分成了三派,其中两派也是一派主战,一派主和。

    主战派,是孙坚的老部下,程普啊,黄盖啊,韩当啊,吕范啊,凌操啊等等。

    主和派呢,跟历史上差不多,是以张昭为首的士族们。

    但是,比历史上曹操南下的时候,多了一派,就是以周瑜为首的中立派,跟随的人有鲁肃、周泰、蒋钦、吕蒙等人。

    周瑜心中明白,一旦张济大军来攻,江东肯定挡不住。

    但是,虽然明知江东难挡张济大军,但周瑜实在不忍劝孙权投降啊,干脆就两不相帮。

    开会啊,其实就是意见不同意,所以呢,开会就是吵架。

    程普那一方,以孙坚和孙策两代人打下来的江东,岂能说送人就送人为理由,坚决不同意投降。

    江东没有投降的孬种,只有战死的好汉。

    张昭等人呢,则是以曹操啊,袁绍啊,刘备啊,轲比能啊,张鲁啊,刘璋啊等人举例子,说是张济的大军无人可敌。

    还有就是以数据分析,江东有多少人口,多少兵源,多少粮食。

    最后就是地理位置分析,张济一旦进攻,就是四面八方而来,江东根本挡不住。

    明知道打不过还要打,等打败了之后,连投降的可能性也没了。

    但不管张昭等人的证据如何充分,说出来的话如何有道理,程普这几个老拗头就是死活不同意投降。

    孙权登时一阵头大,只得拿眼去看周瑜等人。

    但是,周瑜等人只是听,就是不发表意见,让孙权心中恼怒不已。

    其实,孙权明白,周瑜这一派势力,摆明了就是对孙权夺了孙策之子孙绍的位子,又逼走了大将太史慈有意见。

    太史慈就在张济那里,现在傻子都知道了啊,因为天下不归张济管辖的地方,只有江东和交州了啊。

    只是,太史慈并没有为张济上战杀敌,立下战功什么的,孙权也就没有借口降罪于他的家人,只是派兵严密看守,防止出现文丑和张郃那类的事情发生,家眷突然溜走了。

    这一次的开会不了了之,孙权仍然是左右摇摆不定,心中烦闷,就想去吴国太那里唠唠嗑。

    还没有走到吴国太的住处,孙权就听到一阵吆喝声;“前刺,左刺,后刺……”

    搞什么呢?

    孙权比较纳闷了,暗想,母亲素来喜欢安静,什么人在这里闹出这般动静呢?

    推门而入之后,孙权就惊呆住了,满满的院子里啊,整齐地站立了一百多个女孩子,大概都是十岁到十三岁之间吧。

    这些女孩子,竟然个个手持长剑,英姿飒爽,正在操练着剑法。

    最前面的高台上,也站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长得美貌之极,又英姿焕发,手中拿着一个令旗,嘴里不住地大喊着。

    原来是他这个宝贝妹妹,孙权登时哭笑不得,没想到她前段时间说的,想要给自己组建一个女子护卫军,竟然是真的。

    前段时间,孙尚香去找孙权,说起此事。

    孙权以为孙尚香只是心血来潮,也就没当回事,随口就答应下来了。

    孙尚香也看到了孙权,立即大喊一声:“今天的训练,暂时到这里,解散。”

    “轰”,随着孙尚香一声令下,一百多女子护卫军立即就排着整齐的队形,飞快地离开了这个院子。

    孙尚香也一个纵身从高台上跳下来,飞快地来到孙权跟前,笑着问道:“二兄,怎么样,小妹的护卫军还像那回事吧?”

    孙权哭笑不得,不答反问道:“这些女子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放心吧,二兄,没有一个是强抢来的,全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女,而且都是心甘情愿加入我的护卫军的。”

    噢,孙权这才想起来,不久前,张济和吕布讨伐袁术的时候,淮南之地的老百姓,不少横渡长江,到江东避难的。

    路上,死伤不少,也就出现了很多的孤儿和孤女。

    “嗯。”孙权点了点头,问,“小妹,母亲在吗?”

    “在楼上,二兄你自己去吧,我就不陪你了。”孙尚香指了指二楼的方向,飞快地跑开了。

    孙权上楼,参见了吴国太之后,便将眼下江东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烦恼对吴国太说了。

    说完之后,孙权觉得自己的心里痛快多了,拿起案几的茶水,竟然一口喝了个精干。

    知子莫若母,看到孙权如此,吴国太立即就笑着说道:“看来,你已经有主意了。”

    放下茶杯,孙权点了点头,纠结了一下:“只是,此事还需母亲答应方可。”

    吴国太微微一愣,脸色一变,脱口道:“你要将尚香许给张济?”

    孙权苦笑一声,又叹了口气道:“若要保全孙氏一脉,唯有此法。”

    顿了顿,孙权继续解释道:“曹操之女曹节,嫁于张济,得保曹氏一脉不灭。吕布之女嫁给张济,温侯府如此地位高崇。”

    “刘备之妻妾糜氏和甘氏嫁给张济,刘备得以活命。”

    “眼下,天下将定,唯有江东与交州在外,早晚必有张济大军来到。是故,无论是战是降,与张济联姻总归没有坏处。”

    吴国太沉吟了一下,叹道:“尚香今年已经十三岁,也该是许配人家的时候了,既然女孩子早晚都要嫁,嫁给张济或许还能成为嫔妃。”

    孙权笑道:“母亲所言甚是,眼下天下一统在即,小妹嫁给张济,的确是最好的归宿。”

    吴国太又看了孙权一眼,问:“仲谋,你准备是战,还是降?”

    孙权一脸的坚决:“先战后降。”

    先战后降?

    吴国太听了,双眉紧皱,随即就慢慢松开,她似乎有所明白了。

    孙权解释道:“儿子准备先凭借地理优势,与张济大战一场。天时,地利与人和,皆在江东,首战必是江东获胜。”

    “然后,儿子再以天下百姓幸福为理由,举江东归顺,则张济必不会轻视我江东旧臣也,小妹在后宫亦是有所恃也。”

第380章 孙权能成功吗?() 
诸侯割据,一方攻陷对方的州郡啊,乃是一城一池什么的,都是需要安抚民心,待到民心归附之后,才算是后方安稳,就可以朝下一个地方进军了。

    但张济不用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大汉十三州本来就是刘家的地盘。

    现在,张济举着王师的大旗,等于是帮助皇帝收复失地啊。

    而那些诸侯领地的百姓,他们也希望自己归属皇帝所辖,而不是跟随一个没名没分的诸侯,时刻担心会有别的诸侯打过来,陷入战火之中。

    所以啊,张济占领任何一个地方之后,根本不需要怎么安抚民心啊,只要张贴一张皇榜就行了。

    于是,张济拿下西川之后,就可以立即南下进攻交州了。

    交州的掌权者是士燮,士燮一共兄弟四人,牢牢将交州掌控在手里。

    或许是因为远离中原的战火,交州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乱,无论是刘璋啊,还是刘表,以及孙策和孙权,都没有对交州动过兵。

    或许是跟交州独特的地理形势有关吧,交州是东西长,南北窄。

    东西方向,分别于益州、荆州和江东接界,所以,如果任何一方对交州动手,其他两方都会产生怀疑,估计战况就会突然复杂起来。

    交州,其实就是今天的广东、广西两省,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区。

    这个时候,张济已经占据了决定性的优势,所以,他没着急着对交州直接出兵,而是先对士燮下了一道圣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士燮交出交州的军政大权,入朝为官。

    张济给士燮的官倒也不算小,是河南尹,跟州牧是一个级别的。

    如果能不战就让士燮投降,自然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使得交州百姓能够免遭战乱。

    若是士燮不识抬举,张济就会分别从益州和荆州两路,四支大军南下,士燮绝对抵挡不住。

    士燮,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老寿星之一啊,跟胡昭是一个级别的,活了九十岁。

    士燮生于公元137年,今年是公元201年,士燮已经六十四岁了。

    别说九十岁了,六十四岁在当时也绝对已经是高龄,儿孙满堂了。

    所以,士燮的进取心早就没有了。

    历史上,在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的时候,孙权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归附,士燮更是将儿子士廞送至东吴为人质,孙权任命其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在南方的儿子们,都被任为中郎将。

    历史上士燮归附孙权的时候,已经是七十三岁了。

    七十三岁的老人,跟六十四岁的老人,在进取心方面几乎是没什么区别的。

    所以,士燮接到圣旨之后,立即就将三个弟弟,五个儿子全都召集过来,商议大事。

    当然,这些人中,有主降的,也有主战的。

    只不过,主战的,只有士燮的一弟和一子,其余人全都是主张投降张济,换得士家的平安和荣华富贵。

    毕竟,前有车啊,吕布、马腾、韩遂、曹操、庞樵、袁绍、刘备、轲比能、刘璋等人,哪一个不是当世枭雄啊,先后被张济给击败了。

    以前,张济弱小的时候,曹操联合几路诸侯都灭不了他。

    现在,张济强大了,十三州占据了十一州。

    十一个州的实力,再加上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兵源充足,粮草齐备,军械富足,他交州拿什么去抗衡啊,不投降就是不想活了。

    决定之后,士燮担心有变故,立即就派出使者,带着交州的人口户册等东西,还有士燮的长子士廞一起,北上洛阳,求见张济去了。

    士燮投降,在张济和一众谋士的意料之中,天下大势到了这个程度,士燮要是再继续抵抗,那就是自己不想活,也想让家族灭门了。

    于是,张济就好生安抚了士廞,并让使者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回复士燮。

    这么一来,士燮就彻底放下心来,将交州的军政大权交出,带着家人北上洛阳,就任河南尹去了。

    交州,正式回归大汉的版图,落入了张济的手中。

    大汉十三州,目前只剩下江东一地了。

    士燮投降的消息传到江东之后,带来的震动丝毫不比张济得了西川的消息差,因为所有人都明白了,天下大势如此,已经无可抗拒了。

    历史上,孙权之所以不投降曹操,拼死一战,是有原因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