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张济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张济大帝-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刘备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向异族借兵,当然要许之一定的好处了,借得十万铁骑,袁刘之间的战事,肯定就会来一个大改变。

    不过呢,刘备这个想法刚提出来,就受到麾下文武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张飞,态度十分坚决,宁死不能将异族放进幽州境内。

    其实刘备心里也是想哭,他兵力本来就不算多,还得分出一部分守护长城,防备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

    若是跟北方少数民族联合呢,不能自己的那几万兵力能调回来,还能得到十万铁骑,击败袁绍未必没有可能。

    但张飞是刘备麾下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猛将,刘备还真担心这家伙一旦拗脾气上来,会来一个不辞而别,南下洛阳去找关羽呢。

    无奈之下,刘备只得暂时打消这个念头。

    结果呢,没几天,就传来曹操率部投降张济的消息,刘备的心思不禁再次活跃起来,就想起了这个联合张济对抗袁绍的办法。

    这个办法,张飞等人当然不会反对,只不过,心里不耻刘备的为人,竟然向霸占他老婆的人求助,没有一点男人的尊严了。

    占领了兖州,张济在曹操的老家谯县,给曹操盖了一个村庄,让曹氏和夏侯氏的人都住进去,当然,严密监视是少不了的。

    非曹姓文武呢,程昱、荀攸、刘晔、毛玠、满宠、于禁、李典、韩浩、牛盖、吕虔、丁斐等人,张济当然不会放过,一一收服,纳为麾下。

    这么一来,张济的实力再次得到了提升,不管是人才,还是地盘,以及军队的数量,绝对担得起天下第一大诸侯。

    河北之地,人口众多,袁绍的军队数量其实是不比张济少的,但他跟刘备大战两次,损兵已经有数万,是以在军队数量上,就比张济差了一点。

    却说张济接到刘备的信,先是一呆,随即就是大喜过望,他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终于能够实现他对糜环和甘梅的承诺,给她们一个名分了。

    不过,刘备的要求是,张济要出兵,跟他南北夹击袁绍。

    张济当然会出兵,但却不是打袁绍,他巴不得袁绍跟刘备的战争拖得时间继续久点呢,这样的话,袁刘实力损耗越大,对他越有好处。

    前来送信使者是关靖,张济故意一脸的为难,对关靖说道:“士起啊,你也知道,本将跟袁本初是盟友,如何能背信弃义呢?”

    关靖心中鄙视之极,暗骂,你还有脸说如何能背信弃义?你派人说降了臧霸,不是背信弃义是什么?

    当然,这个念头关靖只是想想,不敢说出来。

    “驸马此言差矣。”关靖一拱手,微微一笑,“袁本初无故兴兵犯我幽州境界,此举乃是对天子不忠,其野心昭然若揭。”

    “我家天子,乃是汉室后裔,更是当今天子的叔父,说起来跟驸马关系不浅,驸马岂能见死不救乎?”

    刘备是天子的叔父,张济是天子的妹夫,这么说来,张济岂不是成了刘备的晚辈了吗?

    不爽,不爽,老子很不爽,张济皱了皱眉,眼珠一转,微微一笑道:“刘幽州的诚意,本将很满意,不过呢,让本将直接出兵倒是不可能,但本将却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第341章 举兵南下打臧霸?() 
“什么?”袁绍正值志得意满的时候,忽然接到细作带来的消息,泰山臧霸突然出兵北上,进攻青州了。

    袁绍不是傻子,一下子就明白其中的关键了,怒气冲冲地一拍案几,喝道:“此必然是张济小儿之计也,着实可恶。”

    臧霸已经归降了张济,更是在平曹之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肯定是备受张济的器重,怎么可能会突然反了张济呢。

    别说像沮授这样的智者了,就算是一般的谋士,也能猜到这是张济的诡计,目的就是打破袁刘之间的平衡,让战争持续更久一些。

    怒归怒,但臧霸着着实实出兵了,而且是五万大军,实力不可小觑。

    发了脾气之后,袁绍很快就冷静下来,双眉紧蹙,望向下面的文武,问:“张济小儿如此阴谋,诸位有何妙计化解?”

    这段时间,袁绍极为依赖沮授,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英明神武时代,那么,郭图啊,逢纪啊,等等,全都靠边站了。

    这种事情,没什么别的好办法,只能是分兵抵抗。

    于是,郭图立即就跳了出来,一拱手道:“主公,臧霸不足惧也,主公只需派一上将领军五万,南下破敌即可,图不才,愿为随行军师。”

    袁绍也是分兵抵抗的打算,见郭图主动请缨了,不禁颇为欣慰,捋着胡须,点了点头道:“好,有公则为谋士,本将颇为放心。”

    顿了顿,袁绍又向武将那一排望过去,问道:“不知有哪一位将军愿意领军南下,为本将分忧解难啊?”

    “嚯”一声,高览站起身来,朗声说道:“主公,末将不才,愿意为主公分忧。”

    袁绍大喜之极:“进勇出马,臧霸必不是汝之敌手也。”

    “好,就以进勇为主将,公则为随军谋士,率军五万,南下青州,助我儿袁谭对抗臧霸,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军法从事。”

    本来呢,青州是袁谭的地盘,应该是有十万大军的。

    但是,袁绍两次征战刘备,耗损颇大,这一次更是从青州提兵八万,只留了两万人马防守青徐边界,袁谭又不是什么名将,自然就抵挡不住臧霸了。

    袁绍这句话就有毛病了,听得沮授嘴一撇,想开口劝袁绍,但想想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何必非要触动他的面子呢,于是就没吭声。

    高览为主将,郭图为谋士,但却是助袁谭对抗臧霸。

    到底是袁谭为主,还是高览为主?

    还有,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军法从事,不知道包不包括袁谭啊?

    如果真的输了,只军法从事高览和郭图,却放过了袁谭,试想该如何让别人信服?

    高览和郭图二人心里也明白,但高览是河北四庭柱之一,郭图也是河北少有的智者,二人皆认为,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对付一个臧霸,绝对不是难事,也就不把袁绍的这句话放在心上。

    事情紧急,高览和郭图二人得了袁绍的军令,立即就赶紧统军南下去了。

    高览和郭图走了,但袁绍的心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咬牙切齿道:“张济小儿,着实可恨,待本将灭掉刘备之后,就会立即率领大军,将之歼灭。”

    沮授皱了皱眉头,一拱手,朗声说道:“启禀主公,那张济麾下能征善战之将颇多,据说谋略不下贾诩之人足足七八人,授唯恐,高将军与公则未必是其对手也。”

    “我军眼下兵力,比之刘备虽然多出不少,但是,若是跟张济相比,并不占多少优势,此番五万人马绝对不可有失,还请主公明鉴。”

    若是换做以前,袁绍肯定会勃然大怒,喝道:“汝安敢轻视吾之大将与谋士乎?”

    但现在袁绍似乎再次英明神武,闻言只是皱了皱眉头,问:“以公与之意,该当如何?”

    沮授答道:“主公,授之意,我军应当暂且守冀州与幽州之边界,大军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臧霸一部灭掉。”

    “啊……”袁绍听了,不禁大吃一惊,这是要跟张济决战的前奏啊。

    沮授不急不慢地解释道:“主公,那张济虽然击败曹操,麾下之地比主公还要广,但除却南阳之外,皆是新占之地,民心未附。”

    “此番,张济以曹操麾下大将典韦行刺为借口,突然发兵攻曹,已经是急功近利。”

    “若非是臧霸归降,突来奇兵,张济平曹之战绝对不会如此顺利,说不定还会陷入僵战之局,徒劳无功。”

    “是故,以张济眼下之情况,绝对没有实力与主公一决雌雄,臧霸一部北上,必是跟刘备有什么勾结,以使主公分兵,缓解刘备之压力也。”

    “若主公真的分兵南下,以相等兵力绝无可能是张济军对手,则正中张济下怀也。”

    袁绍皱了皱眉头,问:“公与之意,进勇与公则举兵南下抗敌,必败?”

    沮授一脸坚定地点了点头道:“然也。”

    “这……”袁绍终于动容了,心中一阵纠结,左右看看,问,“诸公以为如何?”

    沮授的这个建议,实在太让袁绍震惊了,更是超出了他的智慧之外。

    诸公?

    其他几个谋士心中皆是暗暗冷笑,这段时间,你唯沮授之言是听,这个时候才想起我们诸公来了,嘿嘿。

    “主公。”许攸第一个发言了,微微捋了捋颌下胡须,不急不慢道,“攸以为,公与之言未必没有道理。”

    “不过呢,公与认为进勇与公则此行必败,未免有点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也。”

    “进勇乃沙场老将,河北四庭柱之一,公则亦是河北知名智者,二人文武联合,纵然不至于取胜,却又如何轻易败给臧霸乎?”

    “攸以为,主公只需要叮嘱进勇与公则二人,谨守城池,不得随意出战,但求能将臧霸一军挡住即可。”

    “而刘备,已经是强弩之末,我军只需奋勇杀敌,将之击败就在眼前。”

    “一旦刘备败,则臧霸军不战自退,此乃攸之谋,请主公三思。”

    许攸的话,真真切切地说在了袁绍的心坎里,很舒服啊,这才是他的想法。

    你丫的臧霸算个鸟啊,只要我据城而守,同样的兵力,不信你丫的能攻下来,更不信你丫的敢绕开城池,继续深入。

第342章 张济这一手够狠啊() 
最终,袁绍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

    南阳派的许攸发表了意见之后,不单单是同为南阳派的逢纪表示赞同,就连身为颍川派的辛氏兄弟也表示赞同。

    颍川派的郭图被排出去了,河北派的审配和颍川派的荀湛留守冀州大本营,河北派的田丰还在狱中,袁绍身边的谋士,双方的意见是一比四。

    再说了,袁绍本身对沮授的这个建议就不太赞同,一番考虑之后,就同意了许攸的计策,又派人将高览和郭图喊过来,交待一番。

    沮授不是田丰,既然意见提出来了,既然袁绍不采纳,他就不会刚而犯上,走田丰的老路,于是就保持了沉默。

    第二天,高览和郭图就率领五万大军南下青州,支持袁谭去了。

    臧霸一军,领军大将的确是臧霸,副将却不是吴敦等人,而是黄叙、关平、魏延、霍峻四人,随军谋士也不是臧霸麾下的孙康,而是司马懿。

    这是张济在逼迫臧霸,因为此战之后,臧霸就再也不可能继续搭上袁氏这条船了。

    这也是张济在给司马懿一个机会,袁军的随军谋士是郭图,张济只派了第一次上战场的司马懿,并没有派第二个谋士。

    这就有点太大胆了,张济麾下对司马懿的了解都极少,或者几乎为零,所以,在张济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谋士都劝张济三思。

    张济却哈哈大笑着:“汝等放心,那郭公则虽然是颍川智者,但本将相信,他绝对不是司马仲达之对手也。”

    张济麾下的谋士,对张济的识人之能素来是佩服的,见张济如此说,也就不再劝了。

    司马懿感动啊,他万万没想到张济对他如此信任,第一次上战场,就让他独自担任五万大军的随军谋士一职。

    “主公。”司马懿的定力已经很强了,却也忍不住以头扣地,“懿定然不会辜负主公所望,不破袁军,提头来见主公。”

    张济笑道:“仲达何出此言,虽然本将相信仲达此战必胜,但若真是出现什么意外,莫要轻言生死。”

    然后,张济又朗声说道:“诸公亦是如此也,这世上并无常胜之人,若是因败而轻言生死,只怕天下一统之时,诸公还有何人能立于本将眼前?”

    “是故,败阵不可怕,却怕败于自己之心,败于不能败。本将以为,若是一个人不能承受失败,此人永远无法成为顶级将才或者顶级谋士。”

    张济这话,其实是因为历史上司马懿对阵诸葛亮,几乎是屡战屡败,但司马懿却从未因此而感到害怕,或者不敢跟诸葛亮对阵。

    相反的是,司马懿反倒把诸葛亮看做了磨练自己的好靶子,练习自己的隐忍,练习自己的兵法等等,果然得到了大成。

    众人思考着张济的话,越想越觉得张济的话很有道理,很深奥,心中对张济的佩服又增加了一些。

    那边,徐晃和司马懿提兵去战高览和郭图,张济极为放心,便将目光开始转向了荆州之地。

    荆州的军务改革,张济当然知道,更知道这是庞统和诸葛亮二人的极力主张。

    本来呢,张济是没打荆州的主意的,因为他不确定究竟是袁绍能先灭了刘备,还是他能先灭了曹操。

    基本上,以张济,以及麾下谋士的猜测,两边的情况相差不了多久。

    谁想到,杨修能够劝降臧霸,这就使得张济平曹之战的时间缩短得连张济自己都不相信,更是平白得了臧霸这一支精兵。

    臧霸本来是缺少军械和粮草的,但他被吕布所逼,不得不依附袁绍,进而从袁绍手中获得了充足的军械和粮草,战斗力自然大大提升。

    这么一来,张济就可以打他的如意算盘了,一边让臧霸一军拖住袁绍,跟刘备南北夹击袁绍,一边就可以率领大军,南下荆州了。

    张济之所以选择在刚刚结束平曹之战后,就立即南下,原因有三。

    第一,就是大军的士气,士气高涨,士气可用啊。而且,张济眼下的军队数量庞大,足足有四十万大军,平曹之战才用了二十万人马,更是获得了曹操的十万兵马。

    这二十万人马刚刚经历了战争,算上曹操投降过来的十万人马,也就是三十万。剩下的二十万呢,平日里只是训练,并不算疲惫。

    另外,张济手中还有一支水军,统领是徐盛,副统领是甘宁。

    这一支水军,一共是五万人,其中一万人是训练时间最久的,其余四万人虽然训练时间稍差,但却都是荆州人士,个个是水性娴熟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