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张济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张济大帝-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想自己的惨境,曹操苦笑一声,叹了口气道:“公达有话尽管说,无须任何避讳。”

    荀攸不禁放下心来,看来曹操也察觉出了当前的困境无法可解了,便精神一振,拱手道:“当下之情况,兖州之失,已是定局。”

    “若主公死战到底,事仍不济,只恐曹氏一门……”

    “若主公选择放弃,大小姐毕竟是张济之妾,再有…再有我叔荀彧从旁进言,相信张济欲图天下,绝对不会杀害主公。”

    这就是让曹操考虑后路了,说白了就是说,曹操啊,你想死还是想活,噢,准确说是,你想让曹氏灭门,还是想留下香火。

    曹操不是傻子,明知此战必败,哪里还会硬着头皮打下去,让无数人赔死不说,最后还让曹氏一门鸡犬不剩。

    脸色阴晴变化了一会儿,曹操终于长叹一口气,一脸的颓废:“罢了,罢了,曾经皇图霸业梦,今日方才梦醒也。”

    “既生济,何生操,无论从哪一方面,操皆不是张济之对手,此番败于其手,也算是败得心服口服也。”

    “公达,此番前往张济军中请降,就劳烦你跑一趟吧。”

    曹操竟然同意了,虽然荀攸也能料到,曹操很有可能会选择生路,但真正听到这句话,荀攸仍是忍不住激动一下,颤声回道:“攸领命。”

    “散了吧。”曹操挥了挥手,一脸的疲惫,微微叹了口气,“操累了,想好好歇歇。”

    “喏。”荀攸和刘晔站起身来,向曹操鞠了一躬,一起向门外走去。

    离开之前,荀攸忍不住看了曹操一眼,突然发现,曹操衰老了很多。

    荀攸出了门,仰天长叹一声,暗想,从中平六年至今,足足十年了,主公争霸天下十年,曾经一度有一统天下之望,却不想被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张济给打败了,而且是败得如此之惨,一发而不可东山再起。

    张济,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荀攸不禁对张济产生了浓浓的好奇之心,一个来自西北的莽汉,却是一代连曹操都不如他的枭雄。

    不但董卓看走了眼,天下英雄全都看走了眼,张济隐藏之深啊。

    荀攸当初看中曹操,是因为曹操是最有可能成为一统天下之人,但现在曹操失败了,荀攸自然是很想辅佐张济,争霸天下,封侯拜相啊。

    这个时候,曹操的心里还是有一丝期盼的,那就是荆州或者江东,能有一路出兵的,就足以能牵制张济的十万大军。

    那么,兖州保护战,就还有可能继续下去,或者是成功守住兖州,以图后举。

    可是,荆州和江东,皆是迟迟没有消息传来,张济又改变了战略,曹操等不下去了。

    第二天一早,曹操立即派人去请荀攸,准备告诉他,尽可能在谈判上拖延一些时间。

    谁想到,曹操忽略了荀攸急着投奔张济之心,天色还没有亮的时候,就带了一队校事府卫士,出城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曹操似乎明白了什么,眼下他的麾下,除了曹氏和夏侯氏之外,其他的人,恐怕早就没有几分忠心了吧。

    罢了,罢了,大势已去,曹操心中暗叹,还是为曹氏留下几分香火吧。

    却说张济得知荀攸求见,先是一愣,随即就心下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顾不上吃早饭,立即就派人将荀攸请了过来。

    当然,张济顺便还把祢衡、徐庶和刚刚到达的司马懿也请了过来。

    司马懿是个聪明人啊,揣摩到了张济的心思之后,哪里还敢有任何的迟缓,在大婚后的第三天,就带着新娘子上路了,从河内南下,到了洛阳。

    到洛阳之后,张济大军已经出发了,司马懿就将妻子安顿在司马防的府中,向留守洛阳的贾诩请命,去找张济了。

    见司马懿这么识时务,张济也很宽慰。

    当初,张济是想晾晾司马懿,就不打算让他参加平曹之战,但现在司马懿主动来了,张济也不能把他赶回洛阳去啊,就留他在身边。

    荀攸很快就来到了张济的中军大帐,向张济见了礼,同时暗暗打量了一下张济,不得不佩服,此人的确有雄主之姿。

    双方寒暄一下,张济就直奔主题,笑着问道:“两军相持,公达却突然来到,莫非是曹孟德欲投降本将乎?”

    本来,张济这句话是开个玩笑的。

    可谁想到,荀攸大吃一惊,一脸的佩服:“驸马真神人也,竟然能猜到我主意欲投降,攸着实佩服。”

    “噗”,张济刚刚端起茶杯,啜了一小口茶,闻言立即就喷出来了,手中的茶碗也跌落下来,在案几上,跌碎了。

    张济失态了,祢衡、徐庶和司马懿也都呆住了,曹操要投降了,不可思议吧。

    “咳咳……”张济一边咳嗽,一边笑着问道,“公达是来诈降的吧?”

第339章 曹操的悔恨眼泪() 
荀攸脸色一正,朗声说道:“非也,驸马之谋,无计可解,是攸劝主公投降,不为曹氏招来灭族之祸也。”

    倒也是有几分可能的,张济微微一笑,问:“若是本将不同意呢?”

    荀攸微微一笑:“驸马之心在于天下也,因一曹氏而绝天下诸侯投诚之心,此乃不智之举也,攸相信驸马绝不会为之。”

    “我家主公与驸马多次大战,麾下文武,伤亡过甚,军心已散。忠于主公者,唯曹氏与夏侯氏而已,已无与驸马再战之力。”

    “我叔荀彧南下,大将典韦被驸马所获,曹氏诸将死于驸马之手不知多少。此番我主投诚之心,确实为真,还望驸马明鉴。”

    “另外,我主在战前曾派出斥候前往荆州与江东,欲说服庞樵和孙权起兵。是故,攸以为,我主投诚之事,驸马当早作判断。”

    张济微微一笑:“曹孟德果然会用这个办法,多谢公达相告。”

    荀攸叹了口气道:“攸如此,并非是背叛主公之人,实乃是想早日结束分裂局面,完成天下一统之事,驸马乃攸认为之不二人选也。”

    张济呵呵一笑:“传说,公达与令叔观念不同,果然如此也。”

    荀攸轻轻摇了摇头:“家叔一心忠于汉室,此不智也,然攸无法劝动其分毫,到时候,还望驸马莫要坏其性命也。”

    “公达放心,本将并非赶尽杀绝之人,就算是看在公达的情分上,本将也定会饶文若一条性命的。”

    “此番曹孟德投诚之事,本座就应允了,你速速去回复曹操,只要他肯投诚,本将会留他们曹氏一条生路。”

    “待日后本将天下一统之时,在交州往南,有一岛名曰夷州,便是曹氏之地也。”

    夷州?

    交州往南?

    荀攸差点没懵了,这张济是凉州人,又一直在江北活动,从未去过江南,如何会知道交州往南还有一州呢?

    看到荀攸的表情,张济微微一笑:“夷州并非大汉十三州之内,更只是一弹丸之地,一岛而已。”

    “岛上人口稀少,尚不足兖州百分之一,曹氏据岛而立,亦无法对大陆构成威胁,如此本将放心也,孟德亦放心也。”

    现在,张济跟曹氏之间的关系,的确很尴尬。

    因为曹氏死在张济手中的人太多了,若说曹氏是真心投靠,傻子才会相信呢。

    同样呢,张济接受曹氏的投降,肯定也不会相信他们是真心的,只不过是迫于形势而已。

    所以,留下曹氏是必须的,但如何留下,如何对待,如何让张济和曹氏彼此多安心,就是一道难题了。

    夷州,也就是日后的台湾,显然就是一个暂时过渡的好地方。

    至于日后会如何,张济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以夷州的弹丸之地,想反攻大陆,绝对是不会成功,只会自取灭亡。

    虽然荀攸并不知道夷州具体在哪里,更没去过夷州,但听张济这么一说,马上就认定了,的确如张济所说,夷州的确是最适合曹氏居住的地方了。

    荀攸最担心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心中暗喜,立即一抱双拳:“多谢驸马,攸这就回复我家主公,早作定夺。”

    张济当然希望曹操早点投降,也不再招待荀攸,但却给他一个承诺,只待曹操投降之后,必会对荀攸加以重用。

    荀攸当然大喜之极,连声对张济表示感谢,立即就离开张济的大营,回城去了。

    却说曹操听荀攸带来的消息,也懵了,立即展开地图,但地图上并无夷州那个地方,只是茫茫大海。

    这张济?

    曹操皱了皱眉头,心中暗想,果然古怪,一个北方人,竟然知道交州之南还有一岛,名叫夷州,莫非此人真是天授之人?

    可是,曹操生性多疑啊,担心这是张济的计谋,其实并不想饶了曹氏。

    巧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出使江东的人回来了。

    孙权想出兵,但一来山越叛乱刚刚平定,江东粮草不济,兵力折损不小,二来因孙权篡位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没有彻底消除,孙权不敢远距离作战。

    还有一点,就是孙权的船队发现了一个岛,名叫夷州,他正准备将这个岛攻占了,自然就没有什么精力顾及北方大战了。

    果然有夷州,曹操当真是大吃一惊啊。

    而且,这个夷州是孙权刚刚发现的,肯定处在江东的保密层面,不想张济竟然就知道了。

    曹操的心中产生了一丝的骇然,暗想,张济横空出世,以半个南阳郡的弹丸之地,数战就扩张至斯,难道此人真是天命所归不成?

    文韬武略方面,曹操自认天下几乎无人可及,但自从张济冒出来之后,曹操就一直背运,背运,再背运了。

    呼,曹操凝神思考良久,终于长出一口气,无限的落寞:“好吧,既然天意如此,操就顺应天意也。”

    荀攸大喜之极,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一拱手:“主公如此,真乃万民之福也。”

    万民之福?

    曹操心中苦笑一声,什么狗屁的万民之福,若非是老子打不过张济,岂能乖乖地投降于他呢?

    既然曹操都下定决心了,兖州之战就算是落下了帷幕。

    在荀攸的规劝下,曹操派荀攸再去一趟张济的军中,但这一次跟随荀攸一起去的,还有曹操之子曹丕、曹彰和曹植。

    这就意味着,曹操是真心投降了,三个儿子一起送过来当人质。

    张济大喜之极,立即就以上宾之力对待曹操的这三个儿子。

    不过呢,曹丕三人对张济的态度十分让人不爽,惹得张济麾下文武纷纷要杀了他们,却被张济给制止住了。

    曹操投降,大局已定,就算曹丕等人对他恨之入骨,又能如何呢?

    张济刚刚将曹丕三人安顿了,孙权又派人来找曹操了,说是改变主意了,愿意出兵十万,助曹操对抗张济。

    曹操气坏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命人将使者推出去砍了头,心中暗骂,奶奶个头,孙碧眼,混蛋王八蛋,老子被你害死了。

    杀了使者之后,曹操也一下子清醒过来,忍不住流泪了,悔恨的眼泪啊。

第340章 刘备的休书来了() 
再悔恨也没用了,三个儿子都派出去了,除非曹操不要三个儿子的性命了。

    一来曹操的儿子们,以这三个儿子为最大,剩下的儿子年龄都很幼小。二来,曹操若真是连亲生儿子们都不要了,估计会寒了麾下文武的心。

    江东的使者也已经死过了,结盟是不可能了,曹操痛哭了一场之后,只得接受失败的结果。

    公元200年四月,金牌诸侯曹操,为张济所败,率众投降了张济。在这之前,表面上归附袁绍的泰山贼寇臧霸,也率众归降了张济。

    兖州被纳为治下,张济的就彻底统一了中原地带,以及西北地区。

    天下大势,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不止是张济的治下又多了一个兖州那么简单。

    曹操的能耐,天下人是都知道的,这才两年多的时间,就彻底消亡在了张济的手里,可见这个张济有多厉害了。

    扫除了曹操和臧霸,张济的治下就跟袁绍彻底接界了,这两个互为盟友的强大诸侯,终于就要正面对抗了。

    这个时候,袁绍心里着急啊,因为张济扫除了曹操,又劝降了臧霸,中原一统。

    但他呢,虽然在幽州争夺战中处在了上风,但若是想彻底击败刘备,拿下幽州,只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啊。

    若是张济突然从南往北进攻,捅他的**,恐怕袁绍就真的吃不了兜着走了。

    刘备是个聪明人啊,马上就看到了这个机遇,立即就给张济写了一封书信,约以盟友。

    刘备给张济的条件呢,很让人动心啊,他将并州和冀州让给张济,击败袁绍之后,刘备只要求得到青州。

    除此之外呢,刘备还准备写下两张休书,分别给糜环和甘梅,这一点自然就正中张济的下怀了。

    糜环和甘梅都是张济的女人了,这事并不是什么隐蔽,几乎半个天下人都知道了。

    但是,在名义上,她们还都是刘备的女人啊。

    这就是刘备的隐忍功夫,按说,换做一般男人,家门出了这事,铁定是忍受不了,会马上写出休书,昭告天下,将自己头顶的带色帽子摘掉的。

    可刘备没这么干啊,他竟然能忍住这顶帽子,就不写休书,哼,姓张的,老子就不让你名正言顺地把她俩娶进门,老子要让她俩一辈子生活在自责中,让你们一辈子都只能偷偷摸摸,不能光明正大。

    这个办法,报仇是最痛快了,刘备的目的也的确达到了,糜环和甘梅的确很自责,整天生活在阴影之中,提心吊胆。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刘备已经扛不住袁绍军的强大攻势,无论是文武的质和量,还是经济基础,以及兵源和单兵战斗力,刘备都不是袁绍的对手。

    没有外援,刘备早晚都得完蛋。

    可外援呢,就是曹操,现在已经被张济给吃掉了,刘备就没有外援了。

    但刘备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向异族借兵,当然要许之一定的好处了,借得十万铁骑,袁刘之间的战事,肯定就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