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张济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张济大帝-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堪军立即大乱,仓促迎战,哪里是张济军的对手,很快就被杀得落花流水。

    周仓见状,趁势率领两千人马从城内杀出,使得李堪军更加招架不住。

    包括李堪,也在乱军之中,被马超一枪挑死了。

    李堪被杀,李堪军再也没有一点战心了,加上威名西凉的马超、马休和庞德在此,还有大名鼎鼎的胡车儿和张绣,群龙无首的李堪军选择了投降。

    这一战,杀死李堪军五千人,受降一万人。

    更关键的是,近三万匹西凉好马啊,这就是张济下决心偷袭李堪军的原因之一。

    三万匹西凉好马,稍加训练,就是三万铁骑啊。

    经此一战,张济的西凉铁骑数量一下子暴增到了两万两三千。

    张济将这两万三千西凉铁骑,依然分为十队,每人领两千人马,剩下三千交给阎行和马岱统领,直属张济命令。

    马岱的武力值,虽然不算很高,但是,马岱的忠诚度却是毫无疑问的。

    武力值,是可以提高的,就像胡车儿一样,现在的胡车儿,论武艺绝对可以抵得上以前的两个胡车儿。

    阎行就更不用说了,韩遂已经是张济的岳父了,阎行自然对张济忠心之极。

    下一关,是汧县。

    张济依然采取闪电战的战术,略加修整之后,大军就火速向汧县进发。

    汧县,守城大将是关羽,也是最让张济放心的一个。

    本来呢,关羽有高傲以及不受激的缺点,但经历刘备之事后,关羽就改变了太多。

    在张济麾下,关羽名不正言不顺,身份颇为尴尬,自然就高傲不起来。

    受激的缺点呢,之前关羽随刘备南征张济,正是不受激而出城跟黄忠对战,导致大败,使得关羽意识到了自己的这个缺点。

    后来,跟张济在一起,经常受其性格的熏陶,关羽也慢慢感悟到了,张济很多次暗中指出了他的这个缺点。

    这跟明着指出关羽的缺点,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关羽明白了张济的良苦用心,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日后终于成了一员几乎完美之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攻打汧县的,正是八部的老大梁兴,率军四万。

    以四万对一万,梁兴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但他对上的是一代名将关羽,几天下来,一点好处都没讨到。

    梁兴感觉到蛋疼了,看似西凉八部的十六万大军很是吓人,可一旦分开,力量就分散许多了。

    再加上是攻城,也不占优势,似乎这一次的战略是错误的。

    梁兴忽然觉得,应该集中西凉八部的兵力,防守武都、汉阳和武威三郡,才是上策。

    一旦有了这个心思,梁兴立即就写了几封书信,分别送往另外七人处,询问他们的意见。

    谁想到,梁兴没有等到张横和李堪的回信,却等到了张济的大军。

    同样是措不及防,梁兴也是败得落花流水,三万余众被杀近万人,梁兴被许褚一刀拍下马来,直接生擒了,剩下的两万西凉铁骑直接就投降了。

    生擒了梁兴,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资源,张济立即就停止进军,准备招降梁兴。

    张济的大军是从西南方向过来的,梁兴不用想也知道,张横和李堪两军都败了,可叹他竟然丝毫不知。

    梁兴终于明白,张济的确太厉害了,根本不是他们凉州八部能对抗得了的。

    眼下,五路已经败了三路,剩下两路的败局也是既定,只是时间问题。

    被押到张济跟前之后,梁兴深深望了张济一眼,淡淡说道:“张济,要杀就杀,要剐就剐,我梁兴若是皱一下眉头,绝不是好汉。”

    张济笑着站起身来,走到梁兴跟前,一边帮他解绳子,一边说道:“子荣何出此言,你我皆为西凉一脉,昔日还有同袍之意,本将怎会杀你?”

    梁兴皱了皱眉头,淡淡问道:“你是想让我投降?”

    张济笑了笑:“同为西凉一脉,皆因曹孟德挑拨,才使得你我兄弟等人大打出手,伤及无辜,此不智也。”

    梁兴冷笑一声:“张济,成王败寇,我梁兴落入你手中,杀剐随意,但若是让某背叛西凉八部,归顺于你,却是万万不能。”

    张济丝毫不生气,笑着说道:“子荣,以你之意,该当如何?”

    “……”梁兴登时一阵无言。

    是啊,该当如何呢?

    张济与曹操争夺雍州,谁胜谁败,跟凉州八部有什么关系?

    这一次,是凉州八部东征雍州,主动向张济挑衅啊,而不是张济率军攻打凉州,凉州八部为了自保,不得不与张济为战。

    见梁兴一副哑口无言的样子,张济再次笑了笑:“子荣,天下大势,乱世求一统,强者为王。”

    “此番雍州争夺战,若是曹孟德胜出,汝以为曹孟德会让汝等八人在凉州逍遥为王乎?”

    梁兴登时又是一阵默然,不错,无论张济和曹操,谁得了雍州,都会染指凉州,这就是天下一统之路。

    张济好歹是西凉一脉,跟着张济总好过跟着曹操。

    梁兴沉吟了一会儿,心结登时打开,单膝跪地:“梁兴愿意归降。”

第239章 平定西凉() 
梁兴归降,西凉战事基本上能画上一个逗号了,至少,被迫投降的这近四万西凉骑兵,算是彻底归心了。

    西凉八部麾下的骑兵,只能被称为是西凉骑兵,只有其中一部分叫做铁骑。

    骑兵,只要有马,有兵器,就可以称为骑兵。

    而铁骑呢,就多了一样东西,就是盔甲。

    西凉之地贫瘠,铁矿是非常奇缺的,所以,八部的二十四万西凉骑兵中,能有盔甲的,十中无一。

    梁兴投降之后,立即就书信两封,派出自己的两名亲信分别给攻打乌氏的成宜和攻打高平的马玩送过去。

    成宜和马玩先后接到梁兴的两封书信,相隔不过半天时间。

    前一封书信,梁兴还建议大军退守武威、汉阳和武都三郡,这一封书信,就是张横兵败,李堪被杀,梁兴投降的消息了。

    张济的速度真是太快了,在西凉八部如此强大的压势之下,竟然还能绝地反击成这种程度,实在是太可怕了。

    五路大军,合计十六万,三路已败,只有成宜和马玩的六万人马,如何还能跟张济抗衡。

    一番取舍之下,成宜和马玩决定归降张济。

    同时,屯兵河池,正在紧急筹措粮草的张横也收到了梁兴的书信,说是李堪被杀,梁兴、成宜和马玩三人皆归降了张济。

    张横跟李堪交情极深,听闻李堪被杀的消息,大怒之极,立即将梁兴的信使给杀了,尽起武都兵马,准备跟张济决一死战。

    张横如此不识抬举,自然惹得张济大怒之极,起兵五万,攻入武都郡。

    凉州大势已定,一个小小的张横,自然是拦不住张济一统凉州的步伐。

    二十四万大军,就是西凉的所有兵马了,张横只率军三万,又在故道城之战中折损一万三千兵马,只剩一万七千。

    一万七对五万,张横如何能是张济的对手。

    张横也很狡猾,将一万七千大军尽数放在河池,准备据城而守。

    张济兵临河池之下,见张横拒不出战,心中冷笑,倒也不急,便分别派黄叙、关平、徐晃、张济、甘宁、阎行六人,每人领两千兵马,分取武都郡各城。

    甘宁,这次参战,是向张济求了好久的。

    本来,甘宁一直跟徐盛为张济训练水军,以为日后攻打荆州和江东所用。

    但是,张济这段时间的战场皆是在中原,现在又跑到西北去了,谁知道张济猴年马月会对荆州和江东用兵啊。

    于是,甘宁就沉不住了,强烈要求参战。

    张济接到甘宁的请战书,

    武都的兵马尽数集中在了河池,其余各地都是空城,黄叙六人兵锋所指,很快就将武都城各地占领了。

    于是,河池就成了一座孤城。

    张横这才发觉大事不妙,张济的大军已经将河池城四面围困起来。

    孤城难守,单单是粮草问题,就足以致命。

    无奈之下,张横只得率军突围。

    但是,张济这次率领上将十余人,每个城门都有三员武力不凡的大将,张横数次突围都没有成功。

    然后,张济又让梁兴、成宜和马玩三人联名写下劝降信,说明此战只诛杀张横一人,其余人只要投降就能免罪。

    劝降信被抄成几百份,张济命令士兵用箭射入到河池城中。

    前文讲过,因为西凉八部的意见不和,梁兴建议八部将人马集中起来,平均分配,并非是各自率领各自人马作战。

    所以,河池城中的一万七千兵马,真正是张横本部的,不过三千人,属于梁兴三人本部的,却有七千人之多。

    于是,这些劝降信被射入城中之后,河池守军的军心立即就出现大危机了,尤其是来自梁兴三人本部的士兵。

    他们不是张横的士兵啊,自己的主公就在城外,干嘛要为张横卖命。

    当初,梁兴建议如此分派士兵的时候,其余七人没有一个反对的。

    只不过,张横万万想不到,这样的分派,竟然成了他眼下困境的致命一刀了。

    张横也发现这个问题了,立即命令本部士兵进行强力镇压。

    这个愚蠢的办法,一下子就激化了矛盾,七千对三千,张横很快就失去了对河池的掌控。

    先是东门,然后是南门,被梁兴三部的士兵给打开了,张济大军趁机进入城中。

    张横见大势已去,心想落到张济手中也是死路一条,于是就刎颈自杀了,武都郡彻底落入到张济的手中。

    剩下的三人,侯选、程银和杨秋,也已经了解到其余五部的情况,也接到了梁兴写来的书信,替张济招降他们。

    西凉五部,兵力十六万,尚且被张济所败,他们三人的兵力只有八万,本部兵马只是三万不到,如何会死夹胜而来的张济的对手呢。

    三人一番商议之下,决定投降张济。

    于是,凉州,大汉最西北的一个州,终于落入到了张济的手中。

    占领凉州,意味着张济的西凉铁骑可以得到充分的扩张,这对于日后张济平定北方,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张济只是一个割据半个南阳郡的诸侯,竟然一口气吞掉了雍凉二州,实力猛增,一下子成为了一个像袁绍和曹操一样的庞然大物。

    在张济跟曹操争夺雍州的时候,天下诸侯几乎没有人看好张济。

    张济抗住了曹操的五路诸侯讨伐,大家都认为张济是守方,占据城池之利,不存在粮道问题。

    但出征却大不相同,出征越长,粮道越长,不单单是风险大,更需要征用几乎大军两倍的民夫运送才行,这对于地盘极小的张济而言,绝对是致命伤。

    可是,出乎所有诸侯的意料之外,就连曹操都没想到,最后竟然是这么一个结果。

    张济这个名字,分量一下子被提升到了可以跟袁绍相提并论的地步。

    张济占据了雍凉,又逼着曹操下旨认可,天下诸侯都在想,张济下一步的扩张,将会是哪里?

    最为担心的,莫过于是刘表了,深恐张济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荆州。

    自从得到张济占领雍凉的消息之后,刘表每天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了,没几天的时间,头发就白了一大半。

第240章 荆州继承人变故() 
荆州虽然还有十万大军,但是,除了黄祖之外,已经无可领兵之将啊。

    刘表的从子刘磐,勇则勇了,却是个没脑子的家伙,又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只能为将,不能领兵。

    蔡瑁和张允呢,刘表可不敢再用这俩家伙了。

    想来想去,刘表觉得,只有王威还堪一用。

    这段时间,刘表也学着张济和曹操,设立了招贤馆,想从荆州再挖出人才来。

    但是,报名的人不少,但有真才实学的,却是一个也没有,让刘表失望之极。

    刘表,终于病了,比历史上的那场病提前了足足十年。

    这一病呢,就不可收拾了,大夫很快就给刘表下了定论,准备后事吧。

    后事,自然就是刘琦和刘琮二人,刘表立哪一个为荆州之主了。

    其实,这是大不敬的做法,因为皇帝还在啊,州牧的任命上,根本没有父终及子的规定,不然,各个州就都相当于独立王国了。

    乱世啊,哪一个州不都是被野心勃勃的诸侯们给占领了,刘表的这种做法当然也算是无可厚非了。

    荆州,也分成了两派,就是刘琦派和刘琮派。

    刘琦派,其实就是主战派,这一派是坚决维护刘家在荆州的正统,一旦张济引兵来犯,绝对要抗战到底。

    主战派,以黄家为主,庞氏和习氏为辅。

    黄家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姑且不说黄祖手握重兵,就说黄家的亲戚,还有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就是诸葛亮。

    主战派,还有两人,就是刘磐和王威,这两人都是手握重兵。

    天下大势,因为张济的横空出世,变化太快,十七岁的诸葛亮无法淡定了,提前出世,选择了刘琦。

    刘琮派呢,自然就是投降派了,这一派是准备在张济兵进荆州的时候,举州投降。

    投降派,自然就是蒯家和蔡家了。

    这一派,只有蔡瑁的手中掌控一定的兵权,跟黄祖、刘磐和王威相比起来,就寒酸多了。

    不过呢,有一个好处,刘表最器重的人有四个,分别是黄祖、蔡瑁、蒯良和蒯越,投降派就占了三个之多。

    还有蔡氏,跟刘表和好之后,受宠比以前更甚了,刘表对她基本上是言听计从。

    当然,投降派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伊籍。

    刘表将死,这两派的斗争就越发激烈起来。

    谁想到,刘表还没有决定将刘琦立为继承人,还是将刘琮立为继承人,曹操突然横插一刀进来。

    曹操虽然身在徐州,但对荆州的形势了如指掌。

    刘表要死了,荆州牧的位子无论是给刘琦,还是刘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