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认为吏治之弊莫过于贪,更允许百姓们主动的检举揭发官员,甚至允许百姓们冲入官府捉拿贪官其他人不得阻拦,更是加大了对贪官污吏的惩罚力度。
不过这民抓官虽然看似是给了百姓们极大的权力,但实际上在地方没有那个百姓愿意这么做,自古民不与官斗是历史的演变,到了我朝亦不例外
“去,把毛驤给朕叫来!”朱元璋冷漠的吩咐道。
“臣毛驤参见陛下,我皇万福金安。”一个体形消瘦,长着一双三角小眼,眼中不时有着精光闪烁的中年汉子跪在地上行礼。
“这份东西你看过了吧。”朱元璋把那份密保扔了下去。
毛驤不用看都知道是自己刚才派人送过去的那一封,连忙恭敬地回话:“臣看过了。”
“说说吧,这几年朕让你们查的私卖官粮一事进展如何了!”朱元璋靠在龙椅上,脸上看不出丝毫的表情。
“臣死罪,私卖官粮一事除了几处知府以外再无半点线索,不过臣肯定这其中有朝中大臣的撑腰,不然我校检司不会丝毫无所收获的。”
“废话!朕也知道是朝中有人在从中作梗,这群蛀虫就是在断我大明的根基,是我大明的万世仇敌!”朱元璋厉声大喝,他对校检司很失望,本以为这几年过去了应该你呢个有所发现,没想到还是只摸到一群小鱼小虾。
毛驤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咽了口唾沫开口道:“恕微尘斗胆,校检司自奉陛下皇命所建负责监察天下,但我司只有监视的职责并无近一步的权力,又的时候想要探知下一步消息的必然实行威逼利诱,但我校检司不得在人前露面实乃皇命,所以到如今才行事缓慢,若是陛下应允我等可以有巡查缉捕之权,微臣保证三月之内必有所获!”
毛驤说完这话便以头抢地不再言语,他知道他刚才所说的话已经十分僭越了,要知道若是让他们校检司有了扇子抓人的权力,那怕是天下都要为之丧胆,自此百官闻校检司之名定会色变当场,想到那个场景毛驤就隐隐觉得兴奋莫名
坐在龙椅上朱元璋沉默思索着,虽然毛驤有暗中指责他的意思,但对于贪官吏治上的问题他从来都不打算妥协,而且毛驤说的也算有些道理,毕竟只靠暗中的查探并不能把事情彻底的弄清楚。
朱老爷子考虑了良久,还是觉得暂时不给予校检司这般权力,因为今日的边关军情上报,上面报名了最近长城各处关隘都有北元人袭扰,好似要有什么大动作。
现在对于国内的这些贪官污吏也只能暂时的忍忍了,长城外面的敌人才是真正的狼子野心,若是边关失守,他再怎么整顿吏治都是无用之功。
挥挥手示意毛驤可以下去了,朱元璋背着手又来到了殿外台阶上,看着天上连绵不断的秋雨,老爷子内心有些烦躁不安。
虽然现在明朝看似强盛壮大,但实际上内忧外患仍是不断,已经五十二岁的他此刻有些累了,连日的奏章批阅使得他头痛心慌,看着天下各处的匪患灾祸不断,只能感叹一句天下初定民生不稳啊。
看了半晌秋雨的朱老爷回到了殿内对对贴身小太监吩咐道“召兵部尚书唐铎,侍郎王志,李克刚入宫见朕”
第65章 北伐()
大明朝的主人和兵部的三位大佬此刻正坐在乾清宫中。
兵部尚书唐铎自朱老爷子起兵时就一路追随其左右,在取消中书省以后担任刑部尚书一职,这不前些日子上任兵部尚书李溦告老还乡,唐铎就接了他的班主掌兵部大权,而王志和李克刚两人也是新调任的左右侍郎,可以说整个兵部的领导层全都换了人。
“振之,关于北元叩关的奏章是你在朝会上请奏的,你说说现在长城那边是怎么个情况。”
唐铎起身回答道:“回禀陛下,自夏末秋初之时,北元的游骑就四处袭扰我大明长城边关,尤其是以北平左近的边关最为众多。据我放探马回报,此次是北元平章乃儿不花作为试探我大明边防力量的军事行动,更有平章别里不花和太史文通等人在一旁策应。
微臣以为他们若是探的我明军守备力量不足则将会大举进攻,若是没有机会可称他们也毫无损失。只不过这样倒是苦了我我边军将士,要四处应对北元迅猛的骑兵。”
朱元璋点点头,他对唐铎的看法表示认同,也知道骑战一直是大明军方的弱项,不过现在倒是可以凭借着火器之利来跟铁骑冲锋稍加抗衡,然而战马的数量始终都是大明朝的痛处。
“王志,关于战马的繁殖管理太仆寺研究的怎么样了?”朱元璋转头问向一旁的兵部左侍郎。
“自太仆寺建立以来,我朝马政发展日新月异,从洪武六年的五牧监四十八群到洪武七年的五牧监九十八群,再到今年末微臣从滁州统计的十牧监一百八十四群,刨除掉其中的老弱病残等,能直接调集上阵的战马大约有八万六千匹左右,足足是我大明朝自开过以来马匹数量的两倍!”王志振振有词的讲解,对于当年从一介乡兵出身一路和北元人作战的经历来说,他深知战马对此时大明朝的重要性,能在短短几年间使得战马的数量能够翻了几番这太仆寺也算是立了大功了。
听了这个消息朱老爷子的脸上也缓和了不少,但一想起自家用战马还要三个马场东拼西凑,而北元朝廷有着天然优势,动辄以十万计的战马实在是令人难以企及,想到这里老爷子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四人就北元扰边一事仔细的讨论了半晌,连晚膳都是朱元璋赐的饭食在宫内解决的,可讨论来讨论去也没有个结果,唐铎认为此时已经将要入冬,北元人想必不会持久恋战,毕竟冬季作战对于马背上的他们实乃不易,所以也就不太需要怎么关注北边的事情。
他的想法是想要先稳定云南,那里还盘踞着元朝残余势力,对于大明朝来说始终是个恰在咽喉里的刺,不吐不快。
而王志却和他想法相左,他则认为云南不过是小患,云南地处偏安,山林茂密,土家盛行不服王化,倒时只需遣一员上将带甲十万南下即可,说不定那些土司们又会像当年投降元朝一样投降我大明朝。
反之北边的元人才是我大明朝真正的敌人,他们的战力还十分强大,此时叩关正应该加紧防范,以备战事,绝不能置之不理,任由北元铁骑肆无忌惮的袭扰我大明边关。
两人就这么在乾清宫里争论不休,李克刚则是个和事佬,哪边都不得罪,哪边都赞同。朱老爷子就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看着堂下争论的两人,他很喜欢这种节目,每次自己的臣下因为政见不同开始争吵的时候,老爷子都是最高兴的,巴不得他们吵得更加厉害些,这样他才能更加轻松的控制朝臣们,若是地下的臣子都拧成一股绳,那他这个皇位坐的可就不安生了。
“哼!尚书大人的意思是就放任北元骑兵在我大明关下策马奔腾?”渐渐争出了火气的王志语气强硬的说道。
“老夫不与你争论这些,我可从没有说过这般话语,在下只是觉得先南后北先内后外方是国之大策。”唐铎抚着胡须淡淡的说道,他可过了冲动不过脑子的年岁,养气修身的功夫自然是高深的,不会动不动就起了无名火。
唐铎这般淡然的样子刺激着王志的神经,已经四十五岁的王志仍旧性如烈火,咬牙切齿的看着唐铎,若不是在这乾清宫里,他说不定就要背上一个殴打上官的罪名了。
“好了,振之你就不要再激他了,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像个稚童一样。”李克刚接着活着稀泥。
这时看了半天戏的朱老爷自发话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你们三个都散了吧,这件事我自会有定论的。”
说完也就没再理三位大臣,转而认真的看起了手中的臣戒录。
三位朝廷大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看皇上手里的书名,不禁打了个冷颤。这本臣戒录可是权倾一时的丞相胡惟庸死了以后,朱老爷子钦命翰林院编修吴沉纂写的,上面记录了历代诸王宗戚,宦臣污吏之中忤逆不道者二百一十二人,是专门写给他们这些大臣们看的
“微臣告退。”莫名的觉得浑身发冷的三位大臣连忙躬身退下了。
朱老爷仍旧聚精会神的看着书,不过他脑中却仔细的思索着另一件事,就是打算再一次出关北伐。
王志说的没错,唐铎说的也有道理,但以灭元朝建国的朱元璋来说,此刻最大的敌人还是驰骋草原的北元,而不是困在山川大泽中连个马都看不见的元朝遗孽。
“王喜拟令,着魏国公徐达位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位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明年开春分兵两路出寨北伐。”
“另着兵部各处调配军械马匹,粮草辎重,一定要在我大军明年出征之前运抵前线关口!”一旁侍立的老太监连忙提笔书写,朱老爷子终于是下了决断,打算对北元平章乃儿不花的试探给予回应。
只不过我大明朝自然不能像他一个小小地方长官一样,要打就打的大一点,两路大军共计三十万人马这才是真正的战争嘛。
就这样,洪武朝的第四次北伐就在这秋季阴雨绵绵的晚上被朱老爷子定了下来,他相信以大明现在的军威士气再加上两个国公一个侯爷领兵作战,这次北伐一定会大获全胜
第66章 朱棣的小情绪(求收藏!)()
剿匪大军的回城并没有在北平城掀起丝毫波澜,就连之前对剿匪军寄予厚望的朱棣也没了声息,一纸静观不动的命令传到他这里,使得我们这个燕王殿下瞬间泄了气,本来他还打算就着账本抓出他北平治下的蛀虫,结果却遭到了自己父皇的阻拦。
无可奈何的朱棣当然不能违抗自己现在权威日盛的父亲,只能放弃跟这件事有关的所有打算,自然而然也就冷落了自己的亲卫剿匪军,他现在一心扑在自己即将要出世的二儿子身上,俨然是一个撒手掌柜,把王府内所有事都交给了长史周朝。
“爱妃,慢着点,要不我们回房歇着去吧,今日天冷风急,若是伤了身体就不好了!”朱棣一脸温柔的搀扶着自家王妃,两人慢慢的在王府内院散步。
后面一众的宫女太监此刻都有点不自然,平日了威严冷峻的燕王殿下今天竟然陪着王妃走了这么久,还频频露出笑容,此时的朱棣到不像是王爷,反倒是个平平淡淡的丈夫和父亲。
别说这些吓人不适应了,就连徐氏自己都有些受宠若惊,不过她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看来还是在跟应天那边怄气,不过一方面是自己的皇帝公公,另一面是自己的夫婿,她也帮不了什么。
只能轻声的安慰安慰朱棣了:“王爷,既然应天那边对这件事另有处置决断,那我们就不要再想着碰它了,您还是回去处理处理府内事物吧,周先生都块忙不过来了。而
且妾身感觉这件事应该牵连甚广,所以连圣上都不打算现在就处理,恐怕是要等着时机成熟时一网打尽。”
“哪有的事?这件事我早就放下了,我这不是想好好陪陪你跟儿子吗。”朱棣嘴硬的辩解道,不过在徐氏含笑的注视下脸上不由得露出讪讪之色。
实在扛不住自家爱妃的目光,朱棣只好退让了:“那好吧,爱妃你还是早点回去吧,我这就去找伯先去。”
“嗯。”徐氏抿嘴轻笑,挺着大肚子慢悠悠的向寝宫走去。
而此时的周伯先正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公文,这封刚刚送至王府的信报他不太好处理,正打算去找燕王的时候,朱棣倒自己过来了。
“殿下来的正好,这封应天来的公文需要您亲自批阅。”周朝连忙请示道。
“又是应天来的?除了那封推荐你的公文意外,这应天南京的公文到我这北平就没什么好消息,说吧,这次又是谁派发的。”朱棣不耐烦的埋怨着,他现在一听到应天公文就心烦。
周朝脸色颇有些凝重,拿起公文递给了朱棣“这次不一样,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发来的,殿下您请看。”
“兵部和都督府的?”朱棣带着疑惑翻阅着公文。
“抽调各府秋粮入我北平,另从江南押送一批新的火器军械过来,还要征发民夫。”朱棣皱着眉头思索着,现在马上入冬了,为什么应天方面会有这样的举动。
“殿下您往后面看,还有都督府的呢。”周朝提醒的说道。
“五军营二十四卫在明年春要来我北平进行操演?”看到这里朱棣就明白了,这两纸公文只能代表一个含义,那就是大明朝又要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
而这些全都汇聚到他北平来就说明这次是对北元的战争行为,看来之前呈递上去的北边军报起了作用,这平章政事乃儿不花此次估计要倒大霉了。
“殿下明白了吧,这件事只能你来处理,下臣无权涉及的。”
“也是,毕竟是关系到北伐大事。不过伯先你等等,你替我拟写一道家信交于陛下,就说我身为燕王戍边一方,眼见着北元骑兵肆虐我朝边境内心愤恨不已,只想上马提刀为国效死,总之是要把我那种要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态写出来。”朱棣转念一想就有了注意,伸手拦住要退下的周朝吩咐道。
“这是为何?殿下要求这般浮夸肤浅的家信有何用?不是徒增皇上的不快吗?”周朝略带疑惑的说道,他不明白以朱棣的聪明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写出这样的公文来。
“这你就不懂了,总之因为某些事情本王现在不痛快,而让我不痛快的就是我这个父皇,可我就不能表现出来,但终归是我父皇对我这里有所欠缺,所以就写这封家信呈给我父皇看,到时候他就明白我这个儿子想要什么了。”朱棣摇摇头,带着一丝神秘对周朝解释到。
就这样,一封朱棣的家信和回递兵部,五军都督府的公文一到发往了应天,就在朱老爷子打着北伐的念头是,他的儿子朱棣也起了借力的心思,借的就是这北伐大军的力
城外中护卫所大营,张枫他们自打回营以后就进入了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