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侯-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本以为此次方孝孺胆大包天敢这么和陛下说话,定然是难逃一劫了,可没想到自己的同僚好友黄子澄竟然出列替方孝孺这家伙求情,难道自己的老友糊涂了?不然怎么会给这个后来之人出面说辞。

    不过此时黄子澄另有主意,自然没有功夫跟齐泰解释,真要想听听为什么,还不如静心等着他把接下里要说的话说完呢。

    “臣认为不论是齐尚书还是方大人所言尽皆有利有弊,断不能只凭一面行事,纯以暴烈刚猛之法固然不可,但是完全靠着仁义礼制妄图口舌呈利却也是不可为之事。”

    “哦?黄师竟然认同两家却又反对两家,难不成黄师有真正两全其美之法不成?”

    这下朱允炆到是来了兴趣,因为黄子澄说的也的确没错,齐泰之法虽然效果显著可却手段过于强硬,造成的后果可以想象,绝对是利弊均衡的一种做法。

    而方孝孺这话里话外虽然有不尊上的意思,但却完全过于温吞做法,想着不做声不张扬就将大同代王朱桂办妥,这更像是在开玩笑一样。

    先不提朱允炆认不认可这个建议,哪怕是认可了该派谁去,怎么做,怎么处理都是不小的难题,更有人家代王朱桂可不是什么泥塑的王爷,哪里会完全听从朝廷的摆布,若他对皇命怎的言听计从的话,又怎么可能准备反叛呢,简直是痴人说梦的办法,所以在朱允炆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施的可能性。

    甚至此时朱允炆不仅对方孝孺生气,更是感觉到了几分失望的意思。

    之前的种种建议办法,却抵不过这一次的失败恶感,真的是有好有坏两面各半,看来方孝孺此人心中对于恢复周礼那种近乎于理想状态的野望实在是有些太过沉迷,以至于很多想法上都显得有些幼稚,可是某些方面却仍然不失为一个得力的心腹。

    而齐泰也正是如此,恰巧和方孝孺两人作为对立面,一个主张武力行事刚猛暴烈,一个主张仁道作风过于谦和,两者都有缺陷,如若完美融合揉捏在一起的话,那倒是不错的选项。

    不过现在看来朱允炆已经有了这样的人选,虽然齐泰方孝孺两人各有瑕疵,但是却仍有黄子澄这样两者兼得却相容恰当的一位,不正是符合朱允炆心中的观点吗

    “臣以为,大同代王朱桂当严惩,可却也不能过于张扬动作,更不应该调动整个山西布政司的力量,乃至还要抽调京营让大将统率征伐,这是大大的不妥;另外完全游说之法亦是不妥,此法很容易给人以朝廷势弱的感官,若果不成便会反受其害,乃至代王将此事穿扬出去,恐朝廷恐陛下都将成为天下笑柄啊!”

    黄子澄分析的很是透彻,将齐泰方孝孺两人建言中的弊端表述了淋漓尽致,也让两人听的明白,知道了自己的方法虽然可以却仍然面对风险弊端,真如方孝孺说齐泰之言,不妥不妥,皆是如此,两人真的说起来也不过是半斤八两而已。

    而黄子澄既然能够分析的清楚,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看来之前的一言不发不是没有参与,反到是在心里盘算筹划,想着结合两方的利处揉捏在一起,想出一个比较尽善尽美的放来出来

    “因此,臣觉得此事应如此,遣使一名于大同质问代王,另秘密支会于大同指挥使并晋王府随时戒备,同时将锦衣卫获取的这份情报送于晋王,想必这位和陛下自小亲近,和燕王不睦的晋王殿下应当会懂得取舍选择之道的”

    “好!黄师所言极是!”

    朱允炆抚掌大赞,真是听完黄子澄的建议才觉得这件事如此处理才最妥当,之前不管是齐泰还是方孝孺,两人的建议都有缺陷,可朱允炆一时也想不哪里不妥,直到黄子澄这般说来,方才恍然大悟。

    取两家之益处,弃两家之弊端,尽皆益处结合,方位最善之法

第691章 削藩(四十一)() 
一个黄子澄碾压了齐泰方孝孺两人,可是这被碾压的二位脸上都没有什么难看的表情,反倒还都挺自如的。

    齐泰本身是黄子澄的同僚好友,两人之间的关系自不必多说,当初从朱允炆还是储君之时,全赖黄子澄的一力举荐齐泰才能够入东宫,才能有现在的地位,可以说黄子澄时齐泰的恩人都差不多。

    而方孝孺刚才胆大妄为的言语表现,让他已经触怒了朱允炆的龙颜,现在还是多亏了黄子澄主动出面拦下了惩罚,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转移朱允炆的视线,让原本应该是接受处罚的方孝孺也算是逃过了一劫,那更加算的上是他的恩人了。

    如此两人怎么可能有什么不满的情绪,更别提这黄子澄所言计划可行性不小,也的的确确比他们两人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的意见更加有效也收益更大,甚至连事后的弊端所带来的影响都考虑的清清楚楚,已经算是做到了能弥补的极点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允炆如此器重黄子澄的缘故,因为只有这位黄师,才是真正能够给朱允炆提出有效简洁明了可行计划的人,自大太祖高皇帝驾崩之后,朱允炆临朝理政,目前为止也只有黄子澄没有出现过什么差错,其余不论是齐泰还是方孝孺,虽然各自有各自的闪光点,但两人的疏漏错误却也没有办法遮掩。

    反观黄子澄就不一样了,平时谏言谨慎,非十拿九稳之法不会说出口,但只要黄子澄开口说了,那这件事交代下去处理,就有八九成的把握会顺利实施。

    当然,这计划归计划,下面办事的人会不会办砸了还要另行论述,总不可能因为手下人办事出了差错就直接将问题扣在黄子澄这个提出计划的人头上吧。

    就如同周王府事件泄密一事,那锦衣卫所辖之人起初办事十分完美,整个周王计划得以顺利的进行也少不了那人的功劳,可却不知为何此人在事后竟然泄露整个计划的过程,平白阴了一手朱允炆和朝廷,这可是和黄子澄没有半点关系的,因为原本的计划已经做到了完美实施,却是谁也没有料到最后面的这一招。

    其实当初朱允炆还有所怀疑,为什么那锦衣卫百户会突然变了性子,如果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就从中作梗的话,那周王定然不会落得现在凄凉寄居云南蒙化的下场,可以说能够顺利的施行,必有此人一份功劳才是。

    如此情形,功劳都已经快要拿到手里了,眼看着回京之后朱允炆绝对会论功行赏,可却突然之间出了这档子泄密的事情,不仅打乱了朱允炆接下来的削藩计划,还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是何苦来哉呢。

    而且据蒋瓛所报,锦衣卫用尽了手段也灭有让那个百户开口,毕竟此人亦是锦衣卫出身,那些个伎俩手段对付外人自然是十分见效,可若是对付锦衣卫自己人,那效果就是大打折扣了,也正是因此即便手短尽出,却也只能无奈白忙一场,到那百户临死之时也没有撬出什么有用的情报出来,也是有些可惜了

    只不过朱允炆的可惜却用错了感情,现在的他还以为蒋瓛未曾改变,一直都是那个本本分分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呢,却不知道因为自己的种种表现,因为对锦衣卫的排斥对蒋瓛的恶感,让这位指挥使大人不得不选择了另一条路走下去,不然就是带着锦衣卫一起走上黄泉末路的下场。

    并且,还有一件事是朱允炆不知情且这辈子都不会知道的一件事,那就是他以为被杀的那个锦衣卫只是镇抚司下辖一个普普通通的百户,充其量是办事能力比较不错的印象罢了,可却不知道金丹阳此人本身可是太祖高皇帝所留下的棋子,原本就是应该为朱允炆助力的一员,却因为朱元璋死的匆忙身体又虚弱,竟疏漏了此事,使得金丹阳一直都被蒋瓛压制,直到他没有作用被人解决掉为之。

    不过相比就算朱允炆知情,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他对锦衣卫的厌恶情绪可不仅仅只是针对某一个人而已,朱允炆是针对整个锦衣卫镇抚司衙门里的所有人,唯一能让他看重的也不过就是锦衣卫的情报收集能力和处理一些暗中事情的能力而已,却没有在乎任何一个锦衣卫当中之人。

    因为在朱允炆的眼中,锦衣卫全员尽皆阴狠毒辣冷酷无情之辈,完全不符合他治国的基础理念,和仁治思想背道而驰,再加上这蓝玉一案也是由锦衣卫主导,朱允炆更是难对其有什么好感,哪怕金丹阳是朱元璋留下的手段,却也只能如同其他锦衣卫一般,被朱允炆冷漠对待。

    可朱允炆自己却也不想想,他认为锦衣卫手段残忍狠辣,那他自己呢,他用来对付周王府,对付齐王府,乃至对付湘王府代王府的手段,这些真的就能说的上是光明正大的吗。

    论到阴险卑鄙狡诈等方面,其实锦衣卫和朱允炆质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充其量锦衣卫也不过是多了一些狠辣残忍而已,可朱允炆就真的不残忍吗。

    周王齐王湘王代王,这四位王爷哪个不是他的叔叔辈,还有燕王朱棣,这比其他四位王爷在血缘上更是亲近的王叔,都要在为太祖高皇帝奔丧之时面对生死的险境,如此朱允炆,又怎么可能算得上是仁慈之主呢。

    所以说来说去,其实朱允炆厌恶的锦衣卫恰恰就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只不过锦衣卫没有遮掩,表现的完全是恶的一面,而朱允炆身为大明天子,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有要皇权威仪,就算是装模作样也不可能和锦衣卫那般。

    再加上儒家思想的熏陶,朱允炆可以说完美的披上了一层掩饰遮挡,给人表现出来的是宽厚仁德之君,可是这针对大明各路藩王的时候,却是丝毫不见他有半点仁慈的表现出来

第692章 削藩(四十二)() 
大明朝廷这个庞大的机器在朱允炆的命令之下转动起来,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针对山西大同府代王朱桂而行动。

    而此次事件毕竟关乎到一位大明藩王的反叛意图,所用到的朝臣必然是值得信任且能力足够,并且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才行,以免计划遭到泄露,给代王喘息的机会,到时候有可能酿出更大的错误。

    所以此事就算涉及各方,但是真正有资格知晓内情的也不过是寥寥数人而已,除了三位心腹幕僚,尚有都察院左都御史暴昭,吏部尚书张紞两人知情。

    因为接下来的计划所要涉及用到的地方,免不了要麻烦这两处,自然是需要事先通宵内情才是,只不过至多也就是他们两位了,其余朝臣朱允炆可不会主动和他们说出来,只有等到代王的处理结果完毕,这件事才会彻底的昭告天下。

    毕竟朱允炆也清楚,自己过分的倚重文臣,结果在武将方面已经有些不得人心了。

    虽然尚有几位国公之后在大力支持着,可是就算徐辉祖,李景隆等人也并非是完全可以信任的,这些勋贵家族哪个不是牵连甚多,谁知道他们当中和大明哪个藩王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到时候又发生了泄密的事情那该由谁负责。

    所以这次的计划基本做到了严格保密,除了涉及到的衙门部署,乃至派遣的人员调配都必须做到严格要求,力争做到尽善尽美的处理好代王朱桂一事,待一切都落下帷幕已成事实之后,那自然有朱允炆主动颁布邸报,也就涉及不到什么泄密不泄密的问题了

    朝廷暗地里的动作准备正在进行,可代王朱桂这边却是一点都不知情的状态,还自以为他的谋划缜密没有被泄露出去,十分积极的练兵调配,还悄悄地打造兵器甲胄以及各种器物,还有等待传于晋王府和燕王府的消息回音,仿佛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待东风大起他就能火烧赤壁了一样。

    不过这也不能怪朱桂什么都不知道,毕竟像是锦衣卫的组织又岂是他这样一个小小代王能够一窥全部的,更不会想到自己王府里的近臣当中已经被锦衣卫埋下了钉子。

    甚至蒋瓛说句不恭敬的话,他如果真想要知道的话,那朱桂一天上了多少次茅厕,晚上的房事几何,乃至背地里的那些个小动作,都会一清二楚的摆在蒋瓛的桌子上,一点都不带有什么差错。

    如此近乎于完全没有秘密的存在,这就是锦衣卫的能力强悍之处,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方位锦衣卫最强大的地方,要不然也不会成为百官心中的梦魇一般,就算是下朝在家也绝对不敢胡言乱语还要时时小心谨慎,以防口无遮拦说错了话。

    这便是当初洪武朝时最巅峰锦衣卫的情形,虽然现在略有收敛,可这是因为当初朱元璋的意思,让锦衣卫大部分由明转暗,却没有半点要抛弃这样一个天大助力的意思,也是朱元璋能够彻底掌控所有朝臣的巨大依仗

    而现在,朱允炆从朱元璋手里除了继承了皇位之外,可以说其他的地方都没有半点相似的一处。

    更别提这对于锦衣卫的看法和利用了,一个作为自己掌握天下的力量,一个则是怎么看都不顺眼,除了觉得锦衣卫办事还不错,情报也很有效之外,基本上朱允炆是觉得锦衣卫镇抚司衙门哪里都有问题

    正在朱桂积极练兵的时候,他却没有发现一股暗流正在向着大同府涌动而来,其所涉及之广,尽含整个山西布政司下辖卫所指挥使,乃至北地长城边关戍卒,还有大同府指挥使本人,连同大同府山西布政司境内的官员,一切都变得有些模糊不清起来,大家仿佛十分有默契的样子,而这暗流涌动的最终方向就是代王府了。

    至于被朱桂寄予厚望的两拨游说,一个晋王府一个燕王府,他还是不要抱有半点额外的想法为好。

    先说晋王府,作为从自己父王手中接过中单的朱济熺此人,原本的想法就是好好地守住王府祖业便是,他很清楚当初那个和自己一同读书学习的朱允炆是怎样一个人,更是知道当今天子对大明各路藩王的不满,所以才会有削藩的实施。

    那知情明白所有一切的朱济熺,本身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自然不会选择在他看来是错误的道路前行,那对于代王府所派之人自然是以礼相待,可是却没有半点乃至一丝一毫的表示,只要那代王府之人稍有试探,朱济熺就强行的转变话题,意思也就很明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