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只不过是第一层的保险手段,与其说必要还不如说仅仅只是需要罢了,真正为朱桂必要的外力援助还得是北平的燕王朱棣才成。
带甲八万,麾下精兵强将,名声威望在北地一带无人可及,更是作为大明如今藩王之首,宗府宗令,是目前大明实力最强大的藩王,朱棣的一举一动影响了很多的人,最直接的便是同为藩王的其余镇守皇族。
这等强大的力量,才是朱桂想要扯旗造反先下手为强最需要最必要的一股力量,也只有朱棣站出来号召,才会有更多的人云集听从,这一次谋事成功的几率才会成倍成倍的往上增加。
到时候朱桂都可以让出自己发起人的位子,毕竟力不足要懂得审时度势,不要占着这位置撒手不放,到时候别造反不成内部先出了乱子可就不好了。
但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朱桂很清楚,那就是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高皇帝病逝之后不久所传出来的那次流言,说燕王朱棣违抗先帝遗诏,带人悄悄赶至金陵城想要为太祖高皇帝奔丧,却连金陵城城门都没有进去,甚至这其中还牵扯到了一些更加隐秘的事情。
当今天子居然打算在城门口设下埋伏,为了自己的削藩大计一举将自己的燕王叔朱棣袭杀,这样便能给削藩之路铲除一大阻碍。
当时这消息流传也仅限于大明各个王府当中,朱桂自然也略有耳闻,却是因为不久之后燕王朱棣安然回到北平,也并没有什么过激的表现,便以为这纯粹是某些人胡乱编造的故事罢了。
可后来发生的种种,当今太子的接连削藩,涉及到周王,齐王还有最近的湘王,原本违宗人府宗令的朱棣却是一眼不发,这让很多人都看不明白,可朱桂却觉得不用想的太多,只需要明白大明皇室当中宗令已经和天子出现了分歧,乃至矛盾就成了。
不然何以至于周王,齐王尽皆被废为庶人,虽然这是天子的皇命,可宗人府却是一点表示都没有,换句话说,宗人府仍旧认可周王和齐王皇族的身份,这一点可是和朱允炆的皇命相反的啊。
正是因此,朱桂才笃定燕王和朝廷已经有了分歧,便不由的想起之前那金陵城门下伏杀的流言,恐怕若是没有真实作为依据,这凭空捏造的流言也不会随随便便就传到他们这些藩王的耳朵里才是。
所以相较于晋王府而言,朱桂对自己拉拢燕王府可是有不小的信心呢,毕竟一个是和朝廷没有直接矛盾的晋王,一个却是和朝廷之间关系有裂缝的燕王,孰轻孰重谁人更好拉拢,这一点朱桂还是分的清楚的。
可没想到锦衣卫无孔不入,朱桂自以为缜密非常不会有丝毫泄露的事情就这样轻轻松松被摆在蒋瓛的面前,详细到朱桂派了什么人,这些人的喜好性格等等方面均有记录。
如此敌我双方的情报关系对比,哪怕是朱桂真的拉拢到了一批强力外援相助,能够有资格举旗造反和朝廷掰一掰手腕,那也必然是注定失败的结果。
而现在,蒋瓛所要做的就是赶快去皇宫拜见朱允炆,将关于大同府的事情速速呈报上去,以防失态出现更大的变故,那到时候不管是对朝廷对其他藩王,乃至对蒋瓛自己的计划都有很大的影响。
真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代王朱桂乱了全局的部署,却也正是给了朱允炆又一次削藩的借口不是吗
夜已经深了,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三位柱国大臣的府邸还是被内官唤醒,三位大人匆匆奔赴宫城面圣。
当他们三位赶到朱允炆面前的时候,蒋瓛早就识趣的主动退下了。
毕竟黄子澄和齐泰两人对锦衣卫的感官就不好,更别说方孝孺这位一有参国政事职权之后就谏言说要彻底废除锦衣卫的狠人了,所以这种时候还是回避一下比较好,不值当在这大殿里被三人冷眼相待。
“代王朱桂有意作乱!”
“竟还有意勾连太原晋王府!”
齐泰和方孝孺两人先后惊呼出声,对自己手上的消息感到十分惊讶。
“是啊,这消息是锦衣卫确认过的,准确性无需置疑。”
朱允炆迎着三人疑惑的目光确定了两份情报的来源和正确性,却也让齐泰方孝孺两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至于为什么只有两份情报送到朱允炆面前,那关于朱桂遣使去燕王府的消息却没有呈上赖,还不是蒋瓛又一次帮了朱棣,或者说帮了他自己一次。
如果真让天子知道连燕王府也可能参与到这件事当中,那恐怕造成的影响和后果都是难以预料的,到时候天下必然大乱,所有事情都脱离了控制,甚至还会影响到大明帝国的安危问题
“陛下!如此当应立即决断!务必请传书晋王府并且派遣可信将领如山西等地,同时给地方卫所传命,应时刻盯紧代王府的一举一动!”
齐泰当即说道,可是这几步却全都依靠在朱桂必定谋反的前提下,甚至已经做好了和朱桂做过一场的打算了,调集山西布政司境内各卫所不就是为了要镇压代王府准备的吗。
听闻此话方孝孺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位一向秉承仁道治世想要恢复古之周礼那种理想国度的幻想家却不太认同齐泰的方法。
他虽然也震怒于代王朱桂的胆大包天,可却想的是遣使质问,最好是不动刀兵边将此事大化小,小化无,没有生息的摆平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如若真想齐泰所言那般,闹出了天大的动静,到时候天下各路藩王该作如何想法,会不会因为朱桂的举事而进一步萌发其他藩王的不臣之心,尤其是那最难处理的几位藩王,更是需要珍重再珍重才是
第689章 削藩(三十九)()
所以对于齐泰这般十分激进的谏言,方孝孺是万分的不赞同,当下出声道:“陛下,臣以为齐尚书所言不妥!”
刚刚因为齐泰所建议而动心的朱允炆为之一愣,他本以为如齐泰所言就是最合适的处理方法,还能尽快的消除朱桂所带来的隐患,却没想到方孝孺上来便否定了齐泰的话。
说是不妥,但实际上谁都听得出来这只是他方孝孺的谦虚之词而已,实际上这话的本意就是我反对你的建议,且十分的不看好,委婉点告诉你就是要让你有台阶下而已。
所以齐泰听到这话的时候当场脸色难看了几分,这一股无名火气正在慢慢燃起,只怕方孝孺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齐泰真的就要当庭发火了。
要知道目前朱允炆的三位柱国大臣当中,他齐泰和黄子澄同属一列,方孝孺此人乃后来进入,且为先帝嘱托,难保其有没有什么隐藏秘密的,所以齐泰始终对方孝孺有这一层戒心和不愿相信,
长久以来,齐泰都和方孝孺不太对付,却还没到那种彻底针锋相对的阶段,只是平时少言交流,没有多少深入的交集罢了,可是今日这次就不一样了。
齐泰信心满满以为天子就要采纳自己的计划了,而且他本身就对着强势镇压的计划感到十分满意,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够尽快且无有破绽的削夺代王爵位清楚朱桂造反的野心,更能震慑天下人心,让那些心中躁动不安分的藩王知道,大明朝廷的真正力量,还有是如何对待反叛之人的,哪怕你是大明亲王也不可能逃过最严厉的惩罚。
可没想到,朱允炆脸上刚刚有了几分意动,却突然从自己身后传来反对的声音,这岂不是在天子面前给自己难堪吗,齐泰怎么可能不怒。
而且这殿中除了内官以外也就只有他们三位朝臣和天子陛下,那从齐泰身后传出来的声音主人,也就只能是方孝孺无疑了。
如此种种原因向结合,就使得现在齐泰内心泛起了怒意,但因为在这大殿之上,当着天子的面前,齐泰也不好太过发作,只能暂时忍在心中,却也不知这忍耐的极限到底是在哪里
“哦?希直先生既如此说,应是有另一番高见,还请细细说于朕听。”
朱允炆自然不可能因为方孝孺反对齐泰的意见就一样跟着生气,虽然他也对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出击镇压计划很心动,但经过了前几次的教训,让朱允炆明白凡是不能只凭一面之词,光听一个人的意见并不是最妥当的办法,更不是一个人主应该做的事情,反倒多听听其他人的想法,说不定能够有更多的收获呢。
“依微臣愚见,对于大同代王心有反意之事,短短不能贸然采用齐尚书之言,如若真的如此刚烈行事采取迅速镇压强行以兵破敌之法,姑且是能够震慑天下藩王人心,可却也大大失去了那些心中对朝廷仍有极大尊崇的藩王之心啊。”
方孝孺此言即出,齐泰当即就横眉变色,脚步移动就要出列呵斥方孝孺,心中的火气显然已经是忍耐不住了。
可齐泰刚刚动了一下,站在他身边早有准备的黄子澄却猛地拉住了齐泰,朝着他微微摇头,示意自己这位同僚暂且收心耐性,听方孝孺把话说完再动也不迟。
见是黄子澄阻拦,齐泰就算心里还有着火气,却也是不得不忍了下来,毕竟现在他很清楚两人之间的差距,对于这位面前来说各种献策都大获成功的同僚,齐泰是心悦诚服的,便姑且压下火气,听一听方孝孺这家伙到底会说些什么出来。
若是胡说八道一通,那可就不要怪他不顾及同僚情谊了
不过齐泰的不以为然可不代表什么,反倒坐在上位的朱允炆脸上露出了几分兴趣之色,抬手示意方孝孺继续说下去。
“大明太祖高皇帝膝下二十六为皇子,除年幼夭折数人和病逝的孝康皇帝以外,目前在京者六人,在外就藩者十九人。”
“其中外藩十九人当中还要排除秦王府和晋王府,还有目前已经被陛下削夺除爵的周王府,齐王府乃至湘王府,当然,还有在洪武二十三年自焚而死的潭王朱梓,亦是被除去爵位封号的。”方孝孺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喘了口气便继续。
“所以目前大明真正有封国有威胁的藩王为十三人,这其中还有七位攘夷塞王,还有威胁最大的北平那位,宁城那位等等,剩余六位大明藩王手中权柄远远不及其他几位塞王,这威胁性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亦因此这些藩王没有根本力量自然就没有谋逆之心,又何谈对朝廷的反感呢?”
话说到这里,朱允炆却是听的有些迷糊,实在是方孝孺说了半天也没有点名题要,绕来绕去的让朱允炆有些不太适应。
“方卿还是简要说明吧,毕竟此事事关天下稳定,当迅速做出决定才是。”
见陛下如此说了,方孝孺原本准备的一通长篇大论也不得不咽回到了肚子里,只能捡出最重要的部分说出。
“因此,臣认为齐尚书之策虽是可行,但却是弊大于利,并不符合朝廷的利益,更会造成比代王谋逆所带来影响更甚的问题,以此针对大同代王府一事,快乃第一要素,但却应该尽量做到悄无声息无需闹得人尽皆知,因为如果朝廷强行镇压手段残忍暴烈,震慑之意固然是达到了,可天下藩王见到同宗都是如此,心中又该作何感想,甚至有可能因此催发出第二个第三个类同代王朱桂之人!”
方孝孺说罢便躬身不起,实在是他明白自己这话说的有些过分了,摆明了说的是齐泰之策,可隐晦中暗示的却是朱允炆对于削藩之策所施手段的不光彩啊。
“放肆!”
虽然少年,可朱允炆却不缺帝王威仪,而且方孝孺这话中意思也并不难明,这才当庭发怒,呵斥于他。
此时大殿之内的内官各个收着脖子噤若寒蝉,他们还第一次见陛下如此震怒,而同殿为臣的齐泰却有些幸灾乐祸起来,反倒是黄子澄此时仍旧一言不发,露出了几分思索的神色
第690章 削藩(四十)()
“臣妄言,请陛下赐罪”
天子震怒臣下心惊,哪怕方孝孺早就有了几分心里准备,可仍然被朱允炆这般态度给吓到了,当即跪在地上自请降罪。
这时候高兴地自然是齐泰了,可他也知道此时不是落井下石的时候,若站出来再抹黑方孝孺,固然一时痛快,可却未必能够这一次就将其彻底打死,反倒事后若是陛下冷静下来,怎么看待方孝孺暂且不论,但是对于他齐泰如此趁势打击朝臣的看法可就不好了,那时候才是有失圣心的大错。
而此时的朱允炆自是气氛至极,原本以为自己的心腹重臣会说出一些什么好的建议,但却只听到了对自己之前行为的不满,乃至摆明了说出反对的话来。
初临帝位的朱允炆最爱惜的是什么,是自己身为太子的威严,是说一不二的金口玉言,是大明皇帝的好好天威皇权在上,最怕的就是被人质疑,被人反驳,更是怕这站出来和自己唱反调的还是心腹之臣。
现在方孝孺将这几方面全都占了,一个都没有落下,朱允炆自然是暴怒至极,脑子里只被怒火充斥,想的全都是该怎么处置阶下胆大包天的方孝孺,全然没有一点商量大同代王府的意思,或者说这种事情已经被排在了处理方孝孺之后了。
“来”
正待朱允炆要处置这个胆大包天的方孝孺时,从入殿到现在都沉默不语的三心腹之首黄子澄却突然出列。
“陛下!臣觉得方大人所言虽有差池却未尝有错!”
坚定的话语让朱允炆的怒火为之一顿,他可以不太在乎齐泰和方孝孺的看法,但却对这一直以来帮助自己甚多,建议计划也多次收获成效的黄子澄也视而不见啊。
“黄师,你可知方孝孺他唉罢了,黄师有何要说的大可说来,朕听着便是”
黄子澄都出面了,就算朱允炆现在心里还有些生气,却也强行按下准备听一听自己这位老师到底有什么要说的,若是成则绕过方孝孺也未尝不可,反倒还能嘉奖于他,可若是不成,难让自己满意,朱允炆也不会因为黄子澄的面子就放过方孝孺这一次。
而此时齐泰,他却也有些愕然的看着突然出列的黄子澄。
原本以为此次方孝孺胆大包天敢这么和陛下说话,定然是难逃一劫了,可没想到自己的同僚好友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