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侯- 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现在还有资格站在这房间里的,满打满算加上朱棣自己也不过是寥寥七人而已。

    张枫,身为朱棣的宿卫统领,燕王府当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朱棣眼前红人,更是朱棣的姻亲连襟之家,自然是深得信赖,也颇具能力,某些事情也只能交给张枫去办。

    其他人,中护卫指挥使唐云,左护卫指挥使郭峪,这两人必然是有资格留下的,但却只赖资历年长,实际上在朱棣的心里尚不及他们两位麾下的将官。

    另外三人则分别是,燕山中护卫千户丘福,燕山中护卫千户朱能,还有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张玉三人。

    这三位可都是朱棣心中真正的心腹之人,也都是在燕山护卫当中深有才干之将官,是在众位指挥同知,佥事,千户等人当中脱颖而出,闪闪发光的三人,这才为朱棣所知,也才委以重任。

    其中,丘福和朱能是早早就跟随朱棣来到北平之人,是燕山三护卫当中资格最老的一批,论到功绩上可能稍差一筹,但论到真正的个人能力上,丘福朱能两人自问比不本军指挥使唐云老大人差到哪里去。

    这一点是朱棣认同的,也是毋庸置疑的表现。

    光从他们二人多次随同朱棣出关北伐靖边的状态就可以判断的出来,指挥使唐云年老气血衰败,心力早早不如从前,带兵的风起也渐渐变得迟缓。

    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也是丘福朱能两个正值心气高昂,内心热血未减壮志不灭之人能够压唐云一头的关键。

    战场厮杀之中,胆气无双敢拼敢打的才是真正有资格统领大军的存在,如若心中激情不够遇敌之时先想守而不问攻,则非良帅也。

    至于张玉,此人在这三人当中,比之丘福朱能还要深得朱棣的喜爱。

    光是他在调入燕山左护卫之前那一身的军功,朱棣就觉得十分满意了。

    再加上张玉本身跟随过多位大明将帅,徐达,傅友德,蓝玉等国公都曾有过跟随的经历,也多次在这三位国公爷的麾下立过战功,着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帅才啊。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和丘福朱能一样,是朱棣心中的倚重心腹,是将来统率燕山三护卫的必需之人

第670章 削藩(二十)() 
那算起来,张枫一个,张玉一个,丘福,朱能两个,这四人才算是朱棣计划当中真正的执行者。

    反观中护卫指挥使唐云,左护卫指挥使郭峪这两位老将,他们两人虽然也是忠心耿耿的,但这种事情还是要交给年轻人去办才让朱棣放心,毕竟涉及到的问题关系重大,人越是老这挂念就越多,难免心头会胡思乱想误了时日准备可就不美了。

    所以今日这件事,摆在明面上的准备工作其他人去做就是了,这背地里的计划执行者四人,旁听者两位。

    给唐云和郭峪这两位听一听就足够了,表示朱棣已经很尊重二位老臣,至于亲自上手这种事情,那就不必要劳烦他们二位了。

    关于这一点,唐云和郭峪这两个在军伍当中混迹多年的老狐狸怎么不清楚,所以朱棣能让他们听到计划就已经很知足了,断然不会自讨没趣的主动请缨。

    反正他们二人也很清楚,自己的状况心态早就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二十年之前的自己了,那股子冲劲韧性和壮志,哪里有张玉丘福他们这些年轻人似的,哪怕是这四位当中年岁最长的丘福也不过方才不惑之年,比唐云都小了十八岁,这种心气状态哪有什么可比性呢。

    另外丘福也算是老成持重的代表,在三个平均年龄不到三十五岁的人之中,起到的就是一个稳定军心的作用,这也是朱棣的安排。

    却正好卡在了丘福心中为求建功立业的最后底线上,让他心里一面想着要建立功勋封侯拜将,公侯万代,另一面则带着这么多年光阴岁月的磨炼,带着日积月累的沉淀来起到稳定基础的作用

    而所谓朱棣的防备计划,需要张枫他们四人去执行的便是挖地道这种事。

    朱棣想的很好,就是从燕王府地下挖出一条直通城外燕山右护卫所扎营地的通道出来,以防被不测之时可以有神兵天降外援相助。

    原本这北平城里,是驻扎不了整个燕山三护卫的,左,中,右三家是轮番到城中校场屯住,每季自由轮换的时日。

    而如果这地道一同,那么如果真的要有什么不测,比如朝廷方面再来那么一次李景隆突袭的伎俩,朱棣也能更好的做出应对。

    不管怎么说他现在已经有了防范的意识,断不会走上周王朱橚的旧路,也不会傻呵呵的出门束手就擒。

    到时候谅你朝廷派兵多少,也绝对猜不到他这燕王府里竟然还能突然多出许多兵马吧,这才是神兵天降的真正意义所在。

    所以这地道必须要挖,也必须要尽快挖成才行。

    朱棣心中判断是一回事,可朝廷也有朝廷自己的思量,天知道那位皇帝侄子会不会脑筋突然就不转通了,直接想着要来削了他这个燕王,那还不赶紧要挖好地道才是,免得迟则生变啊。

    那这件事就直接进交给张枫四人负责,也正是因为必须要快速完成,才要他们四个分工合作已达到最大效率的进行工作。

    张枫和张玉两人负责地面上的调度,朱棣原本的打算就是从宿卫当中抽调人手来秘密进行此事,这地道的入口也就在宿卫司的校场当中,端的是隐秘异常不为人注意。

    而张枫身为宿卫统领,调度一事自然是他的本职所在,至于张玉则负责另外一批仪卫的调用,毕竟光靠着宿卫的人手还真是不够,就算大家伙拼了命去挖,这么大的工程量怎么也得需要一些时间才是。

    那既然不能太过张扬,有需要加快进度,则就只能在人手上面下文章了。

    平日里负责戍卫王府的护卫,朱棣是不会调动他们的,天知道此时在燕王府外面有多少个眼睛在盯着,还是尽可能的小心一些为好,不露出丝毫的马脚来。

    至于这仪卫和宿卫,只要朱棣不出王府去,那么便不会有人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反正他们的职责就是常驻王府保护朱棣的安全,另外一个则是为朱棣打仪仗的,不出门了自然也用不上。

    而且可不是所有人都是张枫这样,在燕王府外还有自己的府宅大院,基本上宿卫都是白日休息训练,晚间负责朱棣的寝殿安全问题,出了假期之外,基本上没有宿卫会无缘无故的出燕王府大门。

    如此一来自然就隐蔽的多了,除非是王府内部有内奸泄密,不然基本上是不会存在被外人知晓这件事情的。

    至于丘福和朱能二人,地表上有人负责了,他们两人自然是需要负责地下的问题。

    掘土挖道,这种土工法的作业方式,需要很多的专业人员才行,也必须要有值得信赖且稳妥的人在前线盯着才是,以免有人滥竽充数修建搭造的不完备,到时候真要是出了什么差错,待需要地道的时候却发现地道不堪一用,那可真就是有苦说不出了。

    所以这地道必须要稳妥,必须要保证不会出现意外问题,乃至还要维持一段长久的年限,怎么说也得要有个两三年的保质期才是。

    而另外的一点,这专门负责土工法的人手,也需要朱棣负责才是,不过这事到很好解决,那些个阴沟里的臭虫老鼠,专门干掘人祖坟的搬山,摸金们,他们难道还不会挖地道吗。

    那简直是这些人的老本行好不好,所以朱棣只要派一些人专门抓住这些臭虫们就行,到时候威逼加上利诱,保准这些见钱眼开的货色俯首帖耳的唯命是从。

    至于事后这些人还有没有资格活着,这就要看朱棣的心情如何了。

    别看这些专门在地下活动人名称叫的好听,什么摸金校尉,搬山道人等等,但实际上还是摆脱不了盗墓贼的本质。

    而大明以孝立国,这等掘人祖坟的事情,那就等同于生死大仇根本无从化解,必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毕竟谁家没有先人祖辈,谁家没有祖坟老宅,若有这些阴沟里的臭虫扰了先人的清静,那作为后世子孙还有什么脸面在百年之后面对列祖列宗,自然是恨死了这些盗墓的贼子。

    所以到时候钱朱棣会给,堂堂大明燕王还不至于因为这些银两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但说了给你多少报酬是一回事,可朱棣表示自己从来没有答应他们任何一个人能够活着离开燕王府啊。

    到时候作为刀下亡魂,他们也怨不得朱棣,只能怪他们自己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吧,这掘墓盗坟实属罪大恶极有违人道的行为,不问自取是为贼,掘人祖坟是为仇,为贼者负仇,焉能让其等存活于世

第671章 削藩(二十一)() 
作为大明天下各路藩王之首的朱棣率先表态,遣燕王府三位世子殿下入京城为先帝服孝祭奠。

    其余那些心思不定另有打算的藩王们见此,也一个个顺从行事随了朝廷的旨意,没有再多做犹豫,这毕竟就连朱棣都已经主动这般了,他们的势力还比不上朱棣,自然不可能继续坚持下去,万一惹得朝廷动怒,使新帝不满,那恐怕要影响到藩王各自的根本利益,因此谁都不想做另类的人,更不会去做那出头之鸟,白白给人打的。

    所以除了一开始,那些胆小本分根本没有什么野心的藩王直接命王府世子赴京以外,其他人基本上都在观望的阶段,也就是在等待朱棣这个藩王首位皇室宗亲第一人的动静。

    这不,现在传出来了,朱棣本本分分的命燕王府三位世子入京,一点波折拖延都没有,痛快的不得了,据传那朝廷派去的使者连过夜都没有就直接启程回京,可见这速度效率是得有多快

    不过朱棣这样做决定的原因可是和其他藩王所想的不一样,因为其他人想的是朱棣这一次向朝廷低了头,或者说朱棣还没有什么不臣之心,所以才这般老老实实的样子,以朝廷旨意为尊。

    但实际上呢,朱棣心中早已有了另外的打算,和原本安分做一个藩王,为大明戍守边疆的心态早就变了个样。

    现在就可以很明确的说,朱棣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个燕王了,原先他会顾念皇室亲情宗府血脉,原来他会想着大明天下安稳不已,不能随意搅动风云惹起干戈。

    可如今的朱棣呢,在燕王府有威胁的时候,在朝廷明确指定了要对天下藩王动手,而身为中藩王当中势力最大的朱棣自然是不可能逃过一劫。

    这种大难注定临头的局面,朱棣如果再和以前一样的心态想法,那也太小瞧这个被朱元璋十分疼爱的皇四子燕王了吧。

    要知道在朱元璋这么多的皇子当中,朱棣可谓是最和朱元璋相似的那一个,无论是从脾性喜好,相貌身形上,乃至同样是对战事的热爱程度,朱棣简直就如同一个翻版的朱元璋似的。

    说句假如,当初要是朱棣为大明长子出身,那这大明第二任君主的位子百分之百是朱棣的囊中之物,绝对不会出现半点的偏差。

    虽然朱元璋适应国策制度,也是为了大明接下来的发展前途着想,有些刻意的将朱标培育成了一个文君之相,但却不代表这半辈子都在马上奔波的朱元璋就会彻底放弃武事,当有另外一个更好的选择在他面前的时候,换了是谁都会去选择那更让自己满意的选项。

    所以说这是假如,也是建立在朱棣为大明长子的前提条件下才成立的

    然而现在的大明宗室皇亲当中,朱棣虽然不是长子却胜似长子,因为其前面的三位兄长尽皆病逝,再加上大明开国高祖帝也病逝,整个宗亲当中彻底是以朱棣为尊,哪怕朱允炆为大明皇帝,但是在朱姓宗室里,这朱棣的地位也要高过朱允炆一些,这便是血脉姻亲家族谱系的规矩

    那自然站得高也就要接受很多事情,就比方说在这次朝廷下旨命令各个王府遣世子赴京的事情上,很多人都要看着朱棣的意思行事,因为朱棣代表的就是大明天下藩王的利益,也是皇室宗亲当中的领军人物。

    朱棣做什么喜好什么,就算不会惹得天下云动,那也会让很多藩王受到不小的影响,这就是其地位身份所带来的变化。

    如今,朱棣选择了遵从朝廷旨意行事,那么其他人不关心中愿意不愿意,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和朱棣选择相反的方向。

    因为如果那么做的话,岂不是既得罪了朝廷,又恶了燕王朱棣吗,同一时间招惹了大明皇帝和亲王之首,这岂不是在自讨苦吃

    就这样,朝廷这一次的诏令得以顺利的实施下去,各路藩王的世子纷纷从自己父王的封国出发奔赴京城而去。

    只是像朱棣这般还另外带着不少侍从护卫的队伍,也着实是在众藩王当中少见的很啊。

    但转念一想,如此这般才真正的符合燕王朱棣的身份和脾气不是吗,如果什么都没有表示,还十分顺从的让自己儿子们赴京,这别说是朱允炆会不会有所怀疑了,就连其他那些藩王都会觉得事情当中有不对劲的地方。

    也真是因此,朱棣才间接打消了朱允炆心中的一些顾虑,甚至都给了朱允炆一种错觉,是不是自己这名正言顺的大明帝王君临天下,燕王叔也俯首称臣了,所以才这么顺利呢。

    当然,这不过只是朱允炆一厢情愿的而已,哪怕是一向奉行温和手段循序渐进的黄子澄也不会这么想的,更别说是暴烈性格奉行强压手段的齐泰了。

    初听闻这消息的时候,齐泰的第一反应就是燕王耍诈,肯定是另有谋划和打算,说不定此时都已经开始准备起兵造反了呢,所以急匆匆的就劝诫朱允炆,要赶紧盯紧了朱棣才行。

    不过黄子澄却觉得齐泰的反应太大了,着实是有些紧张过度的表现,要知道三位燕王府世子可是在赴京的路上,朱棣总不能不顾自己三个儿子的死活吧,所以不要总是去想那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才好,还是尽力平和一些。

    朱允炆亦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自己这位燕王叔都这么痛快的派遣了世子赴京,虽然带了不少扈从侍卫,但这才是正常的表现不是吗,所以根本就没有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