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没想到这越是不关注的人却越是能搞出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来,那自然说的就是这份已经送到他手中的情报了。
上面万万整整的记录了代王朱桂在得知周王事件隐藏的消息时所表露出来的愤怒,还有他那些在气急的时候放出来的狂言怒语,简直是大逆不道啊。
蒋瓛这看的都啧啧称奇,不说这朱桂本人的性格问题,但是他有胆子喊出朱允炆算什么东西这句话,就足够让蒋瓛表示厉害了。
这回可算是间接给了朱允炆个天大的借口,到时候削藩削到他朱桂的头上,那也绝对是所有被削藩的王爷中最不会被冤枉的那一个。
至于这份情报,蒋瓛可不会扣下不报,反而还会十分郑重的将这事呈给朱允炆看,以便激起这位少年天子的火气。
反正这天下藩王,除了蒋瓛看中的一两人意外,其他的怎么作死都和他没有关系,更别说这暗中照拂了,简直不要想太多好吗,他蒋瓛巴不得再多出一些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的亲王呢,这样才能让那位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有更多的借口削藩,才能越发的刺激朱棣等人的心境,以让蒋瓛梦寐以求的事情发生。
所以这事可不会有半点的遮掩,反倒还得赶紧送给朱允炆看才是,也能越早的在这位天子心中埋下一颗对代王朱桂的恶意种子,以便日后的清算啊
这一边朱桂不知不觉间送给了朱允炆一份大礼,为将来自己被削藩给留下了一个最大也最合适的借口,当然了,这对其本人来说就是极大的隐患了,但对朱允炆而言,高兴可还来不及呢。
至于那些个大逆不道乃至咒骂的话语,朱允炆也就是暂时的有些生气,转念一想留待日后清算总账也未尝不可,反正这洪武三十一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最后一个年号剩下的时间里,朱允炆是什么事情都不打算做了,以免做得多错的越多
而另一边由齐泰负责,诏令天下诸位亲王世子王储进京为新帝服孝的事情,也正在缓步进行当中,最起码这由朱允炆亲口所言的诏令则是已经派发了出去,且还是加急传信,务必要尽快送到各位藩王的手里才好,这样也能和那则泄密的消息抵消一些。
一匹匹快马飞骑从金陵城奔出,朝着大明分封在各地的藩王封国而去。
他们带着朱允炆的诏令,将要带回来的就是各位藩王此刻的状态和心境,因为这些传信驿者不仅仅是朝廷信使,更是肩负着替朱允炆观察各路藩王的职责,尤其是藩王们对周王事件所泄露出去的消息,看看他们对此又什么不同的表现
第661章 削藩(十一)()
实则对于周王府事件的态度,各个藩王们的反应也是大不相同的,可不是所有人都像代王朱桂那么火爆脾气什么都看不惯,反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还大有人在。
大明这么的亲王,可不是所有人都相亲相爱好的不分彼此似的,真正两位亲王之间有很深厚的感情那也只会发生在同母所出的亲兄弟身上,像朱棣和朱橚两人的关系在亲王当中都属于十分少见的一幕。
况且说了,就算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也不见得这关系就会有多好。
比方说已经逝去的初代秦王朱樉,这位在大明二代皇族里排行老二的亲王,就和自己这些血脉兄弟没有多少关系,甚至老四朱棣都比较厌烦他这个二哥,就连什么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老三晋王朱棡都对秦王朱樉不怎么感冒。
而且这不眼前还有一个特别显眼的例子吗,周王府嫡次子朱有爋为了一己私利,心中狭隘不可理喻,直接将自己的长兄和父王给出卖了。
当然,最终倒霉的还是周王朱橚,朱有炖到是什么事也没有,还提前了很多年便承袭周王的爵位。
可如果事情能有选择的余地,朱有炖打死都不会选择现在就担负起周王府的重担,更不想自己的父王被剥夺皇室身份徙移偏远云南蒙化。
所以啊,这周王府的消息已经扩散开来,各路藩王的态度表现还真的各有不同千奇百怪。
焦虑者有之,惊疑不定者有之,愤怒不信者,淡然好似无事发生者,什么样的反应都有,但最多的还是事不关己冷漠无情的态度,还真的应了那句皇家冷血亲情无缘啊。
甚至就算有些人外表表现出来一些愤怒,那也仅仅只是故意表现出来给人看的,其内心哪里会在乎离着他们很远的周王朱橚,反正事情也没有落到自己的头上,也先别说那传出来的阴谋论消息真假与否,但是这件事本身和他们的关系就不大。
这些就是目光短浅且和朱橚毫无关系的亲王想法,真实却又显得很冷漠无情,毕竟他们身上虽然都有这老朱家的血脉,可实际上朱元璋这么多的儿子,相互之间真正了解的,真正能有相处机会互相深交的还真的没有几个。
所以现在出现这样的反应倒也不足为奇,更是早就在黄子澄,方孝孺他们的意料当中,像这等情报,基本上就是匆匆一眼而过不会放在心上。
真正能让黄子澄,方孝孺关注,让朱允炆在心里惦记的还是那些威胁很大手中兵马过多权力威望过盛的大明亲王。
代王朱桂算一个,且再加上这回锦衣卫的密报,朱允炆在心里已经是将这位皇叔给画上了一个大大的一笔,盘算着迟早要收拾掉这口无遮拦的皇叔。
而另外的几位,辽王朱植,谷王朱橞,宁王朱权,还有最忌惮的燕王朱棣等亲王,这些人的反应情况也是需要朱允炆时刻关注的。
尤其是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这两位皇叔,最是让朱允炆忌惮和担忧。
一个是在北平驻守多年,巡边北伐多次,手中百战精锐数万,麾下钱粮车马无数,更有大明一等一的火器部署,势力为天下亲王之冠。
另一个则在兵力上比朱棣还要多上一分,更有大明关内最稀缺的战马资源,且家底异常的雄厚,更是节制掌握着朵颜三卫数万精骑,论到真正的战力可能只有朱棣能与之相抗衡吧,要不是朱权就藩时日尚短,再加上这关外差不多已经被大明给清理收拾的很安分了,用不着他带兵出征,反倒是没有多少用武之地,这名声威望上面自然就比朱棣要小上很多。
不然在朱允炆看来,这位宁王叔可是极有力争夺天下第一亲王冠首能力的一位。
只是现在关于这两位亲王面对周王府消息的情报传回,却有些让朱允炆看不透了,摸着脑袋想不明白这两人怎么会这般淡定。
然而淡定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宁王朱权,朱棣的真实表现可没有像蒋瓛伪造出来的那一份上写的,反而表现的很是暴躁,虽然还没有像代王朱桂那般,可蒋瓛从北平锦衣卫那边传回来的请报上可以看出,朱棣可不仅仅表现的是气恼情绪,还有几分不敢相信的失望在里面。
反观宁王朱权,他的态度到很正常,完全符合这位王爷的性格,就算朱允炆不清楚,可蒋瓛是明白人,他深知朱权此人,对此情报没有半分的怀疑。
一个醉心研习道家学说,对诗词歌赋有很深见解,更是在戏曲玩乐上有不俗的认知,这样的王爷哪里是什么有野心的人。
可以说宁王朱权其实在某些方面和初代晋王朱棡有很大的重合点。
只不过这两人还是有些区别,宁王在实物用处上那是完胜了晋王朱棡,不管是哪方面都没有办法相比。
晋王朱棡那是纯粹的不想管事,什么都交给属下,自己安心做好一个享乐的藩王,整日里吃喝玩乐潇洒度日。
而宁王朱权则是将琐碎小事交给下属,必要的大事他自己处理,但却从来不超过底线规矩,也不会有什么出乎意料的表现,本本分分规规矩矩到了极点,哪怕是犹有余力的事情也一定不会多做半分。
那剩下的空闲时间自然就是由朱权自行安排了吗,也正是这样的时间多了,他才能学习这么多知识,涉及的范围这般广阔,甚至对于很多学说能力的研究都是十分深入,为当世名家大学之人都不足为过。
就说这样的一个王爷,能有什么表现不满的,也就只是朱允炆入眼看过去只有他的兵马权势,而恰好忽略了主权的性格,或者说朱允炆更相信这些都是朱权故意表现出来的更为恰当吧。
反倒是朱棣这方面的反应他没猜错,只是蒋瓛不会让他看到真正情况而已。
也就使得这两位王爷传回来的情报居然一模一样,让朱允炆心里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这位燕王叔转了性子,不然怎么如此安分没有动静呢?
难道说他和周王朱橚之间的交情都是假的吗,都是传言不成?
怎么面对昔日兄弟如此下场,这居然是毫无波澜的样子
第662章 削藩(十二)()
不过蒋瓛能伪造一份情报,这也只是因为情报来源是他的手下,全由锦衣卫负责,而且朱允炆还没有发现他早已经变了心,这才能如此轻易的让人相信。
可关于之后诏令各藩王府世子入京的事情,就不是蒋瓛能够作为的了,他再怎么掩盖也绝对不可能干涉的了朱棣自己的想法啊。
更别说什么主动出面表示我很看好你,我想激起你和朱允炆之间的恶劣关系,然后顺势推你做大明的皇帝。
这话除非蒋瓛是脑子被人锤傻了才会说出来,不然这辈子就只能压在自己心底作为隐藏起来的秘密,哪怕将来真的是朱棣成事了,他也绝对不会透漏半分。
而且蒋瓛还发现,其实一直被朱允炆忌惮,被黄子澄,方孝孺,齐泰他们顾忌针针对待的朱棣,竟然是这些藩王当中少有的偏向朱允炆一方的。
要知道那些对于周王事件表现漠不关心的亲王,他们也只是对周王朱橚的遭遇不在乎,没有放在心上,可这不代表他们对自己的权力也不放在心上啊。
将来如果出现涉及到己身权力问题,有害于自身的政策,这些个亲王肯定不会还像今日这般淡定,甚至都有可能集体炸锅了都说不准。
而朱棣却不然,从那份真实情报中完全可以看出,这失望的情绪表露无疑。
那为谁失望,总不可能是被陷害的周王朱橚吧,更不会是那个没有父兄观念的朱有爋吧,也就只能是大明天子朱允炆能让朱棣失望了。
如此确定以后,蒋瓛还真的是出了一身的冷汗,万分庆幸自己决定将周王府事件的实情泄露出去,不然这朱棣肯定不会如此快的就对朱允炆报以失望的看法,将来定然有更多的波折变化,反倒还不如现在失望的越早越好呢。
所以蒋瓛这里是即庆幸又觉得安慰,反正只要朱棣之里不出什么问题就是好事,宁王朱权他是指望不上了,也就只能看看燕王朱棣的了。
原本蒋瓛还想着分散投资,多方观察,可最后也只能是将宝押在朱棣一个人的身上了,朱权那边根本放不下心,如果将锦衣卫的希望寄托于这位醉心学术的亲王,可能他宁王的爵位被人夺去了对锦衣卫都没有什么改变呢。
所以现在,蒋瓛算是将一切的中心都放在了朱棣的身上,所有有利的资源全都向朱棣倾斜。
当然了,这种事情需要做的隐秘,不能被朱允炆察觉,也更加不能比朱棣所察觉,这是最起码的保障。
如果将来朱棣起兵争夺皇位,那知道身边一直藏着一个势力在暗中照拂自己,这换了是谁都会觉得不安稳,哪怕是锦衣卫不会让朱棣有什么好的想法,反而还会加深对锦衣卫的忌惮之意,说不定还会对蒋瓛的计划起到极大的反效果,如此一来之前那番工作大费周折的,又是何必呢。
所以保密是要严格的,哪能像朱允炆这里什么事都得被泄露出去个四五成乃至七八成的样子。
虽然有几次是故意被人泄露,可其他的呢,蒋瓛也不是一开始就没有了忠心失去了对朱允炆的耐心。
那之前的消息走漏就能怪的了谁,还不是朱允炆他们自己的问题。
真的以为靠着三个士子文人就能治理好一个诺大的帝国吗,这件事就是痴心妄想的事情。
别说过于理想化的儒家思维国度,但是朝堂上风风雨雨的变化,百姓民间的想法观念等等,需要朱允炆他们去权衡处理的问题多了去了,需要保持好很多事情的平衡关系,哪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真要是治国如此简易,靠着脑子想一想就能办到,那何以至于在历史上出现那么多王朝破灭,更迭轮换的事情发生。
更别说大明不也是驱除胡虏,恢复华夏汉人衣冠而重新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吗。
就连先帝都没有办法避免改变的事情,光凭这三个文士书生,再加一个经验浅薄阅历不足的朱允炆也是全然没戏。
他们脑中的那所谓治国理念,也就是宽政松散的制度比之前有很大的改变,和先帝洪武一朝以严格著称的国家制度有很大区别,乃至完全相反的程度,才有了很好的反响和百官们的积极响应姿态。
但一味的宽松可不是治国的好办法,真的有什么天下人全部谦恭有加和熙相处的事情吗,那只有在梦中国度才会出现。
就算是秉承礼法的春秋时代,也绝对不是完完全全的毫无争斗,只是那时候大家都比较克制,都抱有着一些死板的礼节,也就是周礼之风的大盛之时才会有那样的情景出现。
而现在可是大明朝,距离春秋一代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将近两千年的光景,再拿着老一套乃至都老到祖祖辈辈那年代的制度来管理今日的帝国,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理想化了,而是白日做梦的妄想。
所以像朱允炆一味依靠黄子澄他们三人作为助力是完全不可取的,将来的隐患都说不定早已被埋藏下来
不过现在尚且还不曾看出,反而重要的是要看燕王,宁王,桂王他们各自的态度。
看看这些大明亲王会不会安安分分的将王府世子乃至次子等人都派出来送到金陵城,给先帝奔丧服孝来。
朱允炆也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观察观察他这些皇叔们,制定好下一步的削藩策略,想着接下来要对付的应该是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