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有爋?”哪怕没有见到那纸上写的是什么,朱橚此时也只觉得一阵天翻地覆的眩晕感袭来,若不是朱有炖赶忙上前搀扶,说不定都要跌坐在地上大大的失态。
“不可能!这不可能!”
此时此刻朱有炖仍然还不相信这罪状的真实性,或者说根本不相信自己那个亲弟弟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尤其是当他看到纸上竟还有大逆不道谋反大罪的时候,还有那货真价实出自朱有爋手笔的签字,只让朱有炖觉得一阵透体的寒意袭来,此时他只觉得一切都变得很陌生。
早有预料的李景隆挥手示意将周王朱橚缉捕,至于周王府其他人等则没有动,毕竟此次朱允炆特意点明,针对的只有周王一个人而已,王世子朱有炖还要留着承袭周王王位呢。
朱允炆的本意是削藩,却没想过要赶尽杀绝,趁此机会打压了周王府的势力,夺了周王大权便足够,没有必要彻底灭亡整个周王府。
当然,这是朱允炆嘱咐李景隆的话,可实际上却是因为他不可能直接将整个周王府一举拿下,因为那样很大程度上会激起其他藩王的不满,反应绝对比只抓一个周王来的要更为强烈。
现在仅仅只是以罪名抓捕周王朱橚一人,暂且放过王府其他人等以待日后再行处理。
反正失去了顶梁柱的周王府,光靠朱有炖自己撑着都很难了,那还有什么威胁性可言,将来还不是予取予求随朱允炆怎么拿捏都行
第650章 王府西垂如残阳落幕()
诺大的开封周王府,就在这一纸诏书之下仿佛变得十分脆弱,毫无抵抗能力似的。
相比前段时间落魄慌张讨回府邸的朱有爋,此时这家伙趾高气昂的从紧闭院落中走出,好像打了什么大的胜仗似的。
周王朱橚被抓,也就是自己的父王被朝廷下旨拘捕,论到朱有爋这里不仅没有半分沮丧哀痛的神情,反倒是高兴的庆祝自己重获自由,和周王府内其他人悲痛难以置信的表情完全是两码事。
不过现在朱有爋还得去一趟王府前殿,他得亲自现身证实那罪状上签字画押的是他本人,这是李景隆的意思,也是朝廷的意思。
朝廷既然能暗中和朱有爋做交易,那就得做戏做全套,现在可不能随便让朱有爋走了,万一这家伙事后大嘴巴胡咧咧,再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那让天下间众藩王该怎么看待天子陛下,怎么看到朱允炆这位帝王。
是不是强行污蔑构陷自己的皇叔,这话谁说了都不算数,必须要有一个人将这件事给背负到自己的身上,而朱有爋就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不过这件事可不能明着和朱有爋将,放在台面上和暗中引导的代价可不一样,哪怕朱有爋再傻也很清楚自己如果背上这样的罪名可就麻烦了,最起码将来朱允炆想要时候收拾他都有很好的借口。
所以一切只能慢慢的引着走,让他自己主动钻到套子当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将朝廷从这件事摘出去,最起码明面上朱橚被抓的最根本原因是自己次子检举的功劳,可是和金陵城大明天子朱允炆没有半分关系。
而且李景隆也清楚朱有爋的德行,这一点自然是从金丹阳那里了解到的,相比统兵作战,他还是很相信锦衣卫这些人对于观察入微识人断明那可是有一手,既然金丹阳接触过朱有爋,也评价了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甚至脑筋还有点不好使,那李景隆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果不其然,这朱有爋来到前殿之后那番做派,耀武扬威是趾高气昂,就好像他跟周王府是多大的仇人似的,恨不得自己的父王彻底完蛋了才好。
甚至还一副幸灾乐祸的嘴脸,让原本难以置信自己弟弟竟然构陷父王的朱有炖都心灰意冷,更别说此刻已经脸色发白精神虚弱的周王朱橚了。
可朱有爋哪会在乎他们俩的感受,这时候就连从小疼爱他的母妃朱有爋都没放在心上,完全是沉浸在自己重获自由,从小不关心自己乃至对其生出厌恶情绪的父王被羁押而感到开心愉悦,真是端的不为人子
但李景隆此时就需要朱有爋保持这样的状态,越是嚣张越是忘形得意越好,这样也省的他多费脑筋还要想着怎么算计朱有爋。
现在其正是开心到不行的状态,李景隆只是稍稍引到了两句,朱有爋就大包大揽的将整件事情全都挂在了自己的身上。
这倒不是朱有爋此时糊涂了高兴到没了脑子,实在是他还以为现在这样的状况正是金丹阳所说必要时候的表现呢。
所以哪怕是李景隆都觉得事情顺利的过了头,却不知道这里面有不少金丹阳的功劳,若是没有那夜前前后后的表现串联起来,朱有爋又怎么可能这么配合。
那这件事的基调便确定了,主导朱橚被抓的人就是他的次子朱有爋,朝廷只不过是依法办事为民解忧而已,反正就是做了坏事还站在正义的一面。
毕竟百姓们对于一个亲王倒台不倒台的兴趣到是不大,至于开封城一地的百姓才多少人,朝廷哪会在乎这些。
跟何况这几年朱有爋都快要将朱橚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名声统统给败坏了,周王府其实早就没了当初受人欢迎的地步,说实话到了一个朱橚还这没有什么影响。
但这只是对于农工商一层而言,朝廷亲王天下百官士子举人他们的想法就零是一回事了。
士子举人倒还其次,关键在于各路藩王和百官们的反应,重中之重的便是天下藩王到底对此事报以什么样的态度。
其实在百官当中支持削藩的并不在少数,毕竟这是朱允炆的态度,百官自然很清楚,迎合天子这种风向最正确的做法没有人会傻到唱反调,就连那些勋贵们都不会在这种时候跳出来,尤其是很多人其实还颇为支持朱允炆,就比方说曹国公李景隆,魏国公徐继祖等等。
所以现在与其说其他两方,还不如之看藩王们的态度。
而将这次事件的祸首摆正,由朱有爋背上罪责,便是朱允炆给天下藩王的一个交代,也是摆在明面上的说法。
先不说背地里这些藩王们是怎么猜测的,知不知道周王朱橚的真实情况,到底是听凭朝廷的一面之词还是心里另有打算,这些都不重要。
只要清楚朝廷没有故意要针对哪个藩王的意思就行,先不激化和各方藩王之间的矛盾,做到温水煮青蛙缓缓渐行徐徐图之,这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获。
就像周王府这般,初代周王朱橚被缉捕押解回京,估计是很难再有机会出来了,甚至另有什么处罚都很难说。
那这样一来诺大的周王府还有什么忌惮的,这不就像秦王府,晋王府一样了吗,皆是由二代王储继承亲王爵位,对于朱允炆而言那可是相当不同的一件事。
与其面对自己皇叔辈的,还不如这些同辈之人呢。
这件事很容易想明白,到底是对付叔父辈的朱棣,朱橚,朱权这些王爷简单,还是对付他们的子嗣简单,相比谁都能看的清楚。
最起码压在朱允炆心头上那长辈关系这一层大山便被很轻松的搬了下去,这心里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忌惮的了。
所以这周王的爵位动不动还有什么区别,已经削了一代藩王,原本在开封盛极一时周王府其实在失去了朱橚之后已经走上了下坡路,这场大戏也到了谢幕的时间。
况且对于朱允炆而言,这削藩的本质目的已经达到,剩下的工作慢慢进行就好,到时候一切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
第651章 削藩(一)()
“听说了吗,咱开封城周王爷被抓了,还被人给押送去了金陵城,据说当日那阵势简直不得了啊!”
“是啊,是啊,我也闻好像是朝廷上面特意派人来的”
“对对对”
街头巷尾,酒肆茶楼,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闲聊谈趣互相八卦的声音,尤其是这开封城才刚刚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前代周王爷被抓,这消息绝对够令人震惊的。
着手准备一件事往往需要很多先期条件,当然也免不了很多的后续手段,而朱允炆将能想到的全都给李景隆带上了。
先是批捕周王朱橚的诏书,这一点很关键,可以说和那一张有朱有爋签字按手印的罪状一样关键,因为没有这诏书便不可能当场拿下朱橚,也就代表着会给他以喘息的机会,这就是变故丛生的时候,也正是为了防备着一点,以免出现另外一些麻烦和不利因素,所以才特别需要这诏书,以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紧接着就是敕封周王府王世子朱有炖为新任周王的诏书,也就算是将这件事在另一个封面盖棺定论了。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初代周王有罪,自然有新任周王承袭爵位,更是间接表明了朱橚的下场,绝对不是什么好过的结局。
而且不光是朱有炖,烦周王府年岁到线的子嗣,一应都有敕封,这就是本着将周王府彻底打散的目的去的,毕竟有可不是人人都是朱有爋,为了以防万一,也是防着二代周王朱有炖心中不忿暗中勾结聚集力量,朱允炆和黄子澄等人商议之后才有此决定。
另外,作为这件事当中出力最小功劳却不少的朱有爋,他则被朱允炆敕封为大明汝南王,汝南可是好地方,也算朱有爋应得的一份了,却仍然免不了他这个郡王的身份。
不过这时候朱有爋早沉浸就在自己父王倒霉和重获自由的喜悦当中了,封为亲王还是郡王这种小事也就没太在乎,毕竟朱有爋也不是真的傻。
万一自己多事想要再沾些便宜,那恐怕朝廷都不会容自己,哪还有郡王这样的敕封,甚至没准还得落得一个和自己父王一样的下场。
所以该收声闭嘴的时候就得一句话不说,安安分分的接受朝廷敕封,反正汝南郡王也不算吃亏,还能离这开封城远远地,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地方,那岂不是比现在还要过的舒服自在吗。
好坏两面,朱有爋肯定不会自讨苦吃,谁会放着好事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反而去选择坏事对自己不利的一方,那才是真的白痴傻子呢。
不过经过此事以后,朱有爋算是彻底和周王一脉断绝了关系,双方再也没有什么缓和的余地,乃至作为亲兄弟之间,朱有炖和朱有爋都很有可能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毕竟诬告自己的生身父王,做出此等大逆不道有违孝悌的事情来,简直是让人所不齿让人所不屑,乃至深深的痛恨。
等将来朱有炖只要是念及自己父王朱橚的时候,就肯定会想到这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弟弟,心中多一分思念便多一分憎恶,怎么可能还有机会重修旧好,更何况这两人本身就没有什么旧好可修。
朱有爋从小就不喜欢自己这个长兄,他羡慕他的地位权势和将来所能获得的一切,厌恶自己的身份和次子这个名号,早在很久之前兄弟俩人的关系就降到了冰点。
可那时朱有爋还是周王府的人,朱有炖也没有真正想和自己弟弟翻脸的意思,毕竟血浓于水的关系在,这是怎么也抹除不掉的事实,也是双方亲情的的纽带。
所以纵使朱有爋再怎么顽劣不堪,朱有炖仍然在心里认可自己这个弟弟,只是以为朱有爋年少不懂事,心智不成熟才有此心性,等日后多番教导定能有所改善,竟还对他这个肆意妄为骄纵狂妄的弟弟还有所期待。
但是有的人是一辈子都不会改变了,甚至还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永远的回不了头了。
而朱有爋便是这样的人,也正是经历了此次事件,才彻底让朱有炖看清楚了自己亲弟弟的面目内心,才真正知道他已经没有办法挽救了。
在朱有炖心中的血缘纽带,反而成了朱有爋诬陷构害自己父王最有效的凭据。
也正是因为朱有爋王府二世子的身份,用他自己的名义在罪状上签字画押,才能让那一纸胡言乱语的罪状有真正的说服力。
朱允炆等人也正是看中了朱有爋身份上的便利,这才派人来和他接触交易,不然哪会轮得到这样一个二世祖不学无术之人掺和到计划当中。
事实也证明了朱有爋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那一纸罪状,后面就算拿出了再多的圣旨文书也是空口白话说之无据,反而还会激起不少逆反的情绪,更加不会让听到这个消息的周王等人如此诧异完全丧失了反应的能力。
乃至于根本没有半分思考就被李景隆监押起来,彻底将这件事画上了句号奠定了基础语调,哪怕事后再有什么牵扯,也绝对改变不了周王朱橚的命运,这才是此次计划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结果。
削藩削藩,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些为朱允炆叔叔辈的各位亲王吗,现在拿下了第一个,将来肯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一个接一个都都跑不了的。
当然,这是建立在削藩之路一切顺利的前提下,若是中间出了什么差错,乃至闹出了什么大事来,那会造成什么样的恶劣影响可就难说了。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事情还是要将朱橚押解回京才是,其他的都不需要放在心上,反而务必要保证朱橚的生命安全让他安安稳稳的抵达朱允炆面前,接收了朝廷给他准备的乘法之后才能了事。
等到那时是死是活也就无所谓了,反正按照朱允炆等人的意思,就算是活着其实也和死了没什么区别,一介大明亲王如此落魄下场,换了谁都有可能受不了的
只是可惜了朱橚一番仁心医道,一身不俗的医术啊。
原本还以为能有一次广纳天下医道高手的杏林盛会,可是现在这名单还没有确定呢,请帖都没来得及派发,主办之人到先被抓了起来,这说什么了,整件事也只能是不了了之,风声传闻尽皆消散。
可朱橚被抓的事情却不会就此轻易的了解,就算他本人的事情告一段落,但这也仅是朱允炆整个削藩大计当中的小小一环而已。
要知道先帝朱元璋有多少的子嗣,大明现在有多少个分封在外的亲王,便可知道整个削藩计划得有多么的庞大。
不过朱允炆的削藩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