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侯- 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这些老儒生可不正是最恰当的人选吗,既能填补了凤阳的官缺,把他们都扔过去修史书的修史书,修本册的修本册,做学问去吧,不要在京城朝堂上带着就好,也能让他的耳根子清静一些。

    另外那些早就看出事情有问题的大臣们则一阵了然的神色,果然不出他们所料,皇帝陛下就是心中有了别的打算,不然不会对储君大位如此漠不关心,他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做好本职差事即可,免得徒惹圣颜不悦。

    甚至其中有些老奸巨猾之辈都开始想着朱元璋心中到底有哪些合适的人选了,别以为只有朱老爷子自己在看,他们这些个大臣们也看的仔细着呢,毕竟很多人八成都是要经历二朝的官吏,那还不得好好看一看下任主君到底是谁。

    这么看下来,本以为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挑选晋王殿下是比较合适的,可这些日子以来让朝臣们都看了个清楚,晋王朱棡纯粹就是一个闲散王爷,哪有半点争储的意思。

    别的亲王殿下都是四处走动联系,哪怕只是送上一些小礼物抵上一份拜帖也要和朝廷的各部官员们落个熟脸,毕竟朝臣们的建议朱元璋也是会听上一些的,万一那次被人说了几句好话,能够加深他们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地位,这可不就是对争储有利了吗。

    所以近些日子以来,朝廷六部上上下下超过五品的官员基本上都比较忙,当差的时候处理公务,下班的时候还要处理应酬,正好是朝廷没有发俸的时候,到让那些家中有些拮据的大臣们好生美味了几顿。

    这其中尤以尚书侍郎等三品以上官员最为舒坦,每天送到府上的请柬都有十来张,要知道请宴可不会只请一天,所谓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收效,那些个为了储君大位心中难耐的王爷们哪会吝啬这点财物。

    就连五寺衙门,都察院詹士府,翰林院等等,甚至连太医院里头那些医官都被人请走了,可谓是满京城上上下下入了品阶的官吏都有份。

    毕竟上请上,下请下,王爷不可能和你一个七八品的小官同宴享乐,那自然有王府属官之人负责,总之是要施展各种方法为他们自己的争储筹码多加一份。

    对此朱元璋罕见的并没有过多干涉,也算是他为京城这些朝臣们的一点小小放纵吧,而且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也正是想着借此机会来看一看自己这些儿子们究竟有几斤几两的本钱。

    可这里面倒是有个亲王和众人都不一样,那便是每日安分守己的燕王朱棣。

    他和自己的三哥朱棡还不一样,朱棡是谁都没有请,完全就是在自己的王府里干呆着,只等时候一到便立刻返回太原去继续做自己的安乐王爷。

    而朱棣则先去魏国公府拜访了一番,毕竟那是他王妃的娘家,而后就是对那些以前同阵的旧部勋贵,还有那些个国公府邸,朱棣基本上是走了一圈。

    之后才是六部尚书,大理寺卿等高官,然后就没有了动静,仿佛也和晋王殿下一样,整日不是在王府里不出就是带人在京城内闲逛,好像完全不像是来争储的意思。

    这倒让朝臣们有些看不懂了,甚至就连朱元璋都觉得纳闷,你说你朱棣是要争储还是不争。

    你说争吧现在又没有动静,一副完全听凭父皇决断的意思,你说不争吧之前又四处走动拜谒各家,那些个勋贵旧部还能说是照看当年同袍之人,但其他国公府呢,还有那些朝廷大员的府邸,这些可不好啊解释了吧。

    但你拜谒了一半又停下了,简直是让人想不通猜不透,搞不清楚朱棣在玩什么稀奇古怪的套路。

    实际上的情况也就是张枫等亲近之人才知道了,朱棣在被周朝说醒之后是有了争储之念,不然也不会去拜谒那些朝廷臣工六部尚书的。

    但朱棣的心里仍然有着一丝犹豫,或者说是对自己长兄的一点尊敬,下意识的让他对太子之位有抵触的心里、

    那这样就矛盾了,既想要又排斥,搞的朱棣上下不得左右为难,每天神神叨叨的不知道在念叨什么。

    要不是张枫劝他出府走走散散心去,说不得要在王府里把自己给憋出毛病来的,所以才总是拉着手下人天天于京城里闲逛,也算是排解内心的焦虑吧

第540章 储君人选() 
南京城里各路王爷大显神通,都是要为自己争储之机会增添一丝筹码和份量,当然了,这要排除那两个另类的王爷,朱棣和朱棡二人。

    实际上朱棣的矛盾思想就连他的父皇朱元璋都没有猜到,到目前为止他还会是看不透朱棣先前所作前后不搭调到底是为什么。

    不过这些也不重要了,关键他还是要看自己这个四儿子的能力和本是,单是远远的望去就能看的出朱棣一身的杀伐之气。

    要知道自从朱元璋准许他领兵开始也不过是几年的光景,便能有如此气势,简直就是天生的将帅之才。

    再从眉宇间透漏出的狰狞和狠辣,虽然表面上平和没有恶像,但朱元璋相信只要有人成为自己这个四子的敌人,那么他们的下场就绝对不好过,这一点简直是从朱元璋自己身上复制过去的一般。

    单单从这几点看起来现在的朱棣完全就是像当年朱元璋年轻时候的翻版,这让老朱在丧子之痛过后平白多了几分喜爱的满意之情。

    但这恰恰就是朱棣在朱元璋心中最不适合储君大位的原因,大明的下一任皇帝已经不需要是那种领兵征战四方的马上帝王了,他需要一个坐在南京城治理天下让大明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的仁政皇帝。

    朱元璋可以想象,如果自己这个四儿子做了皇帝之位,那将来大明和外邦之间的战事绝对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对北地蒙元人和西北地方的汗国等等,等到那时候就看着吧,御驾亲征都是没准的事情。

    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对战事渴望和杀戮因子,这和朱元璋并无甚区别,但就是无区别才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现在老朱的心里也是矛盾的不行,即是喜欢朱棣像当年的自己,有那一份英姿和气概在,又讨厌他的杀伐之气和战事理念。

    因为这对大明接下来的国策并没有什么好处,也是让朱元璋心中对朱允炆更多了几分期待,想着自己这皇孙儿可千万不是徒有虚名之辈才好,不然他可真的就要选择朱棣了,到时候大明是好是坏,是更上一层还是穷兵黩武有损国本,都要等着朱允炆回京再说了

    时间转瞬即逝,从太子朱标病故到如今,作为其子的皇孙朱允炆正好服丧守孝归来,刚刚进入南京城,还未等他来得及便被朱元璋给派人带回了皇宫内,准备好生考察考察。

    这一举动顿时让京城内所有紧绷的人都吓了一跳,皇孙回京被陛下亲子派人接走了,这代表着什么,真的很难说。

    往简单了想,就是皇帝陛下还对懿文太子有眷念之意,召其子入宫聊以安慰,也顺便安排之后的打算。

    但往复杂了想,这么长时间以来,朱元璋都没有在太子大位上有过什么言语表现,这让众位亲王都很诧异,但都没有说些什么。

    可如今匆匆忙忙的接走了皇孙朱允炆,这其中蕴藏着怎样的深意,不由得让众人踹踹不安,难道皇帝陛下是要册立朱允炆为太子不成,难道是要将大明未来的前路交给这个才十四岁皇孙吗?

    一时间众位亲王思绪万千,纷纷想着应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打算,让本来刚刚有些平复的南京城又卷起了波澜。

    朱元璋倒是没有料到会这样,他只不过是有些焦急了而已,想着早一日考较朱允炆才能早一日做了储君大位的决定人选。

    只是没想到会让其他人有这么大的反应,不过就算如此又如何,他身为皇帝陛下难道还有和其他人解释什么吗。

    再者说来,皇孙朱允炆本就是他心中的一个人选,另外的就是燕王朱棣,其他的那些个亲王之流基本上都已经被淘汰了,说句不好听的可能他们都还没有远在西安的秦王朱樉在朱元璋心中的份量高呢。

    所以既然他们这么乱想,那么也没有什么必要解释的,反正如果朱允炆真的让他满意的话,那就是既定的储君人选,别说什么年纪小难当大任的,他朱元璋怎么说还能再挺一段时间,就算身体真的撑不住了也要硬撑下去,都是为了大明的将来,哪怕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他也要靠着临死之前的时间给培养完善好。

    但真正当他仔细的接触自己这个皇孙时才发现,原来那些录册文书上所记载的性格品行并无半点错漏,甚至可以说朱允炆和他的父亲简直是一模一样。

    要不是因为这段时间他守孝心中哀痛悲伤每日茶饭减淡,搞成现在消瘦的柔弱样子让朱元璋有些担心,说不定还能更满意一些。

    也正是因此他才急招太医为朱允炆诊断,心中更是想着可千万不要和他的父亲一样多病体弱才是,免得大明又出现最不好的一幕。

    这么看来,朱元璋显然已经是有了打算,对皇孙允炆继承储君大位的事情拿定了注意,基本上是打算更改了。

    因为不管是从处事待人,性格品行,言行举止等等,简直就是朱标的翻版,不!甚至朱允炆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者说是对儒学派的推崇比朱标更甚。

    这一点倒是让朱元璋有些不喜,但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将来有所谋划,给朱允炆留下一条正确的路,那么想必大明定然能走向更高的辉煌。

    而既然已经选定了朱允炆,那么其他人便可以歇一歇了,哪怕是他最满意的朱棣都要退后一步,毕竟为了符合国家的利益,为了大明正确的发展方向着想,就现在来说,朱允炆才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

    这倒也不是说朱棣并不好,就从朱元璋自己看来,老四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能征善战之人,如果做了帝王便是一代霸主无疑。

    但是大明帝国的下一步打算是走温和路线,是休养生息使国富民强,而并不是征战不断杀戮不减的四方皆敌状态,要知道纵使国家再强盛,也不可能百战百胜,纵使国家再富裕,也架不住举国征战的消耗,尤其是大明现在还没有开发到顶点的阶段。

    所以两相选择之下,武之代表朱棣和文之代表朱允炆之间,朱元璋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文事。

    至于朱棣,那也只能感叹一声时运不济了,不过想必他这个做叔叔也不会对侄儿的皇位有什么不满之处,毕竟允炆乃是朱标嫡长子,也是朱元璋的嫡皇孙。

    这一点更是符合了大明正统继承的祖训所制,既不用考虑兄终弟及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其他的矛盾,如今有了嫡长子的嫡长子继承储君大位,又是他满意之人,当是最合适不过的结果了

第541章 皇长孙允炆() 
册封朱允炆为皇长孙的消息一砸下来便让大明朝堂一阵沸然,大臣们议论之声迭起不断,为今日突如其来的这则诏令而感到震惊。

    当然了,也有人表示此事已经在意料之中了,毕竟当初朱允炆刚从孝陵东赶回京城时便被皇帝陛下召入了宫中,这几天一直都没有出来,这些人纵使探查不到皇宫大内的消息,但是单单从这种情况表现来看,就知道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所以这几日朝中份量足够的大臣们全都将应酬宴请一概推掉,都恢复了原来的状态,因为他们已经预感到了此次太子储君大位之争即将要结束了。

    果不其然,朱元璋向来是以不按常理出牌为主,在今日的朝会上还没等下面臣工上奏文书的时候,老朱便命人宣读了诏书,直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确定了储君大位的人选,便是朱标长子朱允炆无疑。

    所以那些已近有了几分猜测的大员们表示基本不出意料,反而还有些淡淡的放心,毕竟距离朱标身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国储君还没有做决定实在是有些令人担忧,现在好了,储君大位已定,那么他们也就没有太多的担心了,甚至还颇有些窃喜的意思。

    毕竟朱允炆身为懿文太子之长子,在名义上算的是嫡出子孙,继承大统名正言顺,而且这位皇长孙殿下一向是以仁德宽厚为本,与其父亲很是相似,这让朝中文官顿时觉得心里大大的松了口气。

    原来他们最中意的继承人朱标突然病故,本以为下一个继承太子大位的人选还不好确定,如果是像朱棣那般的亲王,那对于他们这些文官来讲可绝对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消息,因为一个好武的帝王是绝对不会过重依赖文士的。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行事作风神似乃父的朱允炆,这已经是他们能确定最好的结果了,不论是名义上还是其个人的能力,都足以让文臣满意。

    而另一面的武官更是没有什么意见了,目前作为勋贵之首的颍国公傅友德一直都是和事佬,不论谁当皇帝和他的关联都不大,再者说了他也已经是在给蓝玉做铺垫的时候了,谁都知道目前排在武将次席的凉国公蓝玉是接下来大明武人集团的首脑,这是皇帝陛下亲自为懿文太子挑选的。

    本来武人也和文人一样有些担心,毕竟蓝玉和懿文太子之间的牵连太深了,如果换了其他的人继承大明正统皇位,那绝对不可能准许一个和已故前太子交情过深的人做自己麾下武将之首位。

    所以蓝玉在这段时间里也是十分紧张的,甚至比那些个文官还要来的更为焦急,因为毕竟大明朝的治理怎么都离不开文臣,而武将可就不一样了,不说年长的,单说往下数的邓镇,李景隆,徐继祖等等都可以上马杀敌带兵出阵,新任帝王完全可以培养自己的班底,而且皇帝陛下一定会给他铲除后患和铺垫前路。

    而作为后患中最大的蓝玉自己来说,当然是希望能有一个最合适的人来做大明的继任者,他也不是没有想过朱允炆。

    但不管怎么说秦王,晋王,燕王等都还存世,哪能就直接跳过第二代去把大明的储君之位交给第三代的皇孙呢,所以蓝玉也只是想了想而已,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可如今这诏令下达之后,他只感觉一阵惊喜扑面而来,原来还真的就选择了朱允炆为下一任储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