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可算是如了愿了,整个北平最大的一条腿对他很满意,别说在这城门风吹雪落的苦熬半年时间,就是再多半年他也是心甘情愿的啊。
“妾身恭迎王爷回府!贺王爷北上大胜蛮夷壮我明威!”
早早得报的徐氏自然带着王府内外属官和一众人等在府门处等候着了,当朱棣快马飞奔至王府门前时,徐氏恭敬的低身唱和。
“恭迎王爷回府!贺王爷大胜!”
包括两位长史在内的属官还有王府下人们,纷纷附和道,一时让朱棣感觉到了自己颇有一种将军百战得胜而归的意思。
不过这外头毕竟还下着雪呢,自己的爱妃如此体弱还是赶紧回府暖和着比较好,如此形式虽然是为了朱棣,但他可舍不得让徐氏在这寒风天里多受罪。
翻身下马就把披在身上的毛裘大氅脱了下来搭在了徐氏的身上,扶着自己的爱妃头也不回的向着王府走去,把张枫他们给扔在了后面不管不顾了。
无奈的叹了口气,张枫只得下马把朱棣的坐骑从自己的爱马身边推开,这匹和他主人一样不着调的枣红色骏马虽然是一匹上好的公马,但张枫可不打算随随便便就把自己的黑风大姑娘卖了,每次这枣红马在朱棣走了以后就恬不知耻的凑上来,害的张枫回回都要将这两匹马分棚子养,但为了防止自家大姑娘被人祸害,再怎么费事也是必须的。
现在朱棣眼里只剩下自己的老婆,张枫自然是要处理好后面的事情,把这枣红马让大牛牵回去,安排今天轮值的宿卫弟兄,剩余的人全都放假,毕竟这刚刚跟随王爷从战场上回来,好好的休息一下放松放松也是必须的。
而张枫自己则让小六子把黑风牵回自家府宅去,顺便也给小六子放了个假,毕竟这一次出战便丢了一目,虽说并无什么大碍,但总归和平常人不一样了。
也幸好小六子已经婚配,不然这将来的婚姻大事张枫还要跟着操心,但总归张枫心里是有些对不住这个兄弟的,可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想到那突然而来的一记流矢就正好射到了六子的左眼上。
当时他们宿卫可没有上前接战,但也没说注意力低到哪去,只能说这流矢飞来的太过猝不及防,让小六子都没有时间反应。
不过六子自己到没有什么心结,不就是瞎了一只眼睛吗,当初在燕山护卫里头不有很多的老兵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残疾吗,瞎眼的人虽然不多却也不是没有。
更何况现在待上一个黑色的眼罩让小六子觉得自己帅气多了,不想原先面嫩给人一种年纪轻轻不靠谱的感觉,反倒是成熟稳重了许多,只是有些吓坏小孩子罢了。
对于张枫的自责,六子还安慰过他,表示这都不算什么,自大他上战场的那一天开始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没有被流矢射死便已经是他命大了,要知道有多少袍泽被箭矢射中了眼睛结果却是丢了性命的,向六子这样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所以作为当事人的六子都没说什么,张枫纵然是心里有些不太舒服,却也只好点头没有再说,并且让六子告诉自己的爱妻,说他等一会就会回去的。
随即转身便跟着朱棣进了王府,刚才朱棣那招手的动作他可看的清楚,虽然心里头着实是有些想念爱妻和小瓶儿,但王爷都亲自招唤了,他也不能不去啊。
就这样,朱棣北伐得胜而归,众宿卫也都三三两两的散去,有的人寻乐子去了,有的拉帮结伙的准备痛痛快快的醉上一晚,在这寒冬的天气里,虽然风雪依旧在,但大家的心情还是不错的,毕竟能从战场上活着走回来就是一种值得庆祝的事情
相较于北平城燕王府里一片欢庆的气氛,南京城的这个冬天可就有些不一样了。
虽然没有下雪,但是在京城当中的这些文武百官们却好似处在冰天雪地当中一般。
作为大明皇帝的朱元璋从来就不是一个仁慈的君王,自大朱棣北伐大胜的消息传回来以后,这边关外面的事情他就不再关注了。
反而又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肃清逆党风波,起因就是宁夏指挥使于琥被人攀咬为胡惟庸同党,要知道这可是天大的罪名,在经历十年胡惟庸案,朝廷里最怕的就是和这位脑袋被人砍了尸体都被朱元璋下令让恶狗分食的前大明丞相沾上关系。
这么多年来只要是有一丝和胡惟庸逆案有关联的人基本上都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现在堂堂宁夏卫指挥使于琥,朝廷正三品官员,居然被人告发说是胡惟庸一党。
朱元璋对此自然是大为恼怒,下令将于琥羁押回京,将其父都督于显停职,命三法司严查此案,务必要查一个水落石出。
而在三法司得令之后的短短五日内,押解于琥的人还没走到宁夏时,三法司就好像得到了什么铁证似的,让朱元璋当即改了命令。
也别押解于琥回来了,直接命人将其就地处斩,连在京城的其父于显也没有逃过屠刀,两父子一并被坐实了逆党的罪名。
这就让京城当中的文武百官们感到了一阵阵通体发寒,三法司查到了什么他们不清楚,但就这样将一个朝廷三品武将一卫指挥使就地正法,将大都督也一并处死,显然是不能掺和进去的大事情。
此等时候还不赶紧装作缩头乌龟悄声躲好,难道还要出头去碰霉头找死不成吗
第486章 十年案结()
可是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毕竟人都被杀了充其量案子也就到这完事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可没有停止,大都督于显有一子一女,子为于琥任宁夏卫指挥使,现在已经被朝廷正法,一女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八子,现封潭王的朱梓为正妃。
当知道自己岳父一家是被卷入到胡惟庸案,而且还定性证据确凿以后,每天是担惊受怕惶恐不安,神色慌张的以为自己父皇要下旨将他也一并处置了。
要知道朱梓其母本就出身不高,更是原来陈友谅的妻妾,后陈友谅被朱元璋击败杀死之后收到了自己的后宫,也封了妃子。
虽然朱元璋对此是一点都没有什么芥蒂,但是朱梓其母在宫中一直都是小心谨慎低调做人,直到朱梓出生才算好一些。
然而这位被封为潭王的朱元璋八子不仅没有半点朱元璋的性子和样貌,慢慢长大看来居然和陈友谅有几分相似之处。
这就让老朱心中十分不满了,虽然知道自己不可能被自己的妃子给绿了,毕竟陈友谅早就死了,朱梓是出生在陈友谅死后六年,怎么都不可能扯得上关系。
但是现在事情偏偏就是如此巧合,让朱元璋平白的觉得心中烦闷淤堵,所以自小朱梓在宫中就不受待见,哪怕是身为太子一向一视同仁的朱标都隐隐间有些排斥朱梓,让这位潭王殿下心中一直都很自卑,这性子也就越来越怯懦。
后来朱元璋实在是看不过去了,把他早早的打发去了封国,也算是眼不见为净吧,正好也能让朱梓自己安稳一些,不在宫中受这些闲言碎语。
可这位潭王殿下本来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娇妻美妾生活滋润,如今突然知道自家岳父居然涉及到了胡惟庸逆党,胆小如鼠的他岂能不害怕。
而朱元璋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虽说这儿子不知怎么居然在小时候和陈友谅那个死敌长得有些相似,但总归还是他的血脉,是自己的亲儿子,如今出了这一档子事情,他作为父皇的岂能不安慰一番,所谓知子莫若父,他明白朱梓想来胆小怕事,如果他这里不明着说出来,那恐怕将来自己这个儿子要担惊受怕到几时呢。
然而好心也有办坏事的时候,老朱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恰恰就是自己这一封安慰性的诏书要了朱梓的小命。
或者说着诏书都还没有宣读,朱梓就已经吓破了胆子。
都说他在宫中不受待见,传旨的太监想来都是狗仗人势欺软怕硬之人,等带着朱元璋的旨意到了朱棣封国长沙以后本就不太尊重这位皇子殿下。
而一向怯懦的朱梓在听到自己父皇派人下旨给他的时候差点没昏过去,要不是王妃于氏扶着说不定早就倒在地上了。
就这还是硬挺着跪地接旨,可传旨的太监本身态度就差,朱梓这么一看脑子当时就翁的一声,心里骤然想到的只有自己父皇要追究自己了,父皇杀杀自己了这种念头。
就连旨意上说的什么都没有听清楚,浑浑噩噩的捧着圣旨呆坐在王府里。
也就是那一晚,这位潭王殿下做了这一声最大胆也最怯懦的表现,驱赶潭王府所有的属官仆从,带着自己爱妃于氏自焚于王府寝宫当中。
大火燃烧了一整夜,整个长沙城都看的清清楚楚,潭王朱梓和潭王妃于氏双双殒命于大火之中,只剩下两具焦黑的尸体相互依偎在一起。
这回可算是捅破了天了,朱梓一死了之没他什么事了,可朱元璋对此是勃然大怒,气的在朝堂上接连斥责了数位朝臣。
那个传旨的太监更是被活活的杖杀于午门之外,就连潭王府的那些属官仆从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八成被抓了回来给朱梓陪葬了,一时间在长沙杀得是血流成河。
可就算如此也没有让朱元璋的火气消下去。
他心里一面气氛自己的儿子窝囊,一面又更加恼怒胡惟庸逆党,因此下令再一次彻查案件,将当初告发于琥的封绩是好一顿逼问。
这一问可了不得,当场就牵扯出了更大的人,当朝韩国公李善长居然曾经庇护过封绩一段时间,如此还了得了。
朱元璋本就在气头上,这会不仅没有消下去,反而更加激烈,当庭将李善长下狱彻查。
这位在十年前就因为胡惟庸一案而颇受非议,五年前被收夺官职只剩下一个世袭的韩国公爵位的大明前前任丞相李善长李百室阁下算是彻底完蛋了。
虽然他是大明的开国功臣,更是开国六公当中唯一的一个文官,深受朱元璋的赏识,皇恩浩荡不断,不然也不会在胡惟庸这个他举荐之人谋逆一案爆发时还能全然无事。
可君恩有一没有二,宽容一次是皇帝大肚,但是第二次可就没有皇恩一说了。
至此这位荣耀一时,年数七十七的大明韩国公也免不了被下狱处死的命运,甚至还牵扯出来更多的朝廷重臣。
吉安侯陆中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已故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人戒备牵连其中,甚至连刚刚作战班师回京的南雄侯赵庸都没有逃过一劫,全都被划为胡惟庸逆党牵连而死,还被朱元璋特意写上了昭示奸党录公布给天下人看。
至于这其中有多少人是真的逆党,又有多少人是因为某些不能明说的原因,那就是朱元璋自己清楚了。
或许蒋瓛也知道一些,但这位锦衣卫都指挥使大人可不会透漏出半点来,不然小命可就要保不住了。
至此从大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三年,前丞相胡惟庸谋逆一案整整十年光景才算是画上了句号,也算是彻底了解一直遮在满朝文武心头的一块阴影。
毕竟谁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牵扯到里面去,这十年的纠葛关联,早就已经不是胡惟庸谋逆这样一件案子的事情了。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不判定结案,为的是什么,大家伙都心知肚明,现在一朝结案满朝欢喜,至于那些死掉的人又有谁会真正的一直在乎呢
第487章 皇子多奇葩()
京城的风波很快便传到了北平燕王府中,当朱棣听闻刚刚才分别不久的南雄侯赵庸都因此牵连身故之时,不由得深深叹息了一声。
古往今来谋逆之罪向来是无可宽恕,这是作为一个君王最不能容忍的一种遵命,因为这是在动摇帝国君主的帝位,是在撬动老朱家的皇权。
虽然朱棣和赵庸之间有这么一次的战场情分在,但是如今这等大是大非的跟前,他身为大明皇族,朱元璋的儿子,无论怎么想都不可能替赵庸说话,除了为这个昔日的同袍感到惋惜以外也就没别的了。
但真正让朱棣感到惊诧和难以相信的居然是自己八弟自焚的消息,潭王朱梓在王府内和王妃于氏两人双双自焚殒命,这等国之大事朱棣又岂能不清楚。
虽说他和朱梓两人只是同父异母,但好歹也都是身具朱元璋血脉的同辈之人,朱棣较之朱梓大了九岁,当朱梓出声不久通人事的时候朱棣可就早都去凤阳老家了,虽然和这位八弟相处的时间也并不长,两人的关系也说不上亲密,但总归在他没就藩之前每年年节向父皇请安的时候这个弟弟总是恭恭敬敬的向他问好。
不熟却仍是一血同源,现在朱梓自焚身亡,原因竟然是害怕朱元璋追责于他,胆小过度而慌张自杀。
这等丢了皇族脸面的事情说出去都让人笑话,想必朱元璋如此生气也有这一层的关系在。
要知道去年刚刚因为服用金丹而被毒死的鲁王朱檀就已经够让皇帝陛下恼怒不已,还特意给了自己皇十子一个荒的谥号,成为大明诸位皇子当中的一个奇葩。
可谁知道没多久有出现了潭王朱梓这档子事,朱元璋心里能不生气吗,朱棣不用脑子想都清楚的很,自己那皇帝老爹这一回在京城中折腾出来这么大的动静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胡惟庸逆党这一点,自己八弟朱梓自焚而死也是诱因。
但不管怎么说,朱梓终究是死了,他们这些做哥哥的也表示不了什么,连儿子都没有的潭王,就连封国和王号都被剥夺了,可以说此次父皇心中的愤恨比之鲁王朱檀都要强上些许。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话说的是没错,可朱元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居然这般怯懦窝囊。
好在现在太子朱标让他十分满意,外边的封王们中也有朱棣这样的表率,虽说不能全都是贤王才王,但怎么说也没有再出现像鲁王潭王这样的存在。
说真的,好歹朱棣这一次出征关外没有让朱元璋失望,虽说晋王朱㭎表现平平,甚至可以说是玩忽职守,但好歹也没有惹出什么乱子来。
如果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