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侯-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现在明显是朱㭎有违抗军令的迹象,王弼身为将军,自当以命令为先,虽然是受朱㭎的辖制,但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位王爷坑他们,所以气到连擅权越矩的话都说了出来,足以可见其心中此时的不满和怨气。

    朱㭎起初是被他说的一愣一愣的,心想自己好端端的带兵怎么王弼这般气愤,就像是他做错了什么大事似的。

    全都听完之后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收起了心里那一丝不快,看来不是他王弼仗着自己资历老来倚老卖老轻视他这个王爷,而是真的对现在本部行军而感到疑惑。

    这倒是一场误会了。

    朱㭎和朱棣商议的内容就是奇军这一路完全用不找上阵,只是需要出关做做样子就行,毕竟朱㭎这人本身就有些胆小,又不喜欢战场上厮杀争斗,自然而然的没有打算想要斗上一战的意思。

    所以他和朱棣协定的明明白白,正面对敌的事情就完全交给朱棣处理了,想必十六万大军也足以镇压那些敌人。

    而朱㭎则是慢悠悠的赶路,只等前面朱棣战胜的消息传回来,他就能收拾行装率领大军原路返回,还能比朱棣快上不少时日呢。

    等到最后呈禀军功战表的时候,朱㭎表示自己无所谓,大不了什么都不要也可以,只是将他率军出征这件事写上去就行,这样总比他畏畏缩缩的留在古北口不敢出关强多了,也免得朱元璋一时气愤下旨骂他。

    要知道以前就有一回他做事懒散了一点,让下面那些心有不轨的人抓到了一些口舌,然后添油加醋的报到了朱元璋那里,结果就是差点他的王爵之位被夺去的下场,要不是大哥朱标求情,说不定现在都没有晋王这个封号了。

    所以这一次朱㭎本着宁不做也不错的态度,完全就是一趟打酱油的行程,只需要安安静静的等着朱棣那边将事情办妥收工就好,到时候他也好早点回太原去。

    不过朱㭎显然不可能将这件事说的太明白,不然不就是显得他这个堂堂大明亲王胆小无能了吗,只好隐晦的提点了王弼一些,七分真三分假说了自己为什么不加速行军的原因。

    王弼也是老油条了,虽然有双刀王这样的猛悍称谓,但是脑子也不笨,几番琢磨之后精致到这其中的缘由,自然也就清楚为什么大军行进的如此缓慢且朱㭎显得一点都不焦急了。

    那这样就没什么说的了,既然是有燕王殿下那边的默许,这就不算是违抗军令,他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继续跟着朱㭎在关外闲逛,也就当做是征战多年散散心吧。

    反正他也不太在乎这一次的军功,毕竟没看到皇帝陛下是让两个皇子领军吗,一群能打的侯爷公爷做手下,这明显是要将这些王爷们培养起来独当一面的意思。

    只不过现在看来,也就只有燕王殿下有这方面的兴趣,他跟随的这位晋王则纯粹就相当一个安稳的享乐王爷而已

第470章 着急不已的燕王() 
晋王不着急是他的事,但可不代表朱棣这里也不着急。

    自己的三皇兄已经是打算混过这一此的战事了,但他打算和他一样,要是没有进取的意愿和对战事的兴趣,他自然也可以当一个甩手掌柜,将大军的指挥权委托给颍国公傅友德,自己大可以率领护卫舒舒服服的在后面等着。

    等到傅友德大胜的消息之后,他还能一点不差的将该有的军功都收到自己的腰包里,这样不是更加轻松一些。

    可朱棣显然不是那样想着一辈子享乐的亲王,再加上他本就对军阵战事方面大有兴趣,从小就表现出了对武事的极大爱好,不然朱元璋也不会让他统领十六万大军,而朱㭎只有四万人了。

    但是纵然是朱棣有心杀贼,可现实却是他完全不知道敌军的具体动向啊。

    本来出关之前是派出了一批最早的哨骑,也带回了关于敌军的情报,虽然不是很多也很模糊,但最起码知道敌军约有十万之数,也清楚那时敌军的驻扎地点。

    可是等到大军出关奔向那里的时候,再派出去的哨骑却发现敌人已经不见了,虽然还能依稀的发现一些大军驻扎过得痕迹,可的确是半个人影都没看到。

    这回到轮到朱棣发愁了,原本的一切所谓战事计划都可以推翻了,那些什么针对地形和敌人所在方位的布置也都完全被抛弃,因为现在敌人都不在了,他做这些部署又失去打谁啊,难道要对着空气挥舞刀枪不成。

    如此倒是让本来信心满满的朱棣受到了一些打击,他本来以为自己这第一次领兵作战不说是轻而易举,但也不会刚一出关就遇到了这么大的难题啊。

    现在想要再一次确定乃儿不花所部的动向,那就只能等待这漫天的风雪停下来再说了,而随之在没有确切消息的情况下,大军也只能无奈的原地扎营,等待探明情况再说。

    至于为什么难以探明乃而不花的行动,还不是因为这该死的破天气,雪倒是不大,可连绵不断的下着,大军过境之后都能被掩盖上痕迹,更别说士兵数量还少于他们的敌军了。

    甚至这个时候派出去的一些哨骑都在风雪当中迷失了方向,到现在都有一部分哨骑没有按时回来禀报。

    其中有的是耽误了时间,虽然迷路了可侥幸能寻找到大部队,但还有些人可真的就是永远都回不来了。

    生死都不甚清楚,也就只能当作是失踪来处理,如此大的风雪,都不分白天黑夜的区别了。

    晚上你看去是黑漆漆的,自然是认不得路,那白天可就是一片白茫茫的场景,同样是认不得路。

    若是四周有些高山植被还好说,就怕是走到了一片荒芜并且没有半点标志性的地方,那可真的就是纯粹上天无门入地无路的迷茫境地了,除了找一个方向一直走下去,最强也就是按照太阳南下罢了。

    可看着被太阳晃得刺眼的雪地,再抬头看那同样耀眼的大日,除了只有头昏和恶心以外,哪还有什么心思能辨别方向寻找出路了,就更别说归队禀报自己的探查结果了。

    所以这哨骑派出去也不是,不派出去也不是,朱棣是一天比一天烦心,但这哨骑最后还是要派出去的,有一点希望总比在这里干等着要强吧。

    纵然是每天都会有一些人回不来,但也总归是能在这漫天风雪不断的天气下有收获的,想必只要用心和时间的推移,那支敌军定然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眼看着后面慢悠悠赶路的晋王都快要追上他们的脚程了,这要是在地图上比划一下双方此刻的位置,就可以看到朱㭎的那四万人实际上已经走出了他们八成的距离。

    这还是照着朱㭎那一天三晃悠,每日必三停的速度在前进,也看出来朱棣他们到底是在这里白白等了多少天,也虚度了多少时日。

    不过倒也不算是白白度日,经过几日不间断的飘雪,这天气终究是有些要缓和的意思了,这雪虽然还没有停下来,但眼看着确实是比前几日减轻了很多。

    为此朱棣更是大规模的派遣哨骑加紧探查,心里更是暗暗祈祷早些得到有用的消息。

    其实每天这样无所事事的他自己也不愿意,虽然那些将军们什么话都没说,甚至傅友德还抽空过来劝道他说这本就是作战行军中必须要面对的事情,所谓天时地利等等问题都有,但朱棣总是觉得这些人隐隐有更轻视他的意思,也不知是他多想了还是真有其事。

    而且朱棣终归是第一次领军,又是满怀着期待和兴奋,初次就碰上了这样的失利,要说心里没有意思慌乱和焦急是不可能的,现在他和晋王朱㭎就是两回事,一个慢慢悠悠的不慌不慌,一个表面镇定自若其实心里头慌得要死。

    毕竟怎么说他也要保持自己身为亲王的尊严和风范,还时常的和张枫装作万事皆在掌控中的样子。

    不过张枫对此表示,如果朱棣每天能不在营帐里走来走去他可能也就信了,但你那明显心中焦急脚步慌乱的样子,是骗谁呢,还万事皆在掌控中。

    然而现在朱棣此时是真的急了,都没有理会张枫听到他信誓旦旦撒谎似的白眼,甚至与其说是他在向张枫撒谎,还不如说是为了坚定自己的信心,能让自己不陷入更深层次的慌乱当中

    终于有一天,在朱棣又一次睡不好觉顶着两个黑漆漆的眼圈的时候,派出去的哨骑带回来了他一直想要听到的消息。

    在经过哨骑们的不懈努力和舍生忘死的情况下,终于是探知到了敌军的动向,原来敌军竟然屯驻在迤都附近,借助那里地势躲避着风雪。

    而在地图上看去,迤都距离朱棣大军的位置其实也不算远,至于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探查到他们的行踪,还不是因为这连日来的风雪使得哨骑们迷失了方向。

    那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敌军的踪迹,朱棣可谓是一扫之前的颓势,连忙传令各部将军集合,他要第一时间商定好针对敌军的作战计划

第471章 定计出击() 
朱棣率领的大军三月初二从古北口出,到现在侦察到乃儿不花行踪之时已经到了三月二十六日,差不多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这其中只有十天是用来赶路的,剩下的时间都是因为这风雪天气和失去敌人踪迹的缘故,让大军不得已原地驻扎等待下一步的打算。

    而现在哨骑既然已经确定了敌军的具体位置,朱棣自然不会有什么犹豫,这段时间等的心都慌张了,哪还有半点拖沓的意思。

    招呼各部将领一股脑都来他中军大帐处商量作战计划,势必不能让敌军再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如果总是这样翻来覆去的,别说下面这些将军不耐烦了,就连朱棣自己都觉得有些丢脸。

    本来是以为能让自己声明大阵在军方当中建立威望的一战,可没想到却来了这么一出,哪怕之前的原因是算在了天气不和的问题上,但这一次要是再失败了,让乃儿不花带着他麾下士卒逃了出去,那可真的就是丢人现眼了。

    他好歹是堂堂燕王殿下,又得到父皇的信任统率十数万大军,岂能做出这等一而再的失误,此番作战必须要将乃儿不花给留在迤都那里,务必要生擒活捉这个自称北元太尉的家伙。

    是的,乃儿不花现在的官职确实是元太尉,毕竟他需要统领大军,必能身无半点官职,不然下面那些人肯定不会服气的。

    哪怕他这个是自己给自己挂上的头衔,之前被脱古思正式任命的早就抛出脑后,但也需要这一份名义上能说的过去的东西,不然难道要让他一个连平章政事都不是的人来领导像咬住这样的北元前丞相?

    那简直是如同痴人说梦一般,不过就算他是挂了太尉的名字,在大明这边也是不承认的,撑死了说好听一些还能算你是前朝太尉,但实际上在朱棣眼中乃儿不花也就是一个手底下有些兵卒的流窜者。

    更别说那些个所诶的丞相,平章,知院等等了,元朝都被他们大明给灭了,最后的北元也在前不久让蓝玉给彻底扫平,就连脱古思的妃子女眷都给掳回了南京城去,更别说那一阵所俘虏的官员勋爵数不胜数。

    北元八成的官吏全都在那一战被抓,简直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而且脱古思还被也速递儿给杀了,这更加说明了北元已然完蛋,所以也就别提什么丞相,太尉之类的,这些也就放在蒙元人身上还能撑点门面,放到大明这里屁用都没有。

    不过纵使如此,朱棣也没有小觑乃儿不花的意思,只不过是瞧不起他的名头罢了。

    要知道那位可是和他岳父徐达,大明第一统兵大将交过手的人物,虽然结果是以惨败告终,但能做到那个程度,本身就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认可。

    与其说是他乃儿不花太过废柴抵挡不住徐达的进攻,还不如说是徐达太强了,强到那时候已经根本没有人能拦的住他

    “列为将军可有什么良谋奇策,或是真知灼见大可说来,本王都听着,只要是对大军进攻计划有利的,一概考虑可以采纳。”

    朱棣现在还是保持着自己信任的态度,虽然是最高长官,但也没有独断专行,心里头是着急,可这计划还是要准备的,不然总不可能让大军乱糟糟的扎堆冲向敌军的阵地吧,那到时候的伤亡比例可就大了。

    而且朱棣虽然有着自己的骄傲和自尊,但也不代表他目中无人狂妄自大,深知乃而不花绝非这么轻易就能对付的人,自然是要谨慎应对,避免阴沟里翻船,那集思广益自然是最快也最见效的一种方法。

    帐内众人听到这话一时间到有些冷场,很多人不由得看向正坐在朱棣下首第一位的傅友德,都不打算先说话,想要听一听傅友德这位国公爷的意思。

    “咳咳老夫的意思是依地势占据有利局面,做到以最小的损失达到最大的打击力度,诸位将军和王爷你们看,哨骑说敌军屯扎在迤都一代的一处避风口内,其营寨背后两处高大的土坡是用来避风,而正面则是一览无余的平川,敌军的营寨也都全都驻扎在平川之内。只要我军利用得当,必然能将这一处避风之所变成敌人的葬身之处。”

    傅友德也没有谦虚,当即站起来说了一通,不过他可没有说完,反而还故意留了一手,这说半截的意思就是打算让朱棣接下去了。

    他深知这位燕王殿下本事是有的,只是欠缺历练和威望,现在正是一个机会,只要朱棣这一番布置没有问题,那接下来的行动不说十成十那也是九成的把握会成功,自然就能为他累积不小的威望,这也算是他对燕王的一点示好吧。

    朱棣对此自然是心领神会,接着傅友德的话就继续说道:“颍国公说的没错,敌军原本用来遮蔽风雪为大军谋利的行为反倒成为了我军的利处,只要遣一部绕袭至敌军背后的土坡山丘上,大军则正面临敌对战,那时我军一面居高临下打压敌军,一方正面进攻,两相夹击,既能阻止敌人撤退逃离的路线,又能做到打击敌人士气夹击的效果,如此一战必可大胜!”

    帐内众将听后纷纷沉思不语,不是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