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年状元-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绦⌒牟判校杂胁簧鳎直凰镀啤

    失踪了两天后,唐尧出现在大帐中。召集军中大小头领,宣布道:“本辅已奏请禹王,在此设南宁邑,屯兵一千。不知这次谁可愿留?”

    话声刚落,众头领齐刷刷地跪倒,齐呼愿留,一名自北打到南的头领说:“首辅这次选拨,应从我们这些从北打到南的头领中优先。”

    唐尧神情一肃,说:“上次在北平没见你这般积极,选贤任能,朝庭自有法度,岂容你胡言乱语,要不是看在你随我南征北战的份上,今天就免除你的头领,赶出军中。”

    吓得那人,再也不敢吱声,其他人也是鸦雀无声。唐尧又道:“华夏国新政,选贤能一不看出身背景。二不论资排辈。看得是实际才能,我们这次遴选,全军人人有份。南宁邑负有镇守南疆之大任,三苗归顺不久,人心不稳,镇守之人,不但武功超人,而且还要有谋略,更重要的是,对华夏国忠心,对禹王忠心。这次我准备遴选贤才五人,一侯四佐,经过各方面的比试考校,前五名留用。”

    接下来的十几天,经过多方面遴选,结果一个二十多岁的,来自兖州的小头领脱颖而出,拿了第一名。此人身高九尺,手持一柄重一百二十八斤的开山大斧,在这十几天的比武中,没有几个将领能在他面前走上十个回合。而且这人是猎户出身,机敏无比。

    唐尧看后,心里非常满意。那个提建议的头领,竟然也进入到第五名,唐尧赏识他勇于讲真话,傍晚时分将他带到附近的山上,交给他一个秘密地职务,对他说:“我要你把军中和三苗发生的重大事情,记入在案,找一亲信,每月向我奏报一次,此事一定要秘密进行,日后本辅定有重赏。”

    这位头领听后,立即叩头拜谢,说:“首辅这样信得过我,我一定把事情做好,以后我这个人就交给首辅了,唯首辅之命,马首是瞻。”

    这时,回去准备的三苗头领陆续到齐。唐尧召集大军,当场宣布:“新任的南宁侯与北平侯相等,同为四等候,四个佐领同为五等侯,望你们格尽职守,为国尽忠。”

    唐尧给他们留下了三百役兵,一百辆战车,以及建城的图形。然后带着三苗的众头领,班师回朝。这次南征北战,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胜利大军一路急行,二十多天后,来到大江边,见几条大船早就在那里等候,船主见大军到来,急忙迎了上来,参拜唐尧。这次用了五天,全部兵马顺利过江。

    唐尧谢过众船主,对那位故人船主说:“三苗已归顺华夏国,以后来往人员和货物会越来越多,我想在此处的两岸,各修一个码头,专做渡口。让你负责筹建,封你为五等侯,你可愿否?”

    这个船主,从他祖宗开始,哪有敢想做侯的命。听见唐尧的话后,脑子里一阵空白,傻在了当地。直到同伴让他谢恩,他才回过神来,跪在地上,磕头不止。

    唐尧对他说:“我给你写一道手令,你可凭此手令,到各州各邑,调工调物。码头修好后,你既是统领,所需要的人手,随你安排。”

    这位船主,双手发抖地接过手令,对唐尧说:“拜谢首辅信任,请首辅放心,我就是拼尽性命,也要将此事办好。”

    唐尧告别了船主,带领大队,继续北上。

    那位船主,望着唐尧的背影,激动地说:“唐首辅,就是我命中的福星,从第一次见到他,就给我带来了好运气,没想到,这次竟然封了我一个五等侯,我给我的祖先挣了大脸了。”旁边的同伙,一齐向他道贺,并嚷着要他请客。

    这日,唐尧的大队人马来到了荆州,荆州侯和荆州的名流,早在城外迎候。唐尧下马,和众人一块进城。那些三苗的头领,何时见过这等繁华热闹的邑城,看到什么东西都很稀奇。

    唐尧告诉他们:“你们现在只看,先不要买,到了大都,新奇的东西多了去了,有你们花钱的地方。到时禹王还会重赏你们,恐怕你们的东西会多的带不动。”

    晚上吃饭时,这些三苗的头领,哪里见过这么多美食和美酒,也不等主人发话,自顾自地吃喝起来。

    唐尧在一旁看着直发笑,低声对那个南宁头领说:“你要告诉他们,等到了大都,禹王设宴时,千万不能这样,要等禹王发话后,再行吃喝。但要慢慢吃,好吃的东西多得很,前面的东西吃得太多,后面的好东西吃不进去了。再者说,在华夏国,什么东西都要讲礼制,现在先不要求他们,让他们尽情吃喝吧。

第九十五章 :庆功宴禹王大封() 
胜利大军走上了崇南大道,唐尧的心里感慨万千,大都开城两年了,一切都按自己的预想发展着,有的地方甚至提前了很多。他知道,如果历史没有记错,禹王的时日仅剩下八年了。

    用八年的时间,创造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华夏央央大国,让禹王在自豪中高兴而去。想到这些,要干的事情太多了。他突然觉得这远古的光阴,没有象他初来时那种慢的感觉了。

    重明在空间中感受到了他的意识,用意识同他交流,重明对他说:“你的预知能力这般厉害,什么时候也教一下祖爷。”

    唐尧有点懊恼,忘了重明这档子事,如果重明老是窥探自己的意识,岂不是半点**都没了。他对重明说:“神力有时是天生的,也是有限的,象你这样有亊没事的滥用,一与天道、人道不符,二是自己空耗个人的神力,你如果不改这毛病,想成神难了。你连最基本的修仙了道的天规都不遵,两耳不闻身边事,平心静气养精神。”

    重明听后一阵惊惶,说:“我不是有意的,只是见你想得太多心疼你。与帝王相处,我比你时间长,只是想告诉你,天生万物,万物相辅相成,也相扰相残,这是天道,一刻都不会停止。就是玉皇大帝也没能力改变,所以就有了自然。一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干完,有时留给下一代,更彰显你的业绩和英明。这也叫做顺其自然。”

    唐尧听后,懊恼全无,愧意顿生,说:“谢祖爷及时提醒,孙儿差点误入歧途,正如祖爷所说,好多事自有天定,非人力可为,既是用神力改变,也是表象而已,空费心力,不如就顺其自然吧。祖爷的话,孙儿受教了。”

    重明很少说服唐尧,没想到这次正说在寸节上,心里高兴,进竹屋品茶去了。

    三苗的众头邻那见过这样宽阔笔直的大道,好奇地东张西望,啧啧称羡,当走到整齐划一,金色起伏的稻田时,更加惊叹不已。

    唐尧特意停下来,对他们讲:“这里的稻谷每亩可收十五釜,就是华夏国其他地方也不低十二釜,今后你们首要的亊,就是在三苗开垦稻田,推广种植水稻,以三苗的气候,每年可种植三季,这样不出三年,三苗就能成为华夏国最富裕的地方。我希望你们这次来大都,不能有看稀奇和玩乐的心理,更主要的是,将这些先进地种植和制艺、建造等多看看,多学学,带回去造福三苗黎民。”

    这些头领尤如在梦中被人唤醒,个个点头称是,南宁头领说:“首辅的话,象黑夜里的明月,让我们心头明亮起来了,我们回去后一定选派精明之人来大都学艺,使三苗尽快富裕起来。”

    唐尧说:“很好,作为头领,要得不是名头和威风,要得是谁有本领使自己的部落富强。这样你部落的人才拥护你,部落才会很快兴旺起来。”

    又走了一段路,前面一大群人堵在路上,只听鼓乐齐鸣,唐尧令所有人下马,走到近前见禹王带领众臣迎出十里以外,唐尧领众人跪拜谢恩!

    禹王向前扶起唐尧,对众人说:“辛苦了,本王及众臣欢迎你们班师回朝,宫宴已备好,为你们接风洗尘。”

    众人齐呼,谢禹王大恩!为保卫禹王,保卫华夏,不怕任何艰辛。

    禹王笑着对唐尧说:“我的尧儿瘦多了,你代父王,完成了几代帝王没完成的王业,父王因有你而自豪。”说完拉着唐尧上了马车。

    这些三苗的头领见一代帝王,如此地礼贤下士,感慨万千。当来到大都,看到巍峨恢宏的城门,一眼看不到头的城墙时,内心震撼无比,心想这样强大的国度,我们还不自量力的作对,不是在自寻死路吗。众头领纷纷感谢起南宁头领来。

    南宁头领说:“你们要谢的不是我,真正要谢的是‘光明神’。是他老人家不忍三苗遭受刀兵之祸,点化了我,并引荐了唐首辅,我曾发誓,若让三苗人逃过此劫,三苗人世世代代供奉他老人家。”

    有人说:“我们没有见过‘光明神’,没有画像如何供奉?”

    南宁头领说:“唐首辅和‘光明神’是故交,唐首辅一定有办法。”

    众人说着话走进了城门,看到城内一条宽阔的石板路,路两边全是青瓦白墙、红栏杆、红门窗的两层房子,华丽又大气。他们根本都想不到,人住的房子还能盖两层。两眼不够使的看着两边卖各种稀奇物品的铺坊。

    街道两边的人齐声高呼,恭喜禹王!唐首辅辛苦了!祝贺禹王万寿永年!祝华夏国繁荣昌盛!

    来到王宫,三苗头领们,更是惊的目瞪口呆,望着高大巍峨的宫殿,一个个像梦游一般,觉得自己象到了传说中的天宫。

    大殿前五亩多的广场上摆满了案座,能容近千人座下。大殿内摆了二十张桌子,能容二百多人座下。

    禹王高座宝座之上,声音洪亮地说:“奉天承命,国运昌盛,我华夏国天下一统,绵延数千里,开千古先河,创万古未来,本王愿华夏国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普天同庆!共享太平。”

    说完后,禹王端起面前的酒樽,大声说道:“为华夏国繁隆昌盛,国泰民安,干樽。”

    放下酒樽后,禹王又大声宣布:“两年多来,唐首辅为国呕心沥血,抚北慰南,当居首功,可其为王室中人,为国为民都是应该的。 唐兴,为华夏国开疆拓土,奉行王道,不辞辛劳,大功可表。封一等侯,为首辅佐领。兼外夷通商卿。 虞苗,尽忠尽责,南北转战,封二等侯,为兵马卿,兼王师统领。 虞利为国尽职,无怨无悔,封三等候,为王师佐领,兼王宫侍卫统领。其余大小统领,各进一等。随军役兵,赐良田五亩。”

    众人听完,一齐跪倒高呼:“谢禹王大恩!”

    禹王接着又说道:“南宁头领,深明大义,心系三苗黎民,化百年积怨,为国一统,当居首功,封四等候,主三苗政事。其他部落头领,均封五等侯,以后按其政绩,再行封赏。另外,各赏一辆双马车辕,织锦十匹,各色美酒二十坛。”

    三苗的头领一听,大喜过望,按唐尧教的,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口称:“谢禹王大恩,今后三苗人,唯禹王命是从,为华夏繁隆尽忠。”

    禹王听后,哈哈大笑。知道这些都是唐尧教的。可让上几代帝王最头疼的三苗人,如今已自称华夏国人,从心底感到高兴。

    这场庆功宴,尽兴而散。唐尧安排好三苗的众头领住下后,回到府中。亦玉和唐秋迎了上来,离家半年,唐尧见了他们,感觉格外亲切。谁知,还没说上几句话,唐兴、虞苗、虞利就闯了进来,拉起唐尧,非要去‘美味鲜’喝个痛快。唐尧无奈,只得跟着他们去了。

    最后,唐兴喝的舌头都打不过弯来了,流着老泪,含糊不清地说:“这辈子若不是遇到尧儿,我唐兴哪会有今天,没想到我六十多岁了,还被封了个一等侯,就是死了也知足了。”

    虞苗喝的咧着嘴直笑,说:“当初在古阳镇,我要和大哥二哥一样急着早娶亲,还不是像他俩一样窝在古阳镇。”

    虞利不善言语,在一旁只是笑嘻嘻地喝酒。四个人喝得怎么回的府都不知道了。

第九十六章 ;受王恩三苗归心() 
禹王虽下令大军休整一个月,可第二天唐尧还是进宫拜见禹王。禹王道:“离家半年余,何不多歇息几日?”

    唐尧道:“儿臣那能偷闲,三苗众头领尚在大都,儿臣想借机使他们心悦诚服,三苗人心所向,全凭这一百零八个头领,正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这些人言行的改变,会影响整个三苗。况且这些人连最基本的法度、礼仪都不懂,如何教化三苗数万黎民。”

    禹王道;“你有何许方案,对他们进行教习。”。

    唐尧道:“儿臣想,先由皋辅及礼制卿、司法卿在禹王殿,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教化。再有姒辅及农桑卿、车马道路卿、宫坊统领进行民生技能教化。这样虽不能让他们完全掌握,可做为地方主政官,明白自己该干些什么,从何处着手,长此以往,三苗方被同化,真正溶入我华夏国。”

    禹王听后心里甚感欣慰,有唐尧这样的首辅,天下何不大治。对身边的侍臣道:“速召皋陶、姒臣进见”

    皋陶、姒臣很快进宫,来到禹王府,见礼后,禹王道:方才与首辅商议三苗头领教化一亊,本王深以为然,三苗归属我华夏国,重在归心,几百年来三苗各自为政,心内无国之念,无法之度,本王以为,先从头领教化入手,让他们有忠国、忠君,忠臣之心。皋辅、姒辅,各自对他们进行教化,首辅有具体方案,你们商议后,施教既是。”

    唐尧将对禹王说的话又从细节上说与两位。

    皋陶听后道:禹王高瞻远瞩,首辅治国有方,皋陶拜服,回去后我既拟定教案奏明禹王。”

    姒臣也表示立刻就办,三辅拜别禹王回府。三日后,皋陶在禹王殿,正式开始了对众三苗头领的培训。

    唐尧深夜趁亦玉熟睡,按了一下她的睡穴,进了清灵空间,见重明正带着元可、元爱制茶。唐尧也没打扰他们,竟自去了炼石神坡,用范土制了一个一尺半长的弯刀范模。下来后在温泉中泡了一会,拿着那柄凤剑出了清灵空间。

    第二天,唐尧将凤剑交给唐秋,带她到后花园教她练剑,唐秋果然没让哥哥失望,一招一式练的非常认真,几天下来,竞将太乙剑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