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连长孙无忌也出来道:“臣认为李沐所言在理,请皇上允准李沐所请。”

    “臣等恭请皇上允准李沐所请。”数十名官员齐声奏道,这声音如同春雷轰鸣一般。

    李沐这时的心中突然象燃起一团火苗,这个时代其实并不象自己想像地那么不堪。

    这时,魏征用力挣脱了禁军的控制,冲上前来,跪在李世民面前道:“臣请皇上下旨。”

    一众御史一齐上前道:“臣等请皇上下旨。”

    李世民的脸由红变白又迅速转青。

    眼见仅仅只是一弹指间,在场的朝臣们居然迅速达成一致意见。

    而那个始作俑的混帐小子,此时竟鲁钝地傻站在那,仿佛与他无关一般。

    李世民心中明白,这时再要任性可就难了,所谓众怒难犯啊。

    好在群臣奏请并非是要自己停止修建大明宫,而是付给民夫工钱。

    想到此,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脸色突然开朗起来,“既然众爱卿都是这个意思,朕也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举措,朕准了,来人,拟旨,即日起,但凡有征用徭役者,皆须付给民夫工钱。”

    群臣们皆击掌叫好,一片欢庆气氛,“陛下圣明”。

    李世民笑在脸上,恨在心里,不过他的旨意还是留了一个空隙,那就是工钱的多少并无明确规定。

    李沐此时有些愣神,这事真办成了?自己的本意并非如此啊?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逆天必杀技——无心插柳吗?

    “今日朕召诸爱卿前来,还有些事要宣布。来人,宣旨。”李世民迅速收拾起心情,沉声道。

    袁仁国随着李世民的示意,从后面走上前来。

    他取出一卷黄绫,展开道:“诏曰迁武功县开国伯李沐为神机卫将军,前官爵如旧;升侍御史马周为给事中,迁交通监少监,前官如旧;迁左武候中郎将苏定方为神机卫中郎将,前官罢之;迁咸阳县令刘仁轨为神机卫左郎将,前官罢之;除游击将军李沂为神机卫右郎将着户部每年拨给神机卫军饷三十万贯。”

    李世民的旨意虽然出乎绝大多数大臣的意料,但所涉及的官职并不起眼,神机卫将军只是正四品,中郎将从四品,左右郎将正五品,况且禁军与交通监本就是李世民禁脔,所以大臣们也只是窃窃私语,许多炽热的目光射向李沐,而也有一些经验老到的官员,看向了缩在官员队列后面的马周。

    这时,诵读完圣旨的袁仁国,并没有就此罢手,他放下手中圣旨,又从身后太监处接过另一卷黄绫来。

    “诏曰即日起,神机卫接管直道安危,直道所通过方圆五里之内,一应庶务,皆由交通监自主。”

    这道圣旨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算什么,要设立国中之国吗?

    魏征第一个冲出来道:“交通监设立以来,成绩斐然,可纵是如此,交通监也不该拥有政务、司法权,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第155章 长袖善舞() 
房玄龄紧随奏道:“直道所过五里方圆,听似所辖之地不多,可朝廷日后修筑直道无数,这累积之后,数目惊人,臣请皇上收回成命。”

    尉迟恭也忍不住了,“臣反对,当初所议,直道安危由兵部负责,臣请皇上收回成命。”

    看着官员们前赴后继地上前进言劝谏,长孙无忌没有动,他的眼睛里甚至闪过一丝窃喜来。

    房玄龄说的没错,李世民这道旨意,看起来直道方圆五里的范围并不起眼,可奈何直道数量惊人,掌握着这条道路,等于掌握了大唐各州县。而交通监归属李沐,让李沐掌握住如此权力,只要将他拉拢在自己的麾下,那不就等于自己掌握了吗?

    可让长孙无忌奇怪的是,有一部分重臣没有加入到谏言的队列。

    李孝恭没有动。

    高士廉没有动。

    侍御史们没有动。

    。

    长孙无忌心中突然感觉有些不妥,他向李沐看去。

    看着殿中群情鼎沸,李沐心中凉了一片。

    李沐已经明显觉察出李世民的用意来,自己虽然名为交通监正,确被勒令开年就去国子监入读,交通监真正掌握权力的是两个少监——马周和杨务廉,不,应该只有马周,杨务廉或许能掌握事务权,却根本无法掌握政务权,因为马周身后是皇帝,确切地说,真正掌握交通监权力的是李世民。

    不仅如此,神机卫也同样,自己入读之后,神机卫便落入苏定方手中,就算李沂能掌握一部分权力,可真正的决定权在中郎将手中。

    如此一来,李世民加强交通监的权力范围,直道方圆五里之内,就成了李世民的直属,一旦大唐所有直道全部修筑完毕,数万里的直道方圆五里之内,等于全成了李世民的皇庄。

    再将直道的安全控制在神机卫的手里,那就等于军政一把抓了。

    由此李世民可以通过直道,直接操控到大唐各州,甚至各县各乡坊。

    李沐心中哀叹,果然是搞阴谋出身的行家啊,把自己明升暗降,不声不响之间,交通监与神机卫全落入了他的手里。

    而自己却无可奈何,挑不出一丝毛病来。

    听着交通监被授了极大的权限,神机卫扩编成了禁军,其实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了。

    让李沐惊心的是,李世民这道授于交通监的圣旨,实际上将交通监的权力无限地放大了,再加上神机卫的进入,这不就是变相的锦衣卫吗?

    自己当日建议设立交通监时,特地强调了交通监只管直道之事,不涉足朝政,并将交通监的品阶限定为五品,就是为了防止交通监变成李世民的锦衣卫。

    可如今在李世民长袖善舞之下,愣是跳过了这些障碍,达成了他所想要的。

    李世民的旨意,让李沐想起了后世的铁路,这不就是变相的铁路吗?拥有独立司法权、甚至审判权的怪物吗?

    甚至因为神机卫的加入,比铁路更夸张和凶狠。

    李沐心中有一股想要迸发的冲动,绝不允许李世民借用自己的名义,把这样一只怪物放出笼子来。

    李沐一咬牙,就要出列加入进言的队伍。

    可此时,河间郡王李孝恭出列道:“启奏陛下,直道乃利国利民之举,赋于交通监相应的权力,也是为了更好地为皇上为朝廷分忧,臣谨遵皇上旨意。”

    许国公高士廉道:“臣谨遵皇上旨意。”

    长孙无忌迅速把目光从李沐身上收回,上前一步,站在高士廉身边道:“臣谨遵皇上旨意。”

    这三人的表态,让整个殿中为之一静。

    也仅仅是一静,随即一直站着没有表态的侍御史们一齐上前道:“臣谨遵皇上旨意。”

    早先劝谏李世民的大臣们傻眼了,反应机灵的赶紧快步走到御史边上,躬身道:“臣等附议。”

    风向突然为之一变。

    只一会的功夫,房玄龄、魏征、尉迟恭的身边已经没有人了。

    房玄龄、魏征、尉迟恭面面相觑。

    突然尉迟恭向李世民施礼道:“臣谨遵皇上旨意。”

    房玄龄轻轻一叹,低头走了开去。

    留下魏征孤身一人,他突然仰头喟叹,两道混浊的老泪“簌簌”而落。

    “启奏陛下,臣年事已高,老眼昏花,已不足为陛下驱使,请皇上准臣乞骸骨,回家养老。”

    这是一种赤果果的羞辱,就算魏征有再厚的脸皮,也无法抗得下去。

    请辞,是唯一能让自己体面下台的方法。

    满殿之中,数十大臣,竟无一人出言相劝。

    李沐此时暗自庆幸,我去,差一点就摊上大事了,方才这一步踏出去,那就回不了头了。

    从这情形看,李世民这两道圣旨,显然已经暗中与各人私下沟通好了的。

    这说明李世民下的这盘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非哪个人可以更改的,如果自己硬着头皮去抗争,那真就是螳臂挡车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了。

    象这种级别的朝堂博弈,绝不是李沐现在的实力能够参与的。

    虽然同情魏征,可李沐还是按捺住了,此时沉默是唯一自保的办法。

    李世民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来,面对着魏征的请辞,李世民不发一言。

    魏征颤抖着抬手,摘下自己头上的进贤冠,吃力地弯下腰来,将进贤冠置于地上。

    然后开始解腰间的玉带。

    这时,李世民开口了:“魏侍中既是身体有恙,所请朕准了。只是朕与魏卿君臣相得,朕的身边也少不了魏卿,也罢,朕授魏卿为特进,仍知门下事,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徒流以上罪,详事闻奏。如何?”

    李世民终究还是坚持了要做明君的人设,没有痛打落水狗,而是给了魏征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魏征泪眼婆娑,颤魏魏地拱手道:“臣遵旨。”

    所有的都暗暗地呼了一口气,或许这样的结果已经很圆满了。

    魏征做了他想做的直臣,李世民也完美地扮演了他的名君。

    只是,谁都明白,这两道旨意已经铁板钉钉,不容置疑了。

第156章 五味杂陈() 
“朕乏了,诸位爱卿若无别事,都退去吧。”李世民长袖一振,起身道。

    “臣等告退。”重臣们按照品序,依次退去。

    李沐悄悄抹了把额角的冷汗,跟在队列后面往殿外走去。

    刚到殿门处,袁仁国急急地追上来,在李沐耳边说道:“沐县伯,皇上有口谕,承庆殿候驾。”

    李沐心中一紧,难道李世民想秋后算帐吗?

    在去的路上,李沐在心里将之前自己所说的话迅速过滤了一遍,慢慢放下心来,没有什么不妥的,仅仅是民夫工钱之事,以李世民的心性,不至于追究自己。

    “儿臣给皇上请安。”

    “起来吧。”

    见李世民脸色并无不豫,李沐松了口气。

    “可知朕为何召你前来?”

    “这可是儿臣在殿上劝谏皇上付给民夫?”李沐吱吱唔唔说道,却被李世民打断。

    “朕岂会如此不堪?”李世民眼珠子一瞪,“区区钱财,还不放在朕的眼里。”

    是嘛,你是不放在眼里,而是放在心里呗,李沐暗暗腹诽。

    “那皇上召儿臣所为何事?”

    李世民斜了一眼李沐,“你心中可在责怪朕?”

    “儿臣不敢。”

    “朕知道,你在责怪朕。”李世民向后扬了一下手。“其实朕只是不想让你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朕其实是在保护你。”

    “儿臣叩谢圣恩。”李沐夸张地拜道,要说不怨,肯定是假的。

    “你这个田舍郎,别不知好歹。”李世民见李沐夸张的语气,薄怒道,“朕让你去国子监读书,还委屈了你不成?交通监和神机卫,由马周、苏定方二人在,出不了什么事。你好好地读书,待你及冠之后,朕会亏待于你。”

    李沐心道,老子就不该上了那二道疏,如今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你这叫卸磨杀驴。

    啊呸,老子才不是驴。

    那边李世民一看就知道这小子又走神了,“啪”地一卷子啥就砸了过去。

    李沐一下子惊醒过来,“儿臣在想就学之事,请皇上治罪。”

    “哼朕要是想治你罪,你还能站在这?”李世民愠声道,“朕知道你有能为,也知你心中有朕,罢了,你告退吧。”

    李沐心中狐疑,叫我来就这事?

    “儿臣告退。”

    “李沐别惹事。”李世民突然说道,“朕说的是入国子监要安分守己。”

    “儿臣遵旨。”

    。

    山风欲来风满楼。

    长孙无忌此刻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心中五味杂陈。

    焦躁、疑惑、忐忑还有惊惧。

    自己一堂堂当朝司空,竟被排除在知情人之外,这让长孙无忌如何不惊惧?

    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下令任何人都不准打扰。

    这一夜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如此重大的决定,李世民竟没有向自己透露一点风。

    从廷议时的状况来看,李孝恭、房玄龄明显是知情的,舅舅高士廉也是知情的,唯独自己堂堂司空却是一点都不知情。

    难道是李世民已经开始忌惮自己,还是自己有什么落入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长孙无忌挖空心思地寻找着自己的错漏之处。

    好半晌,他吁了口气,没有,肯定没有。长孙无忌自言自语道,对这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那么自己只要反过来想想,李世民的决定谁最得利,就能判断出谁是始作俑者。

    长孙无忌开始在心里列举受益者。

    交通监、神机卫都与李沐有关,照道理来说,李沐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

    不对,如果李沐是最大受益者,那为何连李沐也不知情?

    照朝堂上李沐的表现,绝不象是事先知道的样子。

    长孙无忌的心又瞬间提了起来。

    连当事者都不知情,李世民究竟想要做什么?

    长孙无忌又开始筛选起李世民这个决定受害的群体来。

    明显,魏征是最受害者。

    但从目前看,也只有魏征是受害者。

    不对。

    长孙无忌又开始乱猜。

    马周苏定方,他们都是李世民登基后才开始为朝廷效力的,难道皇上要清洗旧臣?

    更不对,李孝恭、高士廉、房玄龄都是知情人,清洗旧臣说不通啊。

    不对,当时与魏征一起劝谏的有三人,房玄龄、尉迟恭也在内。

    这么说房玄龄、尉迟恭也是不知情的,只是后来房玄龄、尉迟恭见风使舵,逃过了一劫。

    而高士廉才是真正的知情人。

    想到此处,长孙无忌冲门外大喊:“备轿,老夫要去许国公府。”

    。

    就在长孙无忌踹踹不安的时候。

    马周已经坐在了李沐面前。

    “令正这是在责怪周没有事先告知吗?”马周笑嘻嘻地问李沐。

    李沐心中不痛快,斜了一眼马周,“非不是宾王还想我夸夸你?”

    “哈哈。”马周大笑起来,“令正莫要生气,以周看来,此事对于令正绝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