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殿上陈设礼乐、历代宝玉、车乘,仪仗庄严。

    皇帝衮冕临轩,皇后、百官、朝集使以及皇亲国戚都着朝服一同参加。

    四方恭贺的诸多礼仪不仅是对新年的美好祈福,更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以及中央对地方所拥有的控制权力。

    香烟燎绕的殿堂上,李世民俯视的目光穿过殿前的诸多臣僚,投射向遥远的天际。

    朝霞映衬下,第一缕阳光喷薄而出,耳边的声声“万岁”,仿佛随着这新的光明,穿越了层层朱阙,撒向大唐的广袤疆域。

    阙下礼部尚书王珪正抑扬顿挫地诵读着李世民的新年贺词正日临朝。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赫奕俨冠尽,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李世民的雄心与骄傲,跃然在字里行间。

    对于来朝的“百蛮”与“万国”,李世民不仅有诗中所展示的车同轨、书同文大国君主的威严,还有和风旭日般的关怀。

    仪式的过程中,包含了皇太子、诸公的献寿礼仪、中书令上奏地方的贺表、黄门侍郎奏祥瑞吉兆、户部尚书奏诸州的贡献之物,礼部尚书奏诸蕃的贡献等等内容。

    最让人关注的是各国的朝贡和献礼。

    而李世民的烦恼也恰恰出现在这个环节上了。

    突厥、突骑施、回纥、吐谷浑、高句丽还有吐蕃等周边列国都献上了国书和礼物,在这种时候就算是平时有龌龊,也都会留些情面,毕竟是两国邦交嘛。

    可总有些不识礼数的野蛮人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倭国舒明朝天皇所派的使者团也进献了礼品,礼品是一整套的大铠,包括锹形前立星兜,精致的胴丸,有袖甲,皮笼手,着臑当和皮沓。

    李世民及众臣们见到了皆连连点头称赞,确实,倭国所献的大铠色彩绚丽,相当精美。

    大铠是由竹、革、铁片构成,用绪连接,卖相确实不错。

    李世民的烦恼不在这一套大铠上,而是出在倭国的国书和一把刀上,更出在倭国使团的使者首领上。

    倭国使团人数众多,自然不可能全到齐,他们派了三人入殿献礼及观礼。

    这三人是使团首领小野炊户、副首领南渊请安及学问僧高向玄理,而小野炊户正是前任遣隋使小野妹子的儿子,如今成了遣唐使了。

    倭国呈上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季秋薄冷,尊候如何。想清念,此即如常。今谴使小野炊户,南渊请安等往。”

    李世民一看这开头的称呼就不高兴了,在当时的东亚,敢称天子的也就大唐皇帝了,区区倭国国王敢与自己平起平坐,这让满腔雄心壮志的李世民如何不恼?

    而倭国的自大素来有之,前隋时,倭国就派使者小野妹子致信隋炀帝,国书上也是这么张狂“日出之处天子致书,日落之处天子无恙。”

    隋炀帝大怒,下旨给鸿胪寺卿,往后再有蛮夷书信这么不知礼仪的,不要再呈给朕看了。

    但顾及到高丽新罗国的形势,终究没有责难小野妹子及倭国。

    如今故事重演,李世民恼怒之下口谕将倭国国书传给众臣观看。

    群臣也悲愤激昂,所谓君辱臣死,这一刻众人是一条心地一致对外。

    群臣众说纷芸,纷纷指责倭使无礼,是不识礼仪之野蛮人。

    可小野炊户上前向李世民说道:“我天皇还有一件礼物送于大唐皇帝。”

    李世民道:“呈上来。”

    小野炊户从南渊请安手中取过一把锦帛包裹的长形物,回身道:“此物乃我国神器,须请大唐皇帝亲自迎取。”

    李世民及满殿大臣闻言大怒,区区一件礼物,敢让大唐天子下座迎接。

    于是乎,一片指责中再次响起。

    可这次倭使的反应与上次不同,小野炊户一脸倨傲,一手扯开包裹的锦帛,露出一把精致的带鞘长刀,扬声道:“大唐皇帝若是不信,可取大唐最坚利的刀来,与之一试便知。”

    这是公然的挑衅啊,面对满朝文武和各国使者,李世民丢不起这面。

    于是令内侍取宫中所藏神兵刀剑各一把,与之相试。

    满殿诸臣们皆对大唐的刀剑有信心,本来嘛,倭国的铸造之术就是从中原学去的。

    可结果大出所有人预料,内侍取来的刀剑与小野炊户手中的长刀对砍,数下之后,竟都折断了,而小野炊户手中的长刀,只是留下几处米粒大的口子,这点口子,一经打磨就可消除,不足为虑。

    各国使者都窃窃私语,而小野炊户等人皆一脸自豪,望向李世民道:“外臣恭请大唐皇帝亲自迎接我国神兵。”。

    李世民一时下不来台,急切间突然想起李沐当日演练的横刀来,急忙喝问:“李沐何在?”

    大殿中所有人眼光搜索着,不见回应。

    李世民边上的袁仁国,走近密奏道:“太庙祭祀之后,奴婢象是见沐县子没有车驾。”

第126章 大朝会(二)() 
李世民这才想起李沐是随自己车驾去的,可回来自己就忘记带上他了。

    这倒不是李世民故意给李沐难堪,确实是忘记了。

    于是李世民对袁仁国下了口谕,派人找到李沐,立即返回。

    袁仁国急步小跑去传旨了。

    话说李沐十一号长征数十里,已经到了气喘吁吁的地步。

    这一路上,不用说马车了,除了巡逻的禁军,连个人影都没有。

    好不容易来到左骁卫的军营外,见到有一骑迎面而来。

    李沐看见大喜,忙立于道中央阻拦。

    马上的骑兵是宫内传信禁军,他可是有宫内骑马特权的。

    如果是普通人,说难听点撞死也是自负。

    好在李沐昨日赴宫宴,今日参加太庙祭祀,身上穿的是正经的朝服,头戴进贤冠。

    骑兵不敢造次,只能在李沐跟前勒住了缰绳。

    李沐上前喘着粗气,凶狠地说道:“这匹马本官征用了。”

    骑兵虽然是个大兵,可这天天进出宫城,什么大官没见过?

    岂会被李沐这一身朝服吓到。

    不过言词还算客气,道:“上官之命,小人不敢违抗,不过这马是小人送信必备之物,岂能送人,望上官体谅。”

    李沐气喘吁吁,瞪着已经在带转马头准备绕过自己的骑兵,一时情急,从怀中掏出御赐金牌吓唬道:“你他娘的看看这是什么?如果误了本官大事,定让你满门抄斩。”

    总算那骑兵常在宫中跑,有些见识,要换了各州的府兵,恐怕谁认识这是御赐金牌来着?

    那骑兵一看脸色骤变,迅速滚下马拜道:“小人躬请圣安。”

    李沐随口说了一句:“圣躬安。”

    顾自上马调转马头,向宫城奔去。

    可怜那骑兵混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脸哀怨,你说这大年初一的,没招谁也没惹谁,竟在皇城里被抢了马匹,找谁说理去。

    这时,远远听见抢马的那位喊道:“去永安门外取你的马即可。”

    永安门?骑兵快哭出声来了,那可是十多里地啊。

    可没办法,要延误了送信,恐怕这年就过不成了,只能一路小跑向永安门奔去。

    李沐总算是轻松了,想到自己竟是用御赐金牌抢了匹马,心中也是哭笑不得,心道这也是让李世民知道自己是这么用他赐的金牌,恐怕立马就要收回了,这还不算,恐怕一顿脚踹是逃不了了。

    这时,太极殿内的气氛已经白热化了。

    “外臣再次恭请大唐皇帝亲自迎接我国神兵。”小野炊户大声催促道。

    可李世民岂会不顾大国天子的颜面,当着各国使者的面,又迎接倭国一把刀,就算真是把神刀,李世民也丢不起这脸。

    而满朝文武已经骂不出什么新鲜词来,加上确实是倭国的刀锋利结实,一时哑雀无声了。

    小野炊户得意道:“若大唐皇帝无意迎接我国神兵,外臣就只好带回了。”

    李世民铁青着脸,无话可说。

    小野炊户张狂地呵呵一笑,从地上捡起裹刀的锦帛,准备重新将长刀包裹起来。

    殿内没有人能阻拦小野炊户,毕竟是使者,外交人员,就算是无礼,可他并没有什么违反律法的举动,只能听之任之。

    可所有人的心里都象吃了个苍蝇,恶心至致。

    一时间,纷纷别过脸去,不想看到小野炊户的可恶嘴脸。

    大殿中显得异常寂静,与原本大朝会该有的喧闹截然相反。

    “且慢。”殿外传来一声轻呼,在寂静地殿内,显得清晰而坚定。

    所有人的眼光,包括小野炊户等人,都看向殿门。

    李沐终于赶到了。

    可李沐毕竟不是神仙,他自然不知道太极殿中发生了什么事。

    他的那声“且慢”,也不是冲着小野炊户喊的。

    而是纵马宫城,一直到太极殿外才被守在殿外的禁军拦下。

    这倒不是大唐宫城守卫如此松懈,而是今日是元正日,又是大朝会,哪个找死的会选今日闯金殿?加上李沐毕竟穿着朝服,也只有一人。

    所以,路上就算有禁军看见,也不上前阻拦,都认为这是重臣奉旨办急事,何必去管呢?

    这才让李沐一路无阻地到了太极殿外。

    可到了太极殿就不同了,皇帝和重臣在里面呢,哪个敢这么放李沐肆无忌惮。

    于是拦下了李沐,幸好是禁军士兵认识李沐,有几个还是李沐的铁粉,这才没有为难李沐,但纵马宫城毕竟罪不小,禁军不敢擅自做主,领头的校尉转身要入殿禀报。

    这才引来李沐一声轻喝“且慢。”

    而李沐喝这一声“且慢”,是想故伎重施,用金牌来摆平这件事,他可不想真挨李世民的踹。

    可这时,李世民算是捞到了救命稻草,喝道:“传李沐上殿。”

    袁仁国随即尖声喊道:“宣李沐上殿。”

    这声音久久地在殿里外回荡着,想不听见也不可能。

    李沐得意地冲那禁军校尉一笑,那禁军校尉无趣地退下了。

    于是李沐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在众目睽睽之下进了殿,路过小野炊户时,李沐甚至没有看他一眼,顾自走到李世民阶前一丈,才跪下领罪道:“儿臣徒步而来,没赶上大朝会,还请皇上降罪。”

    “朕赦你无罪,起来吧。”

    李沐疑惑了,这还是李世民吗?这么轻易就放过了一个惩治自己的好机会?

    李沐起身,四下一看,见群臣的脸色有异,还以为是因为自己的迟到。

    就在李沐太看得起自己的时候,袁仁国在李世民的授意下急步走到李沐身边,冲李沐耳朵将刚刚发生的事简单叙述了一遍。

    李沐这才明白为何李世民这么爽快就赦免了自己,敢情自己是自作多情了。

    李沐听完袁仁国的讲述,心中有了底,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也在看李沐,目光中带着急切地期盼和询问。

    李沐微微冲李世民点了下头。

    回身走到小野炊户身前,微笑着很有礼貌地问道:“可是倭奴国使者?”

    小野炊户闻言大怒,没理会李沐,转向李世民道:“敢问大唐皇帝,他这是在侮辱我舒明朝。”

第127章 大朝会(三)() 
李沐赶紧摆摆手道:“尊使误会了,本官何处有侮辱贵国的意思?”

    小野炊户刚要回答,可一想到倭奴二字,愣是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只是眼神凶狠地瞪了李沐一眼。

    李沐见小野炊户还懂得避讳,高看了他一眼,冲他和善地笑了笑,故作恍然状道:“尊使可是因为本官方才话中提及倭奴二字?”

    第二次提到倭奴,让满朝大唐官员轰然大笑起来,连各国的使者都含笑旁观看好戏了。

    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小野炊户三人涨红了脸,大有与李沐当殿决斗的意思。

    李沐连忙摇摇手道:“尊使不要误会,本官没有任何侮辱贵国的意思。”

    然后回转身向李世民躬身道:“儿臣记得,汉书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人朝汉,光武帝绶之,为“倭奴国”,倭人受之。”

    李沐说完,殿中博学强记者皆颌首称是。

    回过身来,李沐对小野炊户道:“尊使现在应该解除对本官的误会了吧?倭奴国是令祖先从中原求到的,并非本官恶意杜撰的,不信的话本官可请求皇上,取汉书来证实。”

    小野炊户转向身后南渊请安及学问僧高向玄理,用眼神求证。

    那学问僧高向玄理红着脸微微点头。

    李沐冲着小野炊户拱手道:“请教尊使一个问题,这问题困扰数年不得其解,还望尊使不吝赐教才是。”

    李沐的前倨后恭,让李世民皱起了眉头,暗骂这小子想做什么?

    满朝文武也纳闷了,你找边野小国的使臣请教毛问题?你就算有不懂之处,完全可以找咱这些鸿儒请教嘛,这不给咱大唐丢份吗?

    李沐的言行也着实令小野炊户意外,他半信半疑道:“阁下请问。”

    “本官偶然间听说,贵国推古女王额田部姿色端丽,进止轨制,在位36年,颇有建树。”

    小野炊户听到李沐如此评价前任女王,心中大感得意:“阁下所闻完全属实,我国前任女皇陛下推行宠佛政策、大力营建佛寺,建立冠位十二阶制。”

    “停。”李沐打断了小野炊户的自吹自擂,转变语气问道,“本官对贵国推古女王的功勋不感兴趣,本官不解的是。”

    李沐拖长了语气,看起来仿佛是不好意思问。

    小野炊户有些急迫,在大唐能遇见象李沐这般熟悉本国政事的人不多,小野炊户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阁下问就是了,我知无不言。”

    “那我就问了?”

    “请。”

    “让本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贵国推古女王怎会嫁给他的亲哥哥?莫非是取向异于常人?”

    不顾小野炊户瞬间苍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