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朝大将军、卫王杨爽正是用这个战法在突厥人进犯时以少胜多,大败之。

    李沐不以为意,“当溃兵倒卷,冲乱敌军本阵,我军冲杀的两千骑兵开始接敌冲杀,专向那些没有被冲乱的敌军下手,至少吸引住他们。而此时,沐将率数十名敢死之士,以神物开道,兵锋直指吐谷浑可汗伏允的主帐。”

    李沐横刀“呛”地一声,在地上再画出一根线,越过刚才的四根线,指向远处。

    那气势看起来绝非一个十岁稚童,倒象是手掌权,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大帅,可这也仅仅是李沐自己的yy,堂内此时一片寂静。

    除李沐外,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条越过四条线的冲锋线所吸引。

第10章 忽悠是种功德() 
李大亮麾下大都是跟随他征战沙场十数年的能战之士,谁都明白这战法的凶险之处。

    但以小搏大,赢了就能大翻盘,李沐给了他们一种能活下去的途径,甚至是能荣耀活下去的希望。

    以二千对五万,斩杀甚至活捉敌酋,敌酋一死,敌军必溃,果然是滔天之功。

    “咕嘟。”不知道是谁吞了口唾沫,在这寂静的堂内,清晰可闻。

    许久,李大亮从幻想的战场和滔天之功的憧憬中醒过来。

    他再没有小瞧李沐的意思,能知晓珠帘倒卷,并且能熟练运用,这样的人就算只有十岁,也无法让人轻视他,但李大亮知道,这方案最重要的部分是李沐口中的奇物,不然,就算二千骑兵能顺利出城,也会被大批敌军包围失去速度,失去速度的骑兵甚至不如步兵,覆灭也就是弹指之间。

    “咳咳。”李大亮干咳一声,看了一眼李沐,“策是良策,只是你所说的奇物。”

    “都督如果授我专擅之权,沐便能造出奇物。”

    “需要多久。”

    “此时离明日天明至少还有六七个时辰,只要有足够的材料和人力,三、四个时辰便可制得。”

    “李沐,你有几成把握?”

    听见李大亮如此问,李沐知道李大亮心动了,所以不再故作惊人之语,“都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硬要沐说,沐认为至少有五成把握。”

    李大亮横扫了一眼在场诸将:“诸位以为如何?”

    无人应答,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描绘的再好,可献策的只是个少年,让谁也无法尽信,要是换了象诸葛亮这般的人物出来说这番话,估计个个都上前表决心,献血书请战了。

    见众人不说话,李大亮一咬牙道:“也罢,除了军权,别的皆依你,你无论想要人、物,都依你,本都督只要结果,如何?”

    李沐想了想,只要有足够的人手造出东西来,带兵还是算了吧,专业的事应该让专业的人去做,“好吧,其实都督就算给了沐军权,在场诸将,沐也未必指挥得动。沐现在便列张清单,都督派人去准备,越快越好。”

    见李沐不再强求军权,李大亮松了口气,抬手示意,“请。”

    李沐一边想,一边列。

    硝石、硫磺、木炭、能装二十斤的陶罐、能装二斤的陶罐、火油、火漆、油浸过的引火线、麻纺织的网,绳索等等。

    将清单递给李大亮,李沐叮嘱道:“前面三种越多越好,另外准备八个磨、还有若干捣药用的器具,大部分都能在药店及其库房找到。”

    李大亮接过清单,立即对堂中六个校尉下令:“各带一队,立即搜遍全城药房,将清单上所列物事运回都督府。”

    “喏。”

    “都督,沐还需要数十敢死之士。”

    “李沐,本都督看重你,战场上刀剑无眼,况且你年龄尚小,这冲杀之事你就不必上阵了。你放心,若明日真立下象你所说的滔天之功,本都督必以你为首功。”

    李沐苦笑,谁吃饱了没事做想上战场啊,“谢都督体恤,只是奇物的使用、如何发挥其最大威力,这都需要训练,如果带队之人都不识奇物如何使用,让人怎么放心?”

    李大亮深以为然,他拍拍李沐肩膀道:“某小看你了,这样吧,你可在本都督帐下三百亲兵中挑选五十人做死士,如何?”

    “谢都督。”

    “这是本都督的令牌,持此令牌可号令本都督三百亲兵,本都督暂委任你为参军,权知校尉之事。”

    “谢都督。”李沐双手接过令牌。

    这时,一直竖着耳朵在一旁听的李沂上前一步道:“大哥,让我去选兵吧,都督的亲兵我熟悉。”

    李沐硬要将敢死队抢在手中,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李沂,李沂一直有着将军梦,而这次如此一个立大功的机会,怎能不给自己兄弟而给别人呢?

    要说凶险,其实就算不上战场,只要不离开此城,也是死路一条,上了战场就还有活的希望,所以李沐已经不想再拦了。

    也许李英节和李沂是对的,好男儿当上战场杀敌,搏取功名封妻荫子才是大丈夫。

    李沐笑着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去吧。”

    李沂本以为李沐会阻拦,正想着如何恳求呢,不想李沐一下子就答应了。

    李沂高兴地跳了起来,毕竟只是个孩子。

    李沐哪还会阻拦,如果明日失败,那也是个死,无法想像破城之后,有备而来的伏允会放过城中百姓。

    边上几人看着不觉得眼睛湿润,如此凶险之事,这两少年却如食甘饴,不得不让人钦佩。

    李沐没等李沂高兴完,“二弟,选五十死士就交给你了,我只两个要求——敢死、臂力要大。”

    李沂双手抱拳,“喏!”从李沐手中接过令牌,便转身而去。

    “都督、各位将军,趁材料还没到,沐再与诸位完善一下计划。”

    “敢问都督,城中还有多少兵?”

    “正兵约三千五百人。尚有数百刚征集来的壮丁可用。”

    “可有两千骑兵?”

    “城内编制骑兵只有一千,不过每个骑兵有三匹战马,本都督麾下之兵都善骑兵作战,所以,还是能凑出三千骑兵的。”

    “横竖是最后一战了,不成功则成仁,那就让五百老兵率数百穿上铠甲的壮丁上城墙守城,以迷惑敌军,其余三千人皆上马为骑兵,这样就可多一些胜算。”

    “可。”

    。

    一个时辰之后,从东南西北四城药店收集材料的队伍陆续回来了。

    李沂率选好的五十死士也过来了。

    李沐让人选了差不多两斤重的石头,用麻网包了,系上绳索后做了个示范。

    抡上三圈,然后甩出去,能甩四、五十步远。

    并再三关照他们只能甩三圈,必须扔出去,这是在为后面留多少引火索做准备。

    然后让李沂带五十人自己去练习,让他们练熟了就去休息,为明天的作战养好体力。

    而李沐自己在都督府边上找了处够大的空院子,让士兵将收集来的材料全运送进去。

    又向李大亮借了了三百壮丁,开始制作火药。

    先让人将原料砸开,然后用石磨或者捣药槌捣成粉末,叮嘱他们越细越好。

    然后送进房间。

    李沐用七十五、十、十五的比例配好之后,再令士兵搅拌均匀。

    试验了油绳的燃烧时间,截取好长短合适的油绳。

    最后装填陶罐,用油绳做导火索,塞上木塞,再用火漆密封。

    四个时辰之后,总共装填了八个二十斤陶罐,二百多个两斤重陶罐。

    李沐令士兵将大的陶罐抬到城墙上的投石器旁,小的则用麻网包了,系上绳索,拿到城门处集中,准备装备死士。

    。

    时间不停息地流逝。

    这一个晚上忙碌而紧张,李沐只睡了两个时辰。

    这两个时辰里,李沐不停地在做梦,可醒过来之后,梦中的情境就再也记不得了。

    看着自己的双手,李沐真以为还在做梦。

    自己真要上战场了,而对于战场,无论是前世还是今世,对李沐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真的仅凭火药就能取胜吗?

    李沐有些临战心怯,忽悠了李大亮一众,却无法忽悠自己。

    粗糙的火药制品杀敌是不足的,使用它仅仅是取其不意,用陌生的武器引发吐谷浑人的恐惧而已,这才是自己真正的用意。

    杀敌取胜依靠的还得是李大亮麾下的骑兵作战能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速度。

    只有在敌人醒悟这前,迅速击溃他们心理的防线,引起恐慌,这计策才能真正生效。

    当李沐按与李大亮约定的时间到达城门口时,李大亮已经率三千骑兵列队等候了,而李沂率五十死士在最前面。

    这五十死士除了正常装备之外,皆在马背上带了两个陶罐,左手则拿了一根未点燃的火把。

    按李沐叮嘱的每匹马都塞了耳朵,以防火药爆炸惊了己方的马。

    见李沐来了,李大亮令亲兵送上一副铠甲,服侍李沐穿上。

    就在这时,从远处过来六人。

    走近一看,为首之人正是常玉和梁仲业。

    李沐心中一暖,上前打招呼,“先生、常大叔,你们怎么还没走?”

    梁仲业笑道:“你兄弟都要上战场杀敌了,我如果还在城中坐以待毙,岂不愧为人师。”

    而常玉也笑道:“今日与大郎、二郎同生共死也不枉此生了,此四人是我店中伙计,眼见就要城破,与其被人屠戮,不如与我等助大郎拼死一战。”

    说着,二人向李大亮施礼,“李都督,我等六人自愿助李沐上阵杀敌,望都督允准。”

    李沐感动着,有心劝阻,但知道到了此时,常玉等人既然来了,就不是自己能劝阻得了的。

    与其依依惜别,不如放手一搏,于是在一边向李大亮解释道:“都督,此二人是李沐先生和大叔,数年来皆蒙二人照顾,望都督恩准。”

    李大亮大笑道:“不愧是我大唐好男儿,准了。来人,赐铠甲、横刀、骑弓。”

    待六人穿戴完毕,纵身上马。

第11章 生死一搏() 
那边看着的李大亮却眼中异光一闪。

    四个伙计也就算了,除了身手矫健些,也无别样,唐人尚武,弓马骑射几乎是个成年男子都会,不足为奇。

    可常玉、梁仲业的上马姿势太过娴熟,如行云流水一般,还有那在马背上的气度,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没个十来年浸淫此道,寻常人是达不到这种程度的。

    李大亮也是浸淫了数十年的军伍,才可以一眼看出其中门道。

    只有象那些从了十年以上的军人,上过战场,杀过人见过血的,方才有这种气势。

    常玉、梁仲业只是因为今日是生死之战,刻意隐忍压抑了这么多年,如今生死一线,才很自然地释放出来,并想不到那边李大亮看出了些许端倪。

    李大亮看着那边正在和死士们说话的李沐,他内心是复杂的。

    他不太相信李沐所说的杀敌奇物会有多大的威力,但他却赞同李沐的作战计划。

    既然已经到了走头无路的时候,不如置死地而求生。

    李沐恰好给了他一个振奋士气、放手一搏的借口和台阶,他又怎会不同意呢?

    但李大亮认为,这样的计策不是一个未经战事的少年可以谋划出来的。

    所以,李沐背后应该有人,莫非此二人就是李沐背后之人?

    可此时大战一触即发,显然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

    李大亮愿意给李沐这个机会,与其说是给李沐机会,不如说是给自己、给全军将士、给姑臧城中无辜百姓一个死中求生的机会。

    但底线是,在开城门前,李沐所说的奇物必须炸响。

    如果没有按计划炸响,那么李大亮会毫不犹豫地下令拿下李沐,然后令骑兵下马,全军上城墙防守作战。

    守城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李大亮没想怎么处置李沐,因为如果失败,可能连自己也会死在这城墙上。

    何必再去想杀一个与己无害的少年人?

    至少这少年本意是好的,李大亮悠悠地看着李沐心中暗暗对自己说道。

    李大亮抬头望着城头上防守的士兵身影,这里面有一半是刚刚征召来的壮丁。

    哎,希望他们在战斗之后,能尽量活下来。

    而那边李沐正在向那些死士交待如何更好的使用陶罐。

    那些死士都是老兵,李沐自然不会班门弄斧,去指导他们作战。

    而是向他们解释,如何配合着投弹,发挥出最大威力和持续性,同时避免因为马速快,而一头扎进陶罐的爆炸范围。

    李沐的战术很简单,五十八人组成三角阵型,以李沐、李沂和常玉六人为三角顶端,左右两侧形成护翼,裹在中间的士兵负责投弹,投掷完后,各自替换两侧士兵,换进来的士兵则继续投弹。

    如此,每轮投掷二十个,可持续十几轮,足以坚持到敌军主帅营帐。

    而此占获胜的关键就是一个字——快。

    速战速决,只能在吐谷浑人没有反应过来之时,一举拿下伏允,才有胜利的希望。

    否则,就算杀再多的敌人,最后都是一个死。

    五万大军,任由让三千人杀,杀到手抽筋也杀不光啊。

    旁边常玉静静地听着李沐讲解,他心中很欣慰,少主才九岁就已经有这么能耐,看来真是天命所归。

    常玉相信李沐能制造出所说的奇物,在他看来,李沐出生时的异象,足以说明任何问题,而他所要做的就是服从,或者应该说是盲从。

    常玉唯一想做的就是,自己六人护在李沐两侧,不求杀敌,但求李沐安全。

    至于成败,常玉不敢想,也不想去想。

    李沐此时却是在担忧,如果火药威力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或者说根本炸不响,那该怎么办?自己虽然是按照后世的配方制造了火药,可没时间试验,也根本不敢试验。

    因为如果失败,那就连个盼头也没有了。

    世间最让人绝望的,就是没有希望。

    或许不试验是对的,总能给心中一个希望,一个盼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