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隐龙惊唐-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敢情,如此逆案在李沐嘴里一转,就成了误会了?

第90章 雄辨胜于事实() 
李世民看着跪在自己面前拜倒的李沐,怒火正炽,抬起一脚将李沐踹成一个滚地葫芦,口中骂道:“就算是你领会错了,可你炸毁王府府门,殴打越王,又该如何论罪?”

    李沐连忙爬起身赔笑道:“皇上容禀,儿臣先前说了,是王府府兵阻拦儿臣办案,屡劝不听,儿臣还给了他们一柱香的时间,迫不得已儿臣才下令毁门,皇上如果不信,当日在场这么多人,定能找到证人。毁门这错儿臣认,如果越王要赔偿,儿臣赔他一个门就是了,两个也行。”

    李世民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抬腿一脚踢去。

    又来这招偷袭,李沐就势往后一缩,也才堪堪踢中,却大声呼疼不止。

    李世民怒问道:“那殴打越王,你如何狡辩?”

    “儿臣没有殴打越王。”

    “尔敢欺君?”李世民指着李沐开始扣大帽子了,“这是朕亲眼所见。”

    李沐平静地答道:“当日儿臣是打了越王两记耳光,但这不是儿臣在殴打越王,而是在替皇上管教越王。”

    李世民气得反笑起来:“你替朕管教?笑话,你如何代表朕?你有什么资格代表朕?”

    可边上的房玄龄、长孙无忌闻言,脸上显露出一丝了然的表情来。

    果不其然,李沐不慌不忙地从怀里,取出御赐金牌道:“儿臣有这块陛下御赐的金牌,想来可代表皇上管教越王了吧?”

    李世民一下愣住了,不但他愣住了,所有人都愣住了。

    李沐说得没错,有这御赐金牌在手,那么李沐当日所有一切都有了完美的解释。

    李沐既然在事先出示了御赐金牌,那代表得就不是个人身份,而是天子。出示了金牌,给了一柱香的考虑时间,李泰不但不出府申辩,或者进宫面圣,反而组织府卫抵抗,就变成了抗旨不遵、大逆不道了。

    这种情况下,李沐代天教子,打骂又有何妨?就算是真杀李泰,从法理上讲,李沐也没错。

    虽然理是这么个理,可谁都知道,这世界并不讲理。

    真要这么按律法讲理,那世上就不会有战争了不是吗?

    一件论罪当诛的滔天逆案,被李沐三言两句解释成了误会,而将李沐关在天牢的李世民倒象是错了。

    这个时候,正常情况下,就到了皇帝寻求外援的节点了。

    李世民一时想不出驳斥李沐的话来,他抬眼四顾群臣,希望有人能站出来反驳李沐,可他发现所有人都脸显古怪地低下了头。

    这是怎么了?

    李世民恍然明白,自己不正与群臣们为此事闹着别扭吗?

    让他们现在为此事站在自己这一边,无疑是缘木求鱼。

    李世民怒哼一声,招呼都不打,拍拍屁股走了。

    袁公公哪敢停留?一边高呼“皇上起驾”,一边一溜烟地追了上去。

    李靖看了一眼李沐微微颌首,又看了一眼尉迟恭,也走了。

    尉迟恭干咳一声,瞪了一眼李沐,“小子,出来后别忘记请某喝酒。”

    说完,也走了。

    房玄龄轻叹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沐,好自为之。”

    说完,也走了。

    就留下长孙无忌一人与李沐四目相对。

    长孙无忌道:“这就是你想要的?”

    李沐回答道:“这不也是你们想要的吗?”

    二人心领神会地一笑。

    其实李沐与长孙无忌想要的不同,李沐要的是公平,而长孙无忌他们要的是相权限制君权。

    虽然本质不一样,但不妨碍现在在过程中合作一把。

    李沐用李泰拖住了李世民,而长孙无忌等人在朝堂上顶住了李世民的徇私。

    一大一小两只狐狸惺惺相惜地笑了起来。

    “含光门外你是故意泄露要攻打越王府的?”

    “是。”

    “越王府前等一柱香的时间,就是让皇上赶来?”

    “是。”

    “可老夫想不通你为何不直接破门,而非要用天雷呢?”

    李沐笑了,他道:“不用天雷,怎么会引来司空和众大臣呢?”

    长孙无忌恍然,“那么你在王府前院与越王的那番话也是故意说的?你是早已知道皇上就在外面?”

    这话李沐就不回答了,他耸耸肩膀回道:“你猜。”

    长孙无忌微叹道:“老夫庆幸,未曾与你为敌。”

    “司空谬赞了。”

    “李沐,眼看着年关就要到了,是时候结下帐了,出去后来寒舍小聚如何?”

    “司空有心了,届时沐定携重礼前往。”

    长孙无忌浓眉一跳,应道:“那老夫就等着欣赏你的重礼了。”

    “必不会令司空失望。”

    “咦该称舅舅。”

    “哎舅舅。”

    “唔。”长孙无忌满意地走了。

    。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李世民负气离开。

    回到宫中还没消气,他倒不是气李沐公然顶撞他,也不是气李沐花言巧语替自己脱罪。

    这些都在李世民的预料之中,并不意外。

    他生气的是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竟也不站在自己这一边,要知道他们可是自己的心腹啊。

    长孙无忌是自己的小舅子,也是靠着自己一力提拔,才有了今天位极人臣、炽手可热的荣光,连他也要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吗?

    想到此次,李世民心中有些悲凉,都是天家无亲情,看来朕真的只能做个孤家寡人吗?

    李世民眼神无意中扫过垂手而立,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的袁仁国。

    “这就是你说的忠臣?”

    冷不防的这么一句,让袁仁国的冷汗迅速浸湿了后背。

    “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道:“奴婢该死!”

    “该死?”李世民阴阳怪气地反问着,“该死的人多了去了,你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袁仁国一听,心中一凉,一时反而大胆起来。

    “皇上容禀,奴婢有话要说。”

    “讲。”

    “李沐虽然无礼,但这反而足见其对皇上忠诚,反而是那些有怨言藏在心里,表面上对皇上百依百顺的才是奸臣,请皇上明察。”

    李世民对袁仁国突然的大胆有些意外,但听了此言却也深有同感。

    可不是吗?这些平日唯唯诺诺,见了自己大气一敢喘一声的大臣们,现在不是勾结成铁板一块,与朕为敌吗?

    朕不过就是想保全自己的青雀儿,这难道有错吗?

    朕贵为天子,难道就无法赦免自己犯了过失的孩子?

    李世民心中很委屈,他始终觉得,自己有权力维护李泰,无须任何人的同意。

    “今天的情形你也看见了,大臣们都不约而同地站在李沐一边,难道这不是李沐勾结群臣的证据吗?”李世民冷冷地责问道。

    袁仁国一旦开了口,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他口齿清晰起来:“李沐被关天牢已过三月,皇上刚刚才下旨准人探视,他何来勾结群臣的时间?”

    “那今天的情形怎么解释?”

    “这奴婢不敢言。”

    “朕赦你无罪,照直了说。”

    “奴婢遵旨。依奴婢看,这恰恰表示不是李沐勾结群臣,反而是群臣在拉拢李沐。”

    “哦?李沐有什么值得拉拢的?”

    “皇上,李沐值得拉拢的地方很多,其它不说,单凭他深受皇上恩宠,就是最大的理由。”

    李世民瞬间明白了,确实自己对李沐有着过多的恩宠,从赐其皇庄开始,到封候,再任交通司监,直到现在,哪怕是进了天牢,自己都没有将御赐金牌追回。

    单凭这一点,所有大臣都能猜测到李沐简在帝心了,拉拢自然是常理中事。

    可李世民依旧想不通一点。

    “若说文官们拉拢李沐,朕信,可以李靖、尉迟恭这般武将,为何也不帮朕?莫非他们也要向李沐示好?以他们的身份还需要向李沐示好吗?”李世民终究还是将心中的疑惑向袁仁国吐出。

    袁仁国答道:“但凡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皇上不妨想想,李沐身上有什么东西是他们需要的、看中的。”

    李世民闭上双眼深思起来,象李靖、尉迟恭这般高级武将他们所求的无非是战功、名声,可这些李沐都无法给予啊,李沐又不能给他们战功,也无法帮他们打胜仗,打胜仗?咦原来如此。

    李世民迅速明白了,尉迟恭嚷嚷着讨酒喝其实不过是借口,他的眼睛肯定是盯上了李家庄的天雷,因为朕下了严旨,任何人不得窥探李家庄,他没有办法,只能将脑筋动向李沐。

    疑团瞬解,李世民如释重负般吐了口气,脸色也好了些。

    “别跪着了,起来吧。”

    “奴婢谢皇上不罪之恩。”

    “你说说,朕该如何处置李沐?”

    “奴婢不敢擅言。”

    “朕赦你僭越之罪。”

    “奴婢遵旨。依奴婢看,若说要拉拢人,天下还有谁比皇上更得天独厚的?”

    李世民闻言眼睛一亮,他马上明白了袁仁国话中的意思。

    可李世民毕竟是个人,也需要面子,他迫切需要一个台阶,可以往能为他搭梯子的人都站在了对立面,这让李世民非常为难。

    见李世民又陷入了沉思,袁仁国乖巧地闭上了嘴巴,缩回了角落的阴暗中。

    。

第91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次日早朝时,就象事先商量好的一般,以房玄龄、长孙无忌为首的文臣们联名递上奏折。

    奏折上写明,因案情出现新的证据,请求李世民重审李沐擅自攻打越王府一案。

    同时李靖、尉迟恭也单独上书,声言李沐攻打王府事有蹊跷,请求李世民从宽处置李沐。

    急盼的梯子来了,可李世民却犹豫了,他一个晚上准备的旨意并非想重审此案啊。

    因为就算现在放了李沐,可李泰怎么办?重审此案代表着李泰就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皇权靠得是震慑,是经不起质疑的。

    更重要的是李忠在皇城中遇刺,恐怕。

    不能,绝对不能将此案继续下去,要尽快结案。李世民下定了决心要乾纲独断一回。

    “李沐攻打越王府一案,事实清楚,无须再审。来人,宣旨。”

    大臣们面面相觑,原来皇帝早有定论,那自己今天不是白忙活一场吗?

    群臣虽然暗中腹诽,可还是竖起耳朵,想听听李世民怎么处置李泰、李沐二人。

    袁仁国从内侍手中接过一卷黄绫,打开读道:“皇帝诏曰。长安县子李沐年少英才,天资聪慧,先破吐谷浑于凉州,后击溃党项于松州,期间更有建树,不彰不足以表其功。特进封李沐为开国县伯。钦此。”

    袁仁国话音始落,朝堂上已经窃窃私语一片。

    太意外了,李沐在天牢关了三个多月,没被问罪,反升了县公,这不象李世民的作风啊。

    群臣们窃窃私语。

    这时,袁仁国又取出一卷黄绫读道:“制曰李沐擅自聚兵,胆大妄为,不惩诫不足以惊世人,论罪当诛,不过念及年少,且有功于国,故法外开恩。即日起削去爵位,罢去交通司监一职,令其闭门思过。钦此。”

    这下朝堂上炸了锅了,这前后两道圣旨南辕北辙,李沐刚进了县公还没捂热,就被一撸到底了。

    这是削爵不是降爵,也就是说这道圣旨下了之后,李沐相当于一介庶民无疑。

    群臣们被震惊了,本来今天是打算以重审李沐一案为缺口,逼迫李世民治罪李泰的,现在恐怕是无法实现了。

    不过群臣们心底还有一丝希望,那就是既然李沐都得到如此重的惩罚了,李泰应该不会轻易过关吧。

    果然,袁仁国拿出第三卷圣旨读道:“越王李泰蓄养死士,理该问罪,念其年少,法外开恩。即日起降为郡王,禁足一年,闭门思过。钦此。”

    朝堂一片哗然,李沐虽然罪名不小,可毕竟李家庄遇袭死伤众多,加上他身怀御赐金牌,说来也是情有可原,却被一撸到底。

    而李泰两项罪状明明白白,却仅降了一级爵位,禁足一年了事。

    大臣们眼神交流,心领神会,对嘛,这才是李世民的作风嘛。

    所谓当了女表子却要立牌坊,明明要重处李沐,却先给他封赏,然后一棍子打死。

    对外还可彰显他李世民的赏罚分明。

    而李沐与李泰的罪名已经被抹去了一半,李沐的罪名只是擅自聚兵,没有了攻打越王府之事,李泰的罪名只是蓄养死士,没有袭击李家庄。

    李世民的手段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长孙无忌心一横,上前正要奏谏。

    不想李世民早有准备,摆手阻止了长孙无忌的开口。

    “朕还有旨意。”

    长孙无忌只能咽回到嘴边的话,回到队列之中。

    袁仁国适时取出了第四卷黄绫,打开读道:“李家庄关乎朝廷机密,一切徇律照旧。李沐虽有罪,但已经惩处,朕与皇后身为义父母,体恤其年幼无知,特赐安仁坊宅子一座,供其安身。钦此。”

    这道旨意之后,群臣的眼神变得古怪起来,李沐一撸到底,形同庶民,可一转眼,李世民却依旧承认李沐是他的义子,还赐了宅子。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猜测各有不同。

    而李世民趁机转移话题,“李泰、李沐都已受到惩处,此事到此为止。众爱卿,年关将近,将士们都还翘首等待朝廷的赏赐,还是商议一下赏赐之事吧。”

    廷议的重点被李世民巧妙地转移开去,如果此时李沐在场,一定会对李世民这种连打带消的战法佩服不已,这完全是一代太极宗师啊。

    房玄龄看了一眼长孙无忌,微微摇头。

    长孙无忌明白,此时已经不是硬顶的时机了,只能做罢。

    而尉迟恭等军方武将也被赏赐之事转移了注意力,哪还有空去管那什么狗屁倒灶的破事。

    李世民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